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收集了作者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三玄”“四书”经典解释研究的论文,提出中国哲学的根本精神是生生,通过对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的专题研究,从知体的角度分析勾勒了生生哲学的发展脉络、理论要旨及其时代价值。 作者简介 张二平,甘肃甘谷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国学研究院博士。现就职于中央统战部宗教研究中心,从事宗教理论政策研究。著有《生生论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18年)。 目录 “生生”释义(代序) 第一编 玄学的“无知” 王弼《老子注》的物性论 郭象《庄子注》的物性论 皇侃《论语义疏》的“寂感” 成玄英《庄子疏》易学体用论 第二编 理学的“致知” 《近思录》的一体论 朱子《论语集注》的格物体用论 朱子格物致知说荀学溯源 王阳明《传习录》的良知之学 从先天易论王龙溪良知学之秘藏 《明儒学案》的生生哲学 王船山《读四书大全说》的性日生日成说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的血气心知论 第三编 新儒学的“知性” 欧阳竞无与熊十力、梁漱溟论孔子真精神 梁漱溟论中国文化复兴的易学路向 熊十力《新唯识论》的体用论 牟宗三的知体呈现说 李泽厚《论语今读》的情本体 体用论与现代性 后记 导语 这本文集,以孔家易学观念为主,在“三玄”“四书”的经典解释中,沿着孔老之辨、圣学异端之辨、中西体用之辨的足迹,旷观源流,冥会本体,努力对儒家知体有所窥探。本书分为玄学的“无知”;理学的“致知”;新儒学的“知性”三编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