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逻辑”来源于不同中的相同,变化背后的不变。只有掌握了底层逻辑,只有探寻到万变中的不变,才能动态地、持续地看清事物的本质。
在本书中,中国著名商业顾问刘润把在《5分钟商学院》中讲述的底层逻辑的内容做了总结,与你分享是非对错、思考问题、个体进化、理解他人和社会协作五个方面的底层逻辑,带你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
“底层逻辑”并不局限于商业世界。希望你在看到千变万化的世界后,依然能心态平静、不焦虑,能够通过“底层逻辑+环境变量”不断创造新的方法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始终如鱼得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刘润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底层逻辑”来源于不同中的相同,变化背后的不变。只有掌握了底层逻辑,只有探寻到万变中的不变,才能动态地、持续地看清事物的本质。 在本书中,中国著名商业顾问刘润把在《5分钟商学院》中讲述的底层逻辑的内容做了总结,与你分享是非对错、思考问题、个体进化、理解他人和社会协作五个方面的底层逻辑,带你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 “底层逻辑”并不局限于商业世界。希望你在看到千变万化的世界后,依然能心态平静、不焦虑,能够通过“底层逻辑+环境变量”不断创造新的方法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始终如鱼得水。 作者简介 刘润,润米咨询董事长,互联网转型专家,拥有26万+用户的私人商学院——“得到”专栏《刘润·5分钟商学院》创始人。 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海尔、百度、恒基、中远等众多大企业的战略顾问。 工作、公益之外,爱好旅行,徒步戈壁,环骑青海湖,到达珠峰大本营,登上南极大陆,抵达北极点,探访进化岛,登顶非洲乞力马扎罗。 著有《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人生,就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旅行:从微软到北极点》《互联网+》《互联网+战略篇:传统企业,互联网在踢门》《趋势红利》《5分钟商学院》。 目录 序言 第1章 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 一个人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 人性、道德和法律 人生的三层智慧:博弈、定力、选择 公理体系VS逻辑推演 第2章 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 事实、观点、立场和信仰 如何防止“注射式洗脑” 如何赢得一场辩论 普通和优秀的差距,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 如何快速洞察本质 流程、制度与系统 逻辑思维与逻辑闭环 复利思维 概率思维 数学思维 系统思维 第3章 个体进化的底层逻辑 人生商业模式=能力×效率×杠杆 把工作当成玩 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指数级增长、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 把事做对,创造10倍价值 人脉的本质是给予价值、平等交换 知识、技能与态度 心态高过云端,姿态埋入地底 人人都应该是自己的CEO 艺术家为人类带来自由 第4章 理解他人的底层逻辑 理解What、Why、How,才能知行合一 幽默,是溢出的智慧 所谓洞察本质,就是会打比方 边界感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 每个创业者背后,都有大量多巴胺的支撑 第5章 社会协作的底层逻辑 世界三大法则:自然法则、族群法则、普遍法则 找到并利用自己的战略势能 产品价格到底应该由什么决定 利润,来自没有竞争 没有KPI,也能管好公司 让优秀员工成为事业合伙人 勤劳能创富,但勤劳者能分到财富吗 一切的分钱方式,无外乎优先和劣后 信用,是一个人最大的资产 公平、公正与公开 效率与公平 劝酒的本质,是服从性测试 序言 如何用底层逻辑看清世 界的底牌 2016年9月25日,那天我 依旧在出差。 本该好好休息的差旅夜 ,我、罗老师(罗振宇)、 脱不花都没有困意,因为午 夜零点我的课程《5分钟商 学院·基础篇》正式上线。 这是我在得到上的第一 门课程,上线过程一波三折 。 原本预定在10月上线的 课程,突然接到通知,需提 早上线。当时这门课程我才 录了两三节,没什么库存就 上线了。 当天零点上线后,又出 现了播放问题—因为音频压 缩导致有金属音。我马上拿 出随身携带的录音笔,重新 录了一遍,更换了音频,折 腾到凌晨一两点才最终完成 。 第二天,也就是9月26日 ,我万万没有想到,当天就 有7000多人订阅了《5分钟 商学院》。 我非常高兴,但也诚惶 诚恐。自此,我终于开启了 一个承诺,一个要花一整年 交付的承诺。 2016年,是非常辛苦的 一年。我有半年以上的时间 都在出差路上,剩余时间, 每天都要花14个小时来做《 5分钟商学院》。 但是,一切都有了回报 。一年后,这门课程已经有 了14万学员。 五年后的今天,这门课 程已经有46万人加入。 这也就意味着,有32万 学员是在课程正式结束之后 加入的,这更令我高兴。 因为我不希望这只是做 一年就结束了的事。我希望 做一件能够长期延续下去的 事情,于是,在这门课程中 ,我讲述了一些商业的底层 逻辑,因为只有底层逻辑才 有生命力。在面临变化的时 候,底层逻辑能够应用到新 的变化里面,从而产生新的 方法论。 什么是“底层逻辑”? 2012年,马云和王健林 设了一个“亿元赌局”—如果 10年之后,电商在中国零售 市场所占的份额超过50%, 王健林就给马云1亿元,如 果没超过50%,马云给王健 林1亿元。 今天,我们回看多年前 的这个赌局,不得不深思: 为什么这两个人对各自代表 的线上、线下经济的看法, 会有如此大的分歧? 一方打败另一方,是因 为二者之间有天大的不同吗 ?不是的。 是因为相同的地方更多 ,一方才有机会“干掉”另一 方。 以万达为代表的线下经 济和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线 上经济,在底层逻辑上没有 本质的区别。从本质上来说 ,二者都是流量、转化率、 客单价和复购率四部分的不 同组合。可能一方的做法与 另一方不一样,但是双方服 务的客户、提供的价值是一 样的。就好比一个做鞋子的 干不掉一个卖水果的,因为 他们之间没有太多相同之处 。 两个人发生争执的时候 ,一定是因为他们之间有更 多的相同之处,而不是不同 之处。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是 吵不起来的。 事物间的共同点,就是 底层逻辑。 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 处、变化背后不变的东西, 才是底层逻辑。 只有底层逻辑,才是有 生命力的。 只有底层逻辑,在我们 面临环境变化时,才能被应 用到新的变化中,从而产生 适应新环境的方法论。 所以我们说: 底层逻辑+环境变量=方 法论 如果只教给你各行各业 的“干货”(方法论),那只 是“授人以鱼”,一旦环境出 现任何变化,“干货”就不再 适用。 但如果教给你的是底层 逻辑,那就是“授人以渔”, 你可以通过不变的底层逻辑 ,推演出顺应时势的方法论 。 所以,只有掌握了底层 逻辑,只有探寻到万变中的 不变,才能动态地、持续地 看清事物的本质。 在这本书中,我把在《5 分钟商学院》中讲述的底层 逻辑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与 你分享是非对错、思考问题 、个体进化、理解他人、社 会协作五个方面的底层逻辑 ,带你看清世界的底牌。 “底层逻辑”来源于不同 中的相同,变化背后的不变 。 “底层逻辑”并不局限于 商业世界。希望你在看到千 变万化的世界后,依然能心 态平静、不焦虑,能够通过 “底层逻辑+环境变量”不断 创造新的方法论,看清世界 的底牌,始终如鱼得水。 导语 底层逻辑+环境变量=方法论。 如果只教给你各行各业的“干货”(方法论),那只是“授人以鱼”,一旦环境出现任何变化,“干货”就不再适用。 但如果教给你的是“底层逻辑”,那就是“授人以渔”,你可以通过不变的底层逻辑,推演出顺应时势的方法论。 精彩页 一个人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 一位悍匪经过周密的计划,绑架了首富的儿子。最终,首富以数亿元赎回了儿子。整个过程惊心动魄、跌宕起伏,不输一部警匪大片。其中,一段首富和绑匪的对话却令人深思。 绑匪问首富:“你为什么这么冷静?” 首富回答:“因为这次是我错了。我们在当地知名度这么高,但是一点儿防备都没有,比如我去打球,早上5点多自己开车出门,在路上,几部车就可以把我围下来,而我竟然一点防备都没有,我要仔细检讨一下。” 什么?首富说自己错了!为什么?明明是绑匪违反了法律,绑架了他的儿子。 从法律上来说,肯定是绑匪错了,所以绑匪要为他的行为坐牢,接受法律的制裁。但我们站在首富的角度看,也许这种事情通过加强安保等措施是可以避免的,他却因为没有做,导致儿子被绑架,最终花了数亿元赎回儿子。还好最终破财消灾了,如果被撕票,那损失就更大了。到那时,即使用法律手段制裁了绑匪,又有什么用?损失已经发生,且无法挽回。所以,首富这时说他错了,是他真觉得自己错了,不是客气。 首富的这种处事方法,在心理学领域,可由一个重要概念来解释,叫课题分离。“课题分离”理论由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原意指要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就要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绑架索要赎金,是绑匪的课题,而因绑架遭受损失,是首富的课题。 比如,有人在地铁里踩了我一脚,谁的错?我的错。 明明是他踩了我,为什么是我的错呢?难道我不应该要求他道歉吗?我可以要求他道歉,但是,道歉有什么用?而且,我要求他道歉,不需要花时间吗?他耍无赖和我吵起来,不是更需要花时间吗?我的时间难道没地方花了吗?对方还可能反咬一口:“你怎么把脚乱放啊?!” 那怎么办?我要说“我的错,我的错”,然后心平气和地走到旁边。这是因为,我的时间比他的值钱,浪费同样的时间,我的损失大——“谁的损失大,就是谁的错”。 一个人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①法学家的对错观,②经济学家的对错观,③商人的对错观(见图1-1)。 举个例子:坏人A诱骗好人B进入C的没有锁门的工地,B失足摔死了。请问,这是谁的错? 法学家的对错观 对于上述情况,法学家可能会说:“这当然是A的错,这就是蓄意谋杀,还有什么好讨论的!” 是的,如果证据确凿,在法学家眼中,这就是A的错。但是,这种“大快人心”的对错观,不一定能避免类似案件再度发生——法学家做不到的事情,经济学家也许能做到。 经济学家的对错观 对于上述情况,经济学家可能有不同看法:是C的错。 也许有人会说:“啊?为什么啊?C也太冤了吧?” 经济学家是这样考虑的:整个社会为避免B被A诱骗进入C的工地要付出的成本,比C把工地的门锁上的成本高得多,虽然惩罚C会让其觉得冤,但是以后所有工地的拥有者就都会把门锁上了,于是这样的事情会大量减少。 经济学家是从“社会总成本”的角度来判断一件事的对错在谁。虽然有时这样的判断看上去不合理,但会比从“纯粹的道义”的角度更有“效果”。 商人的对错观 对于上述情况,商人可能这样想:不管是A的错还是C的错,B都死了;不管让谁承担责任,B都无法起死回生——从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看,B只能怪自己。 也许B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会想:“这是我的错,我不该蠢到被A诱骗至此。” 再看一个例子。一个人走在人行横道上时,一辆卡车冲他疾驰而来,所有人都大声呼喊,叫他让开,他却淡定地说:“他不能撞我。他撞我是违反交通法规的,他负全责。我就不让。”最后,这个行人被卡车撞死了。 这是谁的错,卡车司机的错?当然。但是,这样的判断无法救回行人的命。 行人那时应该这样想:不让,就是我错,因为不让开我就会死。 对于第一个例子,法学家认为A错,经济学家认为C错,商人认为B错,这就是三种“对错观”。 如果你是评论家,可以选择法学家的立场;如果你是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经济学家的立场;如果将要失足摔死的就是你自己,我建议你选择商人的立场——“我的错,都是我的错”,因为“我的损失最大”。 总之,谁的损失大,就是谁的错。 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