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傅华,四川富顺县人。先后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和中山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新诗理论研究。先后在《小说评论》《当代文坛》《文艺争鸣》等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一项,主持省部级项目两项,主持西华师范大学博士启动项目、英才基金项目各一项,参与学术专著、教材的撰写三部。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西诗学背景下的叙事性诗学传统 第一节 中国古典叙事性诗学传统及近代新变 第二节 对西方叙事诗学传统与叙事学的吸纳 第三节 “叙事”与“叙事性”的知识谱系 第四节 叙事性与散文化、戏剧化和小说化 第二章 中国现代抒情诗叙事性写作的发生 第一节 西诗译介中的叙事性发生 第二节 叙事性发生的语言与诗体机制 第三节 现代思想中孕育的叙事性 第三章 中国现代抒情诗叙事性的诗学实践 第一节 郭沫若:现代抒情诗叙事性的滥觞 第二节 五四后各诗人群的叙事性书写 第三节 新月诗人:体式创制下的客观化叙述 第四节 戴望舒:“制最合自己的脚的鞋子”的叙事性实验 第五节 何其芳:情节因素的意象化抒情 第六节 卞之琳:小说化的抒情策略 第七节 冯至:经验型的现代抒情 第八节 艾青:散文美中的叙事性抒情 第九节 穆旦:叙事性与“新的抒情” 第四章 中国现代抒情诗叙事性的诗学形态 第一节 情境美学的由来 第二节 情境美学中抒情主体的叙事性话语 第三节 情事互动的抒情诗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书中丰富的叙事诗学实践渐次形成了现代抒情诗叙事性的诗学形态——情境美学。在情境美学的抒情主体话语层面,人称、视点、声音带给抒情诗以叙事性的特征,也从叙述层面建构了现代抒情主体;叙事性的情境不仅使叙事性书写成为结构功能,而且在情事互动中成为诗化的叙事。最终,这一叙事性的诗学实践,实现了中国现代抒情诗对现代抒情主体的建构,在形式化的探索中呈现了现代语境下叙事性诗学形态的创造性转换,其中,叙事性诗学形态也成为现代文化、现代文学转型的形式化表征。 内容推荐 本书是对中国现代抒情诗中“叙事性”诗学问题的系统考察,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抒情诗的叙事性研究”的结题成果。 本书从译介、语言、诗体、观念等层面,深入论析了现代抒情诗中“叙事性”的发生机制,具体呈现了现代抒情诗人在叙事性诗学实践中的多元繁杂面目。在此基础上,从抒情主体的叙事性话语、情事互动等层面,对叙事性的诗学形态——情境美学展开了理论上的探析。通过追溯“叙事性”的历史演变,重绘了现代抒情诗表意版图的变化,彰显了“叙事性”在现代抒情诗中的诗学意义,进一步明确了“叙事性”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其意义在于,不仅有利于更全面地认识中国现代抒情诗的面貌、特征和本质,而且有助于探索现代诗歌的话语实践与批评视角,由此进一步追问现代文学、现代文化的转型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