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北京味儿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的整理、注解集中体现了瞿宣颖先生半文半白、白话的文章中的北京掌故和研究。有关于北京最早的学术文章,有大量关于旧京掌故的文章,像《故都见闻录》《北游录话》等。掌故既是文章的内容,又是一种近似于古代笔记的半文半白文体。书中“杶庐笔谈”一篇收录陆续发表于《申报每周增刊》的七篇关于北京的文章。原载于《新晨报副刊》的“北平历史上之酒楼广和居”,详细介绍了广和居的历史以反映当时北京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还收录了从“北京之沿革观察中国建筑之进化”“京官生活回忆”等文章。至今这些文章读起来都妙趣横生。
作者简介
侯磊,1983年生,青年作家、诗人、昆曲曲友。出身旧式家庭,中学时开始发表作品,曾做过编辑、教师、记者等,主攻小说创作,和文史、戏曲、民俗研究。著有长篇历史小说《还阳》,笔记小说集《燕都怪谈》等,以及随笔集若干。作品发表于《诗刊》《芒种》《青年文学》等。在新浪网、凤凰网、大佳网、北京青年报等开设有文史专栏。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创造性写作专业。
目录
故都闻见录
杶庐笔谈(七篇)
北游录话
最近北平的教育
北平
从北京之沿革观察中国建筑之进化
记城南
京官生活回忆
北京的人情味儿
北京味儿
故都二老
良乡栗
搭棚与裱糊
北京的冰
年宵摊与厂甸
北京的杂技
厂甸回忆
北京建置
北京的香山
清末民初的北京报纸
万里长城
瞿宣颖与北京:一位民国“史官”的居京日常(代后记)
序言
瞿宣颖先生与《北京味
儿》
今天,知道瞿宣颖
(1894-1973)这个名字的
人不是很多,其中原因有很
多。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
瞿先生在文史和掌故学方面
的著作大多都在上个世纪的
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五十
年代以后,他的著述虽然仍
不少,还做了大量古籍整理
工作,但更是任劳任怨的默
默耕耘了。他的晚年是在上
海,因此北京的读者对他并
不太熟悉。晚年瞿先生多以
号行,用“蜕园”行于世。
瞿宣颖的祖籍是湖南善
化,即今湖南长沙。他的父
亲是晚清的内阁大学士、军
机大臣瞿鸿禨,向以为官以
清正廉洁著称,后来与主政
的庆亲王奕劻不睦,又受到
袁世凯的排挤,于是返乡与
王闿运唱和。辛亥后迁居上
海。
瞿宣颖是瞿鸿禨的第四
子,除了幼承家学,有深厚
的旧学基础外,他的新式教
育也是在上海完成的,是上
海复旦大学的早期毕业生。
在北京政府时期,他做过国
务院的秘书长、国史编纂处
处长。后来也曾在南开、清
华、燕京、辅仁等大学任教

瞿先生精于古文、诗词
,也擅长书画。近年来,他
的书画作品也经常见于各地
的拍卖会。瞿家父子两代与
我家也算是世交,我的外祖
父毓霖公与瞿宣颖也有往还
。至今,我还存有瞿先生为
我外祖父画的梅花,骨干花
枝遒劲清雅,颇见功力之深
。瞿先生除了精研史学和古
典文学,著有《中国骈文概
论》等,更于方志、典故之
学多有关注,他曾与傅振伦
、王重民等发起编纂《河北
通志》,也有《同光间燕都
掌故辑略》和《中国社会史
料丛考》《北平史表长编》
等著作。我在九十年代参与
整理和编辑出版《北京市志
稿》时,也见到瞿先生主笔
撰写的其中《前事志》部分
手稿。
瞿宣颖自1920年进入北
京政府任职到1946年离开
北京定居上海的二十余年时
间,都是在北京度过的,而
居住的地点大多没有离开过
东城,这些地方也都是我所
熟悉的。后来他曾买下东城
弓弦胡同麟庆的旧宅——半
亩园,居住的时间最长。由
于他的家世和学问,与当时
的北京耆旧学人往来频繁,
如傅增湘、俞陛云、周肇祥
、郭则沄、柯昌泗、刘盼遂
、吴廷燮、夏孙桐、陈垣、
夏仁虎、溥儒、李释戡、徐
一士、黄孝纾等往来密切。
与当时北京诗坛画界和民俗
掌故学人多有交集,成为半
亩园中经常聚会的师友。由
于近半生居住在北京,所以
熟悉北京风物,对北京的史
地民俗极为关注,对于北京
有着深厚的感情。
北平沦陷时期,瞿宣颖
曾一度出任“国立编译馆馆
长”,因此也就成了他一生
中的污点。故晚年改署“蜕
园”,也有重做新人之意。
他后来仍然做了不少古代文
史整理的有益工作,还被聘
任为上海市徐汇区政协委员

对于瞿宣颖或瞿兑之这
个名字我倒是从小比较熟悉
的,因为读过不少他关于史
地掌故方面的著作,颇为受
益,在许多同期的学人著作
中他的名字也彼彼可见,只
是我那时还不太明白他后半
生之所以落寞的原因。但是
后来对他的生平和学问还是
有了更多的了解。
最近由北京出版集团编
辑出版了瞿宣颖的《北京味
儿》一书,书后有侯磊先生
的一篇“代后记”,即《瞿宣
颖与北京:一位民国“史官”
的居京日常》。我认为这篇
文章对瞿宣颖做了十分全面
的介绍,评价也是比较客观
公允的,因此不想在此对瞿
先生的学问和生平再做更多
的赘述。不过还是可以就这
本书,谈谈自己的体会。
《北京味儿》收录了瞿
宣颖关于北京历史人文、风
物、掌故、建筑、人物、教
育乃至市井社会生活的几十
篇文章,大多是辑自当时的
报纸杂志,都是散见各处而
从未结集出版,可谓零金碎
玉。这些文章虽然风格与行
文有异,但绝非市井耳食之
言,道听途说,而是具有很
高学术价值的。
例如《北游录话》,原
载于《宇宙风》杂志,分十
篇写完,全文采用他与刘麟
生之间的对话形式,极其轻
松自然,而又站在一个对于
北京陌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并
做解答,阐述个人的看法,
引证史料,娓娓道来,这在
此类文字中是十分少见的,
读来有种很亲切的感觉。
《最近的北平教育》是
篇很短的文字,但是对于
1928年迁都后,当时北平
的大学状况乃至招生的良莠
、生源的状况和会考制度都
有独到的见解。这样的文字
虽然与“北京味儿”并没有直
接的关联,却很客观地反映
了那个时代的教育状况。
《京官生活回忆》一文
虽在《子曰》杂志发表较晚
,也是他离开北京后的作品
,但基本是他在北京生活二
十几年的深刻体会,十分生
动地描述了民国时代北京一
个社会阶层的生活状态,完
全是真实可信的材料。远比
后来人揣摩那个时代的生活
的描述要可信得多。
《北京味儿》一文大多
是讲北京饮食的,这在瞿氏
的文章中可谓闲来之笔,完
全是以白描的笔法散论北京
餐馆与小吃的文字,但是却
言之有物,对于不同的社会
阶层都有讲述,对于北京餐
饮受到的各地影响也有客观
的评价。
这本《北京味儿》的后
半部大多是关于北京的市井
民俗与风景名胜。
瞿宣颖先生虽然生活在
北京的
导语
晚清军机大臣瞿鸿禨之子、掌故大家瞿宣颖细说北京。
瞿宣颖的掌故将历史事件、历代典章信手拈来,本质上是在写政治制度和风俗制度,他的一生,是在打捞遗失的历史,拼接破碎的历史,梳理驳杂的历史,注解深邃上午历史,订正讹误的历史。
精彩页
故都闻见录
我友铢公,笔端挟飞动之致,每摹绘景物,使人读之,如身历其境,延景赏心,应接不暇,唯恐其终篇也。其文随物赋形,遇圆成璧,若太虚之云,起止无心,自然成趣,意其下笔直书,了不经意,心暇手闲,乃能如是。读其文者,辄与之俱化。杜老之诗曰:“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此非善为文者不能道,亦非善读文者不能道。铢公之文颇称之矣。其文兼有诗词,有小说,有游记,于古近郦道元,近柳子厚,又近唐人小说。一日偶称故都风物之美,劝余往游,因欲仿陆士龙之说鄮中,鲍明远之记雷岸,快余等过屠大嚼之意,连夕握管,成数十篇,犹不能自已。余受而读之,击节称快。谓自来导游之作,无此精丽也。冠兹数语,以审同好。二十年夏日春痕记。
一 燕姬
《燕京杂记》云:“京中妇人不知织纫,日事调脂裹足,多买肉面生果等物,随意饕餮,家徒四壁。一出门,珠翠满头,时装衣服,长短合宜,居然大家风范。”《旧京遗事》云:“内无担石之储,出有绮绫之服。”此盖由明清两朝贵游仕宦胥吏军籍麕居此地,养成媮靡之风。晚清旗籍妇女,尤为人所诟病。一旦国亡家破,既无谋生之技能,复鲜服劳之训练,于是年长者屈为佣工,妙龄沦而卖笑。其境极可怜,其故抑非一朝一夕矣。旗女于妇功毫不讲求,固如上述,即冶容之饰,亦逊于汉人。往时咸梳高髻,阔几盈尺,成以假发,全失天然之美,益以浓敷脂粉,俗艳逼人。自民国十三年移宫以后,已不复见此装饰,转效汉妆,益有邯郸学步之诮。古云:“燕赵多佳人。”此语不适于今矣。然满洲妇女有一事为汉人所不逮,盖贵游之家,习于礼范,应对进退,动容周旋中矩,仪态万方,不矜不迫,殆非勉学而能。欧人重社交,妇人以羞涩生硬为耻,此风于满洲见之。本斯美质,去其骄惰,加以近代饰容之术,固足为模范女子也。满人之绝美者,固亦数数见之,特稍拙于涂饰耳。其装束亦胜于汉人,故旗袍至今不废而转称便也。
二 马缨花
客有不喜北平者,曰:“北平春夏间之尘土涨天,塞口鼻欲噎,齿嚼之有声,此何可耐也?”应之曰:诚然。北平市政之待商榷者,何止一端?此其一耳。他日市当局能辟较远之规模,平治道路,广植树木,则此患□□铲除也。试观东交民巷中之洁无纤尘,其故可想矣。夫平治道路,需费良多,或非旦夕所可期。至于植树,安见其不能举邪?古时宫禁多栽槐柳,唐人诗句,摹绘屡矣。北平故宫,犹存旧规。今中华门至天安门,丹垣之旁,尚多古槐。蟉枝攫拏,苍鳞斑驳,虽零落不成行,犹堪作美荫。外此王侯第宅,门首亦多槐榆。壝坛庙宇,则饶松柏。而御沟侧畔,垂柳毵毵,滃然浓绿,每延数里,皆足见往时树木之盛。民国三、四年间,兴举市政,东西长安街一带,广植德国槐与马缨花。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