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名画册》所选宋画的形制仍然大多是方形和圆形的小幅作品,其说明文字的行文格式也与《宋人画册》相同。
张珩所撰写的这些说明文字,大多系作品考证,或根据笔墨风格,或查阅各家著录,或征引史书笔记。正是这样细致而审慎地打磨,使张珩的这些文字成为书画鉴定上的经典范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两宋名画册(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作者 | 张珩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两宋名画册》所选宋画的形制仍然大多是方形和圆形的小幅作品,其说明文字的行文格式也与《宋人画册》相同。 张珩所撰写的这些说明文字,大多系作品考证,或根据笔墨风格,或查阅各家著录,或征引史书笔记。正是这样细致而审慎地打磨,使张珩的这些文字成为书画鉴定上的经典范例。 作者简介 张珩(1915—1963),字葱玉,别署希逸,斋号韫辉斋、木雁斋等,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张氏为我国现当代著名书法家、书画鉴定专家,曾任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等职。著有《西村课诗》《怎样鉴定书画》及《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等。 目录 《两宋名画册(精)》无目录 序言 张珩(1914-1963) ,字葱玉,别署希逸,斋 号韫辉斋、木雁斋等,浙 江吴兴(今属湖州)人。 张氏为我国现当代著名书 法家、书画鉴定专家,曾 任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 问、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 等职。著有《西村课诗》 《怎样鉴定书画》及《木 雁斋书画鉴赏笔记》等。 张氏以精书善鉴著称 于时,在传统书画鉴藏领 域极具声望。其家本吴兴 望族,颇富资财,祖父张 石铭、伯父张乃熊、父张 乃骥及舅公庞元济皆擅书 画,喜收藏,所蓄多铭心 绝品。张氏得此家学环境 之濡染,故幼即遍览古今 剧迹。后又尝与谭敬、吴 湖帆、徐森玉等人相过从 ,切磋研讨,闻见日富, 遂称此中翘楚,时人誉为 “目光直透纸背,伪赝之 作无所遁形”(郑振铎《 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 序》)。 1957年,《宋人画册 》一书由中国古典艺术出 版社出版,其后该书成为 研究、鉴赏、临摹宋画的 重要资料。而作为著名的 书画鉴定专家,张珩与徐 邦达承担了此书作品的鉴 定和评选工作,故而郑振 铎在该书前言中写道:“ 选画之功,以张珩、徐邦 达二君为主;印刷之功, 则始终由鹿文波君主持之 。这部《宋人画册》的得 以告成,是和他们几位以 及许多从事于此的工作人 员们的努力分不开的,例 应书之。”这次参与《宋 人画册》编辑出版工作的 经历,无疑为《两宋名画 册》的编撰埋下了伏笔。 20世纪60年代初期, 张珩出任文化部书画鉴定 小组组长,他领导小组巡 回鉴定书画近十万件,发 现了一批湮没已久的书画 珍品。而随着寓目宋画小 品的增加,他再次积累了 大量关于此类体裁的鉴定 笔记。至1963年,文物 出版社出版了《两宋名画 册》,其中的说明文字即 出自张珩之手。从已出版 的《两宋名画册》来看, 该书可以视作《宋人画册 》的姊妹篇,一方面所选 宋画的形制仍然大多是方 形和圆形的小幅作品,另 一方面其说明文字的行文 格式也与《宋人画册》相 同。除此之外,更为重要 的是,张珩在其《木雁斋 书画鉴赏笔记》中,往往 于鉴赏笔记页边标注“宋 人画册第二集”等字样, 而这些画作正是《两宋名 画册》所选入的作品,可 见该书最初即是作为《宋 人画册》的延续而结撰的 。 至于张珩所撰写的这 些说明文字,大多系作品 考证,或根据笔墨风格, 或查阅各家著录,或征引 史书笔记,甚或考证题画 诗词之格律出入等,来断 定所收宋画小品之作者、 时代,体现了其作为书画 鉴定一代宗师的深厚功底 。同时,我们将《两宋名 画册》中的说明文字,与 《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 中的对应内容相比对,可 以明显发现两者存在差异 。以首幅《蜡梅双禽图》 为例,《两宋名画册》云 :“此图为散册,有清代 于腾藏印,知从于氏所藏 宋人画册中出者。写二禽 止于蜡梅枝上,旁衬柏叶 ,神态极生动。下角题字 及签押,书法稚嫩,与赐 童贯之《楷书千文卷》( 上海博物馆藏)为近似, 应是赵早年作品。”而《 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其 一云:“画蜡梅一枝,上 仅一花数蕊,其花已将残 ,枝上仅一小叶,间以柏 枝。山禽二,栖止枝上。 其一反首而鸣,其一则静 止安闲,似闻鸣声而左顾 者。题署在右下角,书法 犹未精,当是早年之笔。 其押与《雪江归棹》同, ‘御书’瓢印盖于字上。此 图摹写真实,乃宣和花鸟 特点也,然未知是亲笔否 。”其中不但比对题款的 画作做了修改,而且删去 了“摹写真实,乃宣和花 鸟特点”等说法。这些差 异,应当是张珩反复修改 斟酌的结果。也正是这样 细致而审慎地打磨,使张 珩的这些文字成为书画鉴 定上的经典范例。 另外,《两宋名画册 》的说明文字不但与《木 雁斋书画鉴赏笔记》存在 差异,而且其中的若干观 点与《宋人画册》也存在 着明显的出入。例如收入 《宋人画册》之《垂杨飞 絮图》,书中考订画作作 者时写道:“签题杨后作 。按杨后是宁宗妻,《图 绘宝鉴》与《画史会要》 诸书均不言其能作画。此 幅上题云:‘线撚依依绿 ,金垂袅袅黄。’押用坤 卦,当是她的笔迹。唯不 知此画是否亦出其手耳。 《画史会要》载有杨妹子 (一作杨娃),会稽人, 宁宗皇后妹,以艺文供奉 内廷。工诗善画。尝写《 琴鹤图》,颇精。或为杨 妹子所画,而是由杨后题 之软。”而在收入《两宋 名画册》之《月下把杯图 》中,张珩则明确指出, “杨后书,明人沿袭《书 史会要》之说,且误读‘ 杨姓之章’为‘杨娃之章’, 无不以为杨后之妹杨妹子 所书,甚且以‘娃’为妹子 之名。其实杨妹子即杨后 自称,见元吴师道《题马 远仙坛秋月图》诗自注。 清代博雅如孙承泽、王士 禛,亦皆狃于旧说,《香 祖笔记》且以师道之说为 误。吴其贞虽知画题皆出 杨后,而未能辨杨后与杨 妹子实为一人。今传世题 画之迹尚多,以所钤坤卦 小玺及‘坤宁睿笔’诸印记 验之,无一非杨后书,别 无妹子其人。以此,知吴 说为确,而诸书皆误。附 志于此,以祛数百年之惑 ”,否定了杨后之妹的存 在。从中我们可见他实事 求是、精益求精的严谨的 学术品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