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 2016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言语理解与表达》是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编研团队精心编写的,针对行测的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题型而设置的,囊括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全部考点,考生通过学习本教材,可快速把握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考试内容及考点分布。本书经过中公教育公考名师审定,内容实用,详略得当,与考试高度契合,试题解析、□□思路准确、细致,可以说是广大考生在备考路上最贴心、最实用的考试教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言语理解与表达 |
分类 | 教育考试-考试-其它考试 |
作者 | 李永新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公 2016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言语理解与表达》是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编研团队精心编写的,针对行测的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题型而设置的,囊括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全部考点,考生通过学习本教材,可快速把握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考试内容及考点分布。本书经过中公教育公考名师审定,内容实用,详略得当,与考试高度契合,试题解析、□□思路准确、细致,可以说是广大考生在备考路上最贴心、最实用的考试教材。 内容简介 《中公 2016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言语理解与表达》内含三大板块:逻辑填空、阅读理解、语句表达,每个板块之下又分为若干专项。在每一专项里设置"核心知识",高度概括考试核心内容,点拨试题命制特点;"高频考点""核心考点""特殊考点"帮助考生清晰把握考试重难点和特殊考点;"高频技巧""核心技巧"帮助考生提升做题技巧和效率;"能力提升"进一步提高考生的积累和能力增强;"专项通关自测"遴选高度仿真试题,帮助考生进一步检验学习成果,巩固所学知识。因此,本书可以助力考生复习备战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最终实现考试一次通关。 作者简介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极具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准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无数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准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前言/序言 培养语感强化技巧提升阅读效率 中公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真正实现快速准确选择 随着公务员考试命题的日益科学,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所考查的题型已经非常规范并趋于稳定,主要测查的是考生对文段旨意的理解与把握能力。有些考生对这一专项存在误区,认为从小到大都在学语文,言语理解也没啥难的,或者认为做言语理解题主要靠语感,没必要复习,因而错失了获取高分的机会。 中公教育专家与教材编研团队在充分研究历年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的基础上发现,言语理解题看似简单,但其题量大(在国考中有40道),占比高,而且常居于第一部分,考生往往在这部分耗时长,从而影响了整张行测试卷的作答。如果能够了解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命题规律,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就能大幅提高做题速度,同时确保做题的准确率,从而获取行测高分。 中公《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教材》正是在充分研究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研发成果编写而成,相信本书定能够使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备考复习事半功倍,实现解题速度快、准确率高的□□目标。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内容全面体系完整,所有题型一网打尽 公务员考试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不仅国家与地方不同,而且地方各省市之间也是千差万别。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主要以逻辑填空和片段阅读两种题型为主,此外,又考查语句填充和语句排序两种语句表达类题型。但北京、上海等省市的公务员考试中又出现了文章阅读题型,个别地方公务员考试中还涵盖了病句辨析、标点、成语使用等语句表达类题型。 本书分为逻辑填空、阅读理解、语句表达和扩展题型四大部分,尽可能地囊括了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所有题型。由词及句,由段入篇,层层深入,力求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该部分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方法技巧。 积累词语扩展思维,循序渐进提升语感 有过考试经验的考生知道,做言语理解题尤其是逻辑填空题需要靠语感,却不知道语感也是可以提升的。早在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就将"选词填空"更名为"逻辑填空",以突出说明其不考查深奥的语文知识,而注重逻辑关系的分析的测评要素。考生完全可以从逻辑关系和词语积累两方面双管齐下,达到提升语感的目的。 本书逻辑填空部分,首先就对句子的逻辑关系进行深入讲解,培养考生的逻辑思维;接着分别从词义的角度来具体分析了实词和成语的使用,每一个专项均配有词表辅助讲解;最后还设置了常见近义词语和高频易误成语两大核心词表,帮助考生增加知识积累。可以说,真正从两大方面帮助考生循序渐进,提升语感,突破逻辑填空。 剖析规律强化技巧,掌握言语高分诀窍 言语理解题量大,耗时长,考生往往做到后半部分就已经抓不住题目的关键所在,乱答一通,导致成绩不高。本书以真题为蓝本,深入剖析命题人思路和试题的相关背景知识,研究考试规律,分门别类总结出了数十条解题技巧,帮助考生实现言语高分。 以片段阅读部分为例,对于每种片段阅读的题型都从题干和选项分析的角度讲解了多种方法和技巧,其中又以主旨观点型题目为最,仅这一种题型就有关键信息识别□、□述对象锁定法、文段结构分析法、态度倾向判定法和错误选项排除法五大方法。考生如果能掌握好这些方法和技巧,定能轻松夺得高分。 扫码即听视频微课,中公名师全程伴学 深入学习书本中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很多内容需要自己琢磨和领悟,但图书毕竟存在一定的□限性,比如学习过程相对枯燥,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和题目无处求教,等等。 为此,我们在书中配套了试题的同步高清微视频,通过手机扫二维码,即可实现视频学习,在老师的帮助下轻松掌握解题技巧和相关知识,真正实现"听"与"看"的完美结合。为了确保视频内容的准确性和□□性,"专项备考必备教材"所有视频,全部由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名师讲解,保证广大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随时随地得到业界一流名师指导。 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团队 2015年3月 目录 第一部分 逻辑填空 专项一 掌握句子的逻辑关系(2) 高频考点 解释关系(2) 高频考点 转折关系(5) 高频考点 并列关系(6) 高频考点 递进关系(8) 高频考点 顺承关系(10) 专项通关自测(11) 专项二 掌握词语的核心义(16) 高频考点 词语的适用对象(16) 高频考点 词义的侧重点(18) 高频考点 词义的轻重程度(19) 专项通关自测(21) 专项三 掌握词语的色彩义(27) 高频考点 词语的感情色彩(27) 高频考点 词语的语体色彩(29) 1.新闻语体(29) 2.文艺语体(29) 高频考点 词语的形象色彩(30) 1.视觉形象色彩(31) 2.空间形象色彩(32) 专项通关自测(33) 专项四 掌握词语的搭配(38) 高频考点 词语的习惯搭配(38) 高频考点 专业术语的固定搭配(40) 1.法律专业术语(40) 2.经济专业术语(41) 3.政治专业术语(43) 专项通关自测(43) 专项五 掌握成语的使用(49) 高频考点 常见成语理解误区(49) 1.望文生义(49) 2.断词取义(50) 3.忽视多义(50) 4.形近、音近混淆(51) 高频技巧 判断成语的六个角度(52) 1.从适用对象角度判断(52) 2.从程度轻重角度判断(52) 3.从侧重点角度判断(53) 4.从感情色彩角度判断(55) 5.从语法角度判断(56) 6.从语义重复角度判断(57) 专项通关自测(58) 专项六 词表(64) 核心词表 常考近义词语(64) 核心词表 高频易误成语(67)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专项一 主旨观点型题目(92) 核心知识 题型命制特点(92) 1.题型判断依据(92) 2.选材与命题倾向(92) 高频技巧 关键信息识别法(92) 1.关键词(92) 2.关键句(96) 3.关键暗示信息(99) 高频技巧 论述对象锁定法(102) 1.通过句子的主语找论述对象(102) 2.通过"研究人员"、"科学家"等字眼找论述对象(102) 3.通过尾句的落脚点找论述对象(103) 高频技巧 文段结构分析法(104) 1.总分总结构(104) 2.总分结构(105) 3.分总结构(109) 4.并列结构(117) 高频技巧 态度倾向判定法(123) 1.强调词(124) 2.总结词(124) 3.态度词(125) 高频技巧 错误选项排除法(126) 1.概括不够全面(126) 2.论述主体缺失(127) 3.偷换概念(128) 4.绝对化(128) 5.无中生有(129) 6.内涵不够深刻(130) 专项通关自测(131) 专项二 细节理解型题目(143) 核心知识 题型命制特点(143) 1.题型判断依据(143) 2.常见错误选项命制手法(143) 高频考点 常见错误选项类型(143) 1.过于绝对(143) 2.偷换概念(144) 3.无中生有(146) 4.混淆时态(147) 5.以偏概全(148) 6.逻辑混乱(149) 7.推断错误(151) 8.颠倒黑白(152) 高频考点 需注意的五类词语(154) 1.表肯否的副词(154) 2.表数量及数量□化的词语(155) 3.时间词(155) 4.并列词与表选择关系的词语(156) 5.表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关联词语(156) 专项通关自测(157) 专项三 推断下文型题目(166) 核心知识 题型命制特点(166) 1.题型判断依据(166) 2.材料特点(166) 高频技巧 关注尾句(166) 1.提出一个概念(166) 2.指出一种现象(167) 3.提出一个问题(169) 高频技巧 排除三种信息(170) 1.排除前文信息(170) 2.排除本文信息(170) 3.排除无关信息(171) 高频技巧 锁定材料结构(171) 1.对比(171) 2.转折(171) 专项通关自测(172) 专项四 词句理解型题目(176) 核心知识 题型命制特点(176) 1.题型判断依据(176) 2.词句理解型题目的出题方式(176) 高频技巧 遵循就近原则(178) 高频技巧 层次划分法(178) 高频技巧 修辞提示法(179) 高频技巧 代入验证法(180) 专项通关自测(181) 专项五 寓意理解型题目(185) 核心知识 题型命制特点(185) 1.题型判断依据(185) 2.材料特点(185) 核心技巧 尾句提示法(186) 1.直接提示型(186) 2.间接提示型(186) 核心技巧 对比推导法(187) 高频技巧 排除法(188) 1.排除对材料简单概括或就事论事的选项(188) 2.排除离题的选项(188) 3.排除没有深度的选项(189) 专项通关自测(189) 专项六 标题提炼型题目(194) 核心知识 题型命制特点(194) ......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逻辑填空 专项一 掌握句子的逻辑关系 既名逻辑填空,逻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的逻辑主要是指上下文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 在逻辑填空中,关于上下文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常考的有五种,分别是:解释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顺承关系。辨别这五大关系,我们可以从关联词、指代词、句式结构、标点符号等方面进行考虑。 高频考点 解释关系 解释关系,指的是语段中的某句话或词语是对前文或后文的解释说明。 当语段中出现以下一些暗示信息时,可考虑句子为解释关系。 【示例1】 遏制司法腐败、加强司法廉洁是个长期过程,既依赖于宏观层面,整个社会公正及廉洁程度的提高,又需全方位改革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 点拨:"宏观层面"比较笼统,具有概括性,后文"整个社会公正及廉洁程度的提高"是对其的解释说明。 【示例2】 无论当下的生活多么衣食无忧,中国人还是爱假想将来可能遇到的□故,即使这些真正发生的几率接近于零。这只能从中国人未雨绸缪的传统心理方面进行解释。 点拨:"未雨绸缪"意为天还没下雨,就先修好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结合例句中的"这"可知,"无论当下的生活多么衣食无忧,中国人还是爱假想将来可能遇到的□故"是对"未雨绸缪"的解释。 定义的使命是抽象、概括出某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当定义概括不了时,本应修正定义,而有人却常常"开除"那些概括不了的同类事物,以维护定义的纯洁性,这无疑是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指鹿为马 B.削足适履 C.自欺欺人 D.掩耳盗铃 解析:根据信息一,指代词"这"提示文段存在解释关系。空缺处所填词语是对前句"有人"行为的概括,即"开除"那些概括不了的同类事物,以维护定义的纯洁性。"削足适履"的"削"对应于"开除","适履"对应于"维护定义的纯洁性"。故"削足适履"语境。本题选B。 当我们在谈论创意的时候,大多会认为这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或者说,创意应该是 的。我们会说:如果给创意制定一个框架的话,可能会束缚创意,让创意□成 的工匠活。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天马行空 按部就班 B.稍纵即逝 循规蹈矩 C.自由自在 循序渐进 D.标新立异 熟能生巧 解析:根据信息二,由"或者说"可知,前后分句为解释关系,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同一个道理,所以第一空的词语应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相对应,"稍纵即逝"、"标新立异"明显不合要求,排除B、D两项。第二空,"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规矩、程序办事;"循序渐进"指按照次序有步骤地逐渐提高或发展。与"制定一个框架"、"工匠活"相对应,第二空用"按部就班"更恰当。因此本题答案为A。 怀特海说:科学研究的概率是999个想法会没有任何结果,可是,第1000个想法也许会改□世界。可见,好想法的产生不是 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随心所欲 B.轻而易举 C.一蹴而就 D.信手拈来 解析:根据信息三,"可见"表示总结说明,提示后一句是对怀特海所说话的归纳概括,即两者之间存在解释关系。由怀特海的话可知,好想法的产生需要建立在无数没有结果的想法基础上,也就是说,好想法不是突然蹦出来的,而是来源于长期不懈的努力。四个选项中"一蹴而就"最能与之形成对应。故本题答案为C。 在一定程度上,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有着 的关系。二战抑或冷战时期,某些领域尤其是军事领域的科学突破即是例证,以登月为标志的□□科技的突飞猛进只是其中之一。但如果将今天的进步缓慢归因于竞争不充分,甚至怀念那样一个阴暗、极端、意识狭隘的时代,显然是 的。人类所有可以称道的文明进步最终在于包容和协助,事实上,目前的太空探索也正是朝着国际合作的方向努力。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相辅相成 荒谬 B.此消彼长 无奈 C.不可或缺 可怕 D.休戚与共 落伍 解析:根据信息四,"即是例证"表明其前为举例说明的内容,为提示第一空所填词语的关键句。同时结合"但如果将今天的进步缓慢归因于竞争不充分"可知,第一空中"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国家之间的竞争"的关系为正相关,不可能是"此消彼长"或"不可或缺"的,排除B、C。对于"怀念那样一个阴暗、极端、意识狭隘的时代",不能用"落伍"来形容,用"荒谬"更恰当,故正确答案为A。 石油峰值论认为,石油产量会达到点,之后不可避免地开始下降。石油峰值几乎是确定的事,但仍然存在两个问题:它究竟何时出现?世界是否能够及时研发出替代能源? 的观察家并不相信石油峰值会在2020年前出现,但一些石油公司承认他们此前夸大了地下的石油储量。因此,这更引起人们的 :我们可能已经过了这个峰值。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乐观 担忧 B.激进 争议 C.冷静 怀疑 D.理智 恐慌 ......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