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陈平原研究资料(精)/当代著名学者研究资料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陈平原是中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该书稿内容主要有四部分:“生平自述”,陈平原自述学术经历;“研究文选”,选取多篇研究陈平原学术思想与成果等的优秀论文;“学术访谈”,陈平原与其他学者的深度学术对话;“资料编目”,整理了陈平原从发表作品至今的学术成果。书稿资料丰富翔实,编排规范科学,全面系统地呈现了陈平原的学术脉络、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
目录
陈平原,:陈平原学术纪事(1978--2020)
辑一:生平自述
陈平原:“好读书”与“求甚解”——我的“读博”经历
陈平原:小书背后的大时代——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漫说文化》说起
陈平原:四十而惑
陈平原:在范式转移与常规研究之间
陈平原:从“触摸历史”到“思想操练”
陈平原:“现代中国研究”的四重视野——大学·都市·图像·声音
陈平原:学者的人间情怀
陈平原:学术史研究随想
陈平原:有情怀的专业研究
陈平原:与《读书》结缘
陈平原:与时代同行的学术史研究
辑二:研究文选
李新宇:走近陈平原
夏中义、周兴华:论陈平原的“学人角色自觉”
陈国球:山移海动见平原——我眼中的平原君
刘克敌:沿着鲁迅的道路一对王瑶与陈平原之学术研究的不完全考察
王风:陈平原先生旁论
黄子平:文学史的“边际研究”——读陈平原《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
王飙:火山遗迹的勘察者——读《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解志熙:文学史的新写作及其理论问题——读《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
严家炎、钱理群、吴福辉等:《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讨论纪要
吴晓东:文化视野中的小说类型学——评陈平原著《千古文人侠客梦》
欧阳哲生:追寻现代中国学术的传统——读陈平原著《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有感
贺桂梅:“从晚清说起”——对陈平原学术史研究的读解
郑 勇:从文人与文事到文心与文脉
叶隽:当局者的敏锐与旁观者的智慧——读《当代中国人文观察》
杨联芬:“走出”之后的“返回”——评陈平原近著《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于述胜:大学精神的另一种探寻——《大学何为》述论
张福贵:第三只慧眼看文学史——陈平原《作为学科的文学史》的启示
季剑青:有精神的大学研究——读陈平原“大学五书”
袁一丹:都市研究如何“接地气”——读陈平原《想象都市》与《记忆北京》
孙郁:“思”与“诗”的互渗何以可能
辑三:学术访谈
陈平原、查建英:关于八十年代——答旅美作家查建英问
陈平原、杨早:有情怀的学术研究——陈平原教授访谈
陈平原、李庆西:中国大学改革,路在何方?——答《书城》记者问
陈平原、高明勇:中文百年,我们拿什么来纪念
陈平原、李怀宇:“一生而历二世”
陈平原、李昶伟:每一次学术转向的背后,我都有内在理路在支撑
陈平原、李浴洋:思想操练、低调启蒙以及大学传统——陈平原教授访谈录
辑四:资料编目
陈平原著作目录
陈平原论文目录
陈平原随笔目录
陈平原编纂目录
陈平原访谈目录
陈平原研究资料目录
序言
“当代著名学者研究资料
丛书”第一辑编选了中国现
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极为重要
的几位学者——谢冕、钱理
群、洪子诚、王富仁、丁帆
、陈平原、陈思和、南帆的
研究资料。他们不但在各自
的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
,而且其言说的方式为现当
代文学研究、当代文学评论
研究提供了范式。
20世纪80年代,他们曾
被称为“中青年批评家”,其
中大多数属于“第五代批评
家”。论者认为和前代学者
/批评家相比,他们具有“
宏阔的历史眼光;顽强的探
索精神;现代的理性自觉;
深刻的自由意识”①。这四
个主要特征,是这代批评家
能在新时期开创文学研究/
批评新天地的内因。四十年
过去了,当年的“青年”已不
再年轻,然而从学术生命上
讲,直到今天,他们依然是
“年轻批评家”,充满探索精
神,充满了对文学现场的关
注热情。
如果对自“五四”百年来
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进行梳
理辨析,便能清晰地认识到
这些学者和批评家在批评史
上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和精
神特征。
1917年初,胡适、陈独
秀在《新青年》先后发表了
《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
命论》,开启了中国现代文
学批评之门。1918年12月
,周作人发表了《人的文学
》,“人的文学”代表了“五
四”的时代精神,亦上升为
中国新文学的传统,遂成为
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流。
这一时期,虽然以文学
研究会和创造社为代表的各
个文学团体提出各自的理论
主张,但“人的文学”,新鲜
的、立诚的、现实的文学成
为时代的“共名”。作为百年
来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
代批评家,他们不仅是开创
者,也是批评范式的确立者

1928年后,时代的“共名
”被打破,文学批评向更多
元和差异方向发展,马克思
主义文艺理论批评家、京派
批评家以及持个人主义和自
由主义的批评家之间有着更
多的对话、论争和挑战。
1942年5月,随着延安文艺
座谈会的召开,马克思主义
文艺理论逐渐占上风,这也
是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
重要转折点。在座谈会上,
毛泽东指出:“在现在的世
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
都是属于一定阶级的,属于
一定的政治路线的。为艺术
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
政治并行或相互独立的艺术
,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毛
泽东明确提出了“文艺界的
主要斗争方法之一,是文艺
批评”。毛泽东的讲话为那
一时期的文艺批评划定了严
格的、不容置疑的批评标准
。1949年7月2日至19日,
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北京
)召开,这是新中国文学理
论和批评的起点。周扬在会
上发表了影响中国文学创作
数十年之久的讲话,这是延
安文艺座谈会在新的历史时
期的“升级版”。周扬指出:
“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
谈会上的讲话》规定了新中
国的文艺方向,解放区文艺
工作者自觉地坚决实践了这
个方向,并以自己的全部经
验证明了这个方向的完全正
确,深信除此之外再没有第
二个方向了,如果有,那就
是错误的方向。”毛泽东在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给
批评指定的标准,一直延续
到20世纪80年代。
1984年初,福建批评家
林兴宅在《鲁迅研究月刊》
发表了《论阿Q性格系统》
,成为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的滥觞。之后
,时任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
长的刘再复发表了《用系统
方法分析文学形象的尝试—
—读(论阿Q性格系统)》
等文章加以支持。1985年3
月在厦门大学召开的“全国
文学评论方法论讨论会”,
将刘再复关于“方法论变革”
的一系列主张推向高潮。同
年底,刘再复的《论文学的
主体性》分两期刊发在《文
学评论》1985年第6期和
1986年第1期。刘再复在《
论文学的主体性》中强调作
家要超越现实主体,写作时
一定要进入艺术主体。这是
向“五四”时期“人的文学”主
张的回归,也是新时期文学
批评步入审美层面的开启。
“方法热”直接的后果,一是
大量西方的文学理论被介绍
进来,对此前单一的政治社
会学批评形成了极大冲击;
二是各省市作家协会和社科
院也纷纷创办了自主性的文
学批评刊物。这是在之前没
有过的,之后也不再重现的
辉煌。如:1984年1月25日
,《当代作家评论》在辽宁
省创刊,9月《文艺评论》
(前身为《文艺评论报》)
在哈尔滨创刊,10月上海比
较文学的机关刊物《中国比
较文学》出版;1985年1月
《小说评论》在西安创刊,
4月《文艺新世纪》在广东
创刊,4月10日《批评家》
在太原创刊,5月《文艺评
论家》在济南创刊;1986
年1月,《文艺争鸣》《文
艺理论家》分别在吉林和江
西创刊;1988年1月,《南
方文坛》在南宁创刊,6月
《理论与创作》在长沙创刊
;等等。
1985年前后,中国当代
文学批评迎来了它的黄金时
代,文学批评起到了引领时
代风潮的作用。时势造英雄
,第四代批评家正在披荆斩
棘开创思想解放的批评道路
,第五代批评家也是在这个
时期顺利走入批评领域。如
陈思和、丁帆、许子东、黄
子平、吴亮、程德培、李洁
非、蔡翔、张志忠、季红真
、周政保等,就是顺应时代
而崛起的一代批评家,被称
为第五代批评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