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唐前孟学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高正伟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对唐前孟学史展开系统研究,分为“战国孟学史”、“秦汉孟学史”、“魏晋南北朝孟学史”三编,共十五章。研究在穷尽式梳理唐前孟学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社会思潮,从文化、哲学、思想以及文字等角度,分析各个时代对孟子天道观、心性论、仁政观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评述孟子学说在每个接受者身上以及每个阶段的传承与改造情况,客观还原孟学在当时的存在状况,并对传承与改造本身作出评价。研究还概括了孟学在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分析了孟子在不同时期的地位演变以及对社会观念的影响。 作者简介 高正伟,四川宜宾人,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宜宾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教授、副院长。主持和参与省部级项目四项,合著《孟子鉴赏辞典》,参编《大学语文新编》等,在《孔子研究》、《图书馆杂志》、《新疆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 目录 导言 一、本论题研究文献综述 二、本论题研究意义、方法与思路 三、孟子思想概述 第一编 战国孟学史 第一章 战国孟学概说 第一节 战国孟学发端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战国孟学的发端过程及特点 第二章 孟子后学对孟子学说的继承与发挥 第一节 思孟学派说概述 一、有关思孟学派的讨论 二、思孟学派的应有价值和地位 第二节 帛书《五行》说文对孟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竹帛《五行》的成书时间与作者 二、帛书《五行》说文与《孟子》相关文献梳理 三、帛书《五行》说文对孟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第三节 帛书《德圣》篇对孟子学说的因袭 第四节 帛书《五行》说文在孟学史中的意义与地位 第三章 荀子对孟子学说的批评与发展 第一节 对孟子的直接批评 一、对孟子学说的总体批评 二、对孟子言行的批评 第二节 对孟子天人观的改造 第三节 对孟子性善论的批评 一、从心之所生为性到“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二、从“人之性善”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 第四节 对孟子“内圣”工夫的反叛 一、孟苟对内圣、外王的评价 二、从“人皆可以为尧舜”到“涂之人可以为禹” 三、从“求其放心”到“长迁而不反其初” 第五节 对孟子王道论及法先王主张的拓展 一、从王道到霸道 二、从法先王到兼法后王 三、从仁政到礼法之政 第六节 对孟子义利观和禅让说的继承 一、从重义轻利到义利兼顾的转变 二、对孟子禅让说的继承 第四章 先秦其他诸子对孟子学说的阐释 第一节 韩非子对孟子学说的阐释 一、对孟子的总体批评 二、对孟子性善论及其他思想的批评 三、对孟子仁义说的批评 四、对孟子义利观的批评 五、对孟子民心思想的批评 第二节 《吕氏春秋》对孟子思想的接受 一、对孟子人性论的吸收与改造 二、对孟子仁义之战的支持 三、对孟子仁政说的发扬 第二编 秦汉孟学史 第五章 秦汉孟学概说 第一节 秦汉孟学初兴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秦汉孟学的发展过程及特点 第六章 两汉子学中的孟学 第一节 陆贾、贾谊与《淮南子》对孟子学说的借鉴 一、陆贾对孟子学说的借鉴 二、贾谊对孟子学说的借鉴 三、《淮南子》对孟子学说的借鉴 第二节 董仲舒对孟子学说的改造 一、对孟子《春秋》观的发展 二、从孟子的“性善”到董仲舒的“善出性中” 三、对孟子仁义说及仁政主张的继承 四、对孟子君权天授说以及汤武革命说的肯定 五、从“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到“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 第三节 《盐铁论》中的孟学观 一、推崇孔、孟的义利观 二、发挥孟子的民本思想 三、吸收孟子仁政思想,反对“强战” 四、讨论孑L孟为代表的儒家的历史作用 五、肯定孟子的性善说 第四节 刘向对孟子思想的利用 一、赞同孟子的性善论 二、借鉴孟子的修身观 三、推崇孟子的仁政思想 四、《列女传·邹孟轲母》对孟子的评价 第五节 扬雄、王充对孟子的褒与贬 一、扬雄对孟子的推崇 二、王充对孟子的褒与贬 第六节 王符对孟子思想的吸收 一、对孟子性善论的选择性吸收 二、对孟子民本思想的选择性吸收 三、对孟子解释的问题的再解释 第七章 两汉史书中的孟学 第一节 司马迁《史记》的孟学观 一、尊崇孟子 二、接受与发扬孟子的义利观 三、继承与践行孟子的史学观 四、充分采用《孟子》的史料 第二节 《汉书》的孟学观 一、重新确认孟子的师承关系及著作篇数 二、批驳司马迁对孟子的“迂阔”之论 三、发挥孟子的君权“天与之”说 四、对《孟子》史料与文句的处理 第八章 两汉经学中的盂学 第一节 韩婴《韩诗外传》对孟子学说的吸收 一、吸收了孟子“不召之臣”的思想 二、吸收和发展了孟子对前代圣贤的评价 三、吸收孟子性善论,援以苟子教化说 四、改苟子所“非十二子”为十子 五、借孟子思想以证诗义 第二节 《白虎通》中的孟子思想 一、吸收孟子有关分封的观点 二、吸收孟子有关礼乐的观点 三、吸收孟子有关君臣的观点 第三节 郑玄、高诱、刘熙的孟学观 一、郑玄的孟学观 二、高诱的孟学观 三、刘熙《孟子刘氏注》 第四节赵岐《孟子章句》及其对孟子学说的自觉研究 一、赵岐与《孟子章句》 二、赵岐对孟子思想的独到理解 三、赵岐注的基本特点 四、《孟子章句》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第九章 战国秦汉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