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守墓笔记(皇太极陵卷)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徐鑫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徐鑫,男,满族,河北省遵化市人。自幼爱好历史,对清朝陵寝的兴趣尤其浓厚。1993年8月起在清东陵工作,长期致力于清朝陵寝的研究、保护和发掘。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性文章,并出版《香妃遗事》《香妃迷案:清宫档案与考古中的香妃》《铁腕女人:清东陵慈禧陵劫难之谜》《地下佛堂:清东陵乾隆陵地宫清理之谜》《大清皇陵私家相册》及清帝陵系列等二十余部专著,其中清帝陵系列影响甚广。
后记
在写皇太极陵寝之前,我研究关内清陵多年,
但一直对关外三陵未涉足。这是出于两个方面原因
:一是关内的清陵尚未熟悉掌握;二是不喜欢清初
的那段历史,感觉那段历史血腥味太浓。那些历史
人物,尤其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作为首领,性格野
蛮,行事鲁莽,亲情淡薄,更缺乏正统。当然,这
一切都是出于我个人的原因,更是出于我对历史的
陌生。
而实际上,研究陵寝除了对陵寝建筑要有所熟
悉,更要对那段历史,尤其是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充
分了解。因此,从研究关外的沈阳昭陵伊始,我就
大量阅读有关清初的史料,尤其是关于努尔哈赤和
皇太极书籍,渐渐地了解和熟悉并开始喜欢上了清
初历史,尤其是喜欢皇太极这个历史人物。由喜欢
这个历史人物开始,对他的陵寝进行解读并研究,
并翻阅了《奉天昭陵图谱》这本出版于20世纪20年
代的画册。最终写出了皇太极陵寝的书稿。
《皇太极陵历史之谜》出版后获得了同行的赞
赏和市场的认可,在此基础上,我对书稿再次进行
修改、校对和补充,并更改书名为《守墓笔记:皇
太极陵卷》,具体如下:
一、修改了个别说法不准确的语句,如原书中
写道与代善有暖昧关系的是阿巴亥,此次将“阿巴
亥”改为引文中的“大福晋”。这是因为历史上与
代善有暖昧关系的“大福晋”到底是谁,直到现在
仍有争议。
二、校对了原书稿中的错别字,改正了个别绘
制图中的不足和缺陷。重新制作了皇太极的后妃和
子女表。
三、添写了部分引文的出处,更便于读者根据
出处查找全部引文的原文。
四、撤换了原书稿中个别图片,添加了部分新
图片。
五、补充了部分新内容,如2016年5月昭西陵的
被盗,老贵人园寝中的“老贵人”史料新发现及老
贵人墓再次被盗,包括相关的图片。
尽管如此,由于我的水平所限,书中的不妥和
错误也在所难免,希望继续得到读者的批评和指正
,达到充实并完善,我愿足矣。
一粒小尘土 徐鑫
2018年7月于思正书屋
目录
引子 唯一建在风水墙外的皇后陵
第一章 昭陵:皇太极的陵寝
一、普通又奇特的陵址
二、模糊的“奉安”史
三、帝陵多次改变
四、陵寝规制的特点
五、六个未解之谜
第二章 他是来自长白山的皇帝
一、争夺“汗位”
二、改换朝政
三、死亡之谜
第三章 名正言顺的清朝第一位皇后
一、当皇后很顺利
二、死后的谜团
三、这段历史记载很奇怪
第四章 昭陵妃园寝:这里谜团很多
一、在那树林深处的秘密
二、很简单的“后宫”
三、妃嫔的个人档案
四、发现谜团
第五章 昭西陵:这里依旧很神秘
一、奇特的陵寝规制
二、一份陵寝秘籍
三、古墓迷踪
第六章 生前死后的孝庄文皇后
一、非凡的一生
二、死后葬入清东陵
三、地宫惨遭盗掘
第七章 苏麻喇姑园寝的故事
一、档案里的记载
二、雍正帝的老贵人也葬在这里
三、她的身世仅知道这些
附录
附录1 昭陵神功圣德碑碑文
附录2 皇太极后妃表
附录3 皇太极皇子表
附录4 皇太极皇女表
参考书目
后记
精彩页
二、改换朝政
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初一日,皇太极在沈阳皇宫大政殿登基即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天聪”。因此,在历史上他被称为“天聪汗”。
当时,皇太极掌舵后金汗位后,他面对的是国内的阶级矛盾和经济困难,而且他接手的是一个由八王共同执政的政权,汗权陷于八王阻力,军国大计需要共议后方能执行。这一切现实问题都在告诉皇太极,他的帝王之路只是刚刚开始,后面的路还很长。不过还好,面对这些困难和阻力,皇太极早已胸有成竹,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于是他采取了国内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改革两手抓的原则。
1.猛药治国,即调整民族政策,改善汉民地位。
努尔哈赤后期推行的一些国内政策,如降汉民为奴、计丁授田、满汉合居等,不但没有提高粮食的生产,反倒令民族关系紧张,经济进一步恶化。“逃人法”和以暴制暴的屠杀式造成的结果是人口锐减,田园荒芜,汉人的反抗呈现井喷式。以至于皇太极继位后的半年时间内,粮食奇贵,每斗米价银八两,虽然不缺少银子,但却买不到物品。于是不仅频现抢劫、凶杀等恶性事件,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针对这些情况,皇太极做的是重点安抚汉人,重用汉宫、汉儒等。皇太极继位后不久就连发三道命令: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初五日发布法令,赦免逃亡的汉民汉官;四天之后的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初九日,皇太极又发布第二道法令,改善汉人的社会地位;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初十日,再次发布第三道法令,解放部分汉人由奴为民,这些措施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天聪五年(1631年),皇太极重新修订并颁布了《离主条例》,其中规定:奴隶和奴仆可以控告自己的主人,如情况属实,将治罪主人;满洲贵族和各级官员不得擅杀自己的奴隶和奴仆,不得强奸属下的妇女,等等,用法律的形式对奴隶和奴仆的权利和生命给予了一些保护。后来甚至允许汉人逃跑,不予治罪,但逃跑之人不允许再回来,以此方便汉人选择居住明朝还是满洲地区的自由。皇太极大胆使用和重用汉宫的做法,令很多汉宫都成为他的心腹大臣,为他出谋划策,制定国家大计。
2.文火改革,即改族名、建大清,削减八王权、改汗权为皇权。
皇太极继位后,由于是“八王共治”的政治格局,军国大事只有经过与三大贝勒为首的八王共议后才能贯彻执行,因此他虽然是后金的大汗,却没有努尔哈赤拥有的绝对权力。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战略家,皇太极深知要想实现大业,就要打破这种政治格局,要想收回绝对的汗权,就必然要改革,而改革意味着要触动一些人的利益,成败可是关乎国家安危命运的大事,因此,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于是,皇太极不得不在日后的数年内寻找各种机会。消除三大贝勒对自己汗权的阻碍甚至对抗,增强汗权,取消“八王共治”,最后改汗权为皇权。
皇太极为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主要采取了以下两条措施削弱三大贝勒权力:
其一,通过增加官员和行政机构的办法,削弱三大贝勒的权力。
其二,借口关怀和照顾,于天聪三年(1629年)二月以自己弟侄辈诸贝勒执政方式削去三大贝勒的每月轮流执政权。
以上虽然能限制三大贝勒的一些权力,但并没有根除三大贝勒在统治集团所拥有的特殊地位:每当朝会、庆典、宴会和接见外臣时,三大贝勒均与皇太极有同等尊贵的地位,即四人并列面南而坐,共同接受群臣的三跪九叩礼;三大贝勒与皇太极之间没有君臣礼,只行兄弟礼;三大贝勒和皇太极依旧共同参与国政,而他们则为了自身和本旗的权益,各行其是,甚至“掣肘”汗权。皇太极与三大贝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时有发生。
于是,皇太极决定利用三大贝勒犯下的“罪状”打击他们:
1.以临阵脱逃、抢劫并屠杀百姓为罪名,囚禁了二贝勒阿敏。
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亲统大军攻陷关内的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四城。天聪四年(1630年)三月,皇太极令阿敏守卫这四城。同年五月,明军数万人进攻滦州,阿敏等未抵挡就私自撤退逃跑,逃跑前抢劫并屠杀了归降的汉官和全城百姓。由于阿敏未将皇太极离开永平时的谕令“宜严饬军士,毋侵害归顺之民,违者治罪”当回事,血洗全城的恶果令后金政治威信严重受损。同年六月初七日,皇太极宣布了阿敏的十六条罪状,其中以“丢弃永平、屠杀降民罪”为最大。众议处死阿敏,皇太极免其死罪改为囚禁。
2.因与皇太极口角而拔刀示威,莽古尔泰被削大贝勒爵。
天聪五年(1631年)八月,皇太极率军围攻明军大凌河城时,因攻城正蓝旗死伤惨重,莽古尔泰为请调兵力之事与皇太极发生口角,争吵中手扶佩刀怒视皇太极,皇太极的侍卫无动于衷。当莽古尔泰的同母弟弟德格类制止莽古尔泰胡闹犯上行为时,莽古尔泰竟然拔出五寸长佩刀与其弟在皇太极面前示威。同年十月,因莽古尔泰“御前拔刃罪”被革去大贝勒爵位,降为一般贝勒,并罚银万两入官。
同年年底,制定朝见仪式时,参政李伯龙认为莽古尔泰已不是大贝勒。就无权再与
导语
一部陵寝守护者的多年钻研之作,百余幅揭秘图片令人如临现场。
目前国内研究清史者虽人数众多,也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清史研究的另外一块阵地——清皇陵研究领域里,取得瞩目成就的少数人中,徐鑫则是最值得关注的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说,无论是在工作中的履行职责,还是在工作之外的坚守,徐鑫已经不再是普普通通的“守墓人”,而是名副其实的“清陵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人”,其更多的贡献还是体现在陵墓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守墓笔记:皇太极陵卷》运用通俗、娴熟的笔触,讲述有关皇太极本人及其陵墓的鲜为人知的秘密,书中配有大量珍贵历史图片,在视觉震撼的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空间。
序言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存在
276年(1636—1911年)。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
中,清王朝的历史地位具有无可替代性。它为中华
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缓和中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促进中国版图的
完整上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这个王朝的第一个
皇帝——皇太极,他与清朝的诞生、满族的发展,
以及华夏政权的统一,都有着重要的联系,他是清
朝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中国历
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史称“崇德帝”。
崇德帝,爱新觉罗·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
八子,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申时(1592
年11月28日),死于清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亥时
(1643年9月21日),终年52岁。作为大清王朝的创
立者,皇太极在治国方略上颇有独到之处。由于特
殊的生活环境,他自小就磨炼了意志,锻炼了政治
头脑,培养了宏伟远大的志向,这些都为他最终夺
取政权做了充分的准备。作为勇敢和智慧的统治者
,皇太极锐意改革,巩固政权,更换国号,正确对
待汉文化,等等,这些都促成了他青史留名。也正
因如此,皇太极的个人经历和事迹比较受人关注。
纵观皇太极的一生,虽然战功赫赫,治国政绩
斐然,但留给世人更多遐想空间的还是他的个人生
活。他生活中离不开政治,也离不开女人,皇太极
因为政治多了女人,也因女人而增强了政治。生前
的传奇与趣味、惊险与浪漫,都是他52年生命的真
实写照。皇太极也是清朝皇帝中与女人故事较多的
一位。
生前故事多,死后也传奇。一代英主皇太极,
事业正在如日中天的时候,突然离奇地死去,火化
后被葬入位于沈阳北郊的陵墓——昭陵。陵址的美
丽传说、陵寝的奇特规制及神秘的地宫,这些历史
的影子同样令世人兴趣十足。然而,人们在兴奋之
余发现,作为昭陵的附属陵寝——皇太极的皇后陵
,即昭西陵,里面更是神秘多多:其一,昭西陵居
然建在了远在北京附近的清东陵;其二,昭西陵竟
然被建在了清东陵的风水墙外;其三,昭西陵的陵
寝规制十分奇特;其四,昭西陵的墓主人就是清初
疑案“太后下嫁”的女主角——孝庄文皇后。
在历史的长河中,原本就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疑
案和不解之谜,虽然历史工作者力图在浩瀚的档案
里寻找线索,诠释和还原那些历史真相。然而在现
实研究中,仅凭那些库房里面的档案,还是远远不
足以解决问题的。
当前,研究古墓成为解决那些历史之谜和历史
疑案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也是历史研究中必不可少
的新课题。于是,文字档案与古墓相结合成为研究
历史的新方法。
为了更好地将皇太极和他的后妃死后的另一面
历史——陵寝史较为完整地介绍给读者,本书从皇
太极的继位和死亡说起,进而介绍皇太极陵墓及陪
葬墓的历史概况,在介绍陵墓的规制和演变的同时
,将陵墓之谜与历史疑案融入其中,使读者穿越时
空与古人零距离接触,辨别历史的真相、诽传和猜
测。
本书介绍的陵墓共包括四座,即今辽宁省沈阳
市的昭陵和昭陵妃园寝,河北省遵化市的昭西陵和
老贵人园寝。
内容推荐
《守墓笔记:皇太极陵卷》以正史和清宫档案为基础,结合作者徐鑫二十余年的陵寝现场调查和研究心得,为您解读关外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的风水与建制、历史与隐秘、被盗与清理等,折射出清王朝的起源、发展、辉煌和衰落。
位于沈阳的昭陵是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的陵墓,选址存疑,规制特殊。埋葬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则远在千里之外,而且是停灵三十七年之后才正式建陵。本书为您讲述这些鲜为人知的关外故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