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类的故事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美)房龙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以通俗手法描写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历史巨著,书中既有宏大而流畅的“大历史”叙述,也有微妙而精彩的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细节描写。房龙从人类的起源讲起,在本书中讲述了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源起、希腊与罗马时代的辉煌;沿着宗教兴起的线索讲述到中世纪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从城市的兴起、文艺复兴讲述到世界性的宗教改革和各国的革命;在追溯一些主要国家的历史线索时,也讲述了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故事,评述他们的功过,为读者展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浩荡长卷。
作者简介
房龙(1882-1944),杰出的美国通俗历史作家,出生于荷兰。他1931年开始写书,直到1921年写出《人类的故事》,一举成名,饮誉世界。房龙一生著述颇丰,写了30多部涉及历史、文化、文明以及科学等方面的书籍,主要包括《房龙地理》《文明的开端》《太平洋的故事》《人类的艺术》《圣经的故事》《宽容》《美国的故事》《与伟人谈心》以及此书《人类的故事》等。房龙的著作文笔优美、知识广博、轻松风趣,真知灼见发人深省,贯穿着理性、宽容和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世界各地广受读者喜爱。房龙是出色的通俗作家,伟大的文化普及者,他的目标是向人类的无知和偏执挑战。他采取的方式是普及知识与真理,使他们成为尽人皆知的常识。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人类舞台是怎样形成的
第二章 我们最初的祖先
第三章 史前人类
第四章 象形文字
第五章 尼罗河流域
第六章 有关埃及的故事
第七章 美索不达米亚
第八章 苏美尔人
第九章 摩西
第十章 腓尼基人
第十一章 印欧人
第十二章 爱琴海
第十三章 希腊人
第十四章 古希腊的城市
第十五章 古希腊的自治
第十六章 古希腊人的生活
第十七章 古希腊的戏剧
第十八章 波斯入侵的若干次战争
第十九章 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的战争
第二十章 亚历山大大帝
第二十一章 简短的回顾与总结
第二十二章 罗马与迦太基
第二十三章 罗马帝国的兴起
第二十四章 有关罗马帝国的故事
第二十五章 拿撒勒人约书亚
第二十六章 罗马帝国的衰亡
第二十七章 教会的兴起
第二十八章 穆罕默德
第二十九章 查理曼大帝
第三十章 北欧人
第三十一章 封建制度
第三十二章 骑士制度
第三十三章 教皇与皇帝关于权力的争夺
第三十四章 十字军
第三十五章 中世纪的城市
第三十六章 中世纪的自治
第三十七章 中世纪的世界
第三十八章 中世纪的贸易
第三十九章 文艺复兴
第四十章 表现的时代
第四十一章 地理大发现
第四十二章 佛陀与孔子
第四十三章 宗教改革
第四十四章 宗教战争
第四十五章 英国革命
第四十六章 权势均衡
第四十七章 俄国的崛起
第四十八章 俄国与瑞典之争
第四十九章 普鲁士的崛起
第五十章 重商主义
第五十一章 美国独立战争
第五十二章 法国大革命
第五十三章 拿破仑
第五十四章 神圣同盟
第五十五章 强大的反动势力
第五十六章 民族独立
第五十七章 机器的时代
第五十八章 伟大的社会变革
第五十九章 人类的解放
第六十章 科学的时代
第六十一章 艺术
第六十二章 殖民扩张与殖民战争
第六十三章 一个崭新的世界
第六十四章 从来如此
第六十五章 七年以后
漫画历史年表
序言
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
我的那位曾经启发我,并
让我爱上书籍和绘画的伯
父答应带我进行一次让我
永远无法忘怀的探险。他
要我跟他一起爬上鹿特丹
老圣劳伦斯教堂的塔楼顶
端。
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
、阳光明媚的日子,一位
教堂司事拿着一把与圣彼
得的钥匙一般大小的大钥
匙,为伯父和我打开了那
扇通往塔楼的神秘之门。“
如果等一下你们想要出来
,”他说,“拉一拉铃就可以
啦。”说完,在锈迹斑斑的
旧铰链发出的吱呀声中,
他关上了门,一下子将繁
华街道上的喧嚣同我们隔
绝开来,我们被锁进了一
个新鲜、奇妙而又陌生的
世界里。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察觉
到一种可以听得到的寂静
现象。当我们踏上第一段
楼梯时,我对自然现象的
那些有限的知识里又增加
了另一种经验——能够触
摸得到的黑暗。一枚火柴
的光亮指引我们继续走下
去的道路。接着,我们上
到第二层、第三层、第四
层……就这样我们一层又一
层地向上攀爬,数不清这
到底是第几层,前面的楼
梯却仿佛永无休止地在延
伸。突然,我们眼前一片
炫目的光明。塔楼的这一
层与教堂的顶部处于同一
高度,被当成储藏室,凌
乱地堆放着许多破旧的古
老信仰的圣像。这座城市
的人们似乎在很多年前就
放弃了这种信仰,在被遗
弃的这些圣像身上,覆盖
的尘土足有数英寸。那些
在我们的祖先那里意味着
生和死的重要物件,在这
里成了废物和垃圾。忙碌
的老鼠在这些雕像间筑起
了窝,向来都非常警觉的
蜘蛛也在一尊仁慈的圣像
展开的双臂间织了网。
又爬上了一层楼之后,
我们终于发现那炫目的光
明是来自这里敞开的窗户
。粗重的铁条嵌在敞开着
的巨大的窗户上,不断出
入的数百只鸽子把这个高
处的空房子当成了它们惬
意的栖息之所。清风徐来
,透过铁栅吹进屋里,空
气中充满着一种神秘而令
人愉快的音乐。细细听来
,才发现原来那是从我们
脚下传来的城市的声音。
遥远的距离将那城市的喧
嚣过滤得澄澈而干净了,
原本嘈杂的声音变成了一
种难以形容的美妙音乐。
马车驶过的隆隆声、马蹄
的嗒嗒声、起重机与滑轮
摩擦的辘辘声,还有以各
种方式代替人类工作的勤
劳的蒸汽机发出的嘶嘶声
——所有这些声音混合成
一种柔和塞率的音调,为
鸽子颇为动听的咕咕叫声
配上了美妙而和谐的背景
音乐。
楼梯到这一层就终止了
,要再向上必须爬梯子。
爬完第一层梯子(这梯子不
但旧而且非常光滑,我们
不得不谨慎地一步一步慢
慢前进),出现在我们眼前
的是一个新的、更伟大的
奇迹——城市的大钟。我
似乎看见了时间的心脏,
我听见飞速流逝的时间那
沉重的脉搏声,一秒、两
秒、三秒,一直到六十秒
。突然,随着一阵猛然的
震颤,所有的齿轮仿佛一
起停止了转动,从永恒的
时间长河中切割下来了一
分钟。其实时钟并没有停
过,它不停地转动着,一
、二、三……终于,它发出
轰隆一声,接着所有齿轮
似乎一齐发出了雷鸣般的
响声,这声音掠过我们头
顶,向这座城市的人们宣
告着正午时分已经到来。
再上一层有许许多多的
铜钟,有小巧玲珑的小闹
钟,还有体形巨大、令人
生畏的巨型大钟。房间的
正中间是一口大钟,每当
它在半夜响起,告诉人们
某一处有大火或洪水的消
息时,我总是被吓得浑身
发抖、手足无措。而现在
,这口大钟却笼罩在孤独
寂寞的环境中,回忆着过
去六百年的沧桑岁月,它
曾与鹿特丹的居民们一起
经历了无数的快乐与悲伤
。大钟的周围挂着的一些
小钟,它们整齐规矩排列
着的样子活像老式药店摆
放着的广口瓶,它们会每
周两次为前来市集做买卖
并打听这大千世界奇闻逸
事的乡民们演奏一些轻快
宜人的乐曲。在一个角落
里还摆放着一口大黑钟,
别的钟都对它敬而远之,
它孤单地躺在角落,却显
得沉默而肃穆,那是报告
死亡的丧钟。
接着,我们又到了一个
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再
度进入一片漆黑。此时,
梯子也比我们先前爬过的
更陡峭、更危险。突然间
,我们呼吸到了广阔天地
间的新鲜空气。我们已经
到达了塔楼的最高点。头
上是高远的天空,脚下是
城市——一座像小玩具一
样的城市,人们如同蚂蚁
般匆匆来去,各自为生计
奔忙,而那一堆堆乱石丛
旁边,便是乡村宽广辽阔
的绿色田野。
这是我对大干世界的最
初一瞥。
从那以后,只要一有机
会我就会到塔楼顶上去独
自取乐。要登上塔楼顶端
确实是一件很耗费体力的
事情,可是我身体上的付
出却得到了充分的精神回
报。再说,我清楚地知道
这份回报是什么。我可以
尽览苍天和大地,我可以
从我善良的朋友,那位慈
祥的塔楼看守人那里听到
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他
就住在塔楼的一个隐蔽角
落里搭着的一间小房子里
面,掌管着时钟。对那些
吊钟和大大小小的铜钟来
说,他就像是一位慈父。
他还要密切地注视着城市
,一有火灾的迹象就敲响
警钟。五十年前他也进过
学校,后来就很少读书了
,但是他在这塔顶上住了
这么多年,汲取了来自四
面八方广阔世界的智慧。
看守人熟知历史
导语
他是出色的通俗作家,伟大的文化普及者,他的目标是向人类的无知和偏执挑战。他采取的方式是普及知识与真理,使它们成为尽人皆知的常识。
房龙作品内容丰富、知识广博,文字通俗,文笔优美、真知灼见发人深省,贯穿着理性、宽容和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房龙在中国广受欢迎,许多人把阅读房龙著作作为了解西方历史、接受人文主义启蒙教育的捷径。
房龙著的《人类的故事/房龙文集》是一部以通俗手法描写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历史巨著。
书评(媒体评论)
我依然信仰着人类的终
极命运。
——房龙
虽然《人类的故事》被
认为是给孩子读的,但是
我们认为,在成年人中能
够找到更多的热心读者。
——《纽约时报》
房龙对历史的理解,要
胜过写出《世界简史》的
威尔斯先生一千倍,而且
他以同样富有趣味和更多
的幽默进行写作。他写出
了一本伟大的书,一本恒
久的书。
——美国历史学家 查尔
斯·比尔德
精彩页
第一章 人类舞台是怎样形成的
人类一直以来都生活在一个巨大问号的阴影底下。
我们是谁?
我们来自哪里?
我们将要去往何方?
虽然进展缓慢,但是凭借着坚持不懈的勇气与坚韧不拔的毅力,人类正在慢慢地将这个问号推向那曾经遥不可及的地平线,朝着我们希望找到答案的天际一步步逼近。然而迄今为止,我们也只是刚离开出发点,我们还没能走出多远。我们所知道的东西依然少得可怜。但我们至少能以相当精确的程度,推测出很多事情来了。
在这一章里,我将会根据我目前所知的最合理的观点,尽可能简单明了地告诉你们,人类历史的舞台是如何被搭建起来的。
如果我们以一段长长的直线代表生物可能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存在的时间,那么,它尾端的那一段极短的线段就表示人类(或者数量类似于人的生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时间。
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是最晚的,然而人类却是第一个可以真正运用自己的大脑来征服大自然的生物。这就是我们有必要把研究人类放在优先的位置,而不是先去研究猫、狗、马或者任何其他动物的原因,尽管这些动物也都以自己的方式亲身经历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历史发展进程。
最初,我们赖以生存的这颗行星(就我们目前所知),是一个由燃烧着的灼热物质构成的巨大球体。相对于浩瀚无边的宇宙空间来说,它只不过是一片小小的烟云。渐渐地,在漫长的数百万年的岁月长河中,它的表面燃烧殆尽,最终被一层薄薄的岩石所覆盖。在这片毫无生机可言的岩石之上,常年持续不断的暴雨无休无止地下着,雨水将坚硬的花岗岩慢慢地浸蚀掉,而冲刷下来的泥土被带到了雾气笼罩的地球的悬崖峭壁之间。最后,雨过天霁,阳光突破云层照耀着大地。这颗小小星球上的众多小水洼,最终逐渐扩展成了东西两半球的巨大海洋。
随后的某一天,奇迹发生了。在这个死气沉沉的世界中,那些已经沉寂了很久的东西终于萌发了生命。
第一粒有生命的种子漂浮在大海上。
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它漫无目的地东漂西荡,随波逐流。但是在此过程中,这个有生命的细胞慢慢发展着自己的某些习性,这些习性使它可能相当顺利地,在这个环境恶劣的地球上更容易地生存下去。其中的某些细胞喜欢待在黑洞洞的湖泊和池塘的底部,于是它们在从山顶冲刷到水底的淤泥间深深地扎下了根,后来就变成了植物;而另外一些细胞则情愿四处游荡,后来它们长出了奇形怪状的有节的腿,像蝎子一样,开始在植物和形状如同水母的淡绿色的物体之间沿着海底爬行。还有一些细胞(上面覆盖着鳞片)凭借游泳似的动作,从一个地方游动到另一个地方寻找食物,并逐渐成为聚居在海洋里的繁若晨星的鱼类。 与此同时,植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海底已没有更多的空间供它们生活了,它们不得不离开海底开辟新的栖息地。最终它们无奈地离开了海洋,在沼泽和山脚下的泥滩上开辟了新的家园。一日两次的潮汐海水浸泡着它们,除此之外的时间里,它们充分利用起这个不算舒适的环境,并努力在包裹着地球表面的稀薄空气中生存下来。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它们终于学会了怎样像它们在水中生活时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空气中。它们的体形逐渐变大,长成了灌木和乔木,最后它们还学会如何开出芬芳的花朵,用来招揽忙碌的蜜蜂和鸟类,让它们把自己的种子带到地球的各个角落,使整个陆地都铺满碧绿的原野和大树的浓荫。
此时一些鱼类也开始迁离海洋,它们已经学会像用鳃一样用肺来进行呼吸。我们称它们为两栖动物,意思就是说这种生物既能在水中生活,同样也能在陆地上生活。你在路边行走时从你身边跳过的第一只青蛙就能告诉你,两栖生物在陆上和水中左右逢源的欢欣之情。
一旦离开水面,这些动物就会逐渐地调整自己,最终变得越来越适应陆地上的生活。其中的一些成为爬行动物(那些像蜥蜴一样爬行的动物),并且与昆虫们一起分享着森林的寂静。为了能更迅速地穿过松软的泥土表层,它们逐渐发展自己的四肢,他们的躯体也越来越大,最后整个世界都被这些庞然大物占领(许多生物学手册把这种动物归在鱼龙、斑龙和雷龙的名下)。它们体长达到三十到四十英尺(约九至十二米),如果它们跟大象一起玩耍,就如同体形壮硕的成年猫逗弄自己的小猫崽一样。
后来,这些爬行动物家族中的一些成员开始到高度超过一百英尺(约三十米)高的树顶上生活。对这些生活在树顶的爬行动物来说,它们不必再用腿来走路,却可以迅速地从一棵树枝跃到另一棵树枝,原先用作步行的四肢变成了在树上生活的必需器官。于是,它们身体两侧和前腿脚趾之间的部分皮肤,开始逐渐变成一种类似降落伞的翅膜,这些薄薄的翅膜上渐渐长出了羽毛,尾巴变成了一种转向装置,就这样它们开始在树林间飞来飞去,最终进化成了名副其实的鸟类。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