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25周年纪念版)/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已成为当代人类学反思的经典理论著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出版后的几十年里,它成为国际人类学界引用得最多的一本书,并且在人文科学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书收录的11篇论文围绕人类学知识生产过程中的文本写作这一环节,检讨了各时期人类学民族志的经典文本,并开放性地指出了将来民族志写作及文化研究所具有的多种可能性。本纪念版对原译本做了全面修订,并增添了25周年纪念版前言,力图呈现一个更权威的译本。 目录 中文版序:《写文化》之后20年的美国人类学 乔治·E.马库斯著 龚浩群译 25周年纪念版前言:关于《写文化》,2020年 金·弗顿著 韩成艳译 前言 詹姆斯·克利福德 乔治·E.马库斯著 高丙中译 导言:不完全的真理 詹姆斯·克利福德著 吴晓黎译 寻常之地的田野工作 玛丽·路易丝·普拉特著 周歆红译 赫耳墨斯的困境:民族志描述中对颠覆因素的掩饰 文森特·克拉潘扎诺著 杨春宇译 从他的帐篷的门口:田野工作者与审讯者 雷纳托·罗萨尔多著 高丙中译 论民族志寓言 詹姆斯·克利福德著 康敏译 后现代民族志:从关于神秘事物的记录到神秘的记录 斯蒂芬·A.泰勒著 李荣荣译 英国社会人类学中的文化翻译概念 塔拉勒·阿萨德著 谢元媛译 现代世界体系中民族志的当代问题 乔治·E.马库斯著 李霞译 族群与关于记忆的后现代艺术 迈克尔·M.J.费希尔著 吴晓黎译 表征就是社会事实:人类学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保罗·拉比诺著 赵旭东译 跋:民族志写作与人类学职业 乔治·E.马库斯著 李霞译 参考文献 撰稿人及译校者简介 索引 序言 这些文章是集中讨论的产 物。这些讨论在1984年的四 月间在位于新墨西哥州圣菲 的美洲研究院举行。按照该 院“高级研讨会”的形式,讨 论持续了一个多星期,参加 的人数严格地限制在十位。 小组讨论了事先已经在我们 之中传阅的文章,它们探究 了广泛的话题,这些话题都 围绕着研讨会的焦点,即“民 族志文本的打造”。一些参与 者在近些年一直致力于民族 志写作的革新,如保罗·拉比 诺、文森特·克拉潘扎诺、雷 纳托·罗萨尔多、迈克尔·费 希尔;而其他参与者一直在 努力发展对民族志的历史、 修辞和现状进行批评的体系 ,如玛丽·路易丝·普拉特、 罗伯特·桑顿、斯蒂芬·泰勒 、塔拉勒·阿萨德、乔治·马 库斯、詹姆斯·克利福德。所 有这些人都与文本批评和文 化理论有关:或者早先曾经 投身其中,或者目前正在承 担这方面的工作。在十位参 加者之中,八位是人类学的 背景,一位是历史学的背景 ,一位是文学研究的背景。 小组的重心在一个领域,即 文化人类学,这确保了共同 的语言和文献征引范围,从 而使交流处于一个高的水平 。不过,研讨会所涉及的领 域是交叉学科的。所有的参 与者在他们最近的工作中都 尽其所需地利用历史、文学 、人类学、政治学和哲学的 资源,都质疑了所谓的学科 和文体。相关的更多的信息 可以参看书后所附的“撰稿人 介绍”,而本书总的“参考文 献”给出了各个作者引用的相 应文章的全部文献出处。十 个人都在研讨会上提交了论 文,其中九篇收进来了(由 于偶然的原因,罗伯特·桑顿 没有能够在截止日期之前修 改好他的文章)。 通过批评性地审视民族志 作者所做的主要事情之一, 即“写”,这次研讨会既寻求 对于文化人类学最近一段的 历史进行重新解释,也寻求 开启文化人类学未来的多种 可能性。不过,当致力于文 本分析和文学分析的时候, 研讨会也在思考这些研究取 向的局限。好几篇文章都强 调,并且研讨会上也反复地 涉及这样一些更大的语境: 系统性权力的不平等、世界 体系的制约、体制的型构作 用——这些都不能被以文本 的生产为焦点的研究给予完 全的解释。有鉴于此,研讨 会有自知之明地限定了一组 重点,努力去集中探求文化 表述的政治学和诗学。关于 圣菲讨论会的更多说明(包 括本书没有收录的那些议题 ),请参看发表在《当代人 类学》(Current Anthropology)第26卷 (1985年4月号第267-271 页)上的报告。研讨会的组 织和焦点促使我们断然地排 除了一些内容,其中一些在 这个报告和本书中紧接着的“ 导言”中有所讨论。 本书中的这些文章都是那 次研讨会上提交的工作论文 的修改版本。有些篇章现在 已经很不一样。作为主编, 我们不曾刺激他们达到主题 的统一,也没有图谋在他们 之间设计人为的“会 谈”(conversation)。毫无 疑问,读者们既会看见一致 ,也会发现摩擦。我们也不 曾给这些论文强加统一的风 格;相反,我们一直鼓励多 样化。本书各个部分的先后 顺序并没有太大的特殊意义 。这里存在一个总的进程: 从书本倾向的研究走向质疑 这种重心的研究——例如, 放在后面的拉比诺的文章就 是对于整个“文本主义”取向 的批评框架。这些文章的安 排还体现一种动向,即从对 于民族志的惯例的回顾性批 评到对于实验工作在当前的 各种可能性的讨论。按照这 一逻辑,泰勒为“后现代民族 志”招魂的文章应该放在结尾 。但是实际上,他的文章是 为了后现代而往前现代看, 大致来说在此是不可分类的 。我们确实不想留下这种印 象:本书作为一个整体指向 某个乌托邦的或者可预言的 方向。 作为主编,我们特别感谢 研讨会的参与者,感谢他们 的合作和好脾气;感谢美洲 研究院(特别是其主席道格 拉斯·施瓦茨,出版部主任简 ·科普)的慷慨和激励;感谢 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人 文学部;尤其是要感谢莱斯 大学的巴巴拉·珀德拉兹在玛 琪·瓦尔德的协助下帮忙准备 了手稿。加利福尼亚大学出 版社的内奥米·施耐德和詹姆 斯·克拉克提供了编辑上的帮 助和鼓励。我们也对众多出 版界或非出版界的手稿阅读 者充满感激,不仅是因为他 们特殊的建议,尤其是因为 他们全体的热情。他们坚定 了我们的这一信念:在所有 那些民族志和文化批评正变 得日益重要的领域,本书要 击打出一种强有力的、引发 争论的声音。这些读者中的 许多人都完全有资格就我们 的题目撰写稿件,集成一册 出版,就像我们这十个聚在 圣菲的人一样。在下面的章 节里提出的问题正在被广泛 地讨论;并不是我们发明了 它们。我们保证,那些已经 为这种讨论作出了贡献的人 将看到,他们得到了应有的 感谢,至少也被提及到了。 最后,作为一份祷词,我 们抄录下列诗行在这里。这 是我们的第一个作为编辑的 读者简·科普拿着字典,模拟 一种极度的失落情绪而创作 的。 阐释者的困境,或,一首 满是术语的诗篇 远在人类堕落之前,阐释 者坐在那里, 簇拥着他的比喻可信而忠 实, 陷入惊异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