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因死而生(一位安宁缓和照护医师的善终思索)(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谢宛婷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这本书,不是小说, 也不是电影,而是一个个血泪交织的写实生命故事,一部临终关怀医生的工作手记。
面对死亡,那些不忍自己离世而让家人心碎的爱与拉扯,那些盘根错节、撕心裂肺的家族纠葛,那些一心以寻死作为解脱的孤独灵魂,都在谢宛婷医生专业又温柔、如同大海包容一切的医疗和应对中,有了往前走的力量。
她以无比的勇气诠释着安宁缓和医疗的真谛,她坚定地接下病人交付到她肩上的担子,更坚毅地扛起与病人共同做生死决定的责任。她教会我们死亡永远都不是最坏的,因为死亡无可避免,人更应活得精彩。
作者简介
谢宛婷,1983年生,台南人,台湾奇美医院奇恩病房(缓和医疗病房)主任,曾获院内“杰出教师与跨职类教学特殊贡献”终身奖。安宁缓和医疗、家庭医学与老年医学专科医生,长期致力推动台湾安宁缓和医疗教育与社会宣传。台湾病人自主权利推广计划专家顾问与核心讲师。
目录
推荐序一 他们:永远都不让你,走投无路!
推荐序二 生命缓缓飘落,在纸上化成了翩翩美丽文章/陈冠廷
推荐序三 好好死,好好生/吴妮民
自序 乘一叶扁舟,渡生命长河
第一章 在“放手”中紧紧地牵住手,在“不放手”中,静静地酝酿道别
永远都不让你,走投无路
能不能,多呼吸一刻?
解除医病关系的挣扎
放手不是是非题
被迫放弃
爱,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
一只河豚所掀起的骇浪
第二章 医疗可能穷途,但安宁照护不会有末路
临终的烧炭计划
黎明前是那么长的暗夜
同归
走吧,我们去谢医师的门诊吧
离苦得乐
铁达尼号
第三章 死亡当前,也要活出自己的样貌
阎罗天子
留下来,是为了战斗,而不是死亡
爸爸眼睛还会在
情报员的迫害
清溪游子的西装
安宁大使
生命的即时华——这个夏季开端的约定
第四章 最隆重的爱,是为你铺好一条回家的路
回家,好难
穿着寿衣的奶奶
水姑娘一号和水姑娘二号
还好,你告诉了爸爸实话
黄鹄一远别
落雨暝
序言
推荐序一
他们:永远都不让你,
走投无路!
“善终”的观念在中华文
化中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
史了!庄子(《大宗师》:“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
生,佚我以 老,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
吾死也。”辅仁大学宗教学
系郑志明教授于二○○四
年七月发表在道文化讲座
的“庄子(《大宗师》篇对安
宁疗护的启示”中有云:依
庄子思想,应以“心性照顾”
或“人性照顾”来替代。庄子
以身心的大自由与大自在
来确立与天地一体的生存
之道。但是,对于当代人
,庄子(《大宗师》篇“知天
”与“知人”的终极关怀是很
深奥的哲理,真的可以在
临床医疗中落实吗?
如果你自己亲爱的家人
正患有严重的疾病,时刻
笼罩在担忧与惧怕中,你
会担心未来若疾病恶化该
怎么办,该到哪里去寻求
理想的医疗照护吗?台湾
真的有“心性照顾”或“人性
照顾”的医疗团队吗?若病
人已达生命极限,有地方
、有人可以帮忙“善终”吗?
以上问题的答案就在此
书之中!这本书,不是小
说,也不是电影,是一个
个血泪交织的写实生命故
事。不过,作者谢宛婷医
师深夜呕心沥血地在计算
机前敲出感人肺腑之活生
生剧本时,她并不是要煽
动读者的情绪,而是细腻
阐述在累积了众多临床经
验之后的“大愿”:
一愿,每位绝望的病人
,都能认知并寻得,当医
疗得放手,“照护却是没有
极限的,永远能换个方式
继续”而获善终!
二愿,每位舍不得、放
不下的病人家属都因高质
量的安宁疗护,而领悟“放
手不是一个断点,它是接
纳哀伤的安息之地,也是
继起生命的孕育之处”。如
此方能善别!
三愿,每位苦难中的病
人及家属,都能像本书故
事中的安宁大使小惠一样
,即使活到最后一分钟,
仍能善生!谢医师“时时想
起这个女孩。时间走过,
哀伤渐退,剩下的都是和
她一样光明的美好”。而她
谨记着小惠的教导——“即
使知道了,又何必天天去
想;既然迟早要面对的,
又何必把现在所仅存的快
乐时光一起陪葬?”
四愿,高质量的安宁疗
护必须有一个良善的医疗
团队,因为“安宁照护总是
不乏这么难的路、这么刺
人的故事、这么挑战的心
绪,然而不逃避地走过,
并且愿意相聚在一块儿疗
伤,然后迎向下一段故事
,我觉得是这世间最美的
勇气之一”。没有好的团队
,如何能满足每一位病人
与每一个家庭复杂的身心
灵需要?
五愿,在“病人自主权利
法”已经生效、运作之际,
临床上难解的案例,往往
不是一套“法律条文”就能解
决的!谢医师说得好:“安
宁照护所守护的自主,不
只是‘你说的是什么’,更是‘
你实践的是什么’,甚至安
宁照护者常是‘当与重要他
人出现相左意见时,不管
你是妥协,还是坚持,仍
全力协助捍卫,不退缩’的
那个人,而这件事,需要
一辈子的学习与体会。”攸
关生命的大事,若无“一辈
子的学习”,就会牺牲掉我
们所服务的病人了!
六愿,在(《留下来,是
为了战斗,而不是死亡》
的故事中,谢医师阐明了
生死两无憾的真谛——岂
止病人与家人要无憾,医
生(医疗团队)也需要无憾。
这个愿望就是“视病如亲”的
真谛了!
作者谢宛婷医师,奇美
医院奇恩病房(安宁缓和医
疗病房)主任,你看到她时
会非常惊讶,这么年轻、
美丽的女医师,怎会有如
此深沉的经验与智慧?才
三十出头的小小年纪,因
为渴望工作不要一成不变
而选择踏入医疗,从此对
那属于同一个疾患章节的
百样病貌入迷。作为高才
生从成功大学医学系毕业
后,身兼安宁缓和医疗、
家庭医学与老年医学的专
科医师,长年推动缓和医
疗教育,还在成大研究所
深造,且对文学、哲学、
法学、社会学、心理学和
行为经济学充满兴趣,目
前正力行成为法律和生命
科学之间的转译者。所以
她是一位科学与人文具备
、秀外慧中、德业兼修的
才女!在每一个生动描绘
人身、人心、人性的真实
案例之后,她加上的“最后
一里路的安心锦囊”,更是
画龙点睛,直指问题核心
,使读者在为故事感动之
余,更获得了攸关生命的
宝贵知识。这样一本书,
你若不细细品读,一定后
悔、遗憾!
近年来因为生死学及安
宁疗护的议题正夯,有许
多出版社翻译英国、美国
或日本作家的相关书籍。
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学习固
然很好,但像谢医师这样
知识与经验俱丰的本土作
家的著作,仍然是能让民
众立即举一反三、活用到
自己生活之中的首选。例
如,有许多病人或家属希
望能找到一家真正落实高
质量照顾的安宁疗护机构
,但不知如何评估,而怎
样才是不喊口号的五全照
顾——全人、全家、全程
、全队、全小区的典范呢
?面对千百种不同情境及
面貌的病人或家属需要,
医疗团队要如何响应与答
复呢?当病人产生“失志症
候群”而要求安乐死时,如
何因应?当病人与至亲家
属愿望背道而驰时,能从
医疗获得怎样的帮助?当
病人无法由口进食时,需
要插鼻胃管灌食吗?做医
疗的抉择好难,但医疗人
员能协助我们做一个无憾
无悔的抉择吗?这么多具
体的疑问
导语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记录了身处安宁缓和医疗一线的作者,在长期从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末期病人的故事。这些真实的案例感人至深,引导入思考医病关系、重大的生死命题、该如何走好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等等。作者针对不同案例,给出了许多专业的医疗建议和从业思考,指出了在陪伴末期病人时应注意的问题,对个人及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作者看来,安宁缓和医疗不只是一门医学,更是一种生存的方式和一种生命的艺术,它关心的是如何让痛苦的病人好好地活到最后一刻。表面上,这是一本死之书,实际上却是一本生之书。通过书写病人、家属、医疗人员在一个人生命最后一刻来临时的真实故事,发掘了人存在的意义与人性之美,让人思考该如何面对无可避免的死亡,又该如何珍惜现有的生活。
书评(媒体评论)
当病人产生“失志症候群
”而要求安乐死时,如何因
应?当病人与至亲家属愿
望背道而驰时,能从医疗
获得怎样的帮助?当病人
无法由口进食时,需要插
鼻胃管灌食吗?这么多具
体的疑问都可以在本书中
找到答案!
——赵可式(台湾安宁
缓和疗护推手、台湾成功
大学医学院名誉教授)
要“善终”不是那么简单
,需要自己、家人平时就
开始准备,更重要的,要
有好的“向导”。爬艰难的高
山要有向导,往死亡艰辛
的道路,当然更需要。这
本书适合社会大众,也适
合医疗专业人员来阅读,
因为在专业的教科书里,
无法如此真实地呈现。
——陈冠廷(台湾奇美
医院奇恩病房前主任)
执笔写下《因死而生:
一位安宁缓和照护医师的
善终思索》一书的她,要
与我们分享的,并无其他
,无非是在生命的尽头,
一种爱自己,也爱别人的
方法。
——吴妮民(台湾家庭
医学专科医师、作家)
精彩页
永远都不让你,走投无路
“水姨,如果你真的死在家里了,
你觉得女儿会因此而轻松,还是更麻烦?”
水姨愣住了。我想,应该没有人这样和她谈过话。
大家都知道安宁照护照顾着生命即将走向终点的人, 然而,有的时候,生命还没走向终点,选择却已经走向终点。走投无路的人生,也时常敲响着安宁照护的大门。
幻听不时地怂恿着她自杀
水姨在她不断被逼迫的人生中弹尽援绝,手边尽是坏球。她想勉强捡起一颗投,却发现,连投出这样一颗球的权利都没有。
我们就在这样的状况下,与水姨和她的女儿相见。
那时,水姨正饱受盐酸灼伤食道重建手术成功二十余年后,莫名其妙又跑出来的并发症之苦。因为无法吞咽与呼吸困难,水姨在外科医师的照料下,做了一个气切造口,让呼吸功能可以稳定,然后经历了数次非常痛苦的食道扩张术。
之间有段时间症状改善良好。水姨以为可以重拾过去手术后平稳的日子,孰料这一回不到半年,症状又全部复发。
外科医师帮水姨安排了检查,发现之前扩张的地方并没有问题,因此也没有必要继续做扩张治疗,但也发现了食道与喉头的肌肉,几乎没有在动弹,这就表示要仰赖原有的喉咙与食道继续吞咽食物,已经不再可能。如果要进食,接下来,就只有考虑人工造瘘口一途了。
但是水姨拒绝了,经过了这二十多年饮酸自尽、重大手术、持续进展的思觉失调症、反复的食道扩张术等种种历程,身心逐步地被摧枯拉朽,不但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功能之一,也被宣示着,她从一段又一段的抗战中败下阵来。一直无法获得稳定良好控制的幻听,不时地怂恿着她自杀。陆续几次企图自杀,也没有死成,现在还要面临侵入性维生医疗的抉择,水姨累得再也抬不起脚。
除了拒绝了外科医师施行人工造瘘口的建议,水姨还询问医师能不能让她安乐死。她实在活得痛苦,也一直在拖累女儿。
这样的受苦,谁都不忍心
外科医师拨了通电话到我的诊间。问我,是否能见一见这对母女,看看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她们。这样的受苦, 实在是谁都不忍心。
水姨不是末期病人,我想,外科医师在电话中略带为难的便是这个原因。他知道我并没有名正言顺的理由,可以提供安宁照护给这个病人,但这是一个不可治愈又每况愈下的病人。病人拒绝了侵入性的维生医疗,又被明显的精神症状侵扰着,心理状态极度不稳定,现在更是提到死亡意念。
除了善于提供舒适症状照护、不可治愈疾病的维生医疗决策讨论、心理灵性与死亡议题处遇的安宁团队,外科医师还真是不知道要把水姨往哪儿送,而我在电话这头, 实在也找不出拒绝这样一个病人的理由。
有时,制度把很多的苦难都挡在篱笆外头,像是安宁照护的健保给付条件也是。我们看到了满坑满谷的照护需求啊,却因为病人罹患的不是条件规定下的癌症,或是脑、心、肝、肺、肾等重大器官的衰竭,即便生命真的是要走向终点了,却不被健保允许接受安宁照护,这与我们在理念上,认为以病人需求为第一优先的期待,还真是背道而驰。
我知道我们能帮上水姨和她女儿一些忙,但我得和她们见面,才有办法谈,也才有办法了解她们的需要是什么。水姨真的非常想死。她说,现在只要让她独处,她一定会马上想办法寻死。
她的幻听现在强势得不得了,幻听的声音告诉她,她是个该死的人。而近几次的就诊,医师也告诉她,没有办法了,更加深她认为自己没有任何存活价值的想法。
水姨说这些话的时候,女儿一直专注地听着。我相信她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些话,但她并不像其他焦急的子女一直插话,并且徒劳无功地说着要父母不要胡思乱想这样的话。
她的关心很镇定。她将背负的我当时还无可想象的压力,也处置得恰到好处,而她这样的认份与无怨,让我更加希望能够帮上点实质的忙。
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