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皇宫是中国古代最高权力机构所在,宫内的权力结构和政治运作与宫禁格局密切相关。两汉魏晋的皇宫包含宫中、殿中、禁中三个区域。 全书以皇宫中最常见也最重要的殿式建筑开篇。三组文章分别探讨西汉未央宫、东汉南北宫、魏晋洛阳宫的形制格局、主要建筑、机构分布,揭示出其间幽微、隐显的演化脉络。 宫中各种机构分布在不同区域,承担着不同事务。其权力大小和对最高决策过程的影响,往往取决于其所在区域和与皇帝的空间距离。皇帝身边的士人、外戚、宦官等势力间复杂的政治关系和权力争夺,与宫禁制度的变化有直接关系。 本书充分利用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和历史、经学文献中的相关资料,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一系列新结论,系统揭示了该时期宫禁制度的演进线索,对考古和历史学者深入研究古代皇宫制度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对政治史、制度史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也有参考价值。 全书配图20幅。随文插入相关内容处,颇有助于对相关宫殿布局的认识。 作者简介 陈苏镇,1955年生,江苏省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 目录 前言 说“殿” 上篇 西汉的未央宫 “公车司马”考 未央宫四殿考 未央宫“殿中”考 上篇小结 中篇 东汉的南北宫 东汉的南宫和北宫 东汉的“殿中”和“禁中” 东汉的“东宫”和“西宫” 中篇小结 下篇 魏晋的洛阳宫 魏晋洛阳宫的形制与格局 魏晋洛阳宫禁军制度的变迁 魏晋洛阳宫中主要行政机构的分布 下篇小结 附录 东晋南朝建康宫“第三重宫墙”考 北魏北齐的门下省 索引 序言 1985年,杨鸿年先生出 版《汉魏制度丛考》一书。 开篇第一题曰《宫省制度》 ,认为两汉魏晋的皇宫分宫 、省两个区域,“省在宫中” ,“省中”又称“禁中”,进而 提出皇宫中的官吏有“宫官” “省官”之分。1990年,祝总 斌先生出版《两汉魏晋南北 朝宰相制度研究》一书。其 中第八章有关“门下”的部分 ,对“禁中”的涵义、范围及 其演变做了更细致的探讨。 祝先生认为汉武帝以后,特 别是东汉以后,“禁中”指皇 宫中的“后(妃)宫地区”, 魏晋南北朝的“禁中”“一般 包括后(妃)宫、王宫和内 省地区”。他们的说法被学 界普遍接受。青年学者,包 括博士研究生,在讨论与皇 宫有关的制度时,往往以此 为基础。我读了两位先生的 著作也深受启发,意识到对 宫禁制度的了解确实有助于 对相关制度史和政治史的研 究。不久,我发现当时的皇 宫中除“宫中”“禁(省)中” 外,还有被称作“殿中”的区 域。如《史记·孝文本纪》 :“以张武为郎中令,行殿 中。”《汉书·杨恽传》:“ 为诸吏光禄勋……居殿中。 ”又在《汉书·王莽传》中看 到这样的记载:王莽居摄践 阼,礼遇比照皇帝,“庐为 摄省,府为摄殿,第为摄宫 ”。这意味着西汉皇宫中有“ 宫”“殿”“省”三个区域。于 是,我开始关注这一问题。 读书时遇到相关史料便记录 下来,并思索一番。日积月 累,逐渐形成了一些想法, 并产生了对此进行研究的愿 望。 2011年,我完成了之前 的科研任务,便开始研究这 个问题。原以为题目不大, 三四年可以完成。做起来才 知道,实际工作量比我想像 的大很多。我为此通读了《 史记》《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晋书》《汉纪 》《后汉纪》《东观汉记》 《七家后汉书》《洛阳伽蓝 记》《建康实录》《汉官六 种》《三辅黄图》等基本史 籍,查阅了《初学记》《艺 文类聚》《太平御览》《说 郛》等类书,通过电脑检索 工具将散见于其他文献中的 有关史料查找出来,又仔细 研读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包 括各种专著、考古报告和研 究论文。我还到西安未央宫 遗址、洛阳汉魏故城遗址进 行了实地考察,并得到中国 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龙 国、钱国祥、刘涛等先生的 热情帮助和耐心介绍。经过 几年的资料准备后,我从 2014年开始撰写论文,陆 续写了十二篇,并在几家刊 物上发表了。为了便于读者 系统了解这一问题,也为了 免去检索查找之烦,现将这 些论文辑为一书出版。文章 内容大体依旧,只有少数地 方做了文字上的改动。文章 发表时,多数刊物限于篇幅 不能插图。本书则将有关的 照片、平面图、画像石线描 图、研究者所绘示意图等二 十幅附在书末,为读者理解 相关内容提供方便。 第一篇论文是《说殿》 ,介绍殿式建筑的布局。中 国古代皇宫中的建筑有殿、 台、阁、观等不同样式。其 中,殿式建筑最常见也最重 要,承担着皇帝生活起居及 办公理政等基本功能。此类 建筑通常被称为“某某殿”, 是一个个独立的院落,由殿 、室、房、箱、阶、庭等部 分组成。殿是其中最大也最 重要的空间。室在殿北正中 。室两侧有房。殿两侧有箱 。整个建筑坐落在台基之上 ,离地面有一定高度。这种 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大殿南 边没有墙,只有轩栏一类安 全设施,还有东、西两阶供 人上下,颇似今天的舞台。 殿前有内外两个庭院。内院 称庭或中庭,其门称闺或閤 或闼。外院有大门。了解殿 式建筑的布局,对理解史籍 中出现的相关记载和皇宫内 部格局会有所帮助。 第二至第十篇论文是本 书的主体部分,依内容分为 上、中、下三篇。上篇探讨 西汉的未央宫,包括《“公 车司马”考》《未央宫四殿 考》《未央宫“殿中”考》。 中篇探讨东汉的南北宫,包 括《东汉的南宫和北宫》《 东汉的“殿中”和“禁中”》《 东汉的“东宫”和“西宫”》。 下篇探讨魏晋的洛阳宫,包 括《魏晋洛阳宫的形制与格 局》《魏晋洛阳宫禁军制度 的变迁》《魏晋洛阳宫中主 要行政机构的分布》。 上篇之《“公车司马”考 》考证未央宫的宫门制度。 西汉皇宫之门皆由卫尉属下 的司马守卫,故称“司马门” 。未央宫北司马门设有公车 机构,故又称“公车门”。但 唐人所编《三辅黄图》说: 西汉皇宫“四面皆有公车司 马门”,王莽时改称为“王路 四门”。此说被学者普遍认 可,故常被引用。其实,这 一说法出自《三辅黄图》作 者对《汉书·王莽传》中“改 ……公车司马曰王路四门” 等记载的误解。“公车司马” 和“王路四门”皆为官名,是 公车司马令、丞和王路四门 令、丞的省称。 《未央宫四殿考》探讨 未央宫的前殿、宣室殿、温 室殿和承明殿的位置和功能 。未央宫中有许多建筑,但 这四座建筑落成最早,承担 着皇宫的基本功能,是皇帝 日常生活起居、办公理政和 举行重大礼仪活动的场所, 故较多见诸史传。本文认为 ,前殿位于未央宫第1号遗 址中部,主要承担礼仪性功 能。宣室殿位于第1号遗址 北部,是前殿的附属建筑。 温室殿位于未央宫第2号遗 址,是皇帝寝殿。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