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绪论、基础理论篇、创新驱动篇、绿色引领篇、区域发展篇和展望几个部分。基础理论篇侧重于理论分析,在详细阐述人与自然关系演进的基础上,论述了生态和文明之间的关系,提出进一步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创新驱动篇详细介绍了经济产业发展绿色化、能源开发利用低碳化、资源循环利用无废化、生态产品价值化、生活消费绿色化;绿色引领篇着重说明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举措,包括国土空间保护与管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水安全保障、海洋生态保护与治理、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修复、科学应对气候变化与实现“双碳”目标;区域发展篇侧重于应用性,分别介绍大江大河、国家战略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本书适合政府管理人员、政策咨询工作者,以及广大生态学、环境学及相关专业的科研从业者和关心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人士阅读。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基础理论篇 第一章 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中国古代生态智慧 一、儒释道的生态哲学与环境观 二、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演进 第二节 西方近现代人与自然关系认识演进 一、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生态主义思想简述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可持续发展实践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可持续发展实践 三、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第四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升华和实践结晶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根基 第一节 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历史借鉴 一、几个古代人类文明兴衰带来的启示 二、生态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根基 三、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根基 第二节 从生物种间关系等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生物种间关系与相互作用类型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一般规律 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模式 第三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系统服务基础 一、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二、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 第四节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调控机制 一、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系统 二、生态系统内部充满复杂的反馈机制 三、地球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级联特征的耗散结构 四、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第五节 顺应自然变化规律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自然生态系统演替与稳态转换规律 二、顺应自然变化规律开拓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三章 生态文明范式的发展动因与特征 第一节 科技进步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 一、科技推动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 二、科技进步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影响 三、科技进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节 生产方式与产业模式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 一、生产方式与产业模式对农业文明的作用 二、生产方式与产业模式对工业文明的促进作用 三、新兴产业与新生产方式开启生态文明范式 第三节 社会制度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 一、社会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 二、社会制度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社会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关键保障作用 第四节 文化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 一、文化对文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文化不同要素、组成部分对文明的影响 三、生态文明的文化奠基 第五节 生态文明新时代的驱动因素与基本特征 第四章 生态文化培育与弘扬 第一节 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辨析 一、生态文化概念及内容构成 二、生态文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第二节 生态文化培育与弘扬的基本理念和路径 一、生态文化培育与弘扬的必要性 二、基本理念 三、基本路径 第三节 中国生态文化培育与弘扬的案例和价值 一、典型案例 二、核心价值 第四节 生态文化培育与弘扬展望 第二篇 创新驱动篇 第五章 经济产业发展绿色化 第一节 产业绿色发展理念提出及进展 一、产业绿色发展理念提出 二、基于生态文明思想的产业绿色化发展历程 第二节 农业绿色化转型升级 一、农业绿色化发展的需求 二、中国农业绿色化转型发展历程 三、农业绿色化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第三节 工业绿色化转型升级 一、工业绿色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及需求 二、工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发展历程 三、工业绿色化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第四节 服务业转型升级 一、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问题及需求 二、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历程 三、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与实践 第五节 产业绿色发展的战略展望 一、强化建立健全产业绿色发展.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 二、实现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历程的深度转化,推动产业绿色深化发展的科技创新驱动体系构建 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及落地实施过程 第六章 能源开发利用低碳化 第一节 能源开发利用低碳化理念与布局 一、能源开发利用低碳化理念及发展历程 二、能源开发利用低碳化发展总体布局 三、能源开发利用低碳化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第二节 能源开发利用高效化布局与实践 一、能源节约利用的政策演进与总体布局 二、能源高效利用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实践 三、数字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实践 第三节 能源利用清洁化布局与实践 一、能源清洁利用的总体布局 二、煤炭开发利用的创新发展与实践 三、油气开发利用的创新发展与实践 四、污染物减排和资源回收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