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以戏入诗(当代汉语新诗的戏剧情境研究) |
分类 | |
作者 | 翟月琴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立足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新诗的创作实践活动,从戏剧动作、戏剧场景和戏剧声音三者解读汉语新诗文本中的戏剧情境,同时讨论汉语新诗的舞台呈现,多维度展示汉语新诗内部立体而综合的结构性特点。作者格外注重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物境之间的关系构成,围绕剧中人物活动的特定时空环境,影响人物的具体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诗人在情思的内聚转为外射时,以间接、客观的表现手法营造的戏剧情境。结合现代诗歌理论和戏剧理论,细读文本和分析演出,拓宽汉语新诗的戏剧情境跨艺术研究空间。 作者简介 翟月琴,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副教授,从事中国现当代诗歌、话剧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后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东亚系访问学者。曾出版评论集《独弦琴:诗人的抒情声音》,于台湾的《清华学报》、香港的《东方文化》和大陆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扬子江评论》《戏剧艺术》等期刊发表文章40佘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当代汉语新诗的戏剧情境问题 第一节 创作实践趋向 第二节 相关理论探索 小结 第二章 汉语新诗的戏剧动作 第一节 形体动作 第二节 语言动作 第三节 静默的动作 小结 第三章 汉语新诗的戏剧场景 第一节 场景的类型 第二节 镜像、梦境的错序 小结 第四章 汉语新诗的戏剧声音 第一节 独白诗:戏剧角色与人物的声音 第二节 傀儡诗:提线木偶与面具的声音 小结 第五章 汉语新诗的舞台呈现 第一节 同题异体的改编热潮 第二节 以诗入戏的原创诗剧 第三节 诗(歌)剧场的空间展演 小结 结语 附录一 个案研究 附录二 诗人访谈 序言 翟月琴 从词源上来看,“抒情诗 ”(lyric)一词的源头,可 迫溯至古希腊神话俄耳甫斯 手中的里拉琴(Lyre)。这 位俊美的少年,接过父亲阿 波罗递给他的里拉琴,成为 抒情诗人与歌者的化身。他 弹拨的音调是多么动人,胜 得过迷醉的塞壬歌声,叩得 开冰冷的地狱之门,召得回 英雄们丢弃的壮志。里尔克 在给俄耳甫斯的诗中写着“ 里拉琴的弦网未能束缚住他 的手/他顺从,以超越的方 式”,像是在提醒我们:抒 情诗人不会为固有的技艺所 困,而是不拘泥于语言文字 、音乐曲调之固有格套,奔 跑向令人神往却无法随之而 去的彼处。 作为抒情美典的迫随者 ,人们总是为手持里拉琴的 歌者而心动,似乎琴声所饱 含的情感就足以诠释文学艺 术之传统。无怪乎俄耳甫斯 即便被狂女们撕碎身体,依 然义无反顾地弹奏歌唱,如 泣如诉,在河水中漂流的头 颅与里拉琴成为永恒的生命 意象。但不要忘了,俄耳甫 斯在走出地狱之门前,因为 对妻子欧律狄刻的迷恋,忍 不住回头的一瞬,便意味着 他永失挚爱。不知是否可以 说,里拉琴发出的声音无论 多么迷人,还是阻挡不了俄 耳甫斯迷失于思慕与永诀间 ,以回看的姿势酿成永生的 悲剧。 感伤诗的抒情主义思维 ,常常让我们忽视诗里感性 之外的理智、主观之外的客 观、直接之外的间接。当然 ,单凭意象与声音解读抒情 诗,已然看不到诗文本内部 肌理的复杂性,这无疑为阅 读者带来不少困惑。以“戏 剧情境”进入诗文本,立意 便在于视诗歌为立体而综合 的文本形式。在个人化的情 感抒发之外,更有动作、人 物、事件、冲突、场景的参 与,使得诗的纹路错杂有序 ,有如设有舞台与观众区的 剧场空间。回顾现代诗论, 下之琳、袁可嘉等前辈皆有 相关论述。笔者区分了诸多 缠绕的概念,比如诗歌的意 境、戏剧性、戏剧元素、戏 剧化与戏剧情境等,最后将 “戏剧情境”视为一种关系构 成,即主观情感与客观物境 之间的关系。 在如此关系当中,本书 讨论当代尤其是20世纪80 年代以来纷繁多样的诗歌实 践。“戏剧情境”发生于诗歌 文本或是剧场,有赖于戏剧 动作、戏剧声音、戏剧场景 乃至舞台表演的共同组织。 尽管有相当多的诗歌研究者 触及此话题,不过究竟怎样 以戏剧艺术思维进入到汉语 新诗的研究当中,可借鉴的 理论与批评话语还不够丰富 。我从2014年进入上海戏 剧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员,直 到2016年在戏文系留校任 教至今,由于阅读戏剧专论 ,又频繁出入剧场,从理论 、观念到技术上略受熏染, 对于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大有 益处。在此期间,感谢合作 导师陆军教授同意我在原有 的专业基础上继续深耕,以 及王云教授的支持和提点。 我从八年前开始思考该 议题,时常陷入困顿或是怀 疑之中,其间,受到不少师 友的鼓励。2017年11月, 我在台湾花莲参加太平洋国 际诗歌节期间,到台湾东华 大学曾珍珍教授府上长谈。 她建议我延续之前对台湾诗 人杨牧先生的研究,继续开 掘杨牧诗歌中涉及的戏剧问 题。这其实也是2015年在 台湾东华大学参加“杨牧文 学研讨会”时,她向我发出 的邀稿计划。珍珍老师不久 便意外离世,遗憾的是,从 与她见面之后的三年里,我 仍然没有找到写作的头绪。 2020年末完稿的《“东方面 目的悲剧精神”:杨牧诗歌 中“声音的戏剧”》(收入本 书附录中),权当是一份纪 念吧。2020年3月,台湾诗 人杨牧先生离世。我一直念 念不忘老师的启迪引领。读 他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诗,总 有慰藉之感。他对于政治、 历史、哲学的思考,很难以 抒情性概言之。事实上,杨 牧先生永生都在摸索更深邃 的诗境,以文字编织剧场, 让人物在其中发声。他的探 索,理应是当代汉语诗歌研 究中最典型的个案。 成书期间,我也听取了 不少师友的建议,受益良多 。感谢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 分校的杰出教授奚密老师、 复旦大学的陈建华教授、上 海戏剧学院的杨扬教授、台 湾“中央研究院”的杨小滨研 究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的张松建教授、中国社会科 学院的周瓒研究员、首都师 范大学的张桃洲教授、长沙 理工大学的易彬教授、福建 师范大学的伍明春教授、南 京大学的李章斌教授等。另 外,特别感谢已故的电影研 究学者孙绍谊教授,他不厌 其烦地听我讲述思路、陈述 观点,并热心为本议题赐予 英文名称“Theatricality”。 写作期间,曹克非、陈思安 、部晓琴、李轻松、于坚、 赵凡、从容等提供的视频资 料,是开展诗(歌)剧场研 究的基础;与陈黎、陈东东 、蓝蓝、车前子等诗人的对 话访谈,同样给了我不少启 发。全书部分篇章曾以 《1980年代以来汉语新诗 创作的戏剧情境》《线里线 外:傀儡诗的戏剧情境》《 假面以歌:傀儡诗的戏剧情 境》《从文本到剧场:当代 女性诗歌的跨界实验》为题 ,先后刊载于《南京师范大 学文学院学报》《文艺争鸣 》《扬子江文学评论》《江 汉学术》,在此对于张涛、 方岩、刘洁岷、何同彬等老 师的惠助致以谢意。 得益于上海戏剧学院科 研处的支持,我才有将书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