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欲望的世界(欲望与意识心理学)/欲望动力心理学书系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张振学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你能全方位解释你自己吗?你为什么会经常陷于迷惘或不安之中?你知道你每天为什么会想那么多问题吗?你今天的意识活动状态和思维方式,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而不会是那样的?作为欲望动力心理学书系之一、由张振学著的这本《欲望的世界(欲望与意识心理学)》给出的答案将令你大开眼界。

内容推荐

张振学著的这本《欲望的世界(欲望与意识心理学)》将“人类意识是怎样产生的”这一古老而常新的哲学问题转换到物理学的科学视角上进行考察和研究,通过对宇宙层次、神经反应层次、意识层次以及神经系统必然存在的信息循环关系的探讨,揭示了欲望对意识的深层次驱动作用和能量性相互转化原理,以及灵魂与意识的后天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信息、知识、表象、语言、智慧等内容在搭建人类自我人格结构、搭建意识层次反应结构、搭建主观精神世界等方面的转换机理、演绎规律、形成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为我们科学地认识宇宙、认识自我、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提供了一个高屋建瓴的观照视角和别具只眼的理论探索路径。

目录

前言:一本解释世界并改变自我的书

第一章 人类意识的起源——欲望产生的物质基础

 一、神经系统层次论

 二、神经系统的信息循环关系

 三、神经系统的意识循环关系

 四、神经系统的蝶式循环关系

 五、神经系统的丛级循环关系

 六、神经电与信息流

第二章 人类意识活动过程解析——意识能量的结构性转换原理

 一、匮欠性激能变智能事件

 二、智能变欲能事件

 三、欲能变意能事件

 四、意能变智能事件

 五、智能变目标性激能事件

 六、目标性激能变智能事件

 七、智能变意能事件

 八、意能—智能—动能—欲能的联通与联动

 九、物质能量与意识能量的相互转化与守恒

 十、高级生命与低级生命的智能反应回路解析

第三章 意识与灵魂——人类灵魂存在性的科学推演

 一、灵魂不灭定律

 二、灵魂与意识

 三、意识的后天成长性

 四、人类认知的三个基本层次

 五、人类质能结构关系中的灵魂含义

第四章 欲望与信息——客观信息向主观信息的欲望性转化

 一、内觉性信息与外感性信息

 二、客观七性信息与主观七性信息

 三、人类主观世界的伸展方向

第五章 欲望与知识——知识与意识相互转化原理

 一、知识与意识

 二、知识部队:人类知识体系形成原理

 三、知识与记忆

 四、人类知识的有限性

第六章 欲望与表象——表象在欲望方向上的展现与链接

 一、眨眼成像效应

 二、睡眠成像效应

 三、注意力转移成像效应

 四、别离成像效应

第七章 欲望与语言——语言是欲望向意识转化过程的表达性载体

 一、内隐语言

 二、外显语言

 三、知识、语言与意识

第八章 欲望与智慧——智慧是欲望驱动下的意识升华

 一、元意识

 二、元智慧

 三、智慧

 四、智慧的构成要素及演绎原理

第九章 意识层次理论新解——欲海中的潜意识、前意识、浮意识、显意识

 一、潜意识

 二、前意识

 三、浮意识

 四、显意识

后记

试读章节

欲望对人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在诱导人、激励人的同时,也在搅扰着人和折磨着人。人生修炼的目的是去除欲望带来的烦恼,但在去除欲望“搅扰人和折磨人”的负面力量的同时,也可能把“诱导人和激励人”的正面力量卸除了。如果整个社会的人都修炼到清心寡欲的地步,那么,这个社会可想而知将会陷入寂寂长夜,既看不见照彻黎明的曙光,也听不到奋勇前进的号角。

柏拉图在《国家篇》中指出,灵魂是由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构成的。其中,理性是智慧,关注整个灵魂;激情是它的臣民和同盟军;而欲望则是灵魂中最大的部分,本性贪婪,应该小心提防它。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柏拉图认为,理性与激情的结合能最好地保卫灵魂和身体,抵御外来的侵蚀,它们一个指挥,另一个则遵从命令出去作战。与谁作战呢?欲望。因为欲望为灵魂所本有。在柏拉图的灵魂构成观念中,人的内在矛盾已被先验地设定了。

由于欲望与其所涉及的各种关系具有非常复杂的层叠性、交织性和拓扑性特征,这使得我们对于欲望的表达总是感到语言的苍白和乏力,即便连叔本华等大哲学家们也认为欲望是一个“难以尽述”的话题。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为了揭开人类语言表达上的机理和奥妙,创造了“能指”和“所指”两个语言学概念。这两个概念自一产生开始便具有了明显的哲学意味,所谓的能指,就是用以表示特定意义的表示者;所谓的所指,就是被表示者。有人拿玫瑰花来解读能指与所指的概念关系玫瑰花的形象即是能指,爱是其所指,两者加起来,就构成了表达爱情的玫瑰符号。

在欲望系统中,也涉及到这样一种两相对应或对称的逻辑关系,一方面是目标,属于欲望的能指;一方面是匮欠,属于欲望的所指。两者通过神经智能勾连起来,就构成了欲望。这就是说,针对生理机能的运转所造成的特定的欲望匮欠,必须存在着一种虽然不在场但却可以被神经智能辐射到的一个目标,我把这个目标所具备的能够用以填充欲望匮欠的能量、功能、能力或效能,称之为目标性能,或外应物能。显然,这里的能指已经不再是虚拟的仅仅具有象征意义的表示性符号,而是一种具有满足意义的实体。

从这个意义上说,欲望不是一个单面性独立的实体,而是一个双面性对称的联系。既然是联系,就少不了三个方面的实体性内容:一个是本体内容,在欲望系统中指的就是内在匮欠;一个是客体内容,在欲望系统中指的就是用以填充匮欠的外在目标;还有一个就是介体内容,是构成联系的纽带,在欲望系统中指的就是神经智能对匮欠和目标所做出的媒介性和勾连性反应。

这就使得欲望的构成首先体现为三个很容易在传统心理学中得到证验的实体性的“能”的形式,第一个是生理机能,第二个是神经智能,第三个是目标性能,即外应物能。其中,神经智能是生理机能与目标性能得以实现对接的桥梁和纽带,是先天的灵枢所在。生理机能产生匮欠,但匮欠本身并不直接等于欲望,而必须加上神经智能对匮欠的反应,但这还不够,还要再加上神经智能对填充匮欠的目标性能的辐射和勾连,这样从内在匮欠,到外在目标,再加上神经反应这个媒介,才能使欲望被实实在在地勾兑出来和兜示出来。

所以,欲望产生的复杂机理正在于此,其中既包含着生理机能与神经智能交互作用的结果,也包含着神经智能与目标性能交互作用的结果。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包含着在神经智能的辐射下而呈现的生理内部环境与生理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全部联系性结果。

从人的自我存在性的意义上看,生理机能具有本体的先在性,目标性能具有客体的后在性,神经智能则介乎本体先在性与客体后在性的先后之间。人们总是在作为本体的生理机能发生匮欠之后,才能由作为介体的神经智能做出反应,并进一步在人的大脑中产生欲望反应。

P84-85

序言

一本解释世界并改变自我的书

本书系将欲望作为具有开端意义的学科门类进行研究,并以物理学为依托,以生理学为基础,以心理学为导向,以认知神经科学为介质,以欲望作为人类主观世界的第一推动力,借助欲望层次理论和自我质能结构理论模型,构筑了一个规模宏大、经纬万端、独出机杼的理论体系,藉此演绎并绘制了人类精神宇宙的巨幅画卷。从此,人类主观世界的大门在欲望力所指引的方向上被一脚踹开,虽是庭院深深,红尘滚滚,却是三观尽显,一览无余!

同时,我们借助主观世界不断闪烁的幽微的光芒,一路走去,甚至还惊异地发现了主客观两个世界所存在的奇点性契合与叠加,进而别具只眼地领略到了客观物质世界的发生与发展的神奇风貌和诡异踪迹。

欲望动力心理学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人类欲望与生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人类欲望对精神宇宙的形成和发展所具有的特殊驱动作用、人类欲望与心理的本质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与表现,从而更理性地把握自身言行、更准确地解读他人动机,并藉此恰到好处地处理社会关系和引导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一门新兴科学。

人类的所思所言,所作所为,无一不源于自身欲望的诱使和驱动,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行状态、一切人文成果和客观面貌无一不掩映着欲望碾轧的辙痕,无一不是内心的欲望在外部世界绽开的魔幻之花。这是对于人类整体而言的。对于人类个体而言,也莫不如是。

任何人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无不串掇着无形的欲望的丝线,无不是自身内在欲望的展露与体现。表面上的成功或失败,平凡或卓越,顺利或坎坷,平安或灾难,吉凶或福祸,等等,无一不是源于内心欲望的蛊惑、诱使、感召和驱动而造成的一种客观现状和自我感受。

社会要求每个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规范好自己的言行,其实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求人们把握好和规范好自己的欲望以及对欲望的表达方式与表现分寸,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自然,适应各种不断变化着的生存环境。

同理,如何把握好或规范好别人的言行,其实也是如何把握好和规范好别人的欲望的问题。特别是作为各行业、各领域的领导者或管理者而言,不但要善于把握好自己的欲望坐标,也要善于把握好别人的欲望曲线,从而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领导和科学管理。

欲望动力心理学不但能帮助你实现梦寐以求的夙愿和理想,让你的人生获得可期待的幸福和满足,而且还能有效地帮助你避开“欲壑难填、利欲熏心”的罪恶的渊薮;不但让你更全面和更深刻地认识和改造外部客观世界和人类主观世界,而且也能让你更准确和更现实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完善自己和提升自己;不但让你更有分寸地把握欲望底线,让欲望之手成为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绝不让欲望的无底洞成为蛊惑自己抬脚踏空的人生陷阱,而且也可以让你在为人处世、职场交际、商场运营、员工管理、社会治安以及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等过程中更好地揣摩和洞察别人的欲望脉搏,让欲望之衡成为丈量别人品德与意志的尺度,让欲望之力成为引导和激发别人产生特定行动的精神号角。

可以说,欲望动力心理学就像一剂良药,既能养生又能健体,既能治病又能防疾,不但可以使自己的人生功德圆满,而且也可以对别人的七情六欲洞幽烛微,并施以恰当的指教、规范、训诲与管理。

当然,研究欲望动力心理学的功用还远不止于此。按照法国哲学家德勒兹与精神分析学家伽塔利的观点,欲望者同时还是一台创造和生产世界人文万物的“机器”,在西方被广泛描述为“欲望机器”,即在宇宙系统与社会伦理关系中,有一种普遍存在的对偶或对称关系。此即对立者或对应者的永恒轮回,永恒重复。它是因主体向往获得某物或达到某种目的而自行运转、产生能量、并经由零件与要素组成的一种特殊装置。

我认为这台特殊装置不但可以将客观世界映照、投射、拼接、组合、演绎为主观世界,而且也能将主观世界辐射、描摹、仿造、复制、落实为客观世界。正像人类看到飞鸟便会产生飞的想法,而后便能制造出飞机;看到美的景观便会产生美的蓝图,而后便能创造出丹青;看到野兽奔跑便会产生追赶的念头,而后便能制造出汽车;看到好的人物便会产生爱的欲望,而后便能施与爱的情感,如此等等,皆可理解为欲望机器在工作,在运转,在生产,在创造。通过这台机器,客观的现实似乎都可以变幻为主观的梦想,而主观的梦想似乎也都可以演变为客观的现实。

欲望作为一种“对缺乏者的抱憾”,蕴藉了愿望、想往、要求、欲求、物欲、性欲、肉欲等所想要的东西,与此同时排斥其反义领域的诸如疼痛、苦闷、轻蔑、冷漠、惰性、恐慌、忧虑、厌恶、不安、无视等不想要的东西。机器作为一种创造工具或研发器械,也涵盖了具有机械装置或类似器械装置的诸如工具、器物、火车头、计算机、机器人、动物机体、身体器官、机构、机关、文学创作、绘画作品、雕刻作品、影视作品,以及人、东西、地球、宇宙、基本粒子等可以实现人类意图的一切事物。“欲望机器”把技术、技艺、力量、观念、理想、精神、计算、缝纫、打印、复制、传输、虚拟处理、翻译、战争、航海、交通、舞台、人、动物、政治、社会、经济、艺术、世界等统统融入其中,并试图像变戏法一样将这些东西一一研发和制造出来。

这就是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和不文明成果,无一不是欲望生产和制造出来的,这也许就是“欲望机器”之概念被提出来的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欲望动力心理学不仅可以造福于个人,也可以造福于社会,不仅可以解读内在的主观世界,也可以解读外在的客观世界,不仅可以解读自然景观的形成之妙,还可以解读人文景观的形成原理。

……

全书系写到2016年的时候,前五本便基本完成了,后面三个专题由于时间关系,仅仅写出了主要观点,未能展开铺陈,不免有些遗憾,但我自觉确实有些倦了,便临时决定把欲望与舒适、欲望与情绪这两个专题全部合并到欲望与场域心理学之中,因为欲望与舒适、欲望与情绪问题虽然未能展开论述和独立成书,但细究起来,它们皆在我创设的欲望场理论的统摄范围之内,也是完全可以自圆其说的,更何况这样安排也并不妨碍这两大课题可以自成体系的特点。

这样,我的《欲望动力心理学书系——欲望的世界》至此算是正式完成了,八个专题合成六本书出版,共计一百多万字,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如果将来兴致再起,或许有机会可以对后面的诸多专题深研细究,展开论述,以补遗憾,也是可能的。

这里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系缘起于现代量子物理学对于哲学和心理学产生的巨大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惊人的理论成果,更给作者带来了强烈的思想震撼。本书系借用美国著名粒子物理学家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利昂·莱德曼在《上帝粒子》一书中提出的“上帝粒子”概念,试图借助量子物理学最前沿而奇妙的理论模型,为现代哲学和心理学寻找一种更独特而有趣的逻辑推演方法和证明路径。所以,本书系在探索世界本原问题上,以《圣经·创世纪》中上帝的概念开始说起,最后落实到莱德曼所提出的著名的“上帝粒子”的概念,整个讨论过程富有缜密而生动的逻辑推演机趣。我们高兴地看到,为了回答亚里士多德时期既已提出的关于“宇宙第一推动力”的千古疑问,量子物理学家们以其高妙的证明手段,正在逐层剥去套在人们心灵中的宗教外衣和神话色彩,进而为人们确立科学的世界观提供最基本的理论依据。

我在本书系中对于人类欲望的分析和阐述,借鉴了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大量的研究成果和成熟的理论范式,以独成体系的论证方法,对宇宙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大脑认知等事关人类终极之问的基本问题提供了别开生面的观照视角,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用以解读人类欲望心理、行为动机、人格品质、自我意识和精神宇宙的理论模型,试图对人类各种心理现象和行为动机做出更精准的数学解释。

鉴于我对于经典物理学特别是量子物理学的理论造诣和理解深度所限,在逻辑架构上和观点阐释上难免存在一些浅见、偏颇、甚至谬误之处,敬请各界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利本书系在进一步修订和再版时参考和借鉴。

作者  2017年4月于北京

后记

当我创作完成《欲望动力心理学书系:欲望的世界》这一百多万字的书稿之后,疲倦地打上最后一个句号时,心情倏然感受到了一种莫大的轻松和解脱。好像从此以后,我终于从欲望的世界里逃离出来,再也不必为人的欲望问题而焦灼和纠结了。

要知道,我在整个前半生的五十多个年头里,差不多每一天都被各种各样的欲望包围着,蛊惑着,困扰着,差不多每一天都有自己的欲望与别人的欲望交叠在一起,纠缠在一起,振荡在一起,搅得我心乱如麻,躁动不安,压得我常常喘不过气来,笑不出声来。这也许是我决定把欲望这根硬骨头啃烂嚼碎的原因。现在是啃完了,嚼完了,似乎也到了该向欲望告别的时候了。

想到本书系的写作过程,与其说是一种创作,不如说是一场修炼。但真正修炼到彻底告别欲望的程度,目前似乎还真是做不到。因为我们都活在欲望的世界里,在欲望的世界里兀兀穷年,疲于奔命。欲望是伴随人生之始终的魔咒,你不从这个世界上灭失,它就一直缠着你不放。不论你,不论他,不论我,任谁都不能幸免。

不过,我想大概也不必如此悲观。我们正是因为每天都活在欲望的世界里,每天都受到欲望的驱策,才使得我们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义,才使得我们不断参与社会的合作与竞争,才使得我们不断追求人生的幸福和满足,才使得我们不断寻求和感受人生的意义之所在。

关于人类欲望问题,几乎每一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或多或少地做过程度不同、角度不同和观点不同的讨论。但到目前为止,基于我个人的阅历所限,还没有看到任何一部长篇大论和穷原竞委的专著。本书系的写作经历了八年的时间,我为此也付出了不少精力和代价,如能引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给予热心关注、支持、赞导和批评,我将足以欣慰并感戴不尽。

这里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了阐述问题起见,我还在本书系中绘制了上百幅图片,试图对一些抽象、玄奥、高深的欲望问题做出形象化和视觉化的解读,其效果如何相信读者诸君会看得明白。其中也有个别几幅引自于网上现成的图片,这几幅图片连同内文中引用和借鉴的一些专家或学者的优秀理论观点,对于我阐述欲望问题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和支撑作用,由于无法与作者取得联系,我对此深感不安,并致歉意。如日后有机会取得联系,我将合理支付报酬,表达我对他人劳动成果的理性尊重。

另外,鉴于近年来国内学术环境和图书市场出现的一些乱象,让我产生了一些令人尴尬的联想。所以我不得不在此做出一个简短声明:本书系为原创作品,凡引用本书系观点,敬请注明出处!本书系作者愿意看到正当的学术讨论、引用或翻译。凡未合理注明出处的,或对本书系内容进行改写并将本书系观点当做自己的观点进行发表的,将视为抄袭或篡改。一经发现,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书系虽为学术专著,但考虑到内中所阐述的欲望事件与每个人的一生都息息相关,所以,在写作手法上,我尽量避免使用高深的专业术语,力求把问题阐述得简单浅近,通俗易懂。所以,本书系既适合有志于从事心理学领域研究工作的同仁作学术讨论之用,也适合那些拥有普通学历的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咨询师、教师、大学生、一般爱好者或为自我心理问题长期受到困扰的人士阅读,但愿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

作者

2017年4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0: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