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有关1900年至2000年一百年间世界人物言行的精华集录。 作者从中国人对世界的兴趣点与好奇心出发,以一个人内在需求的33种维度,用33个专题展现了20世纪世界史的相关内容,如人生、心智、天下、食货、逸闻、教言、文苑等,以平视人物的方式,碎片化地记录了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企业家和平民百姓等1000余位各界人士的言行事迹,简要地展现了世界历史的诸多细节。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和《世说新语》般的片段化表达,重现了世界人物在关键人生境遇中的抉择时刻,为年轻人重新理解世界、建立个体与世界的联系、找寻自我价值提供了一条新的通道。 作者简介 余世存,诗人、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湖北随州人,现居北京。做过中学教师、报社编辑、国家官员、志愿者。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科学时报》助理总编辑。主持过十年之久的“当代汉语贡献奖”。当代重要的思想者之一,被称为“当代中国富有思想冲击力、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知识分子气质的思想者之一”。 已出版作品:《非常道:1840-1999年的中国话语》《老子传》《人间世: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家世》《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立人三部曲》《一个人的世界史:话语如何改变我们的精神世界1900-2000》《东方圣典》(合编)《先知中国:中华文明轴心时代的伟大智者》《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微观国学》《节日之书:余世存说中国传统节日》等。 目录 饮食第一 男女第二 人生第三 临终第四 非命第五 明鬼第六 暴言第七 变异第八 隔膜第九 风格第十 良善第十一 兼济第十二 人论第十三 神伤第十四 修齐第十五 教言第十六 愿言第十七 心智第十八 史景第十九 天下第二十 食货第二十一 非攻第二十二 所染第二十三 意志第二十四 应对第二十五 逸闻第二十六 文苑第二十七 武林第二十八 修辞第二十九 引言第三十 预言第三十一 自觉第三十二 中外第三十三 附录 后记 世界之中国的眼光和个人完善 序言 我们现代人几乎离不开 手机,这是我们个人抵达 世界的通道。但越来越多 的人发现,即使有手机这 样先进的工具,不少人仍 生活在“山寨”之中,一些人 跟他人、外界几乎无法交 流沟通。原因在于,他的 手机里的系统软件跟别人 的并不兼容,他在自己的 系统里自得其乐,甚至导 致同一事件在他那里也出 现了事实认定的不同,他 不思考其中的原因,反而 归罪于他人对事实认定的 主观性、偏见性,等等。 系统软件是现代社会的 一大现象,它既是我们生 存的实喻,又是隐喻。用 网友们的话说,现代智人 的后人们在互联网上握手 后很快形同陌路,其实就 在于他们各自的系统软件 并不兼容。而我们现代人 之所以有终其一生学习的 热情,也在于我们意识到 ,我们各自归属的人类亚 文化板块给我们最早装置 的系统软件并不是最终的 、最完善的或最丰富的。 举例而言,一个德国籍 的女人在中国生活,尽管 生活已经世界化、全球化 了,她还是觉得自己的知 识系统里缺少一个诗词软 件,为此花费数年光阴攻 读中国古诗词,从而最终 装入了这一软件并运用自 如,从而有安身立命之感 。而在很多中国人那里, 阅读《几何原本》是一个 挑战性的行为,很多人接 受了这一挑战;这些人跟 数百年前的前辈徐光启等 人一样,深知这部书代表 着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思 维系统的新系统,一个人 的头脑里要装得下这样的 思维软件才行。还有一些 人在生活中,不断发现自 己的头脑和心灵需要重装 或补装系统软件,如儒家 经典、道家经典、古希腊 哲学、易经、现代物理学 、量子理论、现代诗等。 这些系统软件,在我们 中国文化看来,最终是由 六艺统摄之。易、诗、书 、礼、乐、春秋等六艺统 摄了人类的知识总量。易 代表了哲学和自然科学, 诗代表了文学,书代表了 政治学,礼代表了宗教学 和习俗制度,乐代表了艺 术,春秋代表了历史学。 用孔子的话说,“到一个地 方,从民情风俗方面可以 看到这个地方的教化,可 谓事理昭昭,概莫能外。 这个地方的人待人接物如 能表现出亲切和蔼的态度 ,那是《诗》教的成效。 如果人们通达阔大,不斤 斤计较于眼前的蝇头小利 ,那应该是《书》教的结 果。而《乐》教则使人亲 和良善。《礼》教让人恭 敬节俭。《易》教可正人 心,使言行知所趋利避害 。《春秋》教则比类照鉴 ,使人能够明是非而别善 恶。” 由此可见,在人类的互 联网及其知识总量交给每 一个体的今天,个体享用 的福祉是空前的。但个体 对互联网和人类知识的享 用显然有所不足,互联网 及其承载的人类知识至今 是以电子产品的名义消耗 能量即是明证。这一电子 产品固然给了个人生活和 工作以方便,但它消耗了 个人的精神。个人享用消 费它,只是在人类知识的 枝节花叶上利用一时,大 多没有深入到人类知识的 根源地带,也很少把握人 类知识的系统性。 因此个人在当代生活, 应该明认自身的位置和坐 标,明认自身的系统软件 是否具足,是否承载了人 类文明的六艺之学。庄子 为此发现,那些系统软件 没有装全的人都是“一曲之 士”“天下大乱,贤圣不明, 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 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 ,皆有所明,不能相通。 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 ,时有所用。虽然,不该 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 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 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 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 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 ,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 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 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 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 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 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在拙著《一个人的世界 史》再版之际,我想到了 系统软件这一比喻,愿意 在此分享给读者,或者能 够让读者开卷有益。一百 多年来,我们中国人对洋 人、外人、歪果仁等经历 了不同的认知阶段,到今 天这一认知的历史任务也 还不能说已经完成。我们 自家中间固然盛产大咖、 大V、大湿,但我们确实疑 惑为什么难以出现乔布斯 、扎克伯格、马斯克……可 见,我们都在反思反省, 阶段,到今天这一认知的 历史任务也还不能说已经 完成。我们自家中间固然 盛产大咖、大V、大湿,但 我们确实疑惑为什么难以 出现乔布斯、扎克伯格、 马斯克……可见,我们都在 反思反省,都希望能够推 动个人乃至整体的生命完 善。 回想起来,我当初编写 这本书的时候,也有着国 人的这一比较心理。中外 之比较,在任何时代都是 人们“比类照鉴”的当然参照 。只有以人为鉴,才能知 道自己的得失,知道自己 的大小。书出来后,不少 读者还提出过建议,如出 图文版、英汉双语版等, 希望这本书能够在读者那 里发挥更大的效用。 我相信,《一个人的世 界史》多少在于提供答案 。当然,它的最高意义是 如孔子《春秋》那样,提 供了明辨个人生存是非的 参照。一个人只有获得这 类参照,才有可能穿越时 间,才有可能不再任由时 代给他的肌肤身心打上烙 印。 导语 知名学者余世存经典作品,时隔十年,2022年重版出来。本书是余世存经典碎片化读史作品的修订版,书中集录了20世纪世界历史的几千个切片,展现了诸多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人物及他们的言行事迹,为读者展现了一部细节里的世界史。 这既是一部另类的20世纪世界简史,也是一部全新的20世纪人类简史。本书作者以一位知名学者的独特视角梳理了20世纪世界发展脉络,用33个专题分门别类地展现了世界的发展和人类为改变自身命运而做出的种种努力。作者不谈国家大事,不作古奥文章,不加主观评论,隐滚滚风云于平实的叙事之中,为读者预留了无限的思索空间。 本书将带领我们走进1000余位世界人物鲜为人知的日常生活,发现他们的可爱与热血。本书所集录的1000余位人物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我们可以了解以往自己所熟知的政治家、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等知名人物鲜为人知的侧面,发现他们隐匿于盛名背后的可爱、幽默与热血,也可以扫除既有知识视野的盲区,认识一些熟悉领域的陌生人物,在充实自己知识库的同时,感知世界的文明状态。 后记 世界之中国的眼光和个 人完善 余世存 2011年6月 记得《非常道》出版的 时候,不少读者期待我能 推出文明史上其他时段的 同类产品,莫之许先生甚 至要给我配备助手来做这 一工作。由于我的兴趣广 泛,我并没有在这方面用 力。我得承认,我甚至希 望有人来做这一工作。 跟风《非常道》的书不 少,媒体关于“声音”“话语” 一类的栏目也普及开来。 2009年开始,微博成为我 们社会最有前景的媒体形 式。本书出版两年后,微 信也兴起,跟微博一样成 为我们社会的流行媒介。 但是,遗憾的是,直到今 天,微博、微信中还很少 生长出经得住考验的产品 。 关心自身生存的人们自 然忙于兑现“现代生活”的承 诺,但在社会发展的过程 中,人们越来越多地关心 我们的社会现状和前景。 人们不仅理解了“全球化”“ 地球村”等词语的真实含义 ,也理解了进步、发展、 都市的意义,更理解了温 室效应、绿色经济、复杂 社会之崩溃跟我们自身的 联系。一句话,我们中国 人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就 经历了从“农耕之中国”到“ 都市之中国”、从“中国之中 国”到“亚洲之中国”到“世界 之中国”、从“传统病”到“现 代病”的时代变迁。 在这样巨大的变迁中, 我们中国人正以自身的生 存经验服务于文明世界, 今天更以艰苦奋斗来的底 气参与了国际社会或人类 事务。因此,“我们从哪里 来,到哪里去”这样的人类 命题虽然若隐若现,甚至 淡化成我们的背景,但我 们此生何为,我们将如何 自处或相处,仍纠缠着有 了人生厚味的每一个体。“ 人类情感认知的急迫性”从 未像今天这样真实、复杂 而危难。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 以为人生百年当以成仁取 义为目标,以希圣希贤希 王为目标。这种圣贤仁义 、王者情怀,说到底,跟 人类文明体的经验或追求 并无二致,即西人说的人 生目的,人的自我价值的 实现,佛法说的人皆可成 佛,即人的自觉、人的自 由独立、人的充分的社会 化和充分的个体化,即我 们中国人说的人的高贵和 尊严。但我们中国人在总 结人生目标时,充分地考 虑了时间教化的意义,就 是说,即使认知问题解决 了,但仍需要行动即时间 来展开。这就是大易之道 的爻位秘密,得其时位则 驾,不得其时位则只能蓬 累而行;“不在其位,不谋 其政”,这不仅是一个有无 权力谋其政的问题,而且 是一个有无能力谋其政的 问题。因此,我们中国人 更把人生百年看作历史长 河的一段,我们都有自己 的命运。我们传统说人生 的最高完成需要积累,我 们由过去积累,我们也在 为未来积累。是以我们中 国人说人生的高贵需要几 代人的努力,培养一个贵 族得三代人的努力。据说 西人也有此谚语:一夜之 间可以造就一个百万富翁 ,要培养一个贵族却要三 代人的努力。一夜之间可 以出很多暴发户,但暴富 起来之后的人家,其德必 须足以荫庇后人,才能培 养出“人类的骄傲”。自然, 对后人来说,仍需要努力 才有望抵达这“人类的骄傲” 。是以我们中国人说富起 来的人家需要教化而不能 僭越,需要足够的谦卑而 不能狂妄,“三代看吃,四 代看穿,五代看文章”。鲁 迅曾痛切地说过,人类的 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 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 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这样的文明总结,我们知 道,对个人的成长同样适 用。 但是,今天人类的物质 成就,使得我们这一代人 就可以获享四五代人才能 达到的人生可能性。锦衣 美食以及其中的趣味,在 今天有着极为方便的展示 机会和消费机会,我们既 可以自我培养吃穿的品位 ,也可以从媒体、专家那 里获得相关知识。网络技 术的发展,使得我们每一 个人都成为博客、播客、 微博客,我们每一个人都 成为道德文章或智力文章 或勇气文章的象征。这种 秀或炫耀或展示贵族般的 吃、穿、文字,今天正成 为我们人类生活的常态。 今天的文明因此是意味 深长的。从很多方面看, 它跟传统的人类骄傲并非 同道;它可能不是走向进 步、文明,而是走向乖戻 、浮躁,甚至是自杀式的 。有人早已预言,我们正 迎接“后人类时代”的来临。 我们很少在创造人类的高 贵,我们更多是在消费、 滥用人类的财富;我们很 少在积累,我们更多是在 消耗;我们很少厚积薄发 ,我们更多是在制造口水 泡沫或房产泡沫或股市泡 沫…… 这大概是我们中少有人 静心用心于生产创造的原 因,我们今天一些人的无 根无依是空前的。皈依、 养生、读经、圈子、都市 成功、移民……成了我们病 急乱投医的选择。这些消 费式选择反而加重了我们 社会的浮躁。显然,如果 我们真的以为自己一夜富 贵,可以任意指点前人、 经典,我们不过是在作孽 。用我们中国网民的总结 来说,不过是脑残。如果 没有足够的自身创造,如 果没有足够的信心,如果 没有足够的谦卑,我们的 文明成就不过是抱着地球 同归于尽。我之所以愿意 向读者朋友贡献本书,缘 由也大抵如此。我希望人 们在生活中,在生命的自 我完善之路上,能够有一 些可以信 书评(媒体评论) 看到余世存的这本书, 我是认可并赞同的。 我们现在处在世界之中 国阶段的入口处,我们理 应对国际社会的人物故事 如数家珍,他们跟中国的 历史一道构成了我们的文 明财富,熟悉、了解他们 ,将有益于我们自身,有 益于文明的健康发展。 ——吴敬琏 知名经济学家 精彩页 饮食第一 001萧伯纳曾说,他的论敌有时仅仅由于他是素食主义者便感到自卑。萧伯纳把吃肉称作咀嚼动物的尸体,把打猎叫作残杀的兴奋。有一回因足踝扭伤躺在床上,医生要他吃肉,他回答说:“宁可死去,也不愿让肚子成为动物的坟墓。” 002尼采说,在考察一切审美价值时,他使用的一个主要尺度是:“这里从事创造的是饥饿还是过剩。” 003凡尔纳年轻时很顽皮,有一次他撞在一位胖绅士身上,道歉之后随口询问对方吃饭没有,对方回答说刚吃过南特炒鸡蛋。凡尔纳听罢摇头,声称巴黎根本没有正宗的南特炒鸡蛋,因为他就是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绅士闻言大喜,诚邀凡尔纳登门献艺。从此,凡尔纳就跟着这位叫大仲马的胖绅士,连吃带住,学习写作。 004列夫·托尔斯泰在民众的生计问题上很纠结。一个寡妇来找他,他给她钱后激动地说:“我的天哪,她这一冬该怎么过呀——我给她的3个卢布能顶什么用啊!”他常独自去走访村民,回来就讲他们的饮食:“我到村子里去了一趟,我发现他们从早晨就吃干巴巴的土豆,一点儿面包也没有……” 005马克·吐温应一富翁的邀请赴宴。主人为了炫耀其富,一一说出桌上每盘菜的价格。一盘葡萄上桌时,主人对来宾们说:“哟,好大的葡萄呀!每颗值1美元呢!”客人们很快吃完了这道菜,马克·吐温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声说:“味道真美呀!请你再给我6美元吧,先生。” 006奥地利歌唱家舒曼·海因克长得很胖,平时胃口极好,她毫不在乎别人说她好美食。一天,另一个胃口很大的贪食者走进一家饭店,看见舒曼·海因克正埋头进餐。正当她要吃一块硕大的牛排时,贪食者走上去问道:“舒曼,你一定不会单独把那牛排吃下去吧?”“不,不,当然不是单独吃。”歌唱家说完就咬了一口。贪食者大喜过望,以为会分享一份,但歌唱家说:“单独吃没意思,我要就着马铃薯一块儿吃。” 007甘地说:“我觉得,当心灵发展到了某个阶段的时候,我们将不再为了满足食欲而残杀动物。”“一个国家伟不伟大、道德水准高不高,可以通过它对待动物的方式评断出来。” 008在一次星期日家宴上,美国力学家、航空工程专家冯·卡门教授在玻尔面前放了一个彩色酒杯,他给别人酒杯里倒满了法国白兰地,却忘了给玻尔斟酒。玻尔一边畅谈自己的原子结构理论,一边拿起那个空酒杯喝酒,他这样接连空喝了三次后,卡门教授再也沉不住气了:“玻尔,您喝的是什么呀?”玻尔愣了一下,再往酒杯里看看。“啊哟!”他惊奇地说,“我也奇怪,怎么一点儿酒味也尝不出呢?” 0091925年9月,法国政治家白里安和德国政治家施特莱斯曼就第一次世界大战善后问题成功举行了会谈,他俩因此获得下一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但如此重大的主题,他们多是在谈笑间进行的。 P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