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米寂静/当代文学对话录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傅小平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一米寂静》通过口述历史般的采访与文学对谈的形式汇聚了当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大家,他们以小说家、文学评论家、诗人、思想家的身份解读自己的作品,又从其作品切入这个时代与社会,谈理想,谈人生,谈艺术,谈文学创作,就史诗性、现实主义、都市文学等文学母题与思潮进行了富有样本意义的专题探讨。傅小平通过自己深刻的阅读体验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构筑对话,从而进入一个个文学现场,形成不同看法的交锋、不同声部的和声,在思想的交织碰撞中探寻当代文学的意义,让人得以深入作家丰富的内心以及变幻的文学世界。
作者简介
傅小平,1978年生,祖籍浙江磐安。供职于上海报业集团文学报社。媒体从业十余载,在《西湖》《江南》《野草》等杂志开设访谈专栏,有评论文字发表于《人民日报》《南方文坛》等期刊,部分文章为《新华文摘》、人民网、光明网等媒体转载,曾获上海作协“2016会员年度作品奖励”、第五届《文学报·新批评》优秀评论奖、2008年度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先进工作者等奖项。著有对话集《四分之三的沉默》《时代的低语》、随笔集《普鲁斯特的凝视》。
目录

莫 言 在生活中,有时我是个旁观者
马 原 我希望我的小说三百年后还有人看
叶兆言 我永远都在探索文学的可能性
苏 童 别了,先锋的江湖
毕飞宇 书房里的时空关系令人沉醉
李 洱 写作可以让每个人变成知识分子

贾平凹 我没读过《百年孤独》
张贤亮 我从不走套路
张 炜 要清醒,要有一只不太糊涂的耳朵
韩少功 文学的冷眼与热肠
李 锐 我唯一的希望是能诚恳地写作
李佩甫 现在还不是谈“伟大的中国小说”的时候
齐邦媛 连生死都超然,你还激越吗?
张大春 我认为自己是个小作家

哈 金 文学的最高成就是深入人心
高尔泰 过去了的事,就让它过去
导语
集中性——这是一部汇集了当代文学名家的对话录,选取了十六位作家,从他们近期出版的图书或是代表作以及文坛评论出发,探讨写作技法、个人特色、对文学的认知等内容,总有一个作家能击中读者的心。
广度性——在对话中针对作家个人以及时代文学等做出提问,从作家到时代,从点到面,选取的作家从老一辈的莫言、马原到文坛中坚毕飞宇、苏童等人,既有经过沉淀的时代的目光,又有时代变化中当代的担当。
深度性——涉及文学领域多个主题的内容,既有时代感,也探讨了其中具有永恒性的内容,以见证者的角色梳理了当代文学史的有关脉络。
实力派——作者傅小平作为资深记者和文学评论家,在文学评论领域颇有建树,其访谈内容与观点独到,具有深度和可读性。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由诚实的提
问引出的不可多得的好书
。不仅是采访记录,也是
一簇簇思想碰撞的火花。
……只有精彩的提问,才
能唤出精彩的回答。提问
的精彩,来自敏锐的审美
感觉、广泛而深入的阅读
,以及对时代脉搏的准确
把握。相信不仅现在的读
者,将来的读者也会从中
得到许多阅读的快乐和有
益的启示。
——高尔泰
任何访谈其实都是访
谈自已。傅小平文学视野
开阔,见识高迈,他的提
问风生,被访者也就水起

——贾平凹
小平是文坛上一双敏
锐且诚实的眼睛,他的视
角、洞察力,都堪称一流
。深入地探究与悟想,远
视与近观,温良而执着,
是与作家们交谈时的最好
对手和可信友伴。他注重
大的方向,不放过细部,
能够于胸中放置稳定的思
想文化坐标。强烈的文学
心和责任感,则是他的另
一品质,也正因此,他走
向了思与诗的核心地带。
——张炜
精彩页
我一下子就想起那个场景来了,那是2010年夏天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去复旦大学听在光华楼东辅楼举行的莫言创作研讨会。距会议室仅有几步之遥时,一位穿着制服、体格壮硕的保安大哥看着我,笃定地对我说:他是大师!我知道他说的是莫言。我略微感到吃惊,随后觉得该有所表示,就点点头表示赞同。开会在即,我匆匆进了会场,但一直到会议开始,他的“大师”之声都响在耳畔。至今我也没想清楚,这一声“大师”,是他读了莫言作品后为之折服藏在心里很久只待某个时机发出的由衷之叹,还是他在高校里耳濡目染欣欣然认同急切要在某一个场合与哪怕是一个他从未打过照面的人分享的赞赏之语。现在想来,在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莫言作为“大师”的形象,大约就已经深入人心了。
那时的文学界还没给莫言加冕,即使是给予当代文学很高评价的评论家张清华也只是含蓄地说:“当代文学虽然几乎没有伟大的作家,却出现了伟大的作品。”而他说的伟大作品里,无疑是包含了莫言的一两部长篇小说的。那时对莫言的作品虽然赞赏者甚众,却也不是没有对他激烈批评,乃至大加挞伐的。我刚人职媒体时就听同事做过一场“现场直播”,是我们一位记者在一线即时发回的报料,她目睹了莫言和一位知名评论家的交锋,最后下了个评断,这位评论家那一轱辘批评,哪里架得住莫言如黄河之水般奔腾不息的“我控诉”。如此一来,一向被认为宽容大度的莫言,也被打上了批评不得的标签。
想来是不经世事的懵懂,当我于2009年年底就《蛙》这部长篇新作去上海锦江饭店采访他时,一股脑儿向他抛出了很多质疑。那时,我只是想既然这部长篇我读出了那么些疑问,为什么就不能当着他的面问问他呢?话虽如此,我在赶去采访时,心里却直打鼓。现在想想,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唯愿当时是准点到他人住的房间的,但因为怕迟到,我提早了太多,以至于我不得不来来回回在走廊里走着,等待的时间是如此漫长,似乎多等一秒钟,就多一份焦虑。
然而,到了正式采访时,我还是硬着头皮把那些会让一般作家感觉难堪的问题都抛给莫言了,他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极为诚恳地一一做了解答,说到紧要处,他还大度地说,要是出书前给我看看,就能避免一些遗憾了。这是他的谦辞,但在他说的时候,我却分明能感受到他的真诚。不确定当时我是不是被感动到迷糊,等走到大堂,才想起把围巾落在了他的房间里,只好问他拿了钥匙回去拿,等我赶回大堂,他和他的责编依然等在那里。他第二天从上海回到北京,我自觉质疑得过了,心有不安给他发了短信表达歉意,他很快就回了。他说,他刚进家门,我认真读了他的书,我批评得在理。
两年后,莫言以《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又过了一年,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蛙》可谓是助他获奖的“临门一脚”。这似乎反证了我当时的质疑有多么不公道,难道享有盛誉的这两项大奖能看走眼吗?但我想我是不必有此顾虑的。到现在,我也坚持认为,倘若做一个客观的评价,《蛙》很难说是莫言整体创作中最出色的一部。我想,莫言获奖,与其说是这两大奖项对《蛙》这部作品的认可,不如说是对他总体创作成就的褒奖;与其说《蛙》是莫言的巅峰力作,不如说这是两大奖项对莫言多年来坚持不懈的文学探索的一种激赏。
自从步人文坛,莫言就给人一种丰富多变的大家气象,但他最初的创作并没有摆脱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至今,当谈到《红高粱家族》,我们还会习惯性地从其中寻找马尔克斯的影子。也因此,围绕莫言到底是读完了《百年孤独》,还是的确如他自己所说,仅仅是看了这部伟大小说的开头,几乎成了众说纷纭的一段文坛轶事。当读者和评论家纠结于此类问题时,莫言早已一路高歌向前。
P4-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