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桃源心境(中国传统院落文化)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徐鹏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为“风”“雅”“颂”“传”共四个篇章。开篇“风”以讲述历代名士文人对“桃源”和传统院落的追求为开篇,从多个维度探讨真正的“桃园精神”,作者引经据典,通过大量诗句的引用与分析,揭示何为真正的“世外桃源”。第二篇“雅”通过列举和详细介绍古代具有标志性的各个园林及其背景文化,从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到一砖一瓦、一亭一榭,为读者详细阐释了古代的园林生活的恬淡与静美。第三篇“颂”从古人的院落生活的各处细节着手,围绕看石赏画、观鸟玩虫、品茗饮酒、书房家具等多个小的方面,全面展示高雅生活的点滴品味。第四章“传”则由作者让大家跟随他的脚步和视野,详细介绍了烟雨江南的私家宅院、苍茫北国的皇家林苑等历朝历代中国各个地域的园林建筑,让读者全方位无死角地欣赏古代园林建筑的美。
作者简介
徐鹏(笔名:易水寒),青年作家、励志讲师、职业赛车手。先后出版长篇作品八部。2002年获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2003年获高考作文满分。2008年作为第一批进入汶川地震现场的新闻记者采写了大篇一线报道。先后应邀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西南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高校举行过百场励志讲座。2011年赴洛杉矶进修,通过职业赛车考核并代表倍耐力车队参加全美法拉利职业挑战赛,被美国《侨报》评为中国80后自强奋斗的典型代表。2015年回国创业,现为山东省海外联谊会理事、重庆市青年商会理事、维希(VCING)文化董事长。
目录
前言

第一节 一记桃源千古传
陶渊明和他的世外桃源
中国园林中的诗情、画意、哲思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文学
第二节 半生功业隐山川
隐者的踪迹
辋川图上看春暮
第三节 是真名士风雅在
魏晋名士的乡愁
唐宋名家的雅致
明清文人的园林情结
第四节 自古富贵长思闲
秦皇的“一池三山”与汉武的“上林苑”
《红楼梦》中的园林梦

第一节 修园一似谋佳篇
选址有讲究
门的门道
天井里的世界
庭院深深深几许
晚秋雨稠暮檐轻
第二节 一砖一瓦总相关
一砖一瓦一匠心
千年“香山帮”
楼榭亭台各不同
一石一椅皆有意
第三节 四方风物一园足
空庭幻出小嶙峋
只恐夜深花睡去
梧桐叶上三更雨
竹外一枝斜更好
天意怜幽草
小桥流水人家
第四节 要得人心似自然
“借”得山川秀
匾情楹趣

第一节 千金买得半日闲
丹青妙笔殊可玩
爱此一拳石
虫鱼有真趣
飞鸟相与还
第二节 吾庐容膝且易安
一桌一凳也风流
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
优雅的明清家具
第三节 茗香酒醇足留客
且将新火试新茶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第四节 小楼书阁有坤乾
碧流深处读书房
文房四宝的故事

第一节 天下名园看江南
苏州园林漫谈
拙政园美景
网师园往事
第二节 千秋功业碧波间
风雨恭王府
纪晓岚故居
李鸿章故居
第三节 前朝古院堪风雨
狮子林里的“狮子”
千年文脉沧浪亭
在豫园看假山奇石
“借”来的颐和园
第四节 何妨今苑焕新颜
浅谈“别墅”
中国“别墅”简史
别墅的设计和布置
院落与家风传承
后记
序言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
的先哲贤士、文人墨客们
,都对大自然充满了爱和
向往。不管是匿迹江湖、
醉,心山野的隐者樵夫,
还是身居高位、权倾朝野
的贵胄显要,甚至是坐拥
天下、威扬海内的帝王将
相,无不对园林生活充满
了憧憬。在他们内心深处
,都有一个娴静舒适、安
宁幽雅的“桃花源”。这或
许是因为战争激发了人类
对太平恬淡生活的向往,
也或许是“天人合一”、亲
近自然的天性,已经深深
地写在了人类的基因里。
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到王
维的“辋川别业”,再到王
献臣的拙政园;从秦始皇
的“一池三山”,到汉武帝
的“上林苑”,再到宋徽宗
的“艮岳”,清朝皇家的圆
明园、颐和园,都是中华
民族的先辈们对心中那个
“桃源”梦境的追求。
这“桃源”之梦,变成
诗文,就成了陶渊明、王
维、李清照们的隽永诗章
、斐然文采;变成音符,
就成了李延年、嵇康、姜
白石们的悠悠箫响、瑟瑟
琴音;变成书画,就成了
王羲之、吴道子、郑板桥
们的笔下飞鸿、墨中竹影
;变成园林,就成了拙政
园的荷风翠嶂、狮子林的
怪石奇峰、颐和园的雕栏
画舫。中华园林与中华文
化就是这样互为羽翼、相
辅相成、水乳交融。
在21世纪的今天,生
活节奏加快,自然环境也
己沧海桑田。闲暇逸致,
半日难求,碧水清风,竟
成奢侈。但是,我们对美
好居住环境的渴望却从未
改变。本书将带我们探寻
历史,重温文人佳士们的
内心世界;遍览名园,再
赏园师筑匠们的巧夺天工

本书共四个篇章。第
一篇《风》,讲述历代名
士文人们对“桃源”的向往
和解读,探讨什么是真正
的“桃源精神”,何谓真正
的“世外桃源”;第二篇《
雅》从堪舆布局到建筑构
件,从一山一水,一草一
木,到一砖一瓦,一亭一
榭,详细展示了园林生活
的恬淡、静美;第三篇《
颂》从主人的生活和心境
入手,围绕赏石看画、观
鸟玩虫、品茗饮酒等,全
面展示高雅生活的点滴品
味;第四篇《传》,带我
们去看姻雨江南的私家宅
园,去看苍茫北国的皇家
林苑,全方位、无死角地
欣赏它们动人心魄的美。
来自北京的好友奉璋
在写作过程中提供了大量
帮助,在此表示特别的谢
意。希望这本书可以让忙
碌都市生活中的朋友们静
下心来,寻找一下自己内
,心的那个只属于自己的
“桃花源”。
徐鹏
2022年6月14日干重庆
导语
设计雅观、雕琢精美的园林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与智慧的传承,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亘古不变的追求。
本书将带我们探寻历史,重温文人佳士们的内心世界;遍览名园,再赏园师筑匠们的巧夺天工。
后记
自古以来,中国的知
识分子和上层人士都对桃
源生活充满了向往。以庄
子、竹林七贤、陶渊明、
王维等为代表的丈人墨客
们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书画
;以拙政园、留园、个园
、狮子林等为代表的园林
宅院为人们留下了建筑与
自然融洽和谐、淋漓尽致
的美。这些不仅是中华民
族文化与智慧的传承,更
是人们对美好生活亘古不
变的追求。
设计雅观、雕琢精美
的园林是自然与人文的完
美结合。为了追求这种天
人合一的极致境界,古人
们不仅讲究选址和整体布
局,更是对一砖一瓦、一
门一牖的外观和用料有苛
刻的要求。在此基础上,
追求山与水的搭配,静与
动的和谐,石树与鱼鸟的
照应,自然与人文的统一
。他们以诗文为琴瑟,以
吟咏为音喉,以画图为天
地,以笔墨为沟壑,在亭
台楼榭的檐字下,在水石
风竹的翠影中,过着潇洒
超迈、无拘无束的日子。
一栋栋楼阁渐渐在风
烟沧桑中黯淡,一辈辈士
人在历史长河里消逝,他
们的情怀和智慧却被炎黄
子孙们继承下来。中华民
族是个尊重祖先、重视传
承的民族。高档的别墅宅
院,不仅是地域特色、工
匠精神的汇聚,是物质与
价值的载体,更是对后辈
子孙的嘱托和牵念,寄托
了我们穿越几十年、数百
年甚至上千年的情恩。
在浩瀚沧桑的岁月面
前,生命短暂又脆弱,富
贵不足傲,金钱不足恃。
何不精心选一处明宅佳院
,在半生疲惫后休憩身心
,也让自己对子孙的牵念
随着它一起穿越时光呢?
此书从构思到完成得
到了许多朋友的帮助,在
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谨以此书献给心中有“桃
花源”梦的你。
精彩页
第一节
一记桃源千古传
中国的文人名士,素来都是喜欢山水田园的。春秋时候的庄子,在小小的漆园中,在静静的濮水畔,已经为他的后辈们树立了精神丰碑。陶渊明又用他细致入微的笔触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勾勒出了“桃花源”这样一个如诗如幻、幸福安乐的理想国,成为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的梦境。陶渊明和他的世外桃源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卓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曾以主帅身份平定苏峻之乱。晋成帝司马衍称其“经德蕴哲,谋猷弘远。作簿于外,八州肃清;勤王于内,皇家以宁”,大大肯定了陶侃救皇室于危难的功绩。陶渊明的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但到了陶渊明时,家道中落,陶渊明的生活变得潦倒贫困,《晋书·陶潜传》中称其: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责。
可见少年陶渊明就心怀高远,博学善文,但也有一些洒脱不羁。少年时,他仍然想着英雄报国,建功立业,少年雄心在这首诗里可见一端: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恩远翥。
意思是说,想起我少年的时候,即使遇不到快乐的事情,我的内心也会欣然、放松。我曾有凌厉的志向,梦想自己能像大鹏一样,飞越四海,展翅远翔。
后来,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彭泽县当县令。这年冬天,浔阳郡派遣督邮来巡查,大家都知道这个督邮非常凶狠贪婪,远近闻名,经常以巡视为名索要贿赂,谁不给就陷害谁。他一到彭泽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陶渊明迫不得已,只好立刻出发,本就满心愤懑,不料县吏却还对他说:“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督邮可能要乘机大做文章……”陶渊明忍无可忍,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话: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于是他不久就解印而去,向着他心爱的田园出发了。他在《归去来兮辞》中这样描述此刻的心情: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一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恬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宾迷途其末远,觉今是而日乍非。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我家的田园就要荒芜了,我为什么还不回去呢?我的心神被形体所役使,为了养家糊口,违背本意出来做了这么久的官。以前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所幸我迷途未远,未来的日子还可以挽回……在归家的思绪面前,小舟轻陕无比,习习秋风,也让人沉醉。
我们来看看我们这位可爱又伟大的大诗人,在归园田居后过的怎样的生活呢?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院子里的小径快要荒芜,松菊还在。带着幼儿们进到屋里,满上一樽酒。端起酒自斟自饮,看着院里的树木就会觉得愉快;倚着南窗,心中的傲气得到满足……
他继续写道: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这种与云、鸟、树、泉的近距离接触,融入到大自然的生活,着宴让人心驰神往。
当然,或许因为土地贫瘠,或许因为贪恋自然的美景而忽视了庄稼,他时常遭受贫困饥寒,但他似乎并不以为意:
贫罟依稼穑,戮力东林隈。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虽然长期挨饿,但是吃一顿饱食,就能让我欣然”,陶渊明的豁达可窥一斑。这种安贫乐道的性格,在他的《五柳先生传》中也有流露:
闲静少言,不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j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五柳先生喜爱安静,不爱说话,不羡慕荣华。喜欢读书,却不求甚解。每当有所领会,就欣然忘了吃饭。喜欢饮酒,却因为家里贫穷常常买不到,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经常摆好酒菜请他去吃。世人都知道他的“五柳先生”其实就是他自己。
环堵萧然,不蔽风目j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居室里空荡简陋,遮挡不住寒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补丁,饭筐子、饮水瓢经常是空空如也,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
而,这一切,都还不是他终极的理想。
陶渊明理想的田园生活是安然和乐、平等自由的,他把这种田园生活的最高境界寄托在他的名篇《桃花源记》中,其中前半部分把桃源的美都展现了出来,美得令人窒息,让人陶醉,就像一个梦境。请允许我把这段话摘录出来: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逄桃花林,央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敬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白乐。
说是,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天,他顺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5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