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晋北民俗文化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范文明//邢书恒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精神文化的象征之一。世界上凡有人类活动的地方,便有民俗的存在,有民俗,就有民俗文化。这种文化从诞生之时期起,就注定其因地域环境、生产方式、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造就了纷繁复杂、琐屑庞杂的特征。《晋北民俗文化》一书正是基于晋北民俗之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考察,结合前人关于山西民俗文化研究成果,对晋北文化的特色进行调查和研究。内容包括:民间俚语、民间艺术、民间衣物、民间食品、民间家居、民间岁时节令、婚嫁习俗、丧葬习俗。对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范文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博士,湖北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现代史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文化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曾参与翻译《越轨社会学》,出版个人专著《民初〈大公报》教育观》。曾在《东南学术》《求是》等杂志发表历史类、思想政治类学术论文多篇。曾参与或主持教育部、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多项。 目录 第一章 晋北民俗文化简介 第二章 民间俚语 第一节 晋北民间俚语的特点 第二节 晋北民间俚语录编 第三章 民间艺术 第一节 晋北民间艺术形式的特点 第二节 晋北民间文艺典型例释 第三节 晋北民间游艺与竞技典型例释 第四节 晋北民间工艺典型例释 第四章 民间衣物 第一节 晋北民间衣物的特点 第二节 晋北民间衣物典型例释 第五章 民间饮食 第一节 晋北民间饮食的特点 第二节 晋北民间饮食典型例释 第六章 民间家居 第一节 晋北民间家居的特点 第二节 晋北民间家居典型例释 第七章 民间岁时节令 第一节 晋北民间岁时节令的特点 第二节 晋北民间岁时节令典型例释 第八章 民间婚嫁习俗 第一节 晋北民间婚嫁习俗的特点 第二节 晋北民间婚嫁习俗典型例释 第九章 民间丧葬习俗 第一节 晋北民间丧葬习俗的特点 第二节 晋北民间丧葬习俗典型例释 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和 国家的精神文化象征。世界 上凡有人类活动的地方,便 有民俗的存在,有民俗,就 有民俗文化。这种文化从诞 生之日起,就注定因其地理 环境、生产方式、社会发展 阶段的不同,造就了其纷繁 复杂的特征。 一般认为,世界民俗学 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846年 英国考古学家、民俗学家汤 姆斯提出的“folklore”(民众 的知识和学问)这一学术名 词。在历经近两个世纪的发 展历程中,民俗学与其他社 会科学的分野愈加明确,体 系更加完善,足可以与其他 学科相媲美。 中国民俗学的发展肇端 于五四运动时期,百年的风 风雨雨,历代民俗学者筚路 蓝缕、辛勤开拓,在学术之 路上披荆斩棘、敢为前驱。 从最初征集歌谣到创办民俗 学刊,再到实地考察民俗文 化。经过学者们的不懈努力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之 后中国民俗学会的成立,中 国民俗学在队伍重建、学科 构想、课题开展等方面,逐 步进入黄金期。 民俗是人类创造的基础 文化,它内涵丰富,多姿多 彩,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 地区、不同群体对本族群生 活和实践的既朴素又理性的 思考和见解。通过民俗文化 ,我们可以了解某一地区、 某一族群长期的生活习性以 及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心理特 征。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人 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主 要依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对各种现象的解释和求证。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考究, 就会发现这两类科学的很多 分支,都能在民俗学中找到 其源头,如人类学、民族学 、宗教学、社会学、医学等 ,他们都与民俗学有着千丝 万缕的联系。 中国文化之所以具有其 独特的优点,很大程度上与 我国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 这是中国文化不容易被外来 文化所同化的原因之一。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 部,境内沟岭纵横,地貌多 样,三晋南北被这些沟岭分 割成不同的小盆地。山西东 边有巍巍屹立的太行山,西 边有绵延的吕梁山,北边有 茫茫大漠,黄河从山西西边 蜿蜒到南边,进入河北境内 。这些都为古代山西人创造 了一个独立的自然大舞台。 地理环境往往是一个民族、 一个地区风俗形成的前提。 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使山西 较难拥有异质民俗文化的输 入,山西的南北风俗差异悬 殊。晋北与晋南在山西人眼 里,似可谓南方与北方,截 然不同。 同时,相对封闭的环境 也使山西人形成了相对独立 的自我意识和地域归属感, “我们”“俺们”“咱们”的意识 较为浓厚。山西境内地域文 化体系较多,十几种方言同 时出现,几十种民俗风情在 三晋大地绽放异彩。“十里 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十里 乡俗不一样”等民间谚语, 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山西风俗 之东西南北迥然不同的典型 特征。 晋北地处山西北部,受 北方冷高压气候影响,历史 上曾是少数民族与中原文明 的交汇之处,山西人与少数 民族交往较为频繁,风俗文 化带有明显的异族风情。如 宁武县杨家将血染沙场的遗 迹,大同云冈石窟中鲜卑族 的碑文墓冢等,都是这一特 征的真实写照。偏关、杀虎 口、平型关、雁门关、娘子 关等山西境内沿长城的关口 ,其名字本身就带有鲜明的 异族交汇之韵味。 风俗习惯是人民长期以 来形成于生产生活实践中的 精神牧歌,是他们生命的圆 舞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 人民的情感、思想和行为。 人类学家、文化进化理论代 表怀特曾说:“一个人一旦 诞生在某种文化环境中,他 就必须受这一文化环境的影 响。事实上,他所隶属的文 化决定着他的思想、感情和 行为,决定着他讲何种语言 ,穿什么式样的衣服,信奉 什么样的神,决定着他如何 结婚,怎样选择和准备食物 ,采取何种方式治病以及处 理死者。”可以说,风俗习 惯渗透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 面,影响了他们一生的心理 与处世风格。民俗观念的“ 载体是口承传统,是靠邻人 的榜样和口头交流而获得, 大量邻人榜样和口头交流构 成了农民社群的独特文化和 他们智慧的社会传承”。如 果我们细心观察某地人们的 生产生活方式就会发现,他 们对千百年来民间风俗模式 的听从和顺应,虽然历经千 百年历史风雨的冲刷,其信 念依然坚如磐石,未曾减弱 。 晋北地域包括太原以北 至大同一线。由于其地域特 点,黄土高原上的这片土地 ,产生了既有别于江南,又 异于东北的地方文化——晋 北民俗文化。 本书正是基于晋北民俗 之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考察, 结合前人关于山西民俗文化 研究成果,对晋北文化之特 色进行调查和研究。如能裨 益于山西民俗文化研究之万 一,足矣。 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来自 笔者的亲身经历和访谈资料 ,其余部分则参考相关研究 编写而成。同时,本书尽量 摭取同类研究资料中略写或 研究不足的内容,以“例释” 形式展示给读者。 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民间俚语。简要概括了 晋北俚语的特点、成因,搜 集、整理了大量晋北俚语案 例,体现了晋北民间对人物 性格、生活社交、文教娱乐 等多个侧面的人生感悟和朴 素哲理。 民间艺术。在简要概括 晋北民间艺术的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