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岁月静好(蒋勋日常功课)(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蒋勋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岁月静好:蒋勋的日常功课》是蒋勋全新散文集,以二十四节气为时序,书写日常生活中面对人生、面对社会、面对大自然的省思。
二十四节气不仅蕴藏着自然流变的节奏,也提醒着我们在时序更替中找回生命的秩序。立春聆听春天的声音,惊蛰使孤独者从梦里醒来,清明安静等待自己花季的时刻,在芒种相遇和告别,立秋专心凝视一朵花,小雪储存隐忍……二十四节气周而复始,不动声色,静看山静云闲,静听鸟啼花开,山河岁月长,随着万物生长的频率,内观自己,默默记录生命的处变不惊。
作者简介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于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联合文学》社社长。
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代表作:《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美的沉思》《吴哥之美》《舍得,舍不得》《蒋勋说<红楼梦>》《孤独六讲》《生活十讲》《汉字书法之美》《美的曙光》《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等。
目录
简体版序言 岁月静好——节气里做日常的功课
立春 欢欣与温暖
雨水 尊重土地
惊蛰 等待苏醒
春分 解放自己
清明 感恩与赞叹
谷雨 聆听与悲悯五三
立夏 活出丰盛六七
小满 满足与自省八三
芒种 慎重与珍惜九五
夏至 回归单纯
小暑 静默与微笑
大暑 静定谦逊
立秋 专心凝视
处暑 记忆岁月
白露 让心笃定
秋分 清明与谦卑
寒露 上善若水
霜降 自在喜悦
立冬 祝福生命
小雪 储存隐忍
大雪 觉察与接纳
冬至 根本的力量
小寒 温和与包容
大寒 倍万自爱
序言
岁月静好——节气里
做日常的功课
二〇一四年十月,我
到池上驻村,每天在田野
间走路,一边是蜿蜒起伏
的海岸山脉,一边是陡峻
雄壮的中央山脉,一百七
十五公顷的稻田宽阔广大
。走在田陌间,感觉到晨
昏变化,节气推移,日升
月沉,花开花落,随手用
手机留下刹那光影,记录
一两段文字,想与外地朋
友分享,因此开始在“脸
书”发布,陆续积累了不
少图文。
在池上走过的季节,
晨昏,浮光掠影,借手机
相片文字做记录,其实很
随性,没有特别计划,也
没有特定目的,大多没有
评论,纯粹白描在自然间
且行且走漫无目的的实时
记录。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
人情”,我如浮云,随意
飘荡,在一朵花前驻足,
每一处山脚,每一处海域
,每一处河口,都像前世
故人。日落余晖,不期而
遇,仍然叮咛再三,水深
波浪阔,步步走去,都有
慎重。
二〇一四年十月到二
〇一六年五月,陆续发布
在“脸书”的图文,整理编
辑成了《池上日记》和《
池上印象》。我翻阅两本
书,才看到随性的记录里
明显贯穿着二十四节气时
间的推移变化。
从立春到雨水,从惊
蛰到春分,从清明到谷雨
,从立夏到小满……每两
个星期左右,一次节气推
移,应和着星辰流转,应
和着风起云涌,应和着潮
来潮去,应和着花开花落
、日升月沉……这些在工
业文明的现实里都会渐渐
被遗忘、失去了意义的节
气,却在池上这样一个农
村,时时被农民记惦在口
中。
数千年的农业文明,
与土地赖以为生,与雨水
、阳光、风云赖以为生,
要兢兢业业,时时刻刻记
得自然的变化。日照的长
或短,定出了春分、秋分
,四时里刻画了立春、立
秋、夏至、冬至。惊蛰是
大地万物从沉睡里苏醒,
雨水是植物茁长的渴望,
芒种、谷雨都是五谷萌生
的记忆。到了小满,就看
到池上田里的稻谷抽出穗
,结了最初一粒粒圆圆的
谷粒。
我喜欢立秋以后的处
暑,是夏天的结束,也是
民间说的“秋老虎”。
白露、秋分、寒露、
霜降是我喜爱的四个节气
,早晚有凉风习习,清晨
可以在树叶上看到一粒粒
露水,空里流霜,夜晚可
以灭灯看耿耿星河。
气候变迁了,都市杀
死了节气,这几年,小雪
、大雪常常连树叶都不变
色。冬至燠热,吃着汤圆
,心中忐忑。
回到土地,回到自然
,认识节气,也许不是怀
旧乡愁,而是自然异变时
刻留给都会人的新的救赎
吧!
小寒、大寒走过岁月
,跟四时依序绽放又依序
零落的花朵一一问候。河
口涨潮,汹涌澎湃,犹记
得青春,热泪盈眶。此时
潮退,一波一波,在沙石
泥泞中缓缓迂回退遁逝去
,学会舍离,学会退潮离
岸的告别。
……
某年除夕到西湖,大
雪纷飞,一片莹白。走过
断桥,自然知道什么是舍
离,什么是告别,什么是
诸相非相。
我并不想只用哀伤的
心境看山水,“曲院风荷”
据说“曲”原是“麯(读作qu)
”,是南宋酿酒的“曲院”
。盛夏炎热,风里酒香夹
着荷花香,迎面扑来,那
真是嗅觉的飨宴狂喜吧。
西湖是一年二十四节
气的功课,“春晓”提醒“
晨曦”,“雷峰夕照”就提
醒“晚霞”。
今日又微雨,和好友
二三雨中游湖,小舟或即
或离,若远若近。宋元画
里常有这样两艘船,若知
己攀谈,又像是陌路,对
面不相识,各自有各自的
天涯海角。湖上来过白居
易,来过苏轼,来过张岱
,来过李叔同,他们不曾
对话,留下的也只是千古
的独白。
节气提醒的是自然秩
序,希望二〇二〇年节气
不乱,人事不乱。能有不
乱之心笃定做好日常的功
课。
把这几年的“脸书”做
日常功课的图文,结集成
书,我合十敬慎,为众生
祈福——岁月静好。
二〇一九年岁末,大
雪、小寒之际,珍重,珍
重。
蒋勋记事
导语
美学大家蒋勋蒋勋全新散文集!
看节气,知缘起,内观自己!
二十四节气,定义了中国人的生命周期,潜藏着着中国人的生命符码,春分萌芽,寒露蛰伏……
每一篇都是一帖生活格言,每翻读一帖,都能得到内在的喜悦与安宁安慰的力量。
精彩页
听到春天的声音
跟着田陌间的水圳走,就可以听到春天的声音。漫长的冬季,田里只剩下收割后孤寂沉默的稻梗,土块干硬皴裂。水圳里也干干的,没有一滴水。
立春过后,插秧前的讯号往往是水圳放水了。大的水圳哗啦哗啦,水声湍急汹涌,分散流向不同的小水圳。小水圳像人身上的微血管,把主动脉的水分输导流到不同的田土中去。
田地高低大小不一样,水圳的设计也随高低大小变化。水声因此或缓或急,或快或慢,或潺谖或铮淙,像白居易《琵琶行》里的诗句“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像“弦弦掩抑”,有时像“银瓶乍破”。池上田陌间的水声也如此呼应着唐人诗句。
静静在田陌间走一回,听水声的欢欣与忧愁,知道春天也有它的心事。
如果是夜晚,水声就贴在耳边,一路陪伴你的脚步,比白日还要贴心。
走一条路,像走自己的一生
好久没有到太鲁阁了,这是青年时一走再走的一条路。
沿着立雾溪,两侧峡谷是最震撼我的风景。一次一次走过,从少年到中年到进入老年,觉得也可以从奔腾激隋啸傲,一段一段懂了潺潺谖湲,像如歌行板,像溪流过了险峻陡峭高峰,可以慢慢在浅滩巨石间回旋摇荡,不疾不徐。
走一条路,像走自己的一生。
知道上游源头已远,到达出海口也还需要时间。这一条穿山越岭的溪流,有过飞瀑,有过急流,有过险滩,有过深潭和漩涡,有过涓涓细流,也有过惊涛骇浪,在两山之间,它记录着岁月一日一日顿挫侵蚀的痕迹。
走下慈母桥,在著西溪与立雾溪合流的地方,白色巨岩上全是水纹。水的妩媚婉转,水的纠缠牵连,水的愤怒,水的缠绵,像洪荒以来的爱与恨,一一书写烙印在岩石上。
我坐下来,细细阅读岩石,阅读水几亿年间在巨石上留下的岁月纹身。
民间红,明亮而大气
从小住在大龙峒保安宫庙口,对于庙宇的红墙有很深的记忆。一种很特殊的红,只有民间百姓庶民的生活里有这样明亮而大气的颜色。温润、柔软、包容,好像不只是一种色彩,更是漫长岁月积累的世世代代信仰的厚重温暖。
许多老的庙宇拆除重建,那古老岁月的红就消失了。
重建的庙宇,红得很贫乏,红得很死,少了生命和时间的温度。
古老传统建筑的死亡并不只是指结构形式,也是指色彩。色彩常常是信仰的本质,像古代祭祀中的“歃血”为盟,有血,才有温度与痛痒。
早春的喜悦
下过一场雪,天晴了,草地上冒出一片白色小花。初看以为是铃兰,但是铃兰通常是四月以后才开,欧洲复活节的花。
查了一下,原来是雪莲花(snowdrops),花白如雪,一滴一滴,花苞圆满,不是铃铛形状。这是初春最早的花了,开在树林草地上,一大片一大片,真像雪花纷飞,纯净明亮,使人停留赞叹。 立春过后,节气就要到雨水,生命度过寒冬,可以感觉到早春醒来的喜悦了。
誓言保护最后的净土
二〇一五年新春,我趁在池上驻村之便,走访了鹿野布农族的鸾山部落。去之前要通过网站申请,申请通过,主办单位要每位到访的游客带小米酒、槟榔。
我问:“做什么?”对方说:“进入部落,要先祭拜祖灵。”
我们依规定到了现场,看到如同电影《阿凡达》一般巨大的数株白榕,枝柯交叠,覆荫广大,好像一下子进入了古老的神话世界。我心里赞叹着:部落的孩子是可以这样在树荫庇护下长大的,他们因此会比都市的儿童更懂得土地与自然的信仰吧!
然而,很快有人告诉我这几株古老白榕差点被砍光了。“为什么?”我惊讶极了。“都市财团看上这片土地,要砍树开发做灵骨塔。”
啊,我懂了,无所不在的恶质商业,食品污染、空气污染、水源污染,都市土地被破坏殆尽,现在魔怪的手要伸进山林、海域,占取、掠夺最后住民部落的净土。
那一次拜访,我见到部落的英雄阿力曼,是他,以个人的力量呼吁部落团结,对抗财团,合力保护下了老榕树,也保护了传统部落领域。
一天的学习,使我知道住民传统领域必须被护卫,自然、土地必须被尊重,传统部落不能再任意被买卖、被糟蹋、被污染。传统部落的伦理,人与自然相处的方式不但是住民的传统,也将是这满目疮痍的岛屿最后的救赎吧。
那一天黄昏要下山前,最后一个仪式是和部落青少年一起为自然祈祷,一起种下一棵树。
我记得阿力曼,记得鸾山部落,记得那一片白榕树林。因此,我愿意和住民朋友一起争取立法:传统部落领域不得私自买卖,官商勾结要被揭发,恶质商业必须被禁止,岛屿不能毁了最后的净土。
P5-2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