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聊出来的三国(蜀汉兵革)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锋云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这是一段通过聊天改变汉末三国历史走向的史实。
本书通过对一场场聊天的细致描述和深入剖析,全景式地展现了刘备及其追随者们从幽州到徐州、从荆州到益州的曲折创业期,赤壁获胜后借失荆州、夷陵惨败、北伐南征的艰难守业期,以及蜀汉政权汉中失利、成都出降的无奈败业期。
“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留下的聊天记录并不多,但几乎每一次聊天都意义非凡,都意味着一些变革的发生。与太史慈的一番对话,为何觉醒了当时的平原相?青梅煮酒畅饮间,刘皇叔为何惊慌失了态?“隆中对”是知名的,但为何又是致命的?刘琦求计诸葛亮,上楼抽梯为哪般?对于鲁肃“借荆州”的创新提法,孙权为何点头称是?取益州与守信义这一对矛盾,刘备如何由庞统的“权变”理论中找到解决之道?白帝托孤中喑藏着何种转折?《出师表》中埋藏着哪些精妙设计?对于魏延兵出子午谷奇袭长安之计,为何诸葛亮的评价是“悬危”?为何与后主一番对话后,大将军姜维竟然大气不敢出,自此常驻沓中?乐不思蜀中,又掩藏着刘禅这个亡国之君怎样的秘辛?
在这段纷繁的历史之中,每一段的聊天均含义深刻、影响至远,但这些聊天到底改变了什么,又如何有意无意间促成了改变?作者条分缕析,一一道来。
作者简介
锋云(青年历史学者),生于孔孟之乡,学于清华北大,行于庙堂江湖,醉于经史子集。
目录
引言 兵革之外
第一篇 天地英雄
第1章 剩者为王:从幽州到荆州
1.1 涿郡少年的自我预言——刘备对话叔父
1.2 平原国相的自我觉醒——刘备对话太史慈
1.3 徐州新主的内引外联——徐州使者对话袁绍
1.4 落魄枭雄的绝佳人缘——吕布对话袁涣
1.5 青梅煮酒的英雄交锋——刘备对话曹操
1.6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关羽对话张辽
1.7 髀里肉生的荆州岁月——刘备对话刘表
1.8 有事没事,找找猎头——刘备对话司马徽、徐庶
第2章 如鱼得水:从隆中到赤壁
2.1 致命的“隆中对”——诸葛亮对话刘备
2.2 上楼去梯为哪般——诸葛亮对话刘琦
2.3 此一时,彼一时——刘表托孤刘备
2.4 做大事以人为本——刘备对话手下
2.5 柳暗花明又一村——鲁肃对话孙权、刘备
2.6 英雄无用武之地——诸葛亮对话孙权
2.7 我的别名叫“留备”——刘备对话周瑜
2.8 荆州险中求——刘备对话庞统
第3章 得益失荆:从荆州到益州
3.1 大业相反乃相成——刘备对话孙权、庞统
3.2 借把快刀杀张鲁——张松对话刘璋
3.3 上中下策任你选——刘备对话庞统
3.4 天赐良机取汉中——刘备对话法正
3.5 不拘一格用人才——刘备对话魏延
3.6 芳兰生门必须锄——刘备对话张裕、彭羕对话马超
3.7 关羽绝对听我的——刘备对话诸葛亮、费诗对话关羽
3.8 以关羽的名义——刘备对话赵云、黄权
3.9 蜀将的异国际遇——曹丕对话黄权、虞翻对话麋芳、孙权对话张裔
3.10 蜀汉的制度转轨——刘备对话诸葛亮
第二篇 蜀汉兵革
第4章 鞠躬尽瘁:从南征到北伐
4.1 收拾人心——诸葛亮对话杜微
4.2 执法如秤——诸葛亮对话法正、蒋琬
4.3 分合有常——诸葛亮对话邓芝,邓芝、宗预、步骘、朱然对话孙权
4.4 唇枪舌战——伊籍对话孙权、薛综对话张奉
4.5 攻心为上——诸葛亮对话马谡、孟获
4.6 临表涕零——诸葛亮与《出师表》
4.7 兵出祁山——诸葛亮对话魏延、邓芝
4.8 致命短板——诸葛亮对话郝昭、曹叡对话张郃
第5章 妄自菲薄:从蒋琬到姜维
5.1 生前身后——费祎对话魏延、费祎对话孙权、诸葛亮对话李福
5.2 自知之明——蒋琬对话诸人
5.3 三座大山——司马懿对话郭淮,司马昭对话武陔,郭淮、陈泰、邓艾对话众将领
5.4 沓中种麦——姜维对话刘禅
5.5 生死汉中——王平对话诸将
5.6 因馀之国——高贤卿对话伏愚子
5.7 备而禅之——谯周对话杜琼
5.8 不战而降——谯周对话刘禅
5.9 胆大如斗——姜维对话锺会
5.10 谁扶阿斗——刘禅对话司马昭、孟光对话郤正
后记
参考文献
序言
聊出来的那片天
聊天,既可以聊过了
一天天,也可能聊出了一
片天。
作为一件比吃饭、睡
觉频次还高的小事儿,聊
天所能拉开的差距可能比
饭菜的好坏、枕头的高矮
、房间的敞狭要大得多。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两千
五百年前孑L子与子贡等
弟子们的那些聊天,我们
今天还能否看到那片儒学
的天空;如果没有一千八
百年前诸葛亮与刘备、孙
权的那些聊天,我们今天
还能否看到那片三国的天
空;如果没有一千四百年
前唐太宗与魏征等大臣们
的那些聊天,我们今天还
能否看到那片贞观之治的
天空。
孔子与弟子们的那些
聊天记录后来结集成了儒
学经典《论语》,唐太宗
与大臣们的那些聊天记录
后来结集成了政论史书《
贞观政要》,而三国的那
些聊天记录却如遗珠般散
落在史书、小说和人们的
口中,虽熠熠发光,但也
七零八落,有些甚至人云
亦云,面目全非。为此,
有必要从《三国志》《后
汉书》《资治通鉴》等正
史中进行一次相对系统的
梳理,看看那时的人们是
如何聊出一片天的。
一般而言,三国最著
名的聊天是“隆中对”,寥
寥数语就把此后五十年的
江山格局给划定了。其次
是“榻上策”,它仿佛“隆
中对”的姊妹篇,酒酣耳
热之际就谋定了孙吴政权
划江而治的政治蓝图。然
而,如果我们将三国时代
有价值的近两百场聊天汇
总到一起,就会发现三国
精英们聊出来的那片天空
中远不止“隆中对”“榻上
策”这两朵云彩。
实际上,在三国的天
空中,既有辟地开天的战
略规划,也有义薄云天的
忠心赤胆;既有别有洞天
的奇计良谋,也有坐井观
天的痴心妄想。而仅仅那
些战略规划方面的聊天,
就能带给我们足够的惊喜
。围绕着变幻中的战略态
势和时代话题,这些聊天
或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
,展现出了某种神奇的演
进规律。
战略1。0:未来向何
处去PK何以向未来
汉末三国的第一个焦
点话题便是:未来。
当时,“苍天已死,黄
天当立”已是人所共知的
谶语,王纲解纽、雄豪并
起也是人所共见的景象,
代表“苍天”的大汉王朝似
乎已经无力回天了,但谁
是当立的“黄天”却还要交
给“明天”来裁判。昔日,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如今,汉失其天,天下
又将如何?
实际上,关于未来的
第一场聊天是由袁绍发起
的,相应地,关于未来的
第一张战略蓝图也出自袁
绍之口(《三国志·魏书·
武帝纪》)。早在公元
190年前后,当各路诸侯
正随风而起、随波弄潮的
时候,盟主袁绍就已经与
自己儿时的玩伴曹操讨论
起“方面何所可据”这样的
根本性问题了。
所谓“方面何所可据”
,变成现代语言就是“未
来向何处去”,再具体些
说就是:根据地在哪里?
纷纭之中,袁绍不仅理性
地提出问题,而且冷静地
给出了问题的答案。袁绍
的答案是挺进黄河北岸,
先在那里“南据河,北阻
燕、代”,立住脚跟,然
后再“兼戎狄之众”,“南
向以争天下”。最终,随
着这一构想的实施,袁绍
硬是在遍地狼烟的红海之
中开拓出了一片扬帆起航
的战略蓝海。
应该说,袁绍的眼光
是独到的、长远的,但与
聊友曹操相比,他还不够
高远。当袁绍将目光聚焦
在获得更广大、更优渥的
地力资源的时候,他却忽
略了自己原本可以拥有的
更大资源:智力。结果,
这一失误,让后来者曹操
捡了个大便宜。
……
如此看来,惦记长江
上、中、下游的人的确很
多。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隆中对”并不是石破天惊
的创想,只不过是其中系
统性和预见性最强的一个
。上述这些长江战略设想
的提出者有一个共同的特
点:他们都是喝着长江水
长大的,因而对长江的价
值和地位有着更为深入的
了解,也更能把长江流域
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和谋
划。
事实上,也正是有了
这些人的谋划,才有了长
江上游的蜀汉和长江下游
的孙吴,才有了“黄河力
量”与“长江力量”的赤壁
对决,长江才能在三国历
史乃至中国历史中第一次
展现出“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独
特光彩。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
,在聊天聊出来的这番大
格局之中也并非没有大困
局。公元190年,当袁绍
专注于“横大河之北”的时
候,无形之中就画地为牢
地把自己锁定在了黄河北
岸,十年之后,当一统河
北的袁绍准备“南向以争
天下”时,却发现黄河以
南早已换了天地。公元
196年,当曹操借壳上市
、“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时
候,他并没有想到二十多
年后要想破壳而出、代汉
自立是那么纠结与艰难。
公元208年,当诸葛亮与
刘备倾力于“跨有荆、益”
“信大义于天下”的时候,
他们似乎并没有太多关注
荆益与大义本身就存在悖
论。建安初年,当孙吴集
团摩拳擦掌地要实现“荆
、扬可一”“竞长江所极”
等版图野心的时候,他们
似乎并没有想到这些规划
与“隆中对”中“跨有荆、
益”的现实冲突。没错,
这就是历史,让人可心如
意又忧心如焚的历史。
看过了以上四组聊天
记录,粗略感受了三国时
人们聊出来的那片天后,
我们似乎可以
导语
颠覆传统的历史叙写方式,亦庄亦谐的语言风格,独特创新的历史视角,深入剖析每场对话的题中之义和弦外之音,提炼其中的历史价值和当下启示。
让我们连通三国,融通古今,鉴往知来。
以时间为线,以聊天为点,还原了一段通过聊天改变汉末三国历史走向的史实。
后记
据载,当晋国都督荆
州诸军事、车骑将军羊祜
的伐吴动议遭到晋国君臣
的反对时,他感慨地说了
句:“天下不如意,恒十
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
”后来,这句话经过辛弃
疾等人的转引,变成了我
们耳熟能详的“人生不如
意之事十有八九”。从“七
八”到“八九”,辛弃疾的
怅然和失落无形之中比羊
祜又多了一二分。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
,我也遇到了一件没能如
意的事。按照之前的规划
,与这次写作相伴随的应
该有一次古荆州之旅,既
然汉末三国的是非成败大
多在荆州转头空,为什么
不去那里看看白发渔樵和
秋月春风呢?至于具体地
点嘛,我也早就想好了。
长坂、赤壁、江陵、公安
、武昌、夏口,自然都在
计划之列。但最少不了的
,却是襄阳。毕竟天下三
分的局面于此开启,毕竟
天下一统的理想于此成就
,并且二者的时间间隔恰
好是半个世纪。
与诸葛亮曾经在隆中
俯首躬耕脚下的三分地不
同,有志于一统的羊祜更
喜欢登临高山,俯瞰天下
。据说,每当风和日丽之
时,羊祜都要邀上三五友
朋到襄阳城南的岘山去“
置酒言咏”,甚至“终日不
倦”。按理说,这样的好
日子,加上这样的好兴致
,既然如此乐在其中、乐
而忘返,应该是乐以忘忧
、乐天知命的,可有一次
,羊祜却乐极生悲地对身
边的从事中郎邹湛说了这
样一段话:
“自有宇宙,便有此山
。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
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
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
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
此也。”
这是怎样的失落与怅
惘啊!山还是那座山,人
却不是那拨人了。正如五
百年后一位叫杜甫的襄阳
人所说,“尔曹身与名俱
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可能你认为自己拥有了山
川江河,可实际上你只是
为山川江河作了注脚和点
缀,并且就算是些许点缀
也是如此脆弱和短暂。豪
情易逝,宏愿难酬,羊祜
心中的落寞可想而知,即
使邹湛随后用“德冠四海
,道嗣前哲”来赞颂他,
用“令闻令望,必与此山
俱传”安慰他,也难以让
他再翩翩自乐了。
不过,山川无言,百
姓有心。几年后,当羊祜
去世时,襄阳百姓在岘山
脚下为他建碑立庙,一年
四季定期进行祭祀。后来
,但凡路过这座碑的人.
“莫不流涕”,于是羊祜的
继任者杜预将这座碑命名
为“堕泪碑”。
羊祜不愿后世“湮灭无
闻”,他的继任者杜预同
样“好为后世名”。为了流
芳百世,杜预把自己的功
勋业绩刻在了两块一模一
样的碑上,一块立在了岘
山山顶,另一块则沉人了
岘山脚下的汉江。对此,
杜预还专门做出了解释:
“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
就是说,谁知道今后江河
不会变成山陵、高山不会
变成河谷呢?如此备份,
也是让人醉了。
在群星闪耀的三国天
空,羊祜、杜预只能算是
天际两颗并不那么耀眼的
星,然而,他们那超越时
空的功名意识却是三国英
雄们集体性格的反映,曹
操将屈居人下视为“丈夫
之至辱”,刘备因髀里肉
生而“慨然流涕”,孙权宁
可玉石俱焚也不愿“受制
于人”,关羽甘冒被杀的
风险也要“立效以报曹公
乃去”,支撑他们的是“周
公吐哺,天下归心”,是“
信大义于天下”,是“建号
帝王以图天下”,是“誓以
共死,不可背之”,……他
们不愿做流年中的野马和
尘埃,而要做宇宙中的日
月星辰,所以才如此地纵
横挣命,如此地汪洋恣肆

正如诸葛亮有武侯祠
、关羽有关帝庙一般,羊
祜的功德名望有堕泪碑为
证,而杜预苦心留下的两
块碑却并没有寻见踪影。
不过,他沉碑这件事却令
后世人念念不忘。唐代李
商隐有诗云:“延陵留表
墓,岘首送沈碑。”宋代
曾巩有诗云:“解佩盖已
迷,沉碑终自伐。”欧阳
修有诗云:“沉碑身后念
陵谷,把酒泣下悲山川。
”在众多关于杜预沉碑的
诗作中,有两位姓杜的诗
人对杜预尤为推崇。一位
是杜甫,他曾言“吾家碑
不昧,王氏井依然”;一
位是杜牧,他曾有诗作:
“极浦沈碑会,秋花落帽
筵”,“遥仰沈碑会,鸳鸯
玉佩敲”。
一个说是“吾家”,一
个说在“遥仰”,莫非他们
与杜预有什么关系?没错
,他们都是杜预的后代。
杜甫是杜预第四个儿子杜
耽的后代,是杜预的十三
世孙;杜牧是杜预的小儿
子杜尹的后代,是杜预的
十六世孙。据载,杜预的
墓在洛阳城东的首阳山南
,为此杜甫还一度在首阳
山下筑室而居.以示“不
敢忘本,不敢违仁”,同
时希望自己能像这位先祖
一样建功立业,流芳百世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羊祜做到了,杜预做到
了,三国的那些人都做到
了,虽然有波折,虽然有
不如意,但他们还是披荆
斩棘、势不可当地做到了

同理,虽然琐事不断
,荆州,我们终将相会。
2021年7月21日初稿
2022年1月2日修订
精彩页
第1章
剩者为王:从幽州到荆州
在波澜起伏的汉末大潮中,没有人如刘备这般跌宕顿挫,也没有人如刘备这般蜚声四海。从喜怒不形于色的涿郡少年到弘雅有信义的徐州之主,从青梅煮酒的韬晦英雄到髀里肉生的落魄枭雄,屡仆屡起的刘备缘何成功,又因何受挫?答案就在一次次的聊天中。
1.1 涿郡少年的自我预言——刘备对话叔父
在人生的牌局中,最重要的不是你抓到了什么牌,而是别人认为你手中有什么牌。
通过与袁术的比较(详见《聊出来的三国:曹魏豪雨》),我们对刘备的出身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落寞皇族、自幼丧父、贩履为业,少年刘备的境遇差不多可以用悲惨来形容。然而,悲惨与幸福与其说是一种客观存在,倒不如说是一种主观体验。实际上少年时的刘备虽然生活窘迫,但却幸福感满满,而这种幸福的来源无比简单。
据说,刘备家东南角的篱笆墙边有一棵五丈多高的大桑树,这棵树枝繁叶茂,远远望去就像一个车盖,引得南来北往过路之人无不啧啧称奇,甚至有一位名叫李定的风水先生,断言树下必出贵人。
对于一直在大树下嬉戏玩耍的小刘备来说,能不能出贵人当然不是他关心的问题,但这棵可供乘凉避暑、挡风遮雨的大树的确给他和他的玩伴们带来了更多的惬意和欢乐,以至于有一天,小刘备在玩耍时,突然冒出一句:“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就是说,将来有一天,我一定能坐在车盖如这棵桑树一般大的羽葆盖车里。
小刘备的这句话,没有引起一同玩耍的小伙伴们的注意,却把一旁的叔叔刘子敬吓得不轻,要知道羽葆盖车可是皇帝专用的车驾,这小娃娃心也忒大了,大树下享点福也就罢了,还想一辈子走到哪里都享福,而且还是享皇帝才该享的福,想象力未免也太丰富了吧。于是,刘子敬当场批评道:“汝勿妄语,灭吾门也!”意思是:别胡说,小心满门抄斩!
主题:大树底下的想象
聊友:刘备+刘子敬
时间:公元170年前后
语录: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影响:刘备自幼就对人生充满期待。
启示: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对于这样一个“胡言妄语”的孩子,有人很担忧,有人却赞赏有加。十五岁那年,刘备的母亲凭着平日贩履织席攒下的一些微薄积蓄勉强把他送到了本郡大儒——前高官卢植那里,他便与同宗少年刘德然以及辽西的公孙瓒成了同窗。求学期间刘备与刘德然的关系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却对少年刘备关心备至、厚爱有加,常常给刘备资助不说,提供的生活保障甚至与自己的儿子一模一样。刘元起的妻子眼里看久了,免不了要挂在嘴上:“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我们与他各是各家,为什么总是对他这样好?
对于妻子的疑问,刘元起悉心开导:“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意思是说,我们宗族中出了这样一个孩子,绝对不是一般人。看来,刘元起对于少年刘备的赞助更多缘于对他的赞赏,他是十分看好刘备的。
妻子是否认同丈夫的判断并因此改变了对刘备的看法,我们不得而知也无须知晓。我们知道的是,同门的公孙瓒与刘备很玩得来,“深与先主相友”,因为公孙瓒年长,刘备总是以大哥相称,而日后公孙瓒真的成了刘备的带头大哥。
主题:为何资助刘备
聊友:刘元起+刘妻
时间:公元175年前后
语录: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影响:少年刘备得到了不错的照顾。
启示:自信者人恒信之。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赞助+赞赏,相友+相知,少年刘备收获不小。可是,对于能有这些收获的原因,我们却知之甚少。凭着《三国志》中少量的文字记载,我们可以对少年刘备好运气的来源做如下推测。
P7-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18: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