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灵通传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蔺玉红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从小灵通入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小灵通,它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描述了一个大国的电信业是如何引入市场竞争,进行电信改革的。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还能从中得知:一个品牌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走红?一个企业是如何抓住机遇快速成长?一个人如何让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一群创业者是如何走向成功?……

内容推荐

这是国内第一部通过记者的眼,以人文化视角,用新闻和报告文学相结合的语言对小灵通现象进行解读的专著。文中既有作者早年跟踪采访小灵通的历史记录,也有目前电信业权威人物的最新亮相。本书通过细腻的描述和分析,向我们展现了一部跌宕起伏的电信改革和小灵通发展史。

本书告诉你五个秘密:

一个品牌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走红——小灵通

一个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快速成长——UT斯达康

一个人如何让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徐福新

一个大国电信业如何引入市场竞争——电信改革

一群创业者如何走向成功——陆弘亮、吴鹰等

目录

第一部分 破解诞生之谜

第一章 UT斯达康成立的前前后后

冰淇淋店的晚班经理

痴迷发明的小个子孙正义

和孙正义一起创业

与京瓷公司合资

动荡的童年

搭上统考班车

从学生干部到大学教师

怀揣27美元闯美国

同兼三份职

进入“R&D象牙之塔”

初识黄晓庆

Starcom公司成立

Unitech Telecom公司成立 

两公司联姻

拿到孙正义投资

第二章 小灵通的诞生

PHS被选中

开始无线接入网试验

“拚命三郎”周韶宁

回中国去看看

爱革新的阿福局长

浙江数字移动公司的首任老总

被用户扔臭鸡蛋

三次重大改进

叶永烈的小灵通之缘

灵机一动起个名

又多了一个儿子

第二部分 沉浮录

第三章 电信改革加速

统收统支的邮电部门

要优先发展通信事业

百姓装电话难于上青天

引入程控交换技术

民族企业群体突破

行业部门施加压力

国外电信走向非垄断

中国联通受命出世

信息产业部成立

邮电开始分营

与直属企业脱钩

电信企业大重组

小网通为宽带而生

第四章 榜样的力量

余杭成了样板问

首次提出小灵通定位

好的营销思路至关重要

徐福新被称为小灵通之父

中兴通讯进场

与京瓷公司合作

青岛朗讯现身

第一个省会城市开通

第五章 停与不停的矛盾

争议四起

第一道禁令发出

乌纱帽要丢了

小灵通设备通过终审鉴定

UT斯达康纽约上市成功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挂牌

两支专家组分头调研

604号文出台

第六章 较量升级

兰州电话中断24小时

经营无线市话并不违法

谣言再次响起

对分歧作出解释

醴陵事件曝光

中国电信紧急整改

双改单起风波

吴基传香港金口牧市

一纸通知要求小灵通涨价

资费上调执行难度火

要妥善处理小灵通问题

电信资费结构人调整

铁通公司成立

全球电信业步人寒冬

第七章 激流勇进

向10亿美元进军

为奔跑做好准备

小网通成长的烦恼

一次神秘的专家研讨会

人民日报开先河

光明日报举办研讨会

电信拆分引发大讨论

台湾开通了小灵通

忠诚实践“三个代表”

一份至关重要的内参

清频传言四起

横拆方案公布

怀念2001年

一年增长70%

第八章 柳暗花明

固刚出现两大运营商

小灵通今非昔比

增值业务热古城

日本推出PHS视频电话

小灵通在大城市行得通

成都的大城市效应

3G的拖累

技术迈上新台阶

终端选择走向多样化

周德强首次表态

吴基传两会吐真言

韦乐平详解小灵通

非典的考验

四大直辖市全部失守

小灵通发展不受限

成为高速成长最快企业

华为粉墨登场

第九章 限制还是发展

UT斯达康坐上火箭

短信互通之难

发展面临新问题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太阳岛上的经验

专家与企业起争论

基层电信运营商有话说

地方老总的迷茫与困惑

小灵通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7个月等于一年

中兴表态

朗讯开口说话

终端日新月异

新厂商的宣言

小灵通之间可互发短信

王小初的转型思维

手机与小灵通短信互通

专家点评2004

突然提速有原因

第十章 翻滚过山车

与吴基传面对面

小灵通已成历史

大裁员1400人

一宿没睡觉

小灵通机卡分离

日本小灵通可能反弹

四川电信的梦想

第三部分 回顾与展望

第十一章 反思电信管制

管制风险有利有弊

政府监管为何左右为难

多位专家的理性思考

第十二章 什么铸就了小灵通

政府管制实事求是

技术一定要让市场接受

永远跟着客户走

第十三章 企业成功的秘诀

侯为贵的经验

UT斯达康的感想

周韶宁的特别感悟

第十四章 成功者语录

第十五章 走向未来

重组风再次吹起

电信业又走到十字路口

双模手机破土欲出

小灵通迈上新台阶

附录

中国小灵通发展大事记

UT斯达康大事记

2004年UT斯达康国际化大事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说起小灵通最大的设备和系统提供商——UT斯达康公司,就不能不提它的几位创始人。

现任UT斯达康公司董事长陆弘亮(Hong Lu),祖籍浙江宁波。1954年出生在台湾。母亲是出生在日本的华侨,父亲在日本读的大学。陆弘亮6岁时,随全家移居日本,之后考入美国加州火学伯克莱分校攻读土木工程专业。

陆弘亮虽然生在台湾、长在日本,但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中国有着很深厚的感情。陆弘亮在日本上了9年的华文学校,在家时经常和祖母说宁波话,因此能够很流利地使用中文。

陆弘亮身材高大、魁梧,一米八七的身高走在哪里都显得很突出。陆弘亮在大学读书期间已表现出不错的商业天赋。那时,他和大多数留学生一样,利用课余时间打工。在校内一家冰淇淋店打工时,陆弘亮肯吃苦,活干得很多,为人又很大度,因此,店里其他服务生对他都很佩服。陆弘亮的管理才能得到了老板的认可,很快他就被提拨为晚班经理。

有一天晚上,陆弘亮在值班时,一名服务生找到他,对他说:“有个日本人在店内闹事,一定要我们按照他的要求来做一份冰淇淋,做不出来他就不付钱。”

“这是一个很离谱的客人,从来没有一个客人和我们这样说。”陆弘亮回忆道,“我就想看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陆弘亮看到的是一位个头不高的年轻小伙子,一双不大的眼睛,精干中透着一股子锐气。

“这位先生好像是东方人啊,看样子是从日本过来的。对吗?”陆弘亮试探地问了一句。

果然,这位小伙子一开口就说日语。“我感觉和他的距离拉近了一点。”通过交谈,陆弘亮得知,他叫孙正义(即后来以收购雅虎闻名,驰骋互联网界的软库公司董事长),祖籍韩国,出生在日本,在他下一年级的经济学本科专业读书。

“我很吃惊,为什么一个学生会有如此非分的要求?我对他说,我可以按照你的要求去做冰淇淋,但如果我做了,你不付钱的话,就再也不要进我们的店。,,

孙正义所要求的冰淇淋很快就做好了,吃完后,他规规矩矩地付了钱。

后来,孙正义多次光顾这家小店,相似的经历和文化背景让两人在以后的交往中,感到有很多共同语言,于是陆弘亮与孙正义成了朋友。P3

序言

从1998年1月小灵通在浙江余杭开通以来,经历了风风雨雨,一直在夹缝中生存。短短的7年多时间,用户已经突破了8500万。

小灵通从一问世就历经坎坷,从技术研发、业务创新,获得推广应用的政策许可到迎来今天的大发展,小灵通在风雨中创造了很多奇迹:

在技术领域,小灵通创造了无线接入技术与固定网交换技术有机结合的奇迹、原有技术与先进技术融合的奇迹、科学技术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奇迹;

在业务领域,小灵通创造了以市场需求得到了政策许可、以小业务创造大市场,以一项非主流业务扭转固网运营商利润下跌逆势的奇迹。

在设备领域,创造了在旧技术设备基础上改造、革新,使旧设备焕发新生,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奇迹。

小灵通发展到今天,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

一、作为电信领域的一项业务,它是非常成功的。首先,小灵通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小灵通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是大款们的通信工具,它瞄准的是工薪阶层,特别是经常在本地活动的中低收入人群。由于小灵通利用了固定电话网的富余资源,投入成本很低,从而可以实行单向收费,手机也很便宜,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无线通讯的消费门槛,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了无线通信带来的便利,而如果没有小灵通,这部分群众的无线通信需求将很难得以实现。其次,小灵通促进了电信行业的发展。小灵通为固网运营商提供了可观的利润,成为固网运营商在持续的利润下滑中的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促进了电信行业的发展。

二、作为一项产品,小灵通也是成功的。它让UT斯达康公司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设备制造商,小灵通也让中兴通讯、朗讯等通信企业在全球通信行业低迷的情况下,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从小灵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技术是为市场服务的,而不是市场为技术服务。小灵通的成功,首先是因为它适合中国国情;其次是人们在实践当中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不断提出新的思路,经过孜孜以求地努力奋斗,不断排除各种干扰,最终取得了成功。

小灵通成功的背后,是运营商、设备商、媒体等多方面共同付出努力的结果,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勤奋和汗水创造了小灵通、发展了小灵通,才有了今天小灵通的繁荣。

光明日报信息化专刊副主编蔺玉红从1999年开始就跟踪报道小灵通,她以一个记者的良知,客观、真实地反映小灵通的发展进程,先后发表了数十篇与小灵通有关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使人们对小灵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客观认识,为小灵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为小灵通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今天,她在多年报道的基础上,写成了这本国内首部详实记录小灵通事业发展的专著,为我们提供了一扇全面了解小灵通的窗口。  很多人都渴望成功。做事首先要学会做人,这才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书中写了很多创业者的故事。读完这本书,你就能从创业者成功的经历中体会他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得到启迪。读完这本书,你还能了解一个企业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快速成长。我希望这本书能为创业者走向成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这本书从写小灵通入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小灵通,它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描述了一个大国的电信业是如何引入市场竞争,进行电信改革的。

目前,小灵通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仍在继续努力,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完善,在网络上不断优化,在业务上不断推陈出新,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网络和服务。在即将到来的3G时代,小灵通将会走和3G融合的道路,继续发挥自己的应有作用。

后记

能写完这本书,是因为有朋友们的支持。浙江余杭电信局原局长徐福新一直在鼓励我:“你跑了这么多年电信行业,跟踪报道小灵通近7年,应该把它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写出来。”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事长陈芳烈是引我进入电信行业的恩师,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他给了我很多忠告。陈老师不止一次跟我说,就小灵通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很有意义。

在两位长辈的鼓励下,我动心了。2005年,当北京非典闹得正欢时,我回到河北老家,利用这段难得的空闲时间,把1999年以来自己所写的与小灵通有关的报道整理了一下,我发现,这些文章中所报道的一个个事件反映的就是小灵通的曲折发展进程。这些已发表过的文章为我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思路,为了跟上小灵通发展的步伐,我的采访在不断进行,内容也在不断增加。

2004年下半年,我把书的初稿交给了当时谈定的一家出版社,之后,便是很久没有消息。后来听说,是因为题材太敏感,这家出版社犹豫了。

等了近半年左右的时间,我决定把书稿撤回来。

2005年初春,在徐福新先生的引荐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社长汤鑫华先生答应出版这本书。当我和该社的编辑颜刚交流时,自己发现,书稿写得很粗糙,换句话说,不太像一本书,体例上有些乱。我决定动手修改。

2005年4月下旬开始,我着手进行新的写作,当时,我跟颜刚定了个时间,商定7月初交稿。为了这个承诺,2个月的时间里,我没有了休息日,常常是晚上下了班回到家中,帮助孩子复习完功课,等孩子睡着了,9点以后我才能坐到书桌前。

我还清楚地记得,为了7月初能交稿,我在报社加了几乎一夜的班,凌晨四点的时候,终于把最后一节写完,把所有的资料都整理完。等我从报社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亮了。

7月初拿出的书稿是全新的,用编辑的话说,这才像一本书。

书中写得虽是小灵通的传奇发展历程,其实在它的背后有一根主线:中国电信改革,这也正是小灵通发展的大背景,离开了这个背景因素,小灵通就成了断线的风筝。随着小灵通发展前行的则是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两大固网运营商以及UT斯达康、中兴通讯、青岛朗讯、普天、华为等设备提供商。UT斯达康是最大的受益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小灵通传奇造就了UT斯达康传奇。今年正好是u丁斯达康公司成立1O周年,10年中,它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成长为世界领先的设备提供商,小灵通功不可没。

无知者无畏,大着胆子就这样写出来了,包括对电信改革的描述。

吴鹰先生的时间是以分为单位的,但他在百忙中阅读了书稿的全部内容,为我指出了其中的不当之处。徐福新先生为了写这篇书的序言,特意从蒙古提前回国。他们让我非常感动。

苦中有乐也就不觉得苦,因为有朋友们的期待。

感谢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司芙蓉、李鲁滨;中国网通北京分公司李立涛、唐柳明;福建电信公司苏德凯、李奕民;四川电信公司周海峰、李远见;UT斯达康(中国)公司虞军、李兢、王玫、司达;中兴通讯公司路峻智、李硕;朗讯(中国)公司闽红、杨恙;夏新公司王治全、陈卫锋;冯光顺、陈继红已从原来各自的公司离开,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对他们曾经给予我的帮助,我也要表示感谢。

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为我这次写作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

2005年9月2日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8: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