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中原大地耸立着一座闻名遐迩的鸡公山,山脚下的一条幽深峡谷里蕴藏着高大的森林和野生动植物。作者以探秘的眼光,用十多年时间走进森林潜心观察、并用相机记录下自然生态的林林总总,揭示森林自然生态环境的奥秘。本书用图片展示出森林里的立体结构和自然的和谐,用文字叙说森林里发生的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动物、森林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和谐的森林》一书主要阐明森林里的立体结构是原始森林永不枯竭的根本,是天蓝水清的源头。 第一章“诉说森林”主要讲述古老的人工林和自生自灭的天然林,以及人工引种的国内外来的树种森林。第二章“林间徜徉”详细介绍了森林里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和自然环境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演变过程,抒发出对大自然由衷的感悟。第三章“森林故事”主要叙述森林里一百年来发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有科学家、国际友人和爱国将领,还有热爱生态保护的科技工作者、辛勤劳作的务林人和普通老百姓。他们在与森林密切相处中展示出博大的自我牺牲精神、浓厚的保护意识,继往开来的林业科技事业不断造福着人类。图书将森林是人类的摇篮这一自然朴实的论说阐述得更加具体,更加实际。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诉说森林 一片古树林 两棵古树 自生自灭的次生林 外来树种入住火龙沟 第二章 林间徜徉 绚丽多彩的野生花卉 活灵活现的林中精灵 幽谷流水四季景色 奇异的野生菌 密林深处的蕨类植物 森林里的藤蔓自由自在 根的艺术魅力 森林里的鸟 叶子上的珍珠 绚丽如画的秋叶 晶莹的冰雪时节 第三章 森林故事 探秘创始人足迹 林学家韩安 英人林务员威廉·波尔登 探究那个造林时代 波尔登、韩安纪念馆 风雨百年创佳绩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鸡公山位于桐柏山脉与 大别山脉之间,处于河南省 与湖北省南北交界处的近百 平方千米范围内,在今河南 省信阳市南约38千米处。此 山蜚声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为我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 。25亿年前,秦岭至大别山 是一片广袤无垠的海洋,由 于地壳不断地急剧沉降,这 里形成一条狭长的地槽,沉 积了数千米的碎屑物质伴随 着火山运动,以及19亿年前 太古代末期的造山运动,使 地壳上升,海水褪去。之后 ,又经过数亿年断断续续不 同方向的地壳运动的断裂或 挤压,火山岩喷发和岩浆活 动使这里形成了近似三角形 的孤立突兀的岩体及东西走 向的山体。这些呈褶皱型裙 带似的浅山丘陵蔓延百里, 导致沟壑纵横。这些山丘中 的主峰“报晓峰”海拔768米 ,酷似一只引颈高歌的雄鸡 ,由此而得名“鸡公山”。这 里是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 地带,雨量充沛,自然生物 繁茂,林密鸟鸣,奇峰怪石 ,溪泉瀑布,气候宜人。 20世纪初,卢汉铁路( 卢沟桥至汉口,后来改为北 平至汉口)孝感至信阳段通 车后,两位在信阳传教的美 国人李立生、施道格来到报 晓峰登山探秘,之后,西方 报纸开始大肆报道鸡公山林 密水清、气候凉爽,适宜避 暑。一时间在华的传教士、 外国商人纷至沓来,先后有 20多个国家的外国人在报晓 峰以北的山项盆地和山缘, 砍去山林,盖起教堂,建起 别墅,开设学校,布下邮局 。紧按着国内军阀、地方官 僚、资本家也来到这里跑马 圈地,大兴土木,近40年的 光景,这里成了西方人麋集 、国内阔贵之人纳凉的天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这里成了军人、劳动模范的 疗养地和广大群众欣赏名山 、游览自然风光的一座“云 中公园”。斗转星移,鸡公 山避暑胜地用得天独厚的自 然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关系 演变的厚重历史文化名扬天 下。 在鸡公山的众多沟壑中 ,火龙沟[现在为波尔登森 林公园,位于鸡公山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李家寨生态站内 ,主要景点有波尔登纪念林 、韩安和波尔登纪念馆、波 尔登纪念碑亭、古茶溪、茗 湖、森林游乐园、七叠瀑、 翠竹连池、竹石文韵。波尔 登森林公园是鸡公山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景区,因 我国林学家韩安与英人林务 员威廉·波尔登(William Purdom)先生于1918年在 此创建林场而得名]最为有 名。它处在今京广铁路和 107国道边,南距鸡公山6 千米,北距信阳市32千米, 是一条崎岖幽深东西向的峡 谷,面积200公顷。从最高 处七叠瀑到沟底落差有300 米,沟中套着沟,宛若一支 燃烧的火把,这正是当地人 为它取名“火龙沟”的原因。 从沟底穿过波尔登纪念林, 越过一道道岭,沿着古茶溪 ,蹚过弯弯曲曲的溪流,在 水中森林的茗湖歇一歌脚, 可奋力向右攀登,欣赏折叠 起伏的七叠瀑,也可尽情欣 赏森林风景:向左缓缓而行 ,漫游至竹海深处,10千米 的路呈环状往返,能走上一 天。沟里没有江南园林式的 亭台阁榭,也没有曲径通幽 怪石嶙峋的人工雕琢,少了 些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千里幽 深的厚重和长时间冰雪伴舞 的琼枝玉树,更不及滇川大 森林里的茂密繁杂,但它蕴 藏着丰富的南北方植物种类 和妙趣横生的立体生态体系 ,有着太古代岩石的野性, 亦有着江南烟雨般淅淅沥沥 的缠绵。 从春到秋,游客相约而 至,或年轻好友三五成群, 或年轻的夫妇带着孩子来到 森林里,边走边欣赏风景, 甚至兴奋地大声歌唱。此时 此刻,沟中总会环绕着层层 回音,阳光、氧气在声波里 回旋,滋润着人们的心肺, 唤起人们的精气神。一些上 了年纪的中老年人在孩子的 陪伴下也走进林子,沐浴心 情,欣赏春季的花香、夏季 的翠绿、秋季的红叶,聆听 悦耳的鸟鸣声和漏潺的溪水 声。 我常常走进这条沟,走 进这里的森林,看阳光穿过 粗壮通直的树干间隙射出的 一道道斜光,看光透在树叶 上清晰映出的叶脉纹路。有 时候整个林子被雾笼罩着, 林子里一团一团的薄雾忽高 忽低,如仙女飞天般飘来飘 去,此时只能看到树的轮廓 ,听到树叶落下的声音和鸟 的叫声。不管什么时候,不 论什么季节,一走进森林, 不由自主,会深深吸上一口 清新微甜的空气进入胸腔, 然后张开嘴巴呼出来,沁人 肺腑的感觉油然而生。 我常常走进这条沟,走 进繁花似锦的天地,看初春 满山遍野的野樱桃花,看相 继开放的野白莓(蓬豪)、 蒲儿根、荞麦大百合,看晚 秋时分的前花未谢后花繁、 争奇斗艳俏打扮的花间仙境 。这并非人工装扮而成,而 是自然天赐。 我常常走进这条沟,走 进长流不断的溪水旁,看泉 水穿过岩石,漫过青苔,透 迤顺沟而下,或潺潺细流, 或飞流直下。那白花花的水 、青青的苔藓、红红的树叶 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极 具自然美的画面。唐代诗人 王维的“清泉石上流”在这里 成了现实。 我常常走进这条沟,来 欣赏落羽杉林下的植物生灵 。在林下,在水边,在路边 ,它们如小矮人似的依偎在 地上,憨态多姿,一尊一式 ,活灵活现,用它们那奇异 姿态向人们抒发自然的生命 情感。 我常常走进这条沟,走 进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