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1988年完成《平凡的世界》,作品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
本书收录路遥的中短篇作品十八篇。包括《基石》、《优胜红旗》、《父子俩》、《不会作诗的人》、《在新生活面前》、《匆匆过客》、《青松与小红花》、《惊心动魄的一幕》、《月夜静悄悄》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路遥全集)(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路遥 |
出版社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路遥,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1988年完成《平凡的世界》,作品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 本书收录路遥的中短篇作品十八篇。包括《基石》、《优胜红旗》、《父子俩》、《不会作诗的人》、《在新生活面前》、《匆匆过客》、《青松与小红花》、《惊心动魄的一幕》、《月夜静悄悄》等。 内容推荐 本书为路遥的中短篇小说全集,收录中短篇作品十八篇。包括《基石》、《优胜红旗》、《父子俩》、《不会作诗的人》、《在新生活面前》、《匆匆过客》、《青松与小红花》、《惊心动魄的一幕》、《月夜静悄悄》等。 目录 基石 优胜红旗 父子俩 不会作诗的人 在新生活面前 夏 匆匆过客 青松与小红花 卖猪 惊心动魄的一幕 姐姐 月夜静悄悄 风雪腊梅 在困难的日子里 痛苦 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 生活咏叹调(三题)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试读章节 红岗公社民兵营的营长,由这个公社的党委副书记高峰同志担任。他是个顶顶爽快的人。由于经常在指挥部见面,我们已是老熟人了。 他听我说明来意后,一脸络腮胡子笑得直颤:“欢迎啊!”说着便把我拉进指挥处。 指挥处是一间木柴和拧条编织成的简易房子,里外糊了两层泥巴,进了房子,就像钻进热蒸笼一样,闷得厉害。 文书小杨拿了一个大铝盆去给我打饭,我和老高便汗淋淋地在一张脱了漆皮的桌子旁坐下来,攀谈起关于十六号桥梁的建筑情况。 我兴致勃勃地听完他的介绍后,便向他问起那个老头的情况。老高的那两道粗眉毛一扬:“你碰见他啦?” “他叫什么名字?”我很快地问。 “硬过钢!” “硬过钢?”我正要回味这个特殊的名字时,老高却滔滔不绝地讲起“硬过钢”的故事来了…… “硬过钢”大名叫宁国钢,“硬过钢”是他的外号。 他是苦蔓蔓上结出的苦瓜,父母在他五岁的时候,就一前一后被地主“宁老扒”折磨死了。他这个孤苦伶仃的孩子夏天光着屁股翻山过沟去讨饭;冬天,穿着邻居做的破皮袄,还是去讨饭。日煎月熬,他的身上,就像那根讨饭棍一样,被地主的犬牙咬得伤痕斑斑。 没等他满十三岁,就又被“宁老扒”拉去扛长工,重复着折磨死他父母的那种苦生活。 历尽磨难的孤儿生活,把他变成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他全部的精神世界都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从不随便流露。 毛主席率领红军来陕北的那年,他心中长久积蓄的烈火被点燃了!一个漆黑的夜晚,他抡起劈柴的大偏斧,砍死“宁老扒”的看门狗,翻墙逃出了地主的院坝,赤脚来到延安,参加了革命。 在革命队伍中,他什么都干过,勤务员、马夫、伙夫……不论做什么,他总是默默地捡重头子扛。 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的时候,他已是一名威武的战士了。 踏上河西的土地,他紧咬着嘴唇,看着荒芜的田园、浓黑的烟火,手中的钢枪都捏出了汗! 战斗马上打响。不到两个月,他就参加了几十次搏斗,一声不吭地在枪林弹雨中冲杀,那根挑弯了的刺刀下,丧了几十个鬼子的命。渐渐地,“硬过钢”的外号就在部队中传开了。 在一次激烈的攻坚战中,宁国钢所在的班负责炸毁敌人阵地的一个前沿碉堡。 他们冒着密集的炮火,爬过一道道铁丝网,来到碉堡下。可是,这座碉堡建筑在一个土墩上,干硬溜光的崖有一人多高,很难爬上去。下面甩上去的手榴弹,马上又滚了下来,只得赶忙用脚踢到坡下。 怎么办?总攻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而敌人的机枪还在疯狂地叫着。 这时,只见宁国钢脸上的肌肉抽动了几下,两手往崖上一托,脊背对着大家,只吼了一个字:“上!” 大家踩着他的脊背一个个冲了上去。他肩胛渗出了血,牙把下嘴唇都咬破了……但当他听见“轰隆”一声巨响后,又抓起了枪,跟着冲锋部队,攻过了山包!可是,就在这次战斗中,敌人的炮弹炸伤了他的右眼,当即被抬回了后方医院…… 伤愈后,党为了照顾他的身体,派他回家乡做地方工作。这个从来不爱动感情的人,第一次流下了眼泪:他并不是难受自己失去了一只眼睛,而是难受他不能上前线作战了! 到了红岗乡政府后,共产党员宁国钢还和以前一样,话不多。他给自己做了一条扁担,一把镢头,串走在红岗的几百座大山间,给互助组掏地,给烈军属背柴、挑水…… 一九四七年,蒋胡匪猖狂进攻陕甘宁地区,宁国钢马上组织起红岗游击队,重新扛起钢枪,又投入了战斗。 一个风雪弥漫的夜里,他们的游击队被敌人包围了!当时人少弹缺,情况万分危急。宁国钢命令其他人立即突围,自己操起一挺机关枪掩护。 后半夜,当他扛着机关枪奔回宿营地的时候,就一头倒在了战友们的怀里,鲜血染红了衣袖,染红了枪身,他的左手失去了两根指头…… “高营长,饭!”小杨端着一盆黄灿灿的小米饭不知什么时候就站在了我们身边。 “哈哈,你看,我都忘了你还没吃午饭呐!”老高笑着从小杨手里接过铝盆。 我心里翻腾得厉害,没有动筷子。 “老高,宁大伯后来呢?他怎么到这里来了?三个指头怎样学会打锤钎呢?”我连串地问他。 老高笑了笑说:“后来还能‘软’了!解放后,他被评为一等残废军人,组织打发他回宁家山修养。他一回去就把残废金交给了集体,从早到晚身子不闲一下,给集体放牛,锄菜,务果园,什么都干。等庄稼一收割,他就把铺盖卷往场里一搬,拿一根柳木棍,给集体的庄稼站岗放哨……‘农业学大寨’运动一开始,他跑到大队书记家里说了一声‘我要学石匠!’还没等书记说什么,就跨出门坎,跑到城里买了一副锤钎,来到大队水库工地……” “那三个指头怎样握钎打石头呢!”我不禁脱口说了一句。 “当时,水库工地上的社员都和你一样看待这问题。”老高随手拿起一把蒲扇递给我,自己也拿起一把,先用扇边刮了刮脸上的汗珠子,然后扇着说:“嘿嘿,钢硬不过他,石头哪能是他的对手!他咬着嘴唇,一声不吭,就在那里练,练,钎把上的血磨掉了一层,又染上一层……就这样,终于练成了一名呱呱叫的好匠工!哈哈,谁能想到,这个看来笨手笨脚的老头子,还能在石头上刻花花哩!”老高越说越上劲,手里的扇子也一下赶不上一下地扇着。“水库去年落成,上面留下了‘硬过钢’锉刻的八个大字:‘愚公移山,改造中国’。” “他怎么来到工地呢?”我问。 “那很自然,他们大队水库修成不久,抽调民工的任务就下来了,他听说是修备战路,没二话,报了头名,第一个来公社集合……” 电话铃响了,老高走了过去。 我呆呆地坐着,耳边仿佛响起了“叮叮咣咣”的锤钎敲打声,那张碇石般的脸,那只灼热、深邃的眼睛,那块红粉粉的疤,又一齐浮现在了我的眼前!P4-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