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方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系列教材)/新闻传播学系列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是探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那些不同的发展参与者(通常是缺少资源和权力的困境群体)如何使用传播传统或适宜媒介,通过进行社会对话、社区发声、知识分享来参与发展进程,以改善自身状况及社会状况并促进社会变革。这样一个领域具有理论批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动主义研究等重要特征,主要采用“批判的社会科学的研究取向”,即将研究者与社区群体结合起来,通过研究确保在当地发生可持续性的社会变革。
本书提供了对理论和研究范式来源、研究问题来源、文献来源、实践来源、研究伦理和政治等进行反思的方法。研究者的任务不是在西方框架中填充数据,而是根据中国的发展实践探讨理论并致力于让这些理论能够在改变社会中发挥作用。由于文化、媒介等议题广泛地渗透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作为促进“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的功能特别值得注意。
目录
第一部分 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的基础
第一章 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导论
第一节 关于科学研究
第二节 关于方法
第三节 研究取向、方法论与研究的客观性
第四节 研究范式
第二章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什么是研究问题
第二节 如何发现研究问题?——研究问题的主要来源
第三节 提出和澄清研究问题的过程
第四节 对研究问题进行反思
第三章 文献回顾
第一节 文献回顾的类型
第二节 文献回顾的重要性
第三节 文献检索:文献来源和寻找文献的技术
第四节 如何阅读文献
第五节 如何评估研究文献
第六节 文献回顾的写作:类型、方法和策略
第四章 概念化与操作化
第一节 概念
第二节 概念化
第三节 操作化
第四节 现象间的关系及作为研究工具的变量
第五节 因果关系、假设与理论
第五章 测量与观察
第一节 观察与测量概述
第二节 测量技术要点
第三节 测量的质量
第六章 抽样
第一节 抽样概述
第二节 非概率抽样的方法、原理和应用
第三节 概率抽样的方法、原理、应用
第四节 抽样方法与研究结果的概化
第二部分 量化研究方法
第七章 实验与因果关系研究
第一节 什么是实验研究方法
第二节 实验的结构要素和符号表示
第三节 实验的四个组成部分
第四节 实验设计——理论假设和实验假设
第五节 实验的质量分析
第六节 实验的类型
第七节 随机化实验设计
第八节 准实验设计
第九节 观察研究和自然实验
第十节 实验室实验与田野实验
第十一节 互联网实验
第十二节 实验伦理
第八章 问卷调查
第一节 问卷调查方法概述
第二节 问卷设计要点
第三节 收集数据方法
第四节 问卷调查报告的评价及发布
第五节 问卷调查方法的伦理问题
第九章 内容分析
第一节 什么是内容分析
第二节 内容分析可以研究的问题
第三节 内容分析的研究设计和过程
第四节 DiVoMiner简介
第五节 内容分析的信息披露要求
第三部分 质化研究方法
第十章 理解质化研究
第一节 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
第二节 质化研究与纯思辨研究
第三节 质化研究与新闻报道
第四节 质化研究的理论及其变迁
第五节 传播学质化研究的常见方法
第十一章 以人及环境为对象的质化研究
第一节 实地调查概述
第二节 实地调查:观察
第三节 实地调查:访谈
第四节 实地调查的资料分析
第十二章 以文本为对象的质化研究
第一节 文本分析概述
第二节 符号学分析
第三节 叙事分析
第四节 话语分析/批判的话语分析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分析/意识形态分析
第四部分 质化和量化方法的混合应用
第十三章 混合方法及其应用
第一节 传统的传播学研究:机构/媒介组织、文本和受众
第二节 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行动研究、项目评估研究和政策研究
第三节 批判的社会科学研究实践
第五部分 研究道德、伦理与政治
第十四章 研究道德、伦理与政治
第一节 研究者的道德
第二节 涉及研究对象的伦理问题
第三节 研究政治与权力
附录1 民族志研究
第一节 民族志的特色
第二节 民族志的技术特色
第三节 民族志与研究取向
第四节 批判民族志在田野作业中的应用
附录2 架构分析
第一节 架构理论
第二节 架构分析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架构分析的具体操作
序言
这本书名为《传播与社
会发展研究方法》。什么是
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为什
么要为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
写一本研究方法的书?传播
与社会发展研究方法到底与
传播学研究方法有何不同?
我们尝试回答这些问题。当
我们两位作者在20世纪90
年代初进入新闻传播学研究
领域时,并没有一个传播与
社会发展研究领域在等着我
们。当时,我们从事村庄小
学的媒介使用调研、乡村居
民的电视使用调研,并在联
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
在中国青年网开始培训流动
儿童记者,发展儿童参与传
播的研究,包括“倾听留守
儿童的声音”等项目。1995
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
会前后,我们开始从事性别
与发展研究,后在国家相关
部委和联合国机构的支持下
,从事了大量发展传播项目
研究,如抗击艾滋病、预防
人口拐卖、城乡家庭暴力干
预、乡村妇女生殖健康、乡
村青少年(辍学青少年)的
安全流动和就业、残障人士
就业、乡村青少年创业、流
动人口传播与文化研究等。
这类研究虽然涉及不同人群
和不同议题,但有两个共同
特点:第一,面对的人群均
是困境人群,即在资源和权
力方面暂时处于困境的人群
;第二,所有议题均是发展
议题。2005年前后,在国
内外发展组织的支持下,我
们将上述议题整合为“传播
与社会发展”研究领域。
2009年开始学科建设,
2013年成为我们中国社会
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创
新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时任所长唐绪军将其命名
为“中国特色的传播与社会
发展研究”。
在国际上,以发展议题
为中心的传播研究脱胎于发
展传播学(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or
Communication for
Development,Dev Com)
。我们参考了国际发展传播
研究,同时坚持根据中国的
发展实践和国家相关部委的
行政研究提出的研究问题来
建构中国特色的传播与社会
发展研究领域。传播与社会
发展研究,是探讨在社会发
展过程中,那些不同的发展
参与者(通常是暂时缺少资
源和权力的困境人群)如何
使用传播传统或适宜媒介,
进行社会对话、社区发声、
知识分享来参与发展进程,
以改善自身状况(如电商扶
贫)和社会状况并促进社会
变革(如推动反家暴立法)
。这个领域的研究焦点不是
媒体或新媒体、融媒体的发
展,而是在资源和权力方面
暂时处于困境的人群(如流
动人口、农村贫困人口、乡
村妇女、流动留守儿童青少
年、残障人士、艾滋病感染
者等)如何利用传播进行社
会改变。其议题通常是减贫
、乡村发展、生态与环境正
义、生计战略与发展、社区
建设、发展教育、生殖健康
、营养和公共卫生、抗击艾
滋病、健康传播、人权、性
别平等、儿童权利、残障权
利、族群、文化差异与政治
、移民和人口流动、人口拐
卖、暴力、数字素养与可持
续发展、艺术行动主义等。
这个领域的研究有四个重要
特征。第一个特征是理论批
判。脱胎于传统的发展传播
学,很多早期的发展传播理
论已经遭到质疑和批评,主
要是以下几点。
第一,现代化理论思潮
批判以及“靠传播现代化”的
理论批判。1974年,联合
国大会在《建立国际经济新
现了不平等。由于文化、媒
介等议题广泛地渗透于人们
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认为,
作为促进改造社会的一个组
成部分,传播与社会发展研
究的功能特别值得注意。正
如布洛维所说:“社会学家
必须锻造他们自身与社会的
联结……我们不能仅仅消极
地去服务社会,而应当去保
存及建构社会。”虽然这是
一本关于传播与社会发展研
究方法的书,但从教学实践
来看,此书也适合从事传播
学其他领域研究的学者或学
生阅读,并特别有助于对研
究的反思。
这本教材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传播与社会
发展研究的基础”。作为导
论,第一章首先讨论了“科
学研究”“方法”“方法论”等
有关问题。之后,这一部分
也回答了“如何提出研究问
题”、“如何做文献回顾”、“
如何进行概念化与操作化”
、“如何进行测量与观察”以
及“如何进行抽样”等基本问
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即
第二章至第六章构成了传播
学研究的基础。第二部分和
第三部分分别为“量化研究
方法”和“质化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第七章至第九章
)重点讨论传播学常用的实
验、问卷调查、内容分析等
量化方法。第三部分(第十
章至第十二章)重点讨论了
质化研究的不同范式及其方
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和文
本分析等。量化研究与质化
研究均为经验研究。本教材
重点介绍经验研究方法。第
四部分为“质化和量化方法
的混合应用”(第十三章)

最后一部分为“研究道德
、伦理与政治”(第十四章
)。在第十四章之后,我们
特别邀请我们的博士张祺撰
写了“民族志研究”作为附录
1,万小广撰写了“架构分析
”作为附录2。他们对相关的
方法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和研
究,更重要的是,两篇文章
的经验全部来自他们自己的
田野调查,在此,将他们的
思考和田野调查的经验一起
呈现给读者。本书第一部分
、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和第
五部分由卜卫撰写。第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8: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