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在较为全面介绍农业湿地的概念、类型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础上,重点以案例形式阐释了稻田、稻渔、梯田、圩田、水利、盐田等典型农业湿地的形成、功能与存在的问题。这些特殊的湿地形态,或者是人类通过对天然湿地的合理利用所形成的,或者是为防御自然灾害所建造的;既关乎食物与生计安全,又关乎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 本书尝试从科普角度对农业湿地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目的在于消除人们对于这一特殊湿地类型的偏见,并希冀给予更多的关注。希望读者能通过本书认识到,农业湿地不仅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还凝聚着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 目录 序言 前言 易被忽视的农业湿地 形形色色的农业湿地 乡野里的先民智慧——稻田湿地 钢筋水泥中的诗情画意——水库湿地 左手生产右手生态——水产养殖场湿地 穿山越地通达人间——沟渠湿地 生命生活生产生态——盐田湿地 功不可没的农业湿地 不容忽视的食物来源——产品供给功能 吞吐自如的人工海绵——水文调节功能 干湿冷暖的重要开关——气候调控功能 野生生物的另类天堂——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 形神兼备的复合景观——文化传承功能 多效兼顾的稻田湿地 人鸟和谐的美丽画卷——陕西洋县朱鹦稻田 人类稻作文明演化的最好见证——江西万年稻田 大都市里的一片特殊绿地——北京京西稻田 火山岩上的农耕奇迹——黑龙江响水稻田 壮乡“那”文化的发源地——广西隆安稻田 世界“第三极”上的农耕瑰宝——云南维西攀天阁稻田 互利共生的稻渔湿地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稻鱼鸭互利共生,鱼鸭粮共存共丰——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 稻田养殖禾花鱼,何止美味更智慧——广西桂西北山地稻鱼复合系统 虾稻多情水伴流,鲜香美味梦悠悠——湖北潜江稻虾共作系统 稻熟江村蟹正肥,双鳌如戟挺青泥——辽宁盘锦稻蟹复合系统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上海青浦稻蛙复合系统 享誉世界的梯田湿地 天人合一,大地雕刻——云南红河哈尼梯田 朝培夕溉,润泽千年——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 高山水淼,风光旖旎——江西崇义客家梯田 梯田原乡,金坑龙脊——广西龙胜龙脊梯田 方塘半亩,耕读传家——福建尤溪联合梯田 适应自然的圩田湿地 鱼桑相会,传承千年——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 世间美景,良性循环——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系统 万湾碧水,满垛黄花——江苏兴化垛田农业系统 外御海潮,内改盐碱——江苏启东沙地圩田农业系统 对外挡水,对内围田——湖南洞庭湖区堤垸农业系统 立体养殖,鱼蚌双收——浙江德清鱼蚌立体养殖系统 趋利避害的水利湿地 中国最早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安徽寿县安丰塘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古代水利工程——四川成都都江堰 中国最大的人工湖——浙江淳安千岛湖 中国最大的水库——三峡水库 民族团结的象征——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布哈 让塞北成为江南的伟大工程——宁夏引黄灌溉系统 中国古代超级水利工程——新疆吐鲁番坎儿井 因盐业而兴的盐田湿地 日晒鼻祖,朝水夕钱——海南儋州洋浦盐田 淮东沉浮,盐土飞歌——江苏盐城 七彩盐湖,河东胜景——山西运城盐湖 荒漠明珠,候鸟乐园——宁夏盐池 一半桃花,一半雪叶——西藏芒康盐井 “三效协同”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Abstract 序言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更具有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 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和“天 然物种基因库”。其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至少包括这样几个 方面:涵养水源调节径流、 降解污染净化水质、保护生 物多样性、提供生态物质产 品、传承湿地生态文化。同 时,湿地土壤和泥炭还是陆 地上重要的有机碳库,在稳 定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 意义。因此,健康的湿地生 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 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基础。我国地域辽阔、 地貌复杂、气候多样,为各 种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创 造了有利的条件。2021年8 月自然资源部公布的第三次 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 显示,我国各类湿地(包括 湿地地类、水田、盐田、水 域)总面积8606.07万公顷 。按照《关于特别是作为水 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 约》(简称《湿地公约》) 对湿地类型的划分,31类天 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在我 国均有分布。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湿地的 保护与合理利用。自1992年 加入《湿地公约》以来,我 国一直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 用作为可持续发展总目标下 的优先行动之一,与其他缔 约国共同推动了湿地保护。 仅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就 累计安排中央投资98.7亿元 ,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补 助、退耕还湿、湿地保护与 恢复补助项目2000余个,修 复退化湿地面积700多万亩 ,新增湿地面积300多万亩 ,2021年又新增和修复湿地 109万亩。截至目前,我国 有64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 要湿地名录》,先后发布国 家重要湿地29处、省级重要 湿地1001处,建立了湿地自 然保护区602处、湿地公园 1600余处,还有13座城市获 得“国际湿地城市”称号。重 要湿地和湿地公园已成为人 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重 要湿地保护和湿地公园建设 已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理念的生动实践。2022 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 意味着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全 面进入法治化轨道。 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湿地开发要以生态保护为 主,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 发展旅游不能以牺牲环境为 代价,要让湿地公园成为人 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的指 示精神,需要全社会的共同 努力,加强湿地科普宣传无 疑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 非常高兴地看到,在《湿 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 会(COP14)召开之际,中 国林业出版社策划、中国生 态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组 织编写了“湿地中国科普丛书 ”。这套丛书内容丰富,既包 括沼泽、滨海、湖泊、河流 等各类天然湿地,也包括城 市与农业等人工湿地;既有 湿地植物和湿地鸟类这些人 们较为关注的湿地生物,也 有湿地自然教育这种充分发 挥湿地社会功能的内容;既 以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为基 础保障科学性,又重视图文 并茂与典型案例增强可读性 。 相信本套丛书的出版,可 以让更多人了解、关注我们 身边的湿地,爱上我们身边 的湿地,并因爱而行动,共 同参与到湿地生态保护的行 动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共生。 李文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生态学学会原理事长 2022年10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