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丛书《空间物理学进展》的第八卷,其主要内容为日地空间物理,火星和木星、土星空间物理,包括:太阳风流的本质、日冕物质抛射传播和太阳高能粒子事件研究(第1~3章),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以及与电离层的相互作用研究(第4~6章),地球极光的观测特征以及电离层中的电流系对行星际磁场的响应研究(第7章和第8章),地球热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响应以及地球大气的瞬态发光与母体闪电的相关性研究(第9、10章),火星壳磁场与高层大气逃逸的关系以及木星与土星磁层的研究(第11、12章)。 本书可供有关高等院校的教师、研究生以及空间物理和空间探测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者学习或参考。 作者简介 史建魁,男,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空间物理研究,曾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60多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空间物理委员会主任,IAGA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国际参考电离层(IRI)科学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一欧洲航天局(ESA)合作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卫星的科学数据系统中方负责人;1990年获北京青年优秀论文奖(现茅以升奖),1997年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傅承义基金青年优秀论文奖,2005年获ESA对Cluster突出贡献奖,2015年获ESA/中国科学院对双星/cluster突出贡献奖,2010年获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双星/Cluster团队成就奖,2010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目录 序言 第1章 太阳风湍流的本质 1.1 引言 1.2 太阳风湍流各向同性串级 1.3 太阳风湍流特性的观测研究 1.4 太阳风湍流耗散 1.5 太阳风湍流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章 太阳风及日冕物质抛射传播过程的三维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 2.1 引言 2.2 三维磁流体力学数值模型简介 2.3 行星际空间背景太阳风的模拟 2.4 日冕物质抛射的触发及在行星际空间传播、偏转的模拟 2.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3章 空间高能粒子事件及粒子的加速和传播 3.1 太阳高能粒子事件的观测 3.2 高能粒子的加速机制 3.3 高能粒子在太阳风中的传播 3.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4章 弓激波和磁层顶模型研究 4.1 弓激波位型的研究进展 4.2 磁层顶位型的研究进展 4.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5章 地球弓激波附近的瞬态现象及其对磁层电离层的影响 5.1 引言 5.2 弓激波附近的瞬态现象概述 5.3 弓激波附近的瞬态现象 5.4 弓激波附近的瞬态现象的磁层效应 5.5 弓激波附近的瞬态现象的电离层效应 5.6 讨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磁场重联电子扩散区中高频静电波研究 6.1 引言 6.2 磁层多尺度卫星探测项目及电子扩散区观测 6.3 新月形分布函数激发的高频静电波 6.4 小结和未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喉区极光观测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 7.1 引言 7.2 喉区极光对应磁层顶凹陷结构 7.3 喉区极光的统计特征 7.4 喉区极光相关的磁重联特征 7.5 喉区极光概念模型 7.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8章 极区电流系对行星际磁场的响应 8.1 引言 8.2 NBZ与DPY场向电流的转换关系 8.3 行星际磁场Bx对FACs的影响 8.4 Hall电流的季节变化及其对行星际磁场的响应 8.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热层大气响应太阳辐射变化研究 9.1 引言 9.2 热层大气对周期性太阳辐射变化的时延响应 9.3 热层大气对瞬时太阳辐射变化的响应 9.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10章 中高层瞬态发光现象及其母体闪电相关性研究 10.1 引言 10.2 红色精灵和光晕 10.3 蓝色射流 10.4 巨大喷流 10.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11章 火星壳磁场对于高层大气逃逸的抑制和促进作用 11.1 引言 11.2 火星壳磁场与大气逃逸 11.3 火星壳磁场对大气逃逸的抑制作用 11.4 火星壳磁场对大气逃逸的促进作用 11.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12章 木星和土星磁层研究 12.1 引言 12.2 行星基本属性和磁层相关参数 12.3 木星磁层研究的近期进展 12.4 土星磁层研究的近期进展 12.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