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重新解读日本历史(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日)网野善彦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网野善彦是20世纪日本最具原创性的历史学家之一,以一已之力开创了日本中世史研究的全新局面。在本书中,他引导我们思考:日本是单一的民族岛国吗?近代以前的日本完全是农业社会吗?“天皇”“日本”名号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吗?文字普及与国家体制的确立有什么关系?神佛信仰在商业金融活动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在父权制确立以前、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如何?日本的受歧视群体是如何逐渐形成的?
在他笔下,中世日本不是一个孤立岛国,生活于其上的居民也不都是固定在土地上劳作的农民,也不只是有披坚执锐的武士、争权夺利的贵族、万世一系的天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贸易、流通和竞争驱动的动态的日本历史,日本列岛不仅通过陆路、水路保持着密切的内部联系,还通过海洋与北亚东亚、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岛屿地区频繁来往。
大量非农业人口活跃于这些舞台上:依靠山川和海洋生活的山民、海民,结成行会的各类工匠,深度介入社会变革的新佛教各宗派,享有一定自由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女性,充分利用海陆交通网络的商人,四处奔波讨生活的歌伎、乞丐、巫女,手沾“污秽”的各色“非人”,努力经营庄园和领地的领主、官僚……他们与农民一道,为了生存与发展,不断适应、改造环境,创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
作者简介
网野善彦(1928—2004),日本著名的中世史学者。出生于日本山梨县,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历任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东京都立北园高校教师、名古屋大学文学部助教授、神奈川大学短期大学部教授及其经济学部特任教授。著有《日本中世的非农业民与天皇》《中世再考》《中世的非人与游女》《重新解读日本历史》《日本社会的历史》《日本中世的百姓与职能民》《无缘、公界、乐》等众多著作,岩波书店于2007一2009年推出了多达19卷的《网野善彦著作集》,并邀请众多学界名家撰写了《回想网野善彦》。
目录
第一部分 重新解读日本历史
前言
第一章 文字
第二章 货币与商业、金融活动
第三章 畏惧与歧视
第四章 女性
第五章 天皇与“日本”国号
后记
第二部分 续·重新解读日本历史
前言
第一章 日本是农业社会吗?
第二章 从海的角度理解日本列岛
第三章 庄园、公领的世界
第四章 恶党、海贼与商人、金融业者
第五章 重新思考日本社会
后记
序言
前言
我曾在短期大学任教近
十年,这期间经历过许多
令我感到惊讶的事。我的
学生与我年龄差不多相差
40岁。但我常常感到,他
们与我的基本生活方式竟
然完全不同。例如,我在
这两三年间经常用宫本常
一的《被遗忘的日本人》
(岩波文库)来进行课堂
讨论。但在阅读这本书的
过程中,我与学生对基本
事物的理解常常会出现差
异。与其说这是因为我这
代人与现在20岁左右的人
之间所掌握的知识有所不
同,倒不如说是因为我们
的生活本身就是不同的。
这里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例如,书中出现了“秧田”
这个词。我原以为大家都
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但实
际上竟没有一个人知道。
此外,学生们既不知道“
五德”的意思,也完全没有
看过牛马工作的样子。学
生们充其量也就偶尔见过
产奶的荷尔斯泰因牛,马
也只见过包括赛马在内的
乘用马。
宫本常一的书中还常常
出现“疠病”这个词,有时甚
至直接写成“麻风病”,但学
生们对这种疾病也一无所
知。即使换成“癞病”,学生
们还是茫然不解。如果换
成艾滋病的话,那大家自
然都很清楚。但他们对于“
癞病”这个词,或者说对于
麻风病这种疾病却没有任
何了解。这种疾病存在于
世界各地,而日本至今还
有这种疾病,也还有因这
种疾病而饱受歧视之苦的
人。但学生们对这些一无
所知。正因为有了这些经
历,我才深切地体会到,
如今,日本社会与自然之
间的关系正在经历着多种
意义上的巨大变化。
一般来说,现在人们拥
有的技术与此前相比已具
有本质的不同。人类甚至
从自然中开发出了足以毁
灭自己的力量。这具有重
大意义。这个问题属于人
类史的范畴。但除此之外
,它对于日本社会也意义
重大:如今的我们正在经
历巨大的变化。从江户时
代到明治、大正时代,再
到我这代人的青年时代(
即战后时代),一些再普
通不过的常识,在现代已
经几乎无法使用。
以厕所为例。现在的年
轻人几乎接触不到臭气熏
天的厕所。在我这代人小
时候,大家都觉得去厕所
是很恐怖的事情。但如今
的家中已经几乎没有黑暗
的地方。因此,我们这代
人曾经对黑暗抱有的恐惧
,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
也变得陌生。但与此同时
,恐惧感也以另外的形式
出现。这个时代的人对于
像刚刚提到的艾滋病等事
物抱有强烈恐惧。我觉得
,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这
种变化的意义。
此前的历史学一般将历
史分为原始、古代、中世
、近世、近代这几个时代
,并在这一框架下把握历
史的变化。但这种时代划
分却无法解释清楚上文提
到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
巨大变化。如果忽略这一
变化,那么我们将无法把
握历史的全貌。
我认为,当我们在研究
日本社会的历史时,我们
需要使用不同于“原始—古
代—中世—近世—近代”的
时代划分。此前也有学者
提出过不同于社会结构史
角度的时代划分,例如从
民族史的角度进行时代划
分,或者从文明史的角度
进行时代划分。暂且不论
这些说法是否恰当,如上
所述,我们的确有必要根
据人类社会与自然间关系
的大转换来为日本社会的
历史做出另外的时代划分

现在的我们正处于转换
期,而过去的那个社会正
在被我们遗忘。我们在孩
童时期曾生活于其中的那
个社会正在离我们而去。
那么,这个正在消失的社
会可以追溯到什么时代呢
?此前的研究普遍认为,
这个社会大约可以追溯到
室町时代前后。也就是说
,经历过14世纪南北朝动
乱后的社会与13世纪前的
社会之间有着巨大差异。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这
代人多少可以凭借自己的
常识来理解15世纪以后的
社会状况。但对于13世纪
以前的问题,我们的常识
无能为力。那是一个十分
不同的世界。
也就是说,14世纪的南
北朝动乱期经历了与现在
的转换期同样巨大的社会
变动。如果我们对照现在
的转换期,重新思考14世
纪转换期的意义的话,那
么这对于我们思考人类将
来的前进方向,以及日本
文化与社会的相关问题都
会有所裨益。我将在下文
具体阐述14世纪转换期的
表现形式。
导语
网野善彦是20世纪日本最具原创性的历史学家之一,他的研究涉及社会史、地方史、海上交通史、女性史、货币史等,对中世的庄园、天皇制的统治基础以及大量的非农业人口的历史有独到的研究。本书第一部分从文字普及、货币流通、社会歧视、女性地位、天皇权威等方面讨论日本在中世时期发生的影响历史走向的巨大转折。第二部分从非农业、海洋的视角重新描绘了丰富多彩的日本社会图景。在日本,本书累计销售突破30万册,要想了解不一样的日本历史,一定不能错过。
通过描绘一幅幅绚丽丰富的日常生活画卷,网野善彦引导我们思考:日本是单一民族岛国吗?近代以前的日本完全是农业社会吗?在古代日本,百姓是不是等于农民?“天皇”“日本”名号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吗?文字普及与国家体制的确立有什么关系?神佛信仰在商业金融活动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在父权制确立以前,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如何?日本的受歧视群体是如何逐渐形成的?通过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日本中世时期所发生的巨大转折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就变得清晰起来。
后记
今年三月,我辞去了从
事了十五年的神奈川大学
短期大学部的工作,转为
该大学的特任教授。距离
转为“隐居”的身份,已经过
去快一年了。
与出版((重新解读日
本历史》时相比,辞去短
期大学工作时的我更加习
惯了与年轻人的交流。但
与此同时,我也深切地感
到,已经成为老年人的我
与学生之间,在生活的许
多基本体验上都有很大差
异。例如,学生们完全没
有木炭的相关知识,也不
知道“石”是什么单位。相反
,我对电脑却一无所知。
可以说,这很好地体现
了现在正在发生的社会变
化有多么剧烈。因此,我
在上课时常常不确定,学
生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吸
收我所说的内容。不过,
从考试的结果看,学生对
于一些问题的确还是有所
理解。
本书就是在这些朴素经
验的基础之上写就的。与
前一本书一样,本书也是
在1993年10月至1994年5
月,与筑摩书房的几位工
作人员进行了四次会谈后
,以谈话内容为基础整理
而成的。
但在本书完成后,我发
现书中各处所写的内容之
间存在一定的重复。虽然
我对此感到抱歉,但此前
的“常识”(包括为世人广泛
接受的日本史认识与人们
对日本社会的印象)确有
很大的问题。这些显而易
见的问题根深蒂固。为了
让人们不再抱有错误的观
念,纠正这些问题至关重
要。考虑到这点,我宁愿
受到流于哕唆的责难,也
决心就这么出版。
如果在读过此书后,有
年轻人能在重新理解日本
社会的问题上,愿意不盲
目跟从“常识”,用自己的头
脑重新思考日本社会,哪
怕这样的年轻人只是多了
一位,我也会感到十分荣
幸。
与前一本书一样,我想
在这里对编辑部的土器屋
泰子表达衷心的感谢。本
书得以出版,有赖于土器
屋泰子的辛勤工作及其对
本书写作工作的支持。此
外,她也在编辑方面给予
我很多帮助。与此同时,
筑摩书房的各位工作人员
也匀出工作时间,,倾听
我的发言,鼓励我。我也
在此对他们衷心地表示感
谢。
1995年12月3日
网野善彦
书评(媒体评论)
仅关注武士、农民的教
科书式历史印象背后广阔
、多样、丰富的中世面貌
,让很多读者着迷。其历
史观对宫崎骏的《幽灵公
主》等虚构作品也产生了
巨大影响。我想给希望理
解中世纪社会全体面貌但
又不知道读什么的读者推
荐本书。
——吴座勇一(《应仁
之乱》作者)
不读网野先生的书就没
法写历史小说。
——北方谦三(日本著
名推理小说与冒险小说作
家)
网野善彦是他那一代最
杰出、最有独创性、最有
影响力的日本历史学家之
一。……他对几个世纪以来
人类经验的精彩见解继续
改变着我们理解日本过去
和现在的方式,并激励着
新一代的日本历史学家。
——Tessa Morris-
Suzuki(澳大利亚国立大
学日本史教授)
在描写日本历史上不受
重视的(历史)参与者时
,网野善彦将社会群体、
地位、职业、地区和岛屿
推到了台前。他照亮了笼
罩在武士与朝臣、皇帝与
诗人、历史学家与翻译家
阴影之下的普罗大众。同
样重要的是,他通过让列
岛民众参与河流、沿海和
外国活动,尤其是贸易活
动,让日本和日本人回归
海洋。
——Kenneth R.
Robinson(日本国际基督
教大学助理教授)
精彩页
女性的职业也与她们神圣的性别属性密切相关。从很早的时候起,就存在游历各地的女子。而被称为“步巫女”的巫女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游女”“浮女”等“游历女妇”被认为是游女的前身。就连数量稀少的古代文献也记录了她们的存在。
这里介绍一个关于古代游女的著名例子。大伴旅人曾在大宰府担任大宰帅。后来,他被任命为大纳言,马上就要回到京都。大宰府的官员送别旅人,而与官员一起前来送别的还有游女,游女也与旅人吟咏了和歌。从游女后来的状况推测,在这一时期,游女很可能已经与大宰府这样的官署产生了一定联系。
我在谈到非人的问题时也曾提到,随着律令制的崩溃与官署职能的变化,原本隶属于律令制下各类官署的专职业者也渐渐发展出了独立的职业群体。游女的情况也是如此。曾经隶属于后宫或雅乐寮等官署的女官或歌女,便在日后发展成了游女。
大约在10世纪至11世纪,出现了以女性长者为统帅的、独立的游女职业集团。江口与神崎的游女最为有名。游女多以码头和港口为据点。西日本的游女也乘船四处活动。不过,我们并不清楚各地的游女集团之间是否会相互联络。
但与工商业者的行会一样,以长者为统帅的游女集团也存在“一﨟”“二﨟”这样的论资排辈现象。“傀儡”的情况也是如此。在东日本,女性傀儡同时也是游女,她们多以客栈为据点,不怎么乘船。
仁和寺御室有一份名为《右记》的镰仓初期的记录。其中明确地写道,游女与白拍子都隶属“公庭”(也就是朝廷)。由此可见,游女集团曾经属于内教坊或是雅乐寮这样的官署,受到别当的管理。她们轮流为宫廷仪式献艺。这在贵族等的日记中也可以得到确认。
白拍子与傀儡的情况也是如此。镰仓前期曾有过“白拍子奉行人”这样的职务。由此可见,游女、白拍子或傀儡与神人、寄人一样,是直属于天皇或神明的女性专职业者。因此她们的社会地位并不低下。直至镰仓时代,游女、白拍子、傀儡都会为天皇或贵族诞下子嗣,她们的和歌会被选入敕撰和歌集中。这些事实都可以反映出她们不低的社会地位。
除了游女以外,平安时代末期以后,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女性—例如成为供御人或神人的工商业者、艺能民—也经常出现在史料中。这些女性专职业者的存在可以追溯到8世纪。《日本灵异记》中就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例如卖花女、因借出属于佛的钱而成为富翁的女子,或是用小容器借出米和酒,但在收回时却使用了大容器,因此大赚一笔钱但最后受到佛祖惩罚的女子。此外,平安后期的文献中也记录了卖炭的大原女。
由此可见,日本社会中存在许多女性商人。例如,卖鱼的商人几乎无一例外全是女性。在镰仓时代初期,在京都的六角町开店卖鱼的琵琶湖商人也全都是女性(这些人同时也是供御人)。
在桂川的“鹈饲”,同时也是“桂供御人”的人中,有被称为“桂女”的女子,她们是贩卖香鱼的商人。贩卖炭和柴火的大原女也是如此。在京都北部的小野山里,有烧炭的女性供御人。此外,也有贩卖魔芋等各种蔬菜和素食的女性供御人。在贩卖棉花或小袖的祗园社神人中,也有许多女性。
上文提到的这些都是南北朝以前的神人和供御人。如前所述,供御人与神人都是隶属于神佛和天皇的群体,因具有神圣性而受到特殊对待。他们不论男女都可以免缴交通税。他们游历各地,从事交易活动。这些人中有许多女性,这也与上文提到的女性本身所具备的神圣属性有一定关系。
实际上,桂女会佩戴特别的头巾,光看服装就知道她们不同于普通女性,她们以这种装扮游历各地。这与上文提到的女性曾广泛游历各地的事实有关。总之,直至镰仓时代和南北朝时代,游历各地的女商人在社会上活动的人中所占的比例,远比我们原本想象的要高得多。
被排除出公务世界的女性
但另一方面,我们的常识是:女性被排除在公务世界之外,并且一直受到压制。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统合常识与上述事实呢?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近年来,家族史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我们由此得以了解许多事实。关于日本亲族组织的情况,此前的研究一般认为,日本从很早的古代起就实行父权制,而日本社会也是男性占据优势地位的父系制社会。对此,以高群逸枝为首的女性史研究者则认为,至少在南北朝以前,母系制的倾向反而比较强。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实际上,日本古代社会中并未出现过“氏族”这样的家族集团。
换句话说,不论是在母系集团中还是在父系集团中,日本社会都不存在实行族外婚制度(即不允许氏族内部的男女通婚,一定要与其他氏族之人结婚的规定)的氏族集团。因此,日本社会的亲族组织是“双方的”,或者说是“双系的”。也就是说,在亲族组织中,男女两个系统的成员所具有的权利都得到了认可。因此,日本社会不那么反对近亲结婚。在现在的中国社会与朝鲜半岛社会中,依旧可以看到同姓不通婚的现象(即姓氏相同的男女不可缔结婚姻),但日本社会却完全没有这种现象。
这里说一个题外话。我自己就是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22: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