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颤抖的镜头(卡帕二战回忆录珍藏纪念版)(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美)罗伯特·卡帕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由罗伯特·卡帕的摄影手记及摄影作品两部分组成。书中不仅收录了卡帕享誉世界的摄影名作.还特别精选了他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抗日战场及欧洲战场的经典照片。
众所周知,卡帕的摄影没有太多色调、裁切技巧的讲究。正如他所说的:“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他想尽一切办法出现在战争的最前沿。他用相机记录的战争中的永恒瞬间.都是在枪林弹雨中用血肉之躯换取的,几乎不需要剪辑就可以成为一部史诗般的冒险电影。
除了在摄影方面的杰出成就,卡帕还用文字讲述了他所经历的战争故事。他曾随盟军转战大西洋、北非、欧洲,这些经历堪比史上最精彩的探险小说。许多照片背后的故事,也都能从他直接、幽默、简洁明快的摄影手记中得以呈现。
作者简介
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1913-1954),20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原名安德烈·弗里德曼(Andre Friedmann),生于奥匈帝国时期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家庭,后入美籍。西班牙内战时,以照片“倒下的士兵”轰动一时,这一作品成为战地摄影的杰作。曾参与报道西班牙内战、中国抗日战争、 “二战”欧洲战场、第一次中东战争和法越战争。在一线战场,他冒着枪林弹雨拍摄了大量珍贵的战地照片,其中以“诺曼底登陆系列”最为著名。1947年,与布列松等人一同创立著名的玛格南图片社(Magnum Photos),引发了摄影业的一场革命。1954年5月25日,在越南战场采访法越战争时,不幸误踩地雷被炸身亡。他用最接近受难者真相的影像,控诉了人类的贪婪与愚蠢,揭露了战争的残酷。为了纪念他,世异各地曾举办13次卡帕个人作品展。1955年,美国《生活》杂志和“海外记者俱乐部”设立“罗伯特·卡帕金质奖”,用以鼓励在新闻摄影上有成就的摄影记者。1966年,美国成立“关心人的摄影基金会”,以纪念卡帕及其他玛恪南图片社牺牲的摄影家。
目录
第一章 1942年夏·启程
第二章 意外来信
第三章 运输舰队指挥官
第四章 1943年春·绝处逢生
第五章 追赶战争
第六章 一见钟情
第七章 1943年秋·奔赴前线
第八章 偶遇海明威
第九章 1944年夏·霸王行动
第十章 诺曼底登陆
第十一章 解放巴黎
第十二章 战士的品格
第十三章 失意情场
第十四章 1945年春·欧战结束
第十五章 最后一个死去的人
卡帕摄影作品
序言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
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

罗伯特·卡帕的这句话
,几乎所有玩摄影的人都
知道,摄影记者更把它奉
为箴言。但对于卡帕来讲
,他的本意也许应该是:
“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
真实,那是因为你离炮火
还不够近。”作为一个经
历过20世纪5场主要战争
的伟大战地摄影记者,卡
帕用生命证明了自己的理
论。
从卡帕的照片上,能
听到呼啸而过的炮弹声,
能见到子弹溅起的飞沫,
能嗅到比死亡更残酷的味
道。他记录下的不单是血
腥的战争,还有人们忘却
了爱与和平后的恐惧和忧
伤的面孔,更有迎接胜利
时人们的癫狂,对牺牲者
的……
卡帕脖子上总是挂着
一台莱卡相机,这已经成
了他的招牌。对他的评论
各种各样:放荡不羁、酒
鬼、英雄、伟大的摄影记
者、流氓绅士,等等。但
这些都不足以说明卡帕是
个什么样的人。一个每天
用相机记录生死的人,可
能有些麻木,需要用酒精
麻痹自己脆弱的神经,用
笑容掩饰自己内心的悲哀
。他形容自己像吉卜赛人
一样居无定所,何尝不是
在说没办法给自己饱经战
火的灵魂找一个安慰的家
?也许只有第二天宿醉醒
来后的痛苦,才能让他感
受回到了人间。也许坐在
电脑前的我,永远无法真
正理解卡帕。
也许只有通过他的文
字和照片,才能找出我们
自己心中的卡帕。
导语
20世纪伟大的战地摄影师,殿堂级摄影机构“世界的眼睛”玛格南图片社创始人,540幅战地照片,感受令人窒息的距离。
他,“永远跑在军队前面”,带着相机穿梭于亚、非、欧、美洲各战区,20世纪的5场主要战争都留下过他的身影。
他,天真,不修边幅,独来独往,狡猾,无畏又自负。
他,正直,浪漫,敏锐,可靠,有理想,有爱心。
他,用爱情面对战争与苦难,用烈酒对抗不安与虚无,在炮火中寻求救赎。
他,用手中的相机,延伸心灵与思想。
他,以宽宏的胸怀、全然的热情、高超的技术、无以匹敌的勇气和冒险精神,对抗枪弹。
他,用凝固的瞬间记录现场,揭示丑陋,延伸想象……
他,成就了一部20世纪摄影史上的经典传奇。
精彩页
第一章 1942年夏·启程
现在不用早起了。我的工作室在第9大街一栋3层小楼的顶楼,天窗占据了整个屋顶,角落里放着一张大床,电话机扔在地上,这就是我的全部家具。我连闹钟也没有,每天当然可以睡到自然醒,太阳才是最好的叫醒工具。我根本就不关心时间,天知道几点钟!我现在的全部家当是一枚5分的硬币。电话不响的话我是绝对不会动的,我在等有人来电话请我吃饭或给我个工作,哪怕是借点钱。最终电话没有响,我的肚子却响个不停。看来继续装睡是不现实了。
我一翻身,看见房东太太从门缝下面塞进来的3个信封。过去几周里,只有电话公司和电力公司的账单,终于,神秘的第三封信把我勾下了床。
一目了然,一封是爱迪生(电力)公司给我的账单,一封是司法部的,通知我,罗伯特·卡帕,原匈牙利公民,现在身份不明,被视为敌国侨民。所以我必须交出照相机、望远镜、枪支等危险品,未经特批不许离开纽约超过10英里。。第三封信是《科利尔》(Collier)杂志的编辑写来的,说杂志在过去两个月里仔细地审核了我的作品剪贴簿,突然确信我是个了不起的战地摄影师,相信我能完成一项他们交给我的特殊任务,他们在一艘48小时后开往英国的船上给我订了一个位置。信里还附了一张1500美元的支票做预付金。
这件事很有趣。假如我的打字机还在,又或者有足够的勇气,我会给他们回信,告诉他们我是个“敌对分子”,我连新泽西都不能去,更不要说英国了,我唯一能带相机去的地方就是市政厅的敌侨财产委员会。
我是没有打字机,但口袋里还有一枚硬币。我想还是抛硬币。要是字的话,我就去英国冒险;如果相反,我就向《科利尔》解释我的处境并退还支票。
抛落在地上的硬币是——背面!
我转念一想,一枚硬币就能决定我的命运吗?我拿了支票,换成现金,不管怎么样,我要去英国冒险!
我把硬币给了纽约的地铁,支票给了银行,在银行旁边的詹森餐厅用2.5美元换了一顿丰盛的早餐。这事到了这一步,我是不可能拿着1497.5美元去找《科利尔》杂志社的,那是自找麻烦。
我再一次读了杂志社的信,确定我的英国冒险之旅要在48小时后起航。又重读了司法部的信,从什么地方开始呢?我需要一张免服兵役证、一张美国国务院和司法部提供的出入境许可证、英国签证,以及签证要用到的护照。我可不想一开始就碰钉子,所以得先找个能听我解释并体谅我的人。我曾身陷战争的旋涡。美国人刚开始尝到战争这种麻烦的滋味,而英国人已经打了两年多,对这种事他们应该已经很了解。我想还是先去找英国人。
从詹森餐厅到机场只要走5分钟。一小时内有一架飞华盛顿的飞机,我买了张票,《科利尔》给的钱又少了。
两个半小时以后,一辆出租车把我送到了华盛顿的英国大使馆门口。我求见使馆的新闻专员。见我的是个穿着随意的绅士,他有着通红的脸颊和厌倦的表情。我通报了自己的名字,但不知如何开始,没有办法,我给他看那两封信。先是《科利尔》的,然后是司法部的。他读完第一封信没有任何表情,但是他读完第二封信的时候,嘴角掠过一丝微笑。借着这丝微笑,我又掏出了爱迪生公司寄来的我还没有拆的信,递给他。我早就知道那是他们给我的停电通知。看完后,他示意我坐下。
他终于说话了,没想到还挺有人情味的。战前他是个地质学教授,战争爆发的时候他正在墨西哥沉醉于研究火山顶层的土壤成分。他对政治从来都不感兴趣。但是由于战争,他被招募到这里做了新闻官。从那时起,他的工作就是为了确保英国人的利益,对各式各样的申请和请求说“NO”。他很肯定地对我说我的情况非常特殊,把他以前处理过的所有案子都比下去了,我是头号的!我心里充满了对他和对我自己的同情,于是,我提议共进午餐。
P1-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5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