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呼兰河传/小学语文配套名著丛书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萧红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有一本书,让人读着读着,就不由得沉浸在已逝的烂漫的童年生活中,它就是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
这是一本带有回忆色彩的小说。作者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观察呼兰河小城中的种种人和事,用温馨浪漫的语调描述家乡的风土人情,同时也流露出许多无奈与悲戚。呼兰河城是受几干年封建陋习影响的中国小城的典型,那里的人们善良却愚昧,平凡却麻木,本无恶意却造成许多灭绝人性的悲剧,而这种悲剧在那个闭塞的年代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引人深思。
作者简介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原名张廼莹,1911年端午节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7年在哈尔滨就读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接触五四运动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目录
序 茅盾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尾声
附录
名言大观
知识大闯关
参考答案
读后感
序言
再见,我的童年与故乡
——走进《呼兰河传》的
世界
萧红用创作《呼兰河传
》的方式和自己的童年、故
乡再次会面:那故乡的十字
街,每天生活中街巷的形形
色色又常年不变的人们。无
论这人在或是不在,都在萧
红‘难以忘却’的记忆中,就
让我们在书中与他们再见一
面,也许是最后的一面吧!
萧红,原名张乃莹,
1911年6月出生在我国东北
黑龙江省呼兰小城的一个封
建地主家庭,家境颇为富裕
。因为家族重男轻女的观念
,特别是对男孩的迫切期待
,让身为女子的萧红自出生
起就注定了不幸的人生。生
命短暂的萧红31岁就离开了
这个世界,《呼兰河传》是
她在生命最后两三年里完成
的作品。这部作品与萧红的
人生一样历经了坎坷,是一
部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名著。
《呼兰河传》为什么值
得一读再读?
这本书描绘了我国东北
小镇近百年前的生活画卷,
折射出普通人民的生活百态
,诉说着古老中国的人文历
史。萧红的童年正处于中国
刚刚结束封建帝制,动荡不
安的时期。在我国东北黑龙
江省的一个偏远小城,人们
过着怎样的生活?书中就像
放电影一样,为我们还原了
最真实的生活画卷严冬里,
东北非常冷,冷到走不了几
步,脚心就像踏了个鸡蛋似
的,被冰雪封满了脚底;小
城里从早到晚巡礼似的叫卖
,买馒头的、卖豆腐的、卖
麻花的、卖凉粉的……;一
年里总要有跳大神、唱秧歌
、放河灯、唱戏、赶庙会之
类的盛典——这是电影里的
大环境。再有老胡家的童养
媳妇从外地寻了来,又莫名
其妙就死了去;长工有二伯
偷了东西卖,还不住地骂骂
咧咧,让人觉得可怜;更有
推磨的冯歪嘴子在被黄瓜藤
遮满的破屋子里娶了老婆,
还有了孩子——这是电影里
的几出好戏。而萧红的童年
记忆更多地留给了祖父和家
里的后院,黄瓜想怎么长就
怎么长,蝴蝶想怎么飞就怎
么飞,“我”想怎么撒欢就怎
么撒欢,祖父只那么笑着陪
伴——这是电影里最绚烂的
色彩。没有读过《呼兰河传
》的人,不会知道东北还有
这样一个小镇,这样一群人
,这样一种日复一日的生活
和这样一个女孩子的童年。
这本书追忆着萧红的童
年生活,用儿童的眼光写人
间沧桑。
萧红对于童年的一切充
满了好奇和不解。东二道街
上的那个大泥坑,淹死了鸡
鸭、淹死了猪马,可为什么
没人说把泥坑子填起来?卖
豆芽菜的王寡妇的儿子淹死
了,染坊里的学徒淹死了,
造纸坊里的私生子活活饿死
了,可从没有人问“人活着
是为了什么”?活生生的小
团圆媳妇死了,为什么没有
人难过?她那长长的辫子明
明是剪掉的,为什么非说是
自己掉的?王大姑娘原本人
人称赞,自从嫁给了推磨的
,为什么就“不是个好东西”
了?这一切,小小的萧红都
不知道。她只是远远近近地
看着,即便是问了,也不让
再说。这些“为什么”始终揣
在萧红的心里,牵着每一个
读者的心,让人忘却不了。
这本书是不一样的小说
、不一样的诗,它用另类的
文字,让我们感悟独特的生
命之歌。
萧红就像在和我们面对
面交谈,使我们觉得她是那
么简单和坦率。“你看,黄
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
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
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
就一个黄瓜不结,一朵花不
开,也没有人问。”读到这
样的句子我们仿佛看到后院
里的瓜呀、花儿呀,都在跟
着萧红一起跳跃、奔跑或是
躺在地上,舒服地等着太阳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
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过了十天半月的,又是
跳神的鼓,当当地响。于是
人们又都招了慌,爬墙的爬
墙,登门的登门,看看这一
家的大神,显的是什么本领
,穿的是什么衣裳。听听她
唱的是什么腔调,看看她的
衣裳漂亮不漂亮。”我们不
禁疑惑,这是诗吗?如此充
满遐想,充满韵律。这样的
描写在其他任何一本小说里
,是不多见的,也只有独特
的萧红有这样另类的笔触。
阅读之初,也许你很平
静,甚至有些乏味。请不要
放下,因为越往后读,你的
心弦会越被故事牵动着,以
致不能释手,久久地无法平
静。一遍读完,倘若再读一
遍,你会发现,前文提及的
“妇女的楷模”老胡家却成了
将团圆媳妇折磨至死的“凶
手”;不高兴就开口骂人的
有二伯却是唯一能坐在院子
里陪冯歪嘴子只听声音、不
见人影儿地聊到舒畅的那个
老汉;而我和祖父以及我们
的园子也历经了人世变幻,
早已物是人非了!这是一本
值得反复阅读的书!
我们从哪些角度阅读《
呼兰河传》更有意义呢?
透过情节,阅读故事背
后的讽刺!萧红在她能出走
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逃离了
这座城。而她为什么选择离
开呢?在看似波澜不惊的文
字背后,我们深切地感受到
了逼仄的生活给萧红带来的
压抑,她用平静甚至平淡的
语气描述着触目惊心的场面
,批判着极其愚昧且可怕的
人的孽根性!好端端的团圆
媳妇,只有十二岁,只因为
吃得多点、长得高点、太大
方了点,“好心”的婆婆为了
“规矩出一个好人来”,就用
鞭子抽她,用烧红的烙铁烙
她的脚心,用滚烫的烫水让
导语
《呼兰河传》,一部充满童心、诗趣的回忆式长篇小说。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视式艺术手法,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呼兰河畔的乡镇作传,为这个乡镇的风土人情,为各种各样人的生与死、欢乐与悲哀作传”。
书评(媒体评论)
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
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为丁
玲的后继者,而且她接替丁
玲的时间,要比丁玲接替冰
心的时间早得多。
——鲁迅
萧红在(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虽然从未被忽视或
冷落,但多少都被低估了。
至少她的作品如《商市街》
《呼兰河传》,短篇如《后
花园》《小城三月》等,无
论从艺术成就、内容层次或
社会内容的涵涉面来说,绝
不逊于同代的丁玲或张爱玲

——陈洁仪
萧红确实是一个不折不
扣的理想主义者。在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萧红是继鲁迅
之后的一位伟大的平民作家
。她的《呼兰河传》和《生
死场》,为中国太地立传,
其深厚的悲剧内容,以及富
于天才创造的自由的诗性风
格,我以为是唯一的。
——林贤治
没有在《中国现代小说
史》中评论萧红的作品,是
“最不可宽恕的疏忽”。《呼
兰河传》的长处在于它的高
度的真实感,萧红是20世纪
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夏志清
我更愿意把萧红归类为
是一个贫民作家,她笔下的
主角经常是生活困窘的女性
。萧红自己本身也生活困苦
,她更能体会到处于社会中
弱势群体的艰难和不易。
——章海宁
我觉得女性杰出的很多
,特别是中国女性,真的是
很有光彩的。比如说作家里
面的丁玲、萧红都是很杰出
的,而且在她们的时代背景
下都是很奋斗的。她们的作
品我也都喜欢。——王安忆
《呼兰河传》是萧红文
学和生命的绝唱,因为她灵
魂深处的泪滴,浸润在这部
作品中,像露珠一样闪烁,
满怀乡愁,诗意盎然!
——迟子建
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
传》,是她31岁时的力作,
我称其为“笔到意到,意到
笔到”,可以说是走向了很
成熟的一个阶段。萧红的语
言不矫情、很落地、又干脆
,没有时代的隔阂。她同时
又是一位来自北方的女作家
,语言方式中接上了北方独
有的“朴拙”的气质。——田
沁鑫
要点不在《呼兰河传》
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
,而在于它这“不像”之外,
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
“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
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
婉的歌谣。
——茅盾
当许多民国时代的作品
,因受时间限制而遭受读者
唾弃时,萧红的力作将因它
们历久常新的内容及文采,
终究会使她跻身于中国文坛
巨匠之林。
——[美]葛浩文
精彩页

再说那染缸房里边,也发生过不幸,两个年轻的学徒,为了争一个街头上的妇人,其中的一个把另一个按进染缸子给淹死了。死了的不说,就说那活着的也下了监狱,判了个无期徒刑。
但这也是不声不响地把事就解决了,过了三年二载,若有人提起那件事来,差不多就像人们讲着岳飞,秦桧似的,久远得不知多少年前的事情似的。
同时,发生这件事情的染缸房,仍旧是在原址,甚或连那淹死人的大缸也许至今还在那儿使用着。从那染缸房发卖出来的布匹,仍旧是远近的乡镇都流通着。蓝色的布匹男人们做起棉裤棉袄,冬天穿它来抵御严寒。红色的布匹,则做成大红袍子,给十八九岁的姑娘穿上,让她去做新娘子。
总之,除了染缸房子在某年某月某日死了一个人外,其余的世界,并没有因此而改动了一点。
再说那豆腐房里边也发生过不幸:两个伙计打仗,竟把拉磨的小驴的腿打断了。
因为它是驴子,不谈它也就罢了。只因为这驴子哭瞎了一个妇人的眼睛(即打了驴子那人的母亲)所以不能不记上。
再说那造纸的纸房里边,把一个私生子活活饿死了。因为他是一个初生的孩子,算不了什么。也就不说他了。

其余的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彩铺。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人死了,魂灵就要到地狱里边去,地狱里边怕是他没有房子住,没有衣裳穿,没有马骑。活着的人就为他做了这么一套,用火烧了,据说是到阴间就样样都有了。
大至喷钱兽,聚宝盆,大金山,大银山,小至丫鬟使女,厨房里的厨子,喂猪的猪倌,再小至花盆,茶壶茶杯,鸡鸭鹅犬,以至窗前的鹦鹉。
看起来真是万分的好看,大院子也有院墙,墙头上是金色的琉璃瓦。一进了院,正房五间,厢房三问,一律是青红砖瓦房,窗明几净,空气特别新鲜。花盆一盆一盆地摆在花架子上,石柱子,金百合,马蛇菜,九月菊都一齐地开了。看起使人不知道是什么季节,是夏天还是秋天,居然那马蛇菜也和菊花同时站在一起。也许阴间是不分什么春夏秋冬的。这且不说。
再说那厨房里的厨子,真是活神活现,比真的厨子真是干净到一千倍,头戴白帽子,身扎白围裙,手里边在做拉面条。似乎午饭的时候就要到了,煮了面就要开饭了似的。
院子里的牵马童,站在一匹大白马的旁边,那马好像是阿拉伯马,特别高大,英姿挺立,假若有人骑上,看样子一定比火车跑得更快。就是呼兰河这城里的将军,相信他也没有骑过这样的马。
小车子,大骡子,都排在一边。骡子是油黑的,闪亮的,用鸡蛋壳做的眼睛,所以眼珠是不会转的。
大骡子旁边还站着一匹小骡子,那小骡子是特别好看,眼珠是和大骡子一般的大。
小车子装璜①得特别漂亮,车轮子都是银色的。车前边的帘子是半掩半卷的,使人得以看到里边去。车里边是红堂堂地铺着大红的褥子。赶车的坐在车沿上,满脸是笑,得意扬扬,装饰得特别漂亮,扎着紫色的腰带,穿着蓝色花丝葛的大袍,黑缎鞋,雪白的鞋底。大概穿起这鞋来还没有走路就赶过车来了。他头上戴着黑帽头,红帽顶,把脸扬着,他蔑视着一切,越看他越不像一个车夫,好像一位新郎。
公鸡三两只,母鸡七八只,都是在院子里边静静地啄食,一声不响,鸭子也并不呱呱地直叫,叫得烦人。狗蹲在上房的门旁,非常的守职,一动不动。
看热闹的人,人人说好,个个称赞。穷人们看了这个竟觉得活着还没有死了好。
正房里,窗帘,被格,桌椅板凳,一切齐全。
还有一个管家的,手里拿着一个算盘在打着,旁边还摆着一个账本,上边写着:
“北烧锅欠酒贰拾贰斤
东乡老王家昨借米二十担
白旗屯泥人子昨送地租四百卅吊
白旗屯二个子共欠地租两千吊”
这以下写了个:
四月二十八日
以上的是四月二十七日的流水账,大概二十八日的还没有写吧!
P16-18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4: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