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的长生果--叶文玲作品集(5年级配套)/课本作家带你读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叶文玲 |
出版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叶文玲的作品集,收录了入选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的《我的“长生果”》以及其他名篇。她的散文有着对美和生命的独特体验,她的小说主要表现普通人的命运和心灵世界,感情真挚,生活气息浓厚,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流畅。从她的作品中,小读者们能读到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观察,也能读到独特的人生哲理。读她的作品,可以开拓孩子们的思维与想象能力,引领孩子们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与共情能力。 作者简介 叶文玲,女,1942年11月生于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楚门镇,是中国当代文坛的著名作家。 1958年发表处女作,从此走上文坛,后以短篇小说《心香》名闻遐迩。她恪守“美是文学的生命”的宗旨,孜孜于真善美的追求,同时致力于散文创作,收获颇丰。至今已有一千多万字共五十二本作品集及一部十六卷本文集出版;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无尽人生》三部曲、长篇历史小说《秋瑾》、传记文学《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小说集有《心香》《浪漫的黄昏》等;散文集有《灵魂的伊甸园》《永远的诱惑》《枕上诗篇》等多种。 其作品曾获海内外多种奖项——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所颁的“中国文学创作杰出成就奖”,浙江省人民政府所颁的“鲁迅文艺奖——突出成就奖”及数十种省部级奖项等等。 现为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曾为第六、七、八、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主席团委员)。 因为其文学成就和社会影响,被聘为浙江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洛阳师院等大学的兼职教授。1999年,叶文玲捐赠稿费,在浙大设立“新叶文学奖”。 为表彰叶文玲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浙江省台州市在台州市图书馆内专门辟有“叶文玲文学馆”;她的家乡——玉环县楚门镇,也专门设立了“文玲书院”。 目录 课本原文 我的“长生果” 学生读课文 我心之所爱 名师带你读课文 《我的“长生果”》赏析 作家带你读课文 令人心醉的“芳草地” 课本作家作品延伸阅读 愿借丹青写风神 文学的力量 妖尽人间春 气压江城十四州 滋味万千 雅藏 惬意最是品茗时 愿爱永存 何处青山无故人 驽马十驾功不舍 香山雪 此生只为守敦煌(节选) 序言 课本里的作家和课本外 的作家 文/朱永新 曾经当面听过王蒙先生 抱怨和批评我们的语文教学 。 他看到上初一的孙子有 一道语文题目:“给‘人最宝 贵的是生命’这句话加标点 。”可供选择的答案有:“人 ,最宝贵的是生命。”“人最 宝贵的,是生命。”结果, 不仅他蒙了,北京大学、复 旦大学等7所高校的中文系 教授也不知道如何回答。 他还做过几次孙子的语 文测验卷子,结果都没有得 到60分。更为滑稽的是,王 蒙先生做以他自己的文章为 内容的考试题目,也没有及 格。 他经常受邀参加各种中 小学的活动,结果发现七八 岁的小孩讲话,“就和国务 院开会发言一样,全是‘我 代表谁谁表示热烈的欢迎’‘ 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能 不能让他们讲自己的话?” 这说明,我们的语文教 学,离文本,离作家,离生 活,太远了。所以,当《教 师博览》的周正旺先生告诉 我,有人想编一套“课本作 家带你读”系列丛书,并且 一再邀请我写点文字时,我 欣然同意了。 “课本作家带你读”系列 丛书,配合小学语文教材6 个年级、12个学期的学习, 策划了共48册课本作家的经 典作品。每本书由课本原文 、学生读课文、名师带你读 课文、作家带你读课文和课 本作家作品延伸阅读五个部 分组成。其中,延伸阅读部 分根据所选课文的特点,结 合各年龄段孩子的阅读能力 ,精选了课本作家的其他作 品作为拓展阅读部分的内容 ,希望精选有情趣,语言上 有意味,题材风格丰富的作 品让孩子阅读。这些作品的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 所选作家创作的了解。 此外,为了激发孩子阅 读兴趣,给老师和孩子们提 供开展班级读书会的交流话 题,这套书还特设了师生亲 子共读环节。在书中部分文 章后进行拓展,根据文章特 点、语文学习要素等,从引 导孩子说话、演讲、写作、 辩论、研究性学习等角度进 行设计。新教育实验一直倡 导“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理 念,我特别欣赏他们设计的 这些共读活动。 在装帧设计上,这套书 也充分考虑到少年儿童的阅 读体验与健康要求,采用了 大号字体,版面疏密有致。 此外,丛书采用低年级全文 注音,中高年级难字注音, 文章难度与课文相当,方便 孩子自主阅读,自主理解。 为了取得良好的辅助阅读的 效果,书中采用了许多原创 水彩风格的配图,对于培养 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艺术鉴赏 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让课本里的作家 以更加生动、更加丰富、更 加立体的方式走进我们的学 生,让青少年学生更多地直 接对话文本,走近作家,这 对于我们学好语文,用好语 文,养成阅读的习惯是有着 积极意义的。 当我们共同努力,把最 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 ,我相信,这些课本里的作 家,能够培养出更多课本外 的小作家,让更多孩子懂得 文字的美妙,因此创造出更 美好的世界。 2020年2月26日 朱永新 导语 五年级课文《我的“长生果”》作者,2020年度“中国好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浙江鲁迅文学艺术奖”获得者叶文玲,带你走进抒情美文世界。作者擅长创作引人深思的文化散文,恪守“美是文学的生命”的宗旨,孜孜于真善美的追求,作者长年专注于散文创作,并有文章入选语文教科书,收获颇丰。作者希望能用真挚而精美的文字,在小读者的人生旅途中,为他们点亮明灯、指引方向、给予助力。 精彩页 愿借丹青写风神 人生飞逝如电,倏忽已七十有余,古稀已过而耄耋之年将至。在此番年纪,往往心境古井不波,少有事物能够让人感到出乎意料。然而年前,浙江人民出版社致电于我,言及‘筹划再版《敦煌守护神——常书鸿传》,这桩突如其来的“意外”,却是十足送了我一份非同寻常的惊喜。 搁下电话,脑海中首先回忆起来的,是三十七年前(一九八三年六月)与常老在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时初次相遇的情形: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政协的全体会议,倍感新鲜,彼时又堪称“年轻力壮”,于是一早起来在香山宾馆花园溜达,却不料迎头碰到一位霜鬓鹤发的老人,精神矍铄,略有老态但不龙钟,手拄一支红木手杖,若有所思地在庭院中踱步。 从胸前的名牌上(那时候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会议证件,往往都是一张胸卡,写有委员代表的组别和名字),我得知面前这位老者便是景仰已久的常书鸿先生——早在一九六二年,我在河南看到了《人民文学》第二期上另一位浙江老乡徐迟先生的报告文学《祁连山下》,常老的大名,从那时起就已经长驻我的内心深处。 作为“小字辈”的我,怯生生地向常老致意道:“常老,您好!” 常老停下脚步,看了一眼我的名牌:“你好……你也是文艺组的啊?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常老一口的“杭州官话”,换了别人,可能还真不太好懂。偏巧同为浙江老乡的我,对于他的语言,理解上没有半点障碍。 我回答说:“我是一名作家。” 常老似乎马上来了兴致:“你是作家啊?——那你有没有去过敦煌?” 我回答说还没有机会去过。 “那你一定要去一趟,去看一看敦煌!”常老干脆利落地说道。 这就是常老“言必称敦煌”的谈话风格。 每一次的小组会上,常老不发言则已,一旦开了口就滔滔不绝,用他那口北方人不大听得懂的“杭州官话”,所言所说的自然是除了敦煌还是敦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知识分子群体里,常书鸿先生一直有着他“特立独行”的风格,那就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不加掩饰其对敦煌的拳拳热爱,以及坚持不懈为敦煌不遗余力地大声疾呼。 与常老同在“文艺界”一个组,朝暮晨昏时总能看见他,红木手杖伴着他渊思寂虑的身影,在住地庭院中踽踽独行。 在我想来,常老的思索,必定是每分每秒都离不开他所挚爱的敦煌。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与常老初次见面的那一年,他的年纪与现在的我约莫相仿。这看似平常的巧合,在某种程度上却又像是一种天意,不但引导我在一九八三年与常老相遇,也指引我在二十世纪末开始动笔写《常书鸿传》,冥冥中似乎更暗示了我在将近四十年后与常老、与敦煌的再度结缘。 有时候,人生所有的不期而遇,在日后看来,都似乎是别有深意,和命中注定。 翌年(一九八四年)夏天,我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之邀,沿青藏线,一路采访到了三危山下,在莫高窟前,我又一次巧遇了正好回敦煌“探亲”的常书鸿夫妇。于是,部队的同志为我们拍了张七人的黑白照。 那天,虽然只是匆匆一览,被敦煌深深震撼、被莫高窟的光芒照花了眼睛的我,却难以形容心中的万千感受。我说不尽它那无与伦比的辉煌,但是,怎么也忘不了皇庆寺中那一铺又硬又冷的土炕、那一架老式得不能再老式的望远镜、那一只龟裂的边边角角全磨白了的黑皮公文包和那一盏搁在窗台的小小的煤油灯……常书鸿与敦煌,又一次深深嵌入我的心中。 而我对他的敬重,则是仰之弥高。 有关敦煌和常书鸿的写作,原是二〇〇一年浙江省委领导给我的一个光荣而又特殊的创作任务,这使我有机会再次学习和了解祖国文化博大精深的艺术宝库敦煌,学习用毕生心血守护敦煌艺术的常书鸿先生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学习与常先生一道工作过的无数文化英雄。是他们崇高的精神和极富魅力的文化品格,极大地感染并鼓舞了我,是他们忘我而极其出色的工作,使我在深入采访时,就像始终被敦煌烈焰炙烤一样,燃烧着欲罢不能的创作热情。 于是,从接受任务开始,我在酷暑中二次踏上西行路,在滚滚沙尘中再度来到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从兰州到敦煌直到党河边,我访问了一群前赴后继的艺术殉道者,一群和常书鸿同具品格的民族文化英雄。对他们的访谈记录,是我行囊中渐积渐满的宝贵财富。仲秋时节,我力排冗务,按浙江省人民政府领导指派去法国访问。于是,我徜徉于巴黎和里昂的博物馆,亲见了被收藏的常书鸿的精品画作……在那些紧张忙碌的白天和黑夜,那一次次的感动和震惊,使我一次次地经历着“灵魂受洗”的感觉,在面对这些感动和震惊时,我觉得自己的精神和灵魂也经受着煎熬和提炼。 我不止一次地想起这句话:在面对敦煌的四百九十二个洞窟、两千座彩塑、四万五千平方米壁画时,你无法不感受心灵的震颤,除非心似坚冰。 于是,在纵深地了解了这位“守护神”的“九十春秋”时,我也无法不为他的一生所歌哭所涕泣,除非心如木石。 于是,一切推诿和迟慢都属怠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