![]()
内容推荐 本书入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1版入选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第3版荣获“2017年精品阅读年度好书”。 第4版教材从内容的严谨性、学科发展的实效性出发,对各章节重点内容、作品资源链接、微课、作品导读等做了进一步打磨、更新。修订后的第4版教材依然分为上、中、下三编,共十四章。上编为基本理论,重在介绍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历史状况和当代特点、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文本特征。中编为基本文体,主要介绍韵文类、幻想类、散文类、写实类、图画书类、综合艺术类等儿童文学类型;各章的章后附有与本章内容相吻合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及导读,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文体知识的理解。下编为教学应用,重在对儿童文学的应用进行方法论指导,包括儿童文学的编创、阅读指导以及儿童文学与小学习作教学等内容。教材整体保持了前三版适度的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性、鲜明的时代性、明显的实用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等特点。 第4版教材仍然保持了纸质教材与网络学习资源相互配合的立体化教材构架。纸质教材各章由章首语、正文、微课、资源链接、作品导读、探究·讨论·实践构成,网络学习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设计、学习指南、学习方法、教学课件、教学资源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在职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自学进修参考书。 作者简介 方卫平,祖籍湖南省湘潭县,1961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1977年考入宁波师范学院中文系读本科,1984年考入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1988年任讲师,1994年由讲师晋升为教授。曾任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儿童文学系主任等。 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教育史与儿童文献》杂志国际学术委员,鲁东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儿童文化研究与评论,出版个人著作多种;在中国、美国、意大利、德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发表论文和评论文章数百篇,论文曾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或摘介。 主编有“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系列、“中国儿童文学大系”(增补卷10卷)、“当代西方儿童文学理论译丛”、“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中国儿童文学名家论集”、“第六代儿童文学批评家论丛”;选评有“方卫平精选儿童文学读本”、“方卫平精选少年文学读本”、“中国儿童文学分级读本”;主编学术丛刊《中国儿童文化》,合作主编《新语文读本·小学卷》等。 目录 上编 基本理论 第一章 基本原理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含义和范围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第三节 儿童文学与小学教育 探究·讨论·实践 第二章 历史和今天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新媒介与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 探究·讨论·实践 第三章 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 第一节 儿童文学作家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读者 探究·讨论·实践 第四章 文本特征 第一节 故事性 第二节 语言特点 第三节 插图 探究·讨论·实践 中编 基本文体 第五章 儿歌儿童诗 第一节 儿歌 第二节 儿童诗 作品导读 探究·讨论·实践 第六章 童话寓言 第一节 童话 第二节 寓言 作品导读 探究·讨论·实践 第七章 儿童故事 儿童小说 第一节 儿童故事 第二节 儿童小说 作品导读 探究·讨论·实践 第八章 儿童散文 儿童报告文学 第一节 儿童散文 第二节 儿童报告文学 作品导读 探究·讨论·实践 第九章 儿童科学文艺 第一节 儿童科学文艺的含义和特征 第二节 儿童科学文艺的类型 作品导读 探究·讨论·实践 第十章 图画书 第一节 图画书概述 第二节 图画书的结构、类型与艺术特征 作品介绍 探究·讨论·实践 第十一章 儿童戏剧文学 儿童影视文学 第一节 儿童戏剧文学 第二节 儿童影视文学 作品导读 探究·讨论·实践 下编 教学应用 第十二章 儿童文学的编创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改编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创作 探究·讨论·实践 第十三章 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 第一节 阅读指导的要领与策略 第二节 阅读指导的方法 探究·讨论·实践 第十四章 儿童文学与小学习作教学 第一节 小学习作教学概述 第二节 以儿童文学作品为写作范本的小学习作教学 第三节 儿童文学视域下小学习作教学方法探究 探究·讨论·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