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振兴
分类
作者 唐园结//徐恒杰
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谁赢得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是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重大使命,也是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迫切要求。
《振兴》从“三农”问题的历史发展、重要性入手,着重论述“三农”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航中国发展的“根据地”、新“重农论”引领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提出在“十四五”时期,“三农”问题仍是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最后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本书对进入乡村振兴时期的“三农”问题的分析视角独特,观点鲜明,对于深入总结党指导“三农”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以及如何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深入了解为什么要实施以及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意义重大,不仅丰富了学界关于乡村振兴的理论成果,同时对政策制定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徐恒杰,1965年1月出生于山西垣曲,1987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同年到农民日报社工作,长期从事“三农”新闻采编工作。现任农民日报社高级编辑。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新闻奖项,出版有《城镇化风向标》《“三农”强中国强》《“三农”问题沉思录》《大国小康路》《粮食的分量》等专著。
目录
第一章 “三农”问题是贯穿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基本问题
一、实现现代化依靠谁
(一)农民的力量
(二)“钢少气多”战胜“钢多气少”
(三)农业“乳汁”哺育工业与城市发展
(四)“安泰”焕发活力
(五)“重中之重”重于泰山
二、完成现代化为了谁
(一)初心如磐
(二)“不花钱也能解决的问题”
(三)莫让“半条被子”情怀别久情疏
(四)坚定走共同富裕之路
三、中国现代化“我是谁”
(一)可贵的探索——中华苏维埃
(二)听,理想落地的声音
(三)“狮子”醒了
(四)积累“初级阶段”定力
(五)“让乡村尽快跟上”
第二章 认识“三农”对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发展之重要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环节
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一)掌握武装的力量
(二)不发薪饷的新军队
(三)以农村为重心闹革命
二、“三农”事业支撑工业化发展
(一)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服务城市
(二)农民工是中国现代工人的主体
(三)乡镇企业的历史贡献
三、改革从农村开始
(一)18个沉甸甸的红手印
(二)农村改革的“试点”效应
(三)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
(四)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五)让粮票、布票等票证成为历史
第三章 “三农”事业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领航中国发展的“根据地”
一、“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
(一)《井冈山土地法》的探索意义
(二)赣南红军兵源充足的秘密
(三)南泥湾精神不过时
(四)土改反映出民心向背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一)新中国的首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二)农村改革仍是进行时
(三)勿忘农业税的历史贡献
三、农村改革为工业化和城镇化飞跃发展奠基
(一)农村改革为城市和工业改革奠基
(二)发挥民营经济的巨大潜力
(三)农民用脚投票,支持城镇化发展
第四章 新“重农论”引领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一、新“重农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重农主义与重农学派
(二)“重中之重”战略定位的确立
(三)民族复兴大业的重农内核
二、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政策架构与实践
(一)1949—1978年: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与固化
(二)1978—2003年:农村资源萎缩与城乡差距扩大
(三)2003—2012年:城乡统筹发展酝酿与探索时期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步趋向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三、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小康建设的收官之战
(一)1978—1985年:扶贫机制初步建立
(二)1986—1999年:开发式扶贫逐步走向专业化、规模化
(三)2000—2012年:推进扶贫工作,调整贫困标准
(四)2013—2020年: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
(五)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第五章 “三农”问题仍是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后全面小康时代的“三农”问题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二)持续发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三)弥补短板应区分轻重缓急
二、保障粮食安全,构建生态乐园
(一)但有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二)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四)走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三、消弭城乡差距,凸显村庄特色
(一)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
(二)增加投入,增强农民获得感
(三)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四)切实扫黑除恶,维护社会正气
(五)高度重视古村落保护
四、重视农民权益,保护农民利益
(一)农民的可贵品格与巨大贡献
(二)农民的价值就在那里,重要的是善于发现
(三)为农民谋幸福需要情怀与担当
(四)充分重视农民的养老问题
第六章 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复兴必由之路
一、乡村振兴与民族复兴
(一)乡村是中华文明之源
(二)乡村是民族复兴之本
(三)乡村是中国城镇之根
(四)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二、中国特色关键在党,重点在乡村
(一)振兴之后的乡村应是什么样
(二)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综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三)乡村建设急不得、慢不得、等不得
(四)目标既定,使命必达
三、复兴之力蕴藏于“三农”
(一)文化自信蕴藏在农耕文明之中
(二)充分发挥农民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创造力
(三)维护人口可持续发展
(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建议
后记
序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
然选择
郑新立
10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
深刻改变了中国。正如习近
平总书记所说:“实践证明
,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
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
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
紧紧连在一起。”马克思主
义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
造,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认
识和把握中国农业、农村、
农民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
,向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的奋斗目标不断
前进的历史过程。
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
与中国农民风雨同舟,依托
“三农”“根据地"为民族求
解放,为国家谋复兴,为人
民谋幸福,目前正走在“民
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三农”一
路同行、命运与共的关系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选
择,特别值得深入研究。目
前,见诸报刊的相关论文和
已出版的相关论著并不多见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的新时代,这一重大主题需
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唐园结和徐恒杰同志都
是资深的“三农”新闻宣传工
作者。我在参与农业农村的
相关工作中和他们接触不少
,对他们了解较多。特别是
唐园结同志有40多年学农“
务”农的经历,一直深耕“三
农”,担任“三农”主流媒体
主要负责人近20年,对“三
农”新闻宣传工作做出了积
极贡献。徐恒杰同志曾多年
担任《农民日报》评论部主
任,写过不少有独到见解的
评论。他们对党和农民都有
着深厚的感情,对“三农”问
题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也值
得赞赏!
唐园结和徐恒杰同志新
近完成的这一专著,对于深
入总结党指导“三农”发展的
理论与实践,深入理解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以及如
何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特别是深入了解为什么
要实施以及如何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都很有意义。
一是有利于了解“三农”
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
程的密切联系。
2021年9月,习近平在中
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
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
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
,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
、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三农”问题作为中国现代化
进程中的基本问题,与中国
共产党的使命密切相关,是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
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和基本的
问题。100多年来,在逐步
形成的物力支撑上以农业为
基础、战略空间上重视农村
、人力资源上依靠农民的中
国革命与建设的特色的背景
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
民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
作主,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从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
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
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当前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
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
重大进展,历史性地告别了
绝对贫困,实现了全面小康
,综合国力大大提高,谱写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
章。我们要看到,这是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就;
同时也必须看到,在我国经
济社会的综合发展中,“三
农”发展仍然是短板,“三农
"问题仍然是目前我国现代
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要解
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提高认
识,秉持历史耐心,付出艰
辛努力。
二是有利于丰富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理
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
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
史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
际相结合产生了两次历史性
飞跃,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
的十九大确立的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
一脉相承的关系,具有共同
的理论基础、理论精髓、理
论品质和理想价值。在毛泽
东思想的形成过程中,毛泽
东对农村的调查研究和开辟
井冈山根据地等经历为其提
供了十分重要的思想与实践
基础。毛泽东在谈到我党夺
取政权的主要经验时说:“
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
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
同样,习近平的农村生活经
历、领导农业农村工作的经
历和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对“
三农”发展与全局发展的理
性思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
基础。
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
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发展的伟大征程,是一部马
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三农”问
题逐步紧密结合,在此基础
上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国家富强并逐步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
历史。通过这艰辛而恢弘的
百年奋斗,我们不仅取得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
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巨大成
就,卓有成效地推动了中国
现代化的进程,拉开了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幕,走出
了一条新的大国崛起之路,
迎来世界格局的百年巨变,
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
现在,我们已如期实现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向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
过程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
务、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
以及最巨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8: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