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孙犁年谱(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孙犁是鲁迅之后独具风格的重要作家之一。
这是第一部孙犁年谱。
段华是孙犁的忘年交。为了这部年谱,30多年来,他致力于史料搜求,潜心于作品研读,念兹在兹,终于集腋成裘。
通过这部年谱,可以看出,孙犁是如何成为一位行洁言芳、笔绘风云的作家的。
作者简介
段华,1969年3月生于河南淮阳。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现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绿色时报社工作。
出版有《响亮的名字》《荷花的光影》等,与人合校《孙犁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及《孙犁选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等。
目录
1913年
1919年6岁
1924年11岁
1926年13岁
1927年14岁
1928年15岁
1929年16岁
1930年17岁
1931年18岁
1932年19岁
1933年20岁
1934年21岁
1935年22岁
1936年23岁
1937年24岁
1938年25岁
1939年26岁
1940年27岁
1941年28岁
1942年29岁
1943年30岁
1944年31岁
1945年32岁
1946年33岁
1947年34岁
1948年35岁
1949年36岁
1950年37岁
1951年38岁
1952年39岁
1953年40岁
1954年41岁
1955年42岁
1956年43岁
1957年44岁
1958年45岁
1959年46岁
1960年47岁
1961年48岁
1962年49岁
1963年50岁
1964年51岁
1965年52岁
1966年53岁
1967年54岁
1968年55岁
1969年56岁
1970年57岁
1971年58岁
1972年59岁
1973年60岁
1974年61岁
1975年62岁
1976年63岁
1977年64岁
1978年65岁
1979年66岁
1980年67岁
1981年68岁
1982年69岁
1983年70岁
1984年71岁
1985年72岁
1986年73岁
1987年74岁
1988年75岁
1989年76岁
1990年77岁
1991年78岁
1992年79岁
1993年80岁
1994年81岁
1995年82岁
1996年83岁
1997年84岁
1998年85岁
1999年86岁
2000年87岁
2001年88岁
2002年89岁
附录
后记
导语
孙犁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独特风格的重要作家之一,其作品早年以清新、诗意、婉丽著称,晚年以大味、沉郁、深刻见长。他创作的散文、小说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以及“文革”结束后陆续推出的《晚华集》到《曲终集》等十余本散文、小说、读书记等作品合集,在读者中一直享有盛誉,是我国多彩文学画廊里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书在时代变迁的大格局里,以孙犁创作生涯编年为经,以其作品先后发表为纬,既体现了其创作历程,又提炼了其各个时期创作风格、文学观点,且涉及孙犁交往的梁斌、王林、莫言等一大批作家、学者。
作者在年谱中有意加入一些故事性强的历史资料,增加了全书的可读性,便于引起一般读者的阅读兴趣。
后记
世界上千什么最孤独和
困难?——写年谱。谁想体
会孤独与困难,就写年谱吧

为什么这样说?我就是
写年谱的人之一,亲身经历
写年谱的孤独。说老实话,
我低估了写年谱的困难,原
以为只是材料堆积,后来才
发现远远不是那么回事。
30多年前的一个晚上,
我在南开大学图书馆翻看一
册孙犁先生的《村歌》,歇
息间踱到书架边随便浏览上
面的书,看到《章太炎年谱
长编》,当时并没有翻看,
却忽然想给孙犁先生写一本
年谱。我没有想在学术上有
什么建树,只是因为喜欢读
孙犁先生的作品,所以才产
生这个想法。
初生之犊不怕虎。那时
候年轻,想干什么就立即行
动,并不考虑后果。从此,
我开始留意收集有关孙犁先
生的点滴资料。见到发表孙
犁先生作品的报刊,随手记
录下来;见到评论孙犁先生
作品的文章、专著,也尽量
记录、收集、保存。在南开
大学期间,依靠学校图书馆
的丰富藏书,初步积累了一
些资料。
后来到北京工作,获取
资料的渠道就更多。我在北
京的各个旧书店里流连,寻
找与孙犁先生有关的旧书、
报刊。在单位开好证明(那
时候办借书证还要单位开证
明),去北京图书馆(即现
在的国家图书馆)、首都图
书馆办妥借书证,此后在这
两个地方成了常客,借阅有
关报刊,查找孙犁先生的文
章。图书馆里人来人往,众
人的脸在我面前不断变换,
但几乎没有人和我说过一句
话,我体会到什么叫熙熙攘
攘人群中的孤独,什么叫板
凳须坐十年冷。
任何机会我都不放过。
在当时的北京军区战友报社
资料室,保存着全世界唯一
一份《抗敌三日刊》合订本
,我查到了孙犁先生的《连
队写作课本》等好几篇文章
(不久前,我又托人找此报
纸,准备再仔细梳理一遍,
希冀能有新发现,不料因为
军队改革,报社撤销,找不
到了,实在可惜)。
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报
刊、书籍,相对比较好查找
。但孙犁先生是从晋察冀边
区、冀中解放区走出来的作
家,战争年代物资匮乏,纸
张质量低劣,很难久存;炮
火纷飞,他发表作品的报刊
或油印,或石印,印量小,
保存下来也不易。我真是低
估了给孙犁先生写年谱的困
难,仅寻找他发表作品的报
刊,就是难上加难。但我不
懈努力,一个线索都不放过
。能借阅的就借阅,能买下
来的就买下来。日积月累,
我搜罗了不少与孙犁先生有
关的资料,甚至收藏了他
1956年去南方旅行时带的
介绍信。我也收存了不少晋
察冀边区、冀中区的出版物
,这是没想到的一个额外收
获——如今,这些出版物都
是文物了。
同时,借助其他学者编
的解放区报刊文艺作品目录
,我把晋察冀边区、冀中区
等所办现存报刊上的文艺作
品几乎全部梳理了一遍——
其中的甘苦,难以用语言描
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既
有一上手就有收获的雀跃,
也有几个月没有一点收成的
失望;既有无意中发现新资
料的激动,也有半年没有任
何新发现的沮丧……总之,
欢乐与痛苦交织,欣喜与悲
观同在。
写年谱当然要对谱主的
作品熟悉,唯一的办法就是
反复阅读。能让人阅读两遍
的作品,我认为就是好作品
,但我阅读孙犁先生的作品
有多少遍?10遍?20遍?…
…记不清了。几十年来,我
一遍遍反复阅读,甚至去新
疆生产建设兵团戍边时,带
着的3套成套的书,除《汉
书》外,就是《孙犁全集》
《孙犁文集》。
人生真有奇缘。在八师
石河子市,我工作、居住的
地方就是孙犁先生写到的他
小同窗李之琏下放的单位。
李之琏住过的房子已经破旧
得没人居住,每天经过它旁
边,我心灵深处都产生异样
的感情。在塔克拉玛干深处
,在罗布泊腹地,我都手不
释卷,除了静心翻看《汉书
》,就是循环阅读孙犁先生
作品。昆仑山的雄伟,塔里
木的沙尘,天山的明月,阿
勒泰的风雪,伴着我的阅读
,陪我度过一个个孤寂的夜
晚。反复阅读,使我能做到
提到他作品的某一段话,大
概知道在哪一篇文章中,收
在哪一个集子里!熟读作品
是写年谱的基本功,必须具
备。对谱主作品越熟悉,年
谱越靠谱。
为了写好这个年谱,我
又买了《鲁迅年谱》《周作
人年谱》《沈从文年谱》等
十几种年谱作参考。同时,
也把冉淮舟先生、张金池先
生、傅瑛教授所作孙犁先生
作品年表当作重要的参考,
按照他们的研究成果,我找
到有关报刊一一核对篇目。
弄到手的资料,我都按
年月日顺序排列下来,一开
始是手写,后来输入电脑。
日常处处留心,发现一点新
资料,随时录进来,不知不
觉间,竞积累了200多万字
……30多个春夏秋冬,就这
样悄悄过去了,我也从青年
进入了中年,双鬓已然花白

最终成书时,我把200多
万字的资料排好后,重新进
行甄别、考证、删削,写成
50多万字的初稿。在修改时
,又把辨证文字大部分删除
,就成了目前这个样子。所
录所有篇目,我与人民文学
出版社版《孙犁全集》、百
花文艺出版社版《孙犁文集
》一一对照,书信全部捋了
一遍。年谱录入的篇目、书
信,有不少不见于全集、文
集。
书评(媒体评论)
文章写法,其道则一。
心地光明,便有灵感,
入情入理,就成艺术。
——孙犁
精彩页
1913年5月
11日(农历四月初六),孙犁出生于直隶省范阳道安平县东辽城村(自述生于河北省安平县东辽城村)一户农民家庭。孙犁父亲叫孙墨池,在安国县经商;母亲叫张翠珠,系农村妇女。
按:东辽城村现名孙遥城,位于安平县人民政府驻地西偏南9.5公里处。据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曹、孙、张、贾四氏奉诏从山西小兴州洪洞县迁至此地,占产立庄,因路途遥远而来,故取名遥城。1850年分为东遥城、西遥城,后改为东辽城、西辽城。1946年东辽城又分为孙辽城、曹辽城。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孙辽城改为红林村,曹辽城改为革新村。1982年村名复查,红林村复改为孙遥城。
孙犁乳名振海,学名树勋。上有兄姊五人,皆殇。孙犁自幼体弱多病,10岁左右,叔父连续3年清明日带着到安国县伍仁桥一家针手腕,病乃愈。
1919年6岁
开始在本村小学洋学堂读书,以读古文及习大字为主。除了听说书,此时也开始接触《封神演义》《红楼梦》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引起对文学的兴趣。
1924年11岁
随父亲到安国县上高级小学,同母亲、表姐借住在安国县西门里路南胡姓干娘家。胡家大哥胡志贤及其夫人对孙犁很好,其女胡俊乔后来在天津生活、工作,与孙犁还有来往。
孙犁在安国开始接触“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作品,包括鲁迅等人的小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杂志和新儿童读物等,受到不小的影响。 阅读第一部新文学作品叶圣陶小说集《隔膜》。
1926年13岁
投考保定第二师范学校未被录取,投考保定育德中学被录取。
育德中学是一所在北方颇有名气的私立学校,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五四运动爆发,育德中学师生率先罢课集会。1920年夏,育德中学成立文学研究会,王锡疆、安志成、王斐然等是主要骨干,接受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思想。1921年夏,邓中夏受邀来校演讲《文学与社会改造》。民主的思想很早就在育德中学学生中广泛传播,就在此时,孙犁入学。
孙犁的文学启蒙与创作开始于育德中学,校刊《育德月刊》和国文教师谢采江先生皆功不可没。《育德月刊》的文艺栏目经常刊登学生的优秀习作,谢采江是海音文艺社的知名诗人,由他兼任着月刊的文艺编辑。
孙犁初中阶段在《育德月刊》上共发表过5篇作品,分别为小说《自杀》《孝吗?》《弃儿》《麦田中》,剧本《顿足》。
谢采江是河北定兴县人,生于1893年,原名谢庚宸,又名谢长枢。谢采江深受来校演讲的邓中夏革命思想的影响,成为本校文学研究会的核心成员。他在学校担任初中部国文教员。1925年文学研究会更名为海音文艺社。谢与同学张秀中共同集资创办海音书局,主要出版了收录同人新文学著译作品的“短歌丛书”。谢采江曾著《荒山野唱》《梦痕》《野火》和《不快之意歌》等9部诗集,还著有小说《爱的浪费》。1929年后,海音文艺社停止了活动,谢采江也与社内同人中断来往,停止文学创作,专事教学工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育德中学南迁,谢回定兴老家隐居。抗战胜利后,到唐山开滦一中教书,曾在《河北教育》杂志上发表文章多篇,为中学语文教育做出了一定贡献。1962年退休,1984年病故。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2: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