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群魔(精)/金色俄罗斯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四部伟大的著作(《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之一,《群魔》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于1871-1872年的长篇小说。它刻画了19世纪的俄国就已然出现的价值虚无的背景下以斯塔夫罗金为核心的一群虚无主义者的群体肖像,主要描写了斯捷潘与彼得·韦尔霍文斯基这对父子,以及瓦尔瓦拉、斯塔夫罗金、基里洛夫、沙托夫等几个人物。小说故事与当时俄国的社会背景、思想潮流紧密相关,小说中的这些人物也都有所依据。《群魔》的主题之一是想表达信仰对于人生的意义,它被看作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自己灵魂的拷问。
作者简介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十九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
他生于医生家庭,自幼喜爱文学,遵父愿入大学学工程,但毕业后不久即弃工从文。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影响下,他醉心于空想社会主义,参加了彼得堡进步知识分子组织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一八四九至一八五九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西伯利亚。
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如果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主要作品有《穷人》(1846)、《白夜》(1848)、《脆弱的心》(1848)、《被侮辱与被损害的》(1861)、《死屋手记》(1861)、《罪与罚》(1866)、《白痴》(1869)、《群魔》(1872)和《卡拉马佐夫兄弟》(1880)等。
目录
第一部
第一章 代序:深受尊敬的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韦尔霍文斯基生平事迹若干片段
第二章 亨利亲王。说亲
第三章 别人的罪孽
第四章 瘸腿女人
第五章 聪明绝顶的蛇魔
第二部
第一章 夜
第二章 夜(续)
第三章 决斗
第四章 大家都在等待
第五章 游乐会之前
第六章 彼得·斯捷潘诺维奇在忙碌中
第七章 在我们的人那里
第八章 伊万王子
第九章 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被抄家
第十章 海盗。灾难性的早晨
第三部
第一章 游乐会·第一部分
第二章 游乐会的结束
第三章 一段情史的了结
第四章 最后的决定
第五章 天涯归客
第六章 千辛万苦的一夜
第七章 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的最后一次漂泊
第八章 结局
附录
第九章 谒见吉洪
题解 冯昭玙 朱逸森
序言
金色的“林中空地”
汪剑钊
2014年2月7日至23日,
第二十二届冬奥会在俄罗斯
的索契落下帷幕,但其中一
些场景却不断在我的脑海回
旋。我不是一个体育迷,也
无意对其中的各项赛事评头
论足。不过,这次冬奥会的
开幕式与闭幕式上出色的文
艺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迄今仍然为之感叹不已
。它们印证了一个民族对自
身文化由衷的热爱和自觉的
传承。前后两场典仪上所蕴
含的丰厚的人文精髓是不能
不让所有观者为之瞩目的。
它们再次证明,俄罗斯人之
所以能在世界上赢得足够的
尊重,并不是凭借自己的快
马与军刀,也不是凭借强大
的海军或空军,更不是凭借
所谓的先进核武器和航母,
而是凭借他们在文化和科技
上的卓越贡献。正是这些劳
动成果擦亮了世界人民的眼
睛,引燃了人们眸子里的惊
奇。我们知道,武力带给人
们的只有恐惧,而文化却值
得给予永远的珍爱与敬重。
众所周知,《战争与和
平》是俄罗斯文学的巨擘托
尔斯泰所著的一部史诗性小
说。小说的开篇便是沙皇的
宫廷女官安娜·帕夫洛夫娜
家的舞会,这是介绍叙事艺
术时经常被提到的一个经典
性例子。借助这段描写,托
尔斯泰以他的天才之笔将小
说中的重要人物一一拈出,
为以后的宏大叙事嵌入了一
根强劲的楔子。2014年2月
7日晚,该届冬奥会开幕式
的表演以芭蕾舞的形式再现
了这一场景,令我们重温了
“战争”前夜的“和平”魅力(
我觉得,就一定程度上说,
体育竞技堪称是一种和平方
式的模拟性战争)。有意思
的是,在各国健儿经过十数
天的激烈争夺以后,2月23
日,闭幕式让体育与文化有
了再一次的亲密拥抱。总导
演康斯坦丁‘恩斯特希望“挑
选一些对于世界有影响力的
俄罗斯文化,那也是世界文
化遗产的一部分”。于是,
他请出了在俄罗斯文学史上
引以为傲的一部分重量级人
物:伴随拉赫玛尼诺夫第二
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普希金
、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
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
诃夫、马雅可夫斯基、阿赫
玛托娃、茨维塔耶娃、布尔
加科夫、索尔仁尼琴、布罗
茨基等经典作家和诗人在冰
层上一一复活,与现代人进
行了一场超越时空的精神对
话。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像
雪片似的飘人了每个人的内
心,滋润着后来者的灵魂。
美裔英国诗人T.S.艾略特
在《诗的作用和批评的作用
》一文中说:“一个不再关
心其文学传承的民族就会变
得野蛮;一个民族如果停止
了生产文学,它的思想和感
受力就会止步不前。一个民
族的诗歌代表了它的意识的
最高点,代表了它最强大的
力量,也代表了它最为纤细
敏锐的感受力。”在世界各
民族中,俄罗斯堪称最为关
心自己“文学传承”的一个民
族,而它辽阔的地理特征则
为自己的文学生态提供了一
大片培植经典的金色的“林
中空地”。迄今,在这片土
地上生根发芽并长成参天大
树的作家与作品已不计其数
。除上述提及的文学巨匠以
外,19世纪的茹科夫斯基、
巴拉廷斯基、莱蒙托夫、丘
特切夫、别林斯基、赫尔岑
、费特等,20世纪的高尔基
、勃洛克、安德列耶夫、什
克洛夫斯基、普宁、索洛古
勃、吉皮乌斯、苔菲、阿尔
志跋绥夫、列米佐夫、什梅
廖夫、波普拉夫斯基、哈尔
姆斯等,均以自己的创造性
劳动进入了经典的行列,向
世界展示了俄罗斯奇异的美
与力量。
中国与俄罗斯是两个巨
人式的邻国,相似的文化传
统、相似的历史沿革、相似
的地理特征、相似的社会结
构和民族特性,为它们的交
往搭建了一个开阔的平台。
早在1932年,鲁迅先生就
为这种友谊写下一篇“贺词”
——《祝中俄文字之交》,
指出中国新文学所受的“启
发”,将其看作自己的“导师
”和“朋友”。20世纪50年代
,由于意识形态的接近,中
国与俄国在文化交流上曾出
现过一个“蜜月期”,在那个
特定的时代,俄罗斯文学几
乎就是外国文学的一个代名
词。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一些
名著,如《叶甫盖尼·奥涅
金》《死魂灵》《贵族之家
》《猎人笔记》《战争与和
平》《复活》《罪与罚》《
第六病室》《丽人吟》《日
瓦戈医生》《安魂曲》《没
有主人公的叙事诗》《静静
的顿河》《带星星的火车票
》《林中水滴》《金蔷薇》
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都曾经是坊间耳熟能详的
书名,有不少读者甚至能大
段大段背诵其中精彩的章节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
说,翻译成中文的俄罗斯文
学作品已构成了中国新文学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
现代汉语中的经典文本,就
像已广为流传的歌曲《莫斯
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车》
《喀秋莎》《山楂树》等一
样,后者似乎已理所当然地
成为中国的民歌。迄今,它
们仍在闪烁金子般的光芒。
不过,作为一座富矿,
俄罗斯文学在中文中所显露
的仅是冰山一角,大量的宝
藏仍在我们有限的视域之外
。其中,赫尔岑的人性,丘
特切夫的智慧,费特的唯美
,洛赫维茨卡娅的激情,索
洛古勃与阿尔志跋绥夫在绝
望中的希望,苔菲与阿维尔
琴科的幽默,什克洛夫斯基
的精致,波普拉夫斯基的超
现实,哈尔姆斯的怪诞,
导语
《群魔》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871—1872年首次在《俄罗斯通报》连载。
《群魔》的故事取材于1869年莫斯科发生的涅恰耶夫案件。
恐怖组织彼得·韦尔霍文斯基自称是在国外建立的某个“中央委员会”的全权代表,他以出色的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博得了包括省长在内的大小官僚及其亲友的信任,建立和发展了地下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恐吓、讹诈、暗杀、纵火等恐怖活动,企图动摇社会基础,以便发起暴动,夺取政权。为了控制同伙,他杀害了一心想退出组织的沙托夫,事情败露后,他又撇下党羽,逃跑出国,逍遥法外。
书评(媒体评论)
当我们遭受深重的不幸
,承受痛苦的能力又到了极
限,感到生活就像被炽热的
火焰燃烧着的一个伤口,内
心充满了没有出路的绝望,
就需要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

——【德】黑塞
精彩页
第一章 代序:深受尊敬的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韦尔霍文斯基生平事迹若干片段
我们这座城市平平常常,一向没有引人注意的地方,不久前却发生了几起很奇特的事情。由于我笔钝才拙,在叙述这些事情之前,不得不从远一点儿说起,先讲讲才智出众、深受尊敬的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韦尔霍文斯基生平事迹的若干片段。这些事迹只能作为这部记事录的序言,而我打算描述的故事本身,留待下文再说。
我想直截了当地说: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在我们中间经常扮演一种特殊的、可以说是爱国爱民的志士仁人的角色,而且他喜爱这个角色,嗜之成癖,——甚至使我觉得非此他就活不下去。这不是说,我把他比作舞台上的演员,不,我绝无此意,何况我本人十分尊敬他。这里可能是习惯问题,或者说得更确切些,是一种一贯的高尚爱好,从童年开始就沉浸在愉快的梦想之中,希望能具有志士仁人的美好风范。比如说,他十分喜爱他那“受迫害者”,也可以说“被流放者”的地位。这两个小小的字眼有一种古典的光彩,彻底把他给迷住了,以后这在他自己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经年累月,最后俨然觉得自己高踞在碑座之上,扬扬得意。在上世纪的一部英国讽刺小说里,有一个叫格列佛的人从小人国回来。小人国里的人身高不及六英寸,身居他们中间,他习惯于把自己看作巨人,所以走在伦敦街头,他情不自禁地向过往的行人和车马大声叱呵,要他们在他面前闪避,当心他在无意之间把他们踩得粉身碎骨,因为他仍把他自己看成巨人,而他们是小人。人们为此而嘲笑他,责骂他,一些粗鲁的车夫甚至用鞭子抽打这位巨人。但是这样做公正吗?由于习惯使然,什么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呢?习惯使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几乎也做出这样的事来,不过更为天真而且无害罢了(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因为他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人。
我甚至认为,他最终应该被所有人遗忘了;不过绝不能说,从前完全没有人知道他。毫无疑问,他一度曾跻身于我们上一代的某些著名人士之列,是璀璨群星中的一颗星星,有一段时间(不过只是极其短暂的一刹那),许多人仓促地把他的名字几乎同恰达也夫、别林斯基、格拉诺夫斯基和当时刚在国外崭露头角的赫尔岑的名字相提并论。但是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的活动几乎在他开始的那一刻就结束了。——其原因可以说由于“局势的风云突变”。但是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后来发现,不仅没有什么“突变”,连“风云”也没有出现过,至少在这件事情上是如此。我现在,在几天之前才知道一件事,使我十分惊讶,但却是千真万确的,原来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到我们省里来住在我们中间,并不是像我们过去所想的那样是流放来的,他甚至从来没有受到过监视。你瞧,一个人的想象力可能达到什么程度!他本人一辈子都真诚地相信,在某些范围内人们一直提防着他,他的一举一动不断受到注意和监视,在我省最近二十年内更迭的三任省长,上任之时对他都抱着一种特殊的深感麻烦的想法,这种思想是上级、主要是前任省长在交接时提示的。假如当时有人以确凿的证据向最正直的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说明他根本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他一定会感到委屈。不过话说回来,这是一位十分聪明、十分有才华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位学者,虽然在学术上……唉,怎么说呢?总之,在学术上他的成就并不大,似乎是一事无成。不过我们俄国的学者,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他从国外回来后,曾在一所大学的讲坛上授课,显露过他的才华,那已是40年代末的事了。他一共只讲了几次课,似乎是讲阿拉伯人的;还对他那篇精彩的学位论文进行了答辩;这篇论文论述1413年和1428年之间德意志小城哈瑙一度可能具有城市和汉萨同盟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最终没有实现的种种特殊的莫名的原因。这篇论文巧妙地刺痛了当时的斯拉夫派,使他在斯拉夫派中间一下子树立了许多势不两立的仇敌。后来——不过那是在他失去教席之后——他(可能是为了报复并指出他们失去的是何等样人)在一本登载狄更斯作品译文并宣扬乔治·桑思想的进步月刊上发表了一篇极为深刻的研究文章的开头部分,文章讲的好像是某一时代某些骑士具有非凡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原因,或者诸如此类的内容。至少包含的是一种令人景仰的、非凡高尚的思想。后来有人说,这篇文章的续篇骤然遭到禁止,甚至那本进步杂志也因为发表了它的开头部分而遭了殃。这很可能,因为在那个时代什么样的怪事没有发生过?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更有可能的是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而是因为作者自己懒于把它完成罢了。至于他中止讲授关于阿拉伯人的课程,那是因为有一次有人(显然是他的反动敌人)截获了他写给某人的一封信,信中讲到一些“情况”,因此有人要求做做出某种说明。我不知道,事情是否果真如此,但是人们还说,就在那个时候在彼得堡查获了一个庞大的违反人性、反对政府的团体,大约有十三人之多,几乎震撼了整个大厦。据说,他们好像准备翻译傅立叶本人的作品。正好在这个时候,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的一首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23: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