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斯芬克斯之谜/域外故事会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罗纳德·诺克斯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奈杰尔和德里克表兄弟两人在泰晤士河上旅行。不料德里克神秘失踪。他是否已被谋杀?凶手是与他争夺财产继承权的奈杰尔吗?结局给出了我们完全意想不到的答案。
作者简介
罗纳德·诺克斯(1888—1957),英国黄金时代侦探小说代表作家。作品中超常的智力犯罪元素受到西方推理小说界推崇。
目录
一对堂兄弟
西浦科特船闸
独木舟漂流
难以形容保险公司的质疑
伯吉斯先生的详述
阿基米德试验
照相机不会说谎
公共餐厅里的晚餐
奈杰尔离开牛津
不和谐的音符
伊拉斯谟斯·库克先生
小岛的秘密
追击
乘平底方头船的人
一笔新遗产
布莱顿玩单人纸牌游戏
库克先生消失了
去除伪装
奈杰尔的故事
犯罪过程再现
黑夜行
另一个故事
布莱顿又玩起了单人纸牌游戏
两套方案
后记
序言
邹文华,女,江西樟树
人,文学硕士,教育学博士
,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
2017年获英国皇家语言学
会Diptrans翻译硕士文凭,
现为上海体育学院国际教育
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体育社
会学、体育高等教育管理等
相关研究工作。已出版译著
《城堡》《大路条条》《小
公主》《1860年华北战役
纪要》《香烟、高跟鞋及其
他有趣的东西:符号学导论
》《黑衣新娘》等多部。
来自牛津大学的两位学
子——一对关系疏远的堂兄
弟——性情怪异、生活奢靡
、学业糟糕、标新立异。两
人虽就读于牛津大学的同一
学院,平日却老死不相往来
。然而,祖父留下的一笔五
万英镑的巨额遗产,却将他
俩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也让
两人关系变得微妙。祖父将
这笔巨额遗产留给了堂兄,
但是遗嘱附加条件却规定:
如果堂兄在到达继承遗产的
合法年龄之前去世的话,则
由堂弟继承这笔遗产。有趣
的是,两个平日形同陌路的
堂兄弟,却在堂兄病入膏之
际结伴来了一次泰晤士河上
的泛舟之旅。就在旅行将要
结束之际,眼看可以继承遗
产的堂兄却突然消失不见,
只留下船闸边上的一串脚印
……
堂兄为何此时突然消失
?一起旅行的堂弟为何此时
恰巧不在现场?堂兄究竟是
在玩失踪,还是已尸沉河底
?这究竟是一场谋杀,还是
当事人自杀?不在现场的堂
弟会不会就是谋杀犯?抑或
,他还有帮凶,或是被某个
犯罪团伙谋害了?
一个个疑问接踵而来,
一团团迷雾层层叠起。这就
是罗纳德·A.诺克斯的《斯
芬克斯之谜》呈现给你的精
彩。诺克斯将让他的“男神”
麦尔斯·布莱顿带你一起来
解谜。
罗纳德·A,诺克斯——英
国学院派推理小说家、散文
家、“福尔摩斯学之父”——
1888年出生在英国莱斯特
郡,父亲是曼彻斯特圣公会
主教。他12岁进入伊顿公学
学习,早年已展现出超人的
语言天赋和杰出的文学才华
。在伊顿公学读书时,诺克
斯担任校报编辑,18岁就出
版了英语、希腊语和拉丁语
诗歌集。他22岁从牛津大学
贝列尔学院毕业,获得古典
文学与哲学专业的文学学士
,成为牛津三一学院的研究
员;24岁,成为英国圣公会
牧师。一战期间,他在舒兹
伯利学校教书,并在军事情
报部门工作。29岁那年,诺
克斯皈依罗马天主教,成为
一名天主教的神父。1926
至1939年间,他被任命为
牛津大学天主教学生的神师
,他的推理小说就是在这期
间完成创作的。
诺克斯是英国侦探作家
俱乐部的重要人物,当时与
他同在俱乐部的还有桃乐丝
·L,赛耶斯、阿加莎·克里
斯汀等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
。他本人也是侦探小说的爱
好者,对福尔摩斯系列小说
颇有研究。1929年,诺克
斯在为《1928年最佳侦探
小说》作序时,发表了那篇
著名的《推理十诫》。他指
出,侦探小说应该遵守的十
条原则:一是罪犯应尽早出
场,但是读者不能在侦探之
前认出罪犯来;二是整个过
程不能有超自然力量出现;
三是允许存在多个密室或秘
密通道。三是罪犯的作案方
法不能使用死亡激光、科学
未知的毒药;五是故事中不
能出现中国人;六是侦探破
案不能靠运气或意外或天赋
的直觉和第六感;七是侦探
本人不能犯罪;八是侦探必
须公布他可能发现的任何线
索;九是侦探的朋友(如福
尔摩斯的朋友华生)不得向
读者隐瞒他脑子里的任何想
法,他的智商很低,且必须
低于普通读者;十是在没有
做好足够铺垫的情况下,不
得出现孪生尤其是双生兄弟
。这些规则成了英国推理小
说黄金时代的作家们普遍遵
守的基本规则,而诺克斯也
成了推理小说的“类型元老”

诺克斯在创作过程中严
格遵守本格推理逻辑。他认
为,推理小说中的侦探破案
必须完全依靠逻辑推理来实
现。在诺克斯看来,推理小
说是一种智力游戏,必须服
从逻辑规则,这个观点在他
的同行中得到许多人的赞同

在《斯芬克斯之谜》当
中,读者可以深刻感受到诺
克斯对这些规则的遵守。在
小说的前几章,作者不厌其
烦地详细交代整个故事的背
景和事件的来龙去脉,所述
细节有掩盖小说精彩之嫌,
甚至让读者有枯燥乏味之感
。随着故事的推进,诺克斯
向读者展示了几条不同的线
索,每一条线索都是平实而
朴素,且推进节奏缓慢。在
读者认为案件即将水落石出
时,作者又出其不意打出一
张新牌,将读者看似合理的
预判推翻。随着情节的推进
,故事情节的神秘和悬疑也
越来越强,读者解谜的积极
性不断高涨,从而激起了读
者欲罢不能的阅读兴趣。对
于热爱本格推理的读者来说
,阅读这本书一定会有出其
不意的收获。
《斯芬克斯之谜》(又译
《闸边足迹》《闸边足印》
)1928年出版,是诺克斯创
作的第三部推理小说,也是
“麦尔斯·布莱顿”系列小说
中的第二部。这部小说以牛
津大学的两位学生为描写对
象,是英国第一部以大学为
创作背景的校园谜案小说,
引发了当时英国校园谜案小
说创作的浪潮,如1929年
亚当·布鲁姆发表的《牛津
谋杀案》,1935年桃乐丝·L
,赛耶斯的《校友会之夜》
以及1945年格林恩·丹尼尔
发表的《剑桥谋杀案》
导语
堂兄为何此时突然消失?一起旅行的堂弟为何此时恰巧不在现场?堂兄究竟是在玩失踪,还是已尸沉河底?这究竟是一场谋杀,还是当事人自杀?不在现场的堂弟会不会就是谋杀犯?抑或,他还有帮凶,或是被某个犯罪团伙谋害了?
一个个疑问接踵而来,一团团迷雾层层叠起。这就是罗纳德·诺克斯的《斯芬克斯之谜》呈现给你的精彩。
后记
亲爱的布莱顿夫人:
非常感谢您给我写信,
并问及我的健康状况。我希
望您写信给我,并不仅仅出
于好奇心,如您在信中所说
。自从警方获悉德里克躲在
此地的消息——有人告诉我
,这一消息是经由无线电广
播传出来的——我就来到了
这个舒适惬意的比利时小镇
。不管怎么说,我总觉得,
只有来到此地,亲眼看看他
受到怎样的照顾,我似乎才
可以安心。不过,事实上,
此行毫无必要,因为那些修
女自始至终尽其所能,给了
他周仝的照顾.
下面,我来回答您信中
提到的一些疑问。是的,我
认为你的丈夫对每个细节的
推测完全正确。其中的一两
个细节,你们也已经有所了
解。例如,为什么德里克给
我留下如此仓促的时间,让
我去实施这次想象中的谋杀
。其实,此事原本怪我,因
为我从米林顿桥那家旅馆离
开,大大超过了当初预定的
时间。按照德里克原先的计
划,我们本该至少提前半个
小时到达船闸,这样,我就
有充足的时间赶上火车。事
实上,我从旅馆出来的时候
就已经晚了,而德里克尽管
对我的延误颇为恼火,却也
无法帮着我一起划浆,因为
这也是他计划的一部分,他
要让自己看起来非常疲劳和
困倦。如果我们当时更准时
一些的话,我的“不在现场
的证据”就不会显得那么完
美。还有,如果我们当时更
准时一些,德里克就会在闸
中水道超过范瑞斯,如此一
来,整个案情就更加错综复
杂了。
桥上的足迹当然有存在
的理由。德里克本打算让人
们以为,是我有意让人们觉
得,凶手是从拜沃斯方向过
来的,而且也是朝着拜沃斯
的方向匆匆逃离的。他倒着
走,很明显只是虚张声势而
已,警方一眼即可识破(只
有吸毒成瘾的人,我想,才
会想出那种故布疑阵的主意
,并且期望警方只能猜中其
中的三分之二)。他早已料
到,你们会认为那卷胶卷是
无意间从我衣袋里掉到船屋
岸边的。
我想,除德里克离开泰
晤士河之后的行踪之外,再
没有什么其他事情需要解释
的了。自然,他确实经由南
安普顿和阿弗尔离开的,之
后他一路赶往巴黎,隐蔽在
当地的某个社团之中。在那
里,没有人向他提出任何疑
问,甚至连刮不刮胡子、剃
不剃头都随意。他开始蓄起
胡子,急切地等待着我被捕
的消息。可是,当此事迟迟
不见发生,而报纸又仍然不
肯确认他的死亡之时,他就
离开了巴黎来到此地。与此
同时,他也不再使用华莱士
这个名字。他又开始吸毒,
不久之后,就晕倒在街头。
他被送到了那家医院,那里
的修女从未听到过伯特尔这
个姓,而阿尔玛姑婆去世时
,他虚弱得连报纸都不能看
。事实上,在警方找到他之
前,他对这期间发生的一切
根本毫不知情。
还有一件有关德里克的
事,或许你不感兴趣,不过
却与我关系极大。他和一个
法国女孩订了婚,她一听说
他的下落,马上就赶过来守
在他的病榻前。
……
第二天,那个法国女孩
又来了。她的到来似乎使德
里克振作了一些,医生承认
,他的病情略有好转。不过
,他说,德里克活下去的希
望依然渺茫。日子就这样一
天天过去了,到了九月二号
的晚上,我发觉自己的心情
处在一种很奇特的平静状态
之中。我既不希望德里克死
,也不希望他活,我甚至对
他是死是活的问题全然不感
兴趣。我只是个超然的旁观
者,对于命运之神玩弄我和
德里克的这场游戏,我只是
抱着一种旁观者的兴奋而已
。我费了一番力气才让自己
睡着。第二天起床时,我发
现有一个牧师在周围忙活着
,这使我一度以为一切都结
束了。但是,没有,德里克
在他生日那天上午,大约十
点钟去世了,去的时候,他
的神态极为快乐,这真是令
人匪夷所思。
好啦,我没有骗人,如
果这算得上是我的一种美德
,喜乐就是它的回报。我的
继父已经在美国为我找了份
工作,用令人泄气的现代用
语来说,这是一份“白手起
家”的工作。因此,我终于
还是要变成库克先生了。欧
洲在我心中留下的创伤,在
那个迷人而又单纯的世界里
,终将会被全部抚平。假如
我们可以再见面(想必是不
太可能了),你会发现我在
大西洋的彼岸向你解释为什
么二加二等于四。
看在上帝的分上,请不
要向我表达您的同情,也不
要向我表示您的祝贺。这件
事情迟早要发生的,而它也
确实发生了。我很高兴自己
没有牵涉其中。
十分感谢您!
奈杰尔·伯特尔
九月六日
书评(媒体评论)
《斯芬克斯之谜》以牛
津大学的两位学生为描写对
象,是英国第一部真正意义
的校园谜案小说。
选择财产,还是亲情,
小说主人公面临的困境,我
们同样需要回答,也许本书
能够给你答案。
对罗纳德·诺克斯来说,
世界就是一个流放地,一个
充满谜团和试探之地。我们
每个人都深陷其中,不能自
拔。
——邹文华,上海大学外
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教育学博士,上海体育学
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上海
翻译家协会资深会员,英国
皇家特许语言家协会高级会
精彩页
一对堂兄弟
人有权利在临死前处置自己的财产,这是正常的道德伦理,看似无可厚非,但也令人费解。那些财产,无论是祖辈留下来的田地,还是那些辛苦赚来的金钱,如今,对他都已毫无用处。他种下的每一棵树,也不可能追随它们短命的主人而去,除了那些阴森的松柏枝。可是,在完全丧失意识之前,他在遗嘱结尾处写下的那几句炫耀之词,可能会赋予一个穷光蛋大笔财富,也可能剥夺挥霍无度者的遗产继承权,抑或让继承人为了那些百般无用或荒诞的目的,把遗产挥霍殆尽。至少,对他来说,那些财产是毫无用处了。曾经,有这么一种理论称:一个人如果能在今世把自己的财产安置好,来世他会更幸福。但是,我们早就摒弃了这种观念。那些财产对他毫无用处,但是对于那些期待已久的甥男侄女们,对于救生艇基金管理公司、猫科动物饲养地以及因缺乏遗产税而萎靡不振的英国财政部而言,这些财产却大有用处,它是这一切的主宰。然而,所有权威性书籍都告诫我们,金钱在这个世界上总是弊大于利。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把那些伤害交给一个当它发生时已经不在世的人来处置呢?从今往后,遗嘱人除了那个不可分离的坟墓外,他对自己的财产毫无保留权。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让遗嘱人来安排他的财产,被人毫无价值地挥霍?
以上这些疑问,正是约翰·伯特尔爵士在他订立的遗嘱中一条条清楚地列举出来的。约翰·伯特尔爵士是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末期一位颇有名望的律师,一个安分守己的人,对政治没有欲望,对爵位毫无野心。在伟大的女王去世后不久,他就退休了,把世界交给两个正值盛年的儿子:约翰和查尔斯。其实他原本身体健硕,对乡间捕猎也略有热情。然而,最后要了他命的不是年龄,而是1918年那场严重的流感瘟疫。那时候,他的两个儿子已经先他而逝。两个人都是在1915年领受了军衔,又同时在两年后丧生。约翰的妻子早已过世,查尔斯的遗孀改嫁后定居美国,与老人家断绝了来往。因此,在他的遗嘱里,也就是本故事的起因,他将大部分财产,大约五万英镑留给了长孙德里克——如果德里克不幸死亡,这笔遗产将归查尔斯的儿子奈杰尔所有。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觉得,这位老先生一定会欺骗律师,生前没有订立遗嘱。可是,附加在这份遗嘱中的某些条件却使它成了一份重要的文件。这位遗嘱人深思之后意识到,两个孙子,一个是孤儿,另一个没有父亲,母亲虽在,也形同虚设。在极其动荡的时代,他们必须在没有父母监管的情况下长大成人。于是,他非常明智地决定,将五万英镑(这不是他的全部遗产,只是其中的绝大部分)放在基金公司,等德里克(如果不是他,就是奈杰尔)年满二十五岁才能接管这笔钱。在这期间,两个小伙子很少去他们的祖父家探望。当然,他们也不受祖父待见,因为他们的行为举止中透露出一种少年老成的无趣,这让老先生很恼火,尽管这种情况在这个年龄段很普遍,但他仍然感到痛苦。这位祖父对政治、艺术、道德和宗教的反感和抨击,或许对两个孙子的性格造成了影响。德里克多半时间都与这个家族的老朋友们住在法国南部,他们任他放纵,理由很轻率:“反正这孩子将来会有钱。”奈杰尔也没有得到更好的教养,他很讨厌继父那方的亲戚。在家里,他像个外人;在学校,他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叛逆者。他对自己的创造力抱有一种可怜的幻想,一门心思想要成为审美家。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