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埃舍尔(精)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荷)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从不可思议的台阶到棋盘格一般的鸟儿,荷兰艺术家埃舍尔(1898-1972年)创造出一种包含了图形、拼图和数学知识的独一无二的艺术语言。稠密、复杂、精细构造——埃舍尔的作品兼顾了装饰性和趣味性,不断向观众施展着创造视错觉和限制感官认知的魔法。对于数学家和科学家而言,埃舍尔是个天才;对于嬉皮士而言,埃舍尔是迷幻艺术的先驱。
埃舍尔出生于荷兰的吕伐登,他早期的作品以自然和风景为主题,曾多次参加荷兰地区的展览,并获得了一些国际认可。20世纪20年代,在一次前往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的旅途中,埃舍尔发现了自己心之所向的事物。在描摹阿尔罕布拉宫中的摩尔风格的建筑图案时,他被那些互相交织的形状深深吸引,并将这种布局方式应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
埃舍尔主要使用木刻和石版画的方式进行创作,他后来又怀着近乎痴迷的喜悦探索了形状、图形和空间的关系。他陶醉于古怪的起始点、多视角、从纸张平面到错觉性的体积感的转变,以及错综复杂的数学拼图,比如无限循环、扭转的莫比乌斯环。
这本介绍性的书深入探索了埃舍尔精彩的艺术创作理念,收录了他在永不停歇地探索图像和感知的过程中创作的重要作品。在书中,你会发现鱼变成了鸟,蜥蜴爬出了画面,以及奇妙的镜面反射、无穷无尽的迷宫,还有一些20世纪艺术中最古怪、最挑战思维的画面。
作者简介
靳婷婷,电影制片人、编剧、翻译。出版译作近30本,累计翻译字数近400万。代表作有《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等。
目录
序言
分类与描述
Ⅰ.早期版画
Ⅱ.平面规则分割
Ⅲ.无限空间
Ⅳ.空间圆环与螺旋
Ⅴ.镜像
Ⅵ.反转
Ⅶ.多面体
Ⅷ.相对性
Ⅸ.平面与立体之矛盾
Ⅹ.不可能的建筑
序言
任何一个从年少时便刻
苦致力于绘图实践的人,都
很可能达到一个开始将完全
掌握这门技术奉为最高理想
的阶段。对技艺的精益求精
耗用了他的全部时间,占据
了他所有的心思,以至对题
材的选择也要服务于探索某
一特定技巧的渴望。没错,
习得艺术技巧、透彻了解手
头材料的特性、带着真正的
决心和控制力去学习使用现
有的工具(尤其是自己的双
手),这的确能给人带来极
大的满足感。
我本人就在这种自欺欺
人的状态下度过了许多年的
时间。但从某一个时刻开始
,我仿佛茅塞顿开。我发现
,技术上的娴熟已经不是我
唯一的目标,因为我被另一
种渴望牢牢吸引,而在此之
前,它的存在是我连想都没
有想过的。与平面艺术无甚
关联的灵感涌入我的脑海,
这些概念深深迷住了我,让
我渴望传递给更多的人。这
是无法借助语言文字来实现
的,因为这些想法并不直观
,而是某种只能通过视觉形
象呈现给他人理解的头脑中
的画面。突然之间,呈现画
面的方式变得没有以前那么
重要了。当然,研习了多年
的平面艺术也并非毫无意义
;这种技艺不仅成了我的第
二天性,而且对继续运用各
种复制技术也至关重要,因
而我得以同时与大批目标受
众进行交流。
比较一幅我在注重技巧
阶段的画作和一幅表现特定
思路的版画的创造方法,我
会发现二者几乎天差地别。
在以前,我经常会从一堆草
图中选出一幅看似适合我用
当时感兴趣的技术复制的作
品。而今,我会在这些我从
某种程度上已经掌握了的技
术中选出最为合适的一种,
来体现某个萦绕脑海的想法

时至今日,一幅绘画图
像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两个
界线分明的阶段。其中的第
一步,便是寻找一种能够尽
可能清晰地表达思路的视觉
形式。通常我要花费很长时
间,才能在脑中明确勾勒出
这幅画面。然而,脑海中和
呈现于视觉的画面却千差万
别,另外,无论一个人如何
努力,都永远无法完整捕捉
到萦绕脑海中的完美画面,
而他却偏偏错误地以为,这
幅完美的画面是可以“看到”
的。经过一长串的尝试,在
马上就要油尽灯枯之时,我
终于将脑中的美好幻象以详
细的概念草图这一不尽完美
的视觉模型呈现出来。让我
大为欣慰的是,在此之后的
第二个阶段——制作版画—
—便逐渐明朗起来;到此,
我的精神可以暂时休息,工
作便由双手接管了。
1922年,我离开哈勒姆
建筑及装饰艺术学院,在S.
吉西农·德·马斯奎塔
(S.Jessurun de Mesquita
)那里学习绘图技术。我深
受这位老师的影响,他那鲜
明的性格无疑在他的大多数
学生身上打下了烙印。当时
,木面木刻版画(指的是用
凿子在有边缘纹理的木板上
进行雕刻,通常用的是梨木
)在平面艺术家中比现在更
为时兴。我从我的老师那里
继承了他对边缘纹理木板的
偏爱,我对他永远心怀感激
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教会了我
如何运用这种材料。在意大
利的最初7年里,我只使用
它进行创作。相比于价格不
菲的端面纹理木板,它更适
用于较大的图形。年少轻狂
之时,我曾经在一块块长超
0.9米、宽约0.6米的巨大梨
木板上大胆雕凿。直到
1929年,我才制作了第一
幅石版画;1931年,我第
一次尝试了木口木刻,也就
是用雕版刀在端面纹理木板
上进行雕刻。即便到了现在
,木面木刻仍是我必不可缺
的媒介。如果需要通过更多
染色或着色来传达自己的想
法,并因此需要制作多个木
板,那么木面木刻要比木口
木刻更有优势。如果没有对
边缘纹理木板的优点有一个
透彻的理解,那么我最近几
年的好几幅版画也就无从谈
起了。在制作一幅彩色版画
时,我经常会将这两种技术
结合起来,用端面纹理木板
处理黑色细节,用边缘纹理
木板来处理色彩。
在1922年到大约1935年
的这段时间里,我倾注了巨
大的热情来探索绘画材料的
各种特性,也意识到在使用
每种材料时不得不面临的局
限。在此期间,我创作出了
大批版画(大约70幅木面和
木口木刻版画,以及大约40
幅石版画)。这些版画中的
大多数现在都几乎或完全没
有价值可言,因为它们大都
只是实践练习——至少在我
现在看来如此。
自1938年起,我之所以
更关注个人创意的解读,主
要因为我离开了意大利。我
先后在瑞士、比利时、荷兰
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但也发
现,与那些只在意大利南部
可见的风景和建筑相比,这
些地方的风景建筑的外貌并
不那么扣人心弦。由此,我
感觉必须跳出对周围环境相
对直接或写实的绘画方法。
毫无疑问,这一举动在很大
程度上促使了我将内心的意
象表达出来。
我对于版画技术的兴趣
占上风的事再次发生。那是
1946年,我第一次习得了
美柔汀(mezzotint)这种
古老而备受推崇的“黑色”艺
术技法,其天鹅绒般的暗灰
和黑色深深吸引了我,让我
为掌握这种铜版凹雕技术倾
注了大量的时间,而这种方
法在今日已几乎完全弃用。
但我很快就发现,这种方法
对于我的耐心而言是一种过
于严酷的考验。对于任何一
个正确或错误地认为自己没
有时间可以浪费的人而言,
这种方法占用了太多
导语
本书的初版由埃舍尔本人写于1959年,使读者通过艺术家的眼睛观看和审视这些版画作品,同时了解到埃舍尔本人对版画制作工艺的评价和对自己艺术创作过程的剖析。每一张版画均归属于一个主题大类,且都配有简短的文字,这些文字不仅描述了画面内容,也介绍了画作的创作灵感。
书中收录了80多幅高清版画,从自然风景到数学性的图形拼接,从互相交织、严密拼插的鸟兽,到现实世界中不可能产生的阶梯,这些融合了数学和艺术图形的版画作品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感官,使读者不可自拔地沉浸于一个又一个奇异的画面空间之中。
书评(媒体评论)
这些引人入胜的小书具
有知识性的价值、精致的插
图以及有趣的内容。每一本
都如同快餐一般,讨论着蕴
含了高能量的常见主题。
——《纽约时报》书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2: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