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公德与私德是梁启超国民道德学说的核心概念,他分析和解决近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主张和思路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新时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依然可以从中获取借鉴和启示,本书以《新民说》为文本基础,以“公德”和“私德”这组概念为线索,梳理梁启超的国民道德思想以及其中包含的爱国之情与救国之志,展示这位从传统中走出的儒者对近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思考。 作者简介 李永华,女,1980年生,山东菏泽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伦理学博士。就职于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伦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3年入选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计划,2次获得北京工业大学教学成果奖,2017年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目录 导言:梁启超眼中的国人道德 第一章 国民道德:梁启超伦理思想的主题 第一节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一、中国社会的近代变局 二、天下体系的破裂 第二节 新国与新民 一、近代中国社会启蒙运动的发展 二、近代国民性改造运动中的梁启超 第三节 “发明一种新道德,以求所以固吾群、善吾群、进吾群之道” 一、“道德革命”论 二、新道德即国民道德 第二章 公德与私德:梁启超国民道德的核心 第一节 道德的意义 一、道德与伦理 二、道德生成的基础 第二节 私德与公德的界定 一、“善己”之德与交往之德 二、“私人交往”之德与“公共交往”之德 第三节 梁启超的私德与公德 一、私德与公德之观点 二、私德与公德之困惑 第三章 近世中国的道德问题(一):难以补足的公德 第一节 “采补本无而新之” 一、“补公德”问题的提出 二、“采补”之内容 三、“采补”之途径与方法 第二节 从“采补本无”到“淬厉本有” 一、公德为道德之“源” 二、公德为私德之“推” 第三节 私德是公德生成的原因吗? 一、公德立于“群” 二、私德推及公德的可能 三、未显现的交往伦理 第四章 近世中国的道德问题(二):理不清的私德 第一节 国人私德堕落 一、普通人士:心死与奴性 二、志识阶层:自放与自文 三、国人私德堕落的原因 第二节 如何改进国人私德? 一、中国道德之大原 二、作为主体的志识阶层 三、传统的德性修养思维 第三节 梁启超私德问题分析 一、儒者的精神 二、不健全的私人交往伦理 第五章 总说梁启超的公德和私德 第一节 何谓梁启超问题? 一、梁启超问题的出现 二、作为理论问题 三、作为时代问题 第二节 梁启超道德学说的意义 一、近代社会启蒙中的独特影响 二、为公民伦理与儒家伦理关系的辨析提供借鉴 结语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