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胡适诗歌翻译与中国新诗文化转型 |
分类 | |
作者 | 蒙兴灿//熊跃萍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以清末民初的社会变迁与文化思潮为背景,在系统而深入地分析胡适文学思想的现代转型、胡适的白话思想与白话译诗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化心理学、文化社会学、文化翻译学以及翻译诗学等理论,聚焦胡适诗歌翻译的语言嬗变、现代性探源及其翻译思想,描述了“五四”前后中西文化生态对诗歌翻译的驱动与制约作用,揭示了作为翻译主体的胡适在翻译这种社会文化行为中的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呈现了胡适诗歌翻译从主题到形式、语言再到文化转型,使白话诗体最终成为诗歌翻译正宗的演进过程,阐释了在此过程中胡适白话译诗与中国新诗文化转型的互动关系。 作者简介 蒙兴灿,文学博士,二级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讲席教授,目前兼任(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浙江省本科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级一流本科翻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浙江省翻译协会副会长、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外文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课题评审专家、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学科专家组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课题3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项。专著《五四前后英诗汉译的社会文化研究》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论文A Sociosemiotic Approach to the Legal Dispute over the Crime of Whoring with an Underage Girl in China(1/2)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此外,出版专著3部、译著8部、主编教材6部。 目录 第一章 社会变迁与近代文化转型 第一节 清末民初的社会变迁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 第三节 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的互动: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例 第四节 胡适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第二章 胡适文学思想的现代转型 第一节 历史演进的文学观念 第二节 自由主义的文学立场 第三节 人文关怀的文学精神 第四节 科学实证的文学态度 第三章 胡适白话思想与白话译诗 第一节 胡适前期的白话研究 第二节 胡适白话思想的形成及发展 第三节 胡适白话思想与拟议新诗 第四节 胡适白话思想与白话译诗的主体性 第四章 胡适诗歌翻译的语言嬗变与早期新诗的诗体转型 第一节 中国文学古代、现代转型比较 第二节 文学转型中的胡适白话观念 第三节 胡适译诗与新诗诗体的建构 第四节 胡适译诗与早期新诗经典构建 第五章 诗歌翻译学中的胡适研究 第一节 胡适译诗与翻译的历史语境 第二节 多元系统论中的胡适诗歌翻译与创作 第三节 胡适情感在诗歌翻译中的伸展 第四节 胡适诗歌翻译的现代性 第六章 胡适诗歌翻译思想与早期新诗文化转型 第一节 文化转型中的胡适翻译思想 第二节 胡适诗歌翻译思想中的矛盾论 第三节 胡适译诗与早期新诗的诗学观念 第四节 胡适诗歌翻译的社会文化功能 参考文献 序言 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中 国现代史的开端,深刻地影 响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直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中 国社会的各种景象,还可以 到“五四”前后去寻找端倪。 因而,近二十多年来,研究 和反思“五四”与“五四”前后 中国社会文化思潮及其对其 后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成 了学界一个持久不衰的热点 。但在这些研究中,有一个 方面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那就是诗歌翻译。如果我 们同意中国的现代性是一种 “翻译的现代性”,那么诗歌 翻译就是促成这一“现代性” 的重要开端;如果我们同意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从“文学 革命”开始的,那么诗歌翻 译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着棋 ;如果我们要证明五四新文 化运动带来的中国引进西方 思想一事是“正打正着”、“ 歪打正着”还有“正打歪着” 的话,那么诗歌翻译也是一 个最好的例子(潘文国, 2009:i-iv)。要研究诗歌 翻译与中国早期新诗文化转 型之关系,诗人翻译家是最 重要的研究对象,而在众多 的诗人翻译家中,胡适是新 诗理论的倡导者,也是率先 用白话翻译英美诗歌的尝试 者,顺理成章地被确定为第 一研究对象。他的《文学改 良刍议》拉开了文学革命的 序幕,其后发表的《建设的 文学革命论》《文学进化观 念与戏剧改良》《谈新诗》 等文章为新诗的确立和发展 奠定了基础。而他于1919 年翻译的英语抒情小诗《关 不住了!》被普遍“作为新 诗成立的纪元性作品”(王 珂,2007:208~212), 从这个意义上说,要研究中 国早期新诗的文化转型,胡 适及其译诗绝对是一个绕不 开的课题。 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 疾风暴雨式的批胡运动后, 胡适研究基本上“被打入冷 宫”。改革开放后,客观评 价胡适的论著不断涌现。胡 适作为“新诗开创者”的“贡 献得到了充分肯定”,其包 含若干首译诗的《尝试集》 被公认为新诗的“拓荒之作” 和“经典之作”(陈平原, 2001:18~36)。 20世纪90年代后,胡适 作品大量印行,胡适研究也 方兴未艾。2003年安徽教 育出版社推出《胡适全集》 ,共44卷;此外,还有无数 胡适的传记、评述和专题论 述。北京大学和安徽大学还 分别推出了《胡适研究丛刊 》(耿云志,1995)和《 胡适研究》集刊(沈寂, 2000),但这些研究和论 述主要集中在胡适对白话文 、白话诗、红楼梦研究、整 理国故等中国现代学术思想 诸方面的首创之功上。近年 来,胡适研究有走向更加多 样、全面的趋势。一个显著 的标志是,台湾学者李敖在 其《胡适研究》(2006) 专著中称胡适是中国新文化 的播种者,黎志敏(2005 )、谢向红(2006)、熊 辉(2007)等的博士论文 和廖七一(2005)、蒙兴 灿(2009)、孟泽(2011 )、许霆(2012)、陈历 明(2014)等的专著均从 宏观层面对胡适的翻译有所 涉及,也有学者洞察到胡适 翻译的《短篇小说一集》在 “五四”前后具有“示范性意 义”(欧阳哲生,2009:1~ 10),甚至对将他的译诗《 关不住了!》作为新诗成立 的纪元也基本认同,反复引 证(高玉,2007:181~ 186),但鲜有人对胡适译 诗与中国新诗文化转型的关 系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在 中国期刊网,以“胡适”为关 键词搜索,从1994年到 2009年十五年间可查阅到 1225篇论文,2000年及其 后十八年间论文多达2946 篇;胡适研究似乎有成为显 学之势。但是,如果再以“ 翻译”为关键词进行二次搜 索,就只剩下94篇了,其中 有关胡适译诗的论文仅有43 篇。这些论文有的研究了胡 适诗歌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和文本功能的转换(廖七一 ,2009:121~129),有 的探讨了胡适诗歌翻译的现 代性源泉及社会文化功能( 蒙兴灿,2011:117~120 )。这些研究的研究范围窄 ,涉及的诗歌译本数量少, 因此无法让人们全面认识胡 适译诗与中国新诗文化转型 之间的相互关系。 就诗歌翻译而言,“五四 ”前后最为繁荣。当时诗歌 翻译的数量、诗歌翻译的队 伍以及诗歌翻译产生的影响 ,都是史无前例的。而置身 于当时诗歌翻译热潮中的胡 适,既是新诗理论的倡导者 ,也是率先用白话翻译英美 诗歌的尝试者,其地位与影 响无疑是首屈一指的。从历 史的角度看,译诗的勃兴与 白话新诗的滥觞、中国新诗 文化转型以及早期新诗现代 性的确立似乎存在某种内在 的必然联系。对于这种联系 ,许多新诗论者虽有察觉, 也做过一些零星的论述,但 对其中的个案和捉摸不定的 影响方式与渠道进行系统探 讨的论著尚不多见(廖七一 ,2006:1~17)。 有鉴于此,本书将在系 统而深入地分析社会变迁和 近代文化转型、胡适文学思 想的现代转型基础上,综合 运用文化心理学、文化社会 学、文化翻译学以及翻译诗 学等理论,重点讨论胡适的 白话思想与白话译诗、胡适 诗歌翻译的语言嬗变与早期 新诗诗体转型、胡适诗歌翻 译的现代性以及胡适诗歌翻 译思想与早期新诗的文化转 型,探讨“五四”前后中西文 化生态对译诗活动的驱动与 制约作用,剖析胡适作为译 诗最重要的主体在翻译活动 中的主观能动性和文化自觉 性,探究胡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