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例外状态的法政哲学--庚子六题/法说新语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作者 | 谢晖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对紧急状态中的令所表达的法益实现特征进行探讨,进一步说明其作为紧急状态独特法益的价值。这种法益与日常状态的法益适成对照,是政府在面对例外情形时,依据紧急状态法,通过简洁、明快、有效的令,对常规法律所规定的法益之矫正、更改,以既适应紧急状态中人们交往秩序建构的特殊需要,也满足在紧急状态下,能于整体上相对平均地保障人们低限度的权利和自由。所以,尽管这是一种例外的法益,但面对紧急状态,又是必须的。 作者简介 谢晖,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为广州大学特聘教授。曾任山东大学理论法学研究所所长、理论法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理论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南大学特聘教授。 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学术随笔260余篇;出版个人学术著作、学术随笔等35部;主编法学丛书:《法理文库》《公法研究》《民间法文丛》《法意文丛》;主编学术集刊:《民间法》《法律方法》;主持定期学术会议:全国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学术研讨会(已召开16届);全国法律方法论坛(已召开15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截至2009年(此后未再申报过任何学术奖项)其科研成果共获得各类学术奖励或称号40余项。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哲学、民间法与法律方法、教育政策与法律等。 目录 论紧急状态中的国家治理 一、弁言 二、紧急状态的三种含义 三、紧急状态中国家治理的主体和程序 四、紧急状态中国家治理的权力和权利 五、紧急状态、国家治理与常规法治——紧急状态法 COVID-19,“想要”与“能要”的治理权衡 一、弁言 二、“想要”——一个建构倾向的自由主义命题 三、“能要”——依循事物规定性的“自由” 四、“想要”与“能要”的商谈及国家治理 五、结语:无往不在枷锁中的自由 COVID-19,透过“唯一知”“知无涯”看治理原则 一、弁言 二、“唯一知”:人类认知的限度及治理谦抑原则 三、“知无涯”:人类认知的无限及治理循序原则 四、在“唯一知”与“知无涯”之间:善治问题 五、余论:全球善治,在技术和商谈之间 “例外生存”与“自由死亡”的治理决断 一、弁言 二、“例外状态”及其治理决断 三、“自由死亡”及其治理风险 四、“生存”与“死亡”的治理权衡 五、结语:以“自由例外”救济“生命常态” COVID-19,信任与国家治理 一、弁言 二、“自由例外”、治理难题与多焦点治理 三、“专制例外”、领袖信任与集权治理 四、紧急状态、信任与国家治理 五、余论:紧急状态中信任缺席,治理能否缺席 例外状态,令尊于法 一、弁言 二、疫情期间无所不在的令及其特征 三、例外状态中令与法的违和与协调 四、有关“令”与法的学术论争 五、结语:作为例外状态之紧急法益的“令” 序言 社会状态:三维世界的 综合表现 本体论哲学的重要论域 之一是本体的构造要素。其 中时间、空间和主体,常被 作为本体世界的三个最基本 的构成单元或要素。而作为 世界构造中的精神存在,更 是被主体所专享。因此,即 便时间无始无终,空间无边 无际,也难以包容主体精神 或心灵的博大精深。从而哲 学在本质上是主体哲学,是 精神现象学。世界本体的这 种时间、空间和主体三维结 构或者三个组成要素,成为 哲学家笔下有关世界的总体 样貌。无论何种流派的哲学 家,只要全面地论及本体世 界,如上本体世界构造的三 单元或三要素总是难以回避 的。 那么,有没有一种事物 ,能把这三者现实地结构在 一起,使时间、空间及精神 主体能够统一其中,综合地 表现时、空和人?答案是肯 定的。在笔者看来,这种事 物不是其他,就是社会状态 。那么,什么是状态?对此 ,或许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 和解释。如果在一般意义上 理解,可以说状态就是世界 发展和运动的表现形态。但 笔者在本序文以及本书中更 愿意在社会意义上对状态予 以解释,奉献一种关于状态 的新解释,那就是在人类交 往和社会运作意义上的状态 ——社会状态。它是指人— —主体在交往行为中,与特 定的时间、空间在坐标点上 遭遇时的具体境况,以及应 对该具体境况的规范预案和 安排。这一有关状态的解释 ,显然以精神现象——主体 为核心,但主体并非衡量状 态的唯一尺度。因为这里的 状态不是主体的单项境况, 而是主体及其社会行为在坐 标点上与时空交叠时的境况 。 这就意味着,状态是主 体、时间、空间三轴的交会 点(坐标点),也是聚焦点 。因此,它不但不是纯粹主 体交往的单项境况,也不是 时、空坐标交叠的双项境况 。换言之,这样的境况或状 态,并不是本书所关注的话 题。本书所关注的,除了时 、空纵横交叠的双项交会点 (坐标点)之外,还关注第 三轴线与它们的交叠,即精 神主体这一轴线的交叠,因 此,这种状态,不是十字架 型的坐标体系,而是米字型 的坐标体系。显然,社会状 态,一定意味着时间、空间 和主体的三轴交会。由此可 以得出如下结论:所谓社会 状态,在法政哲学意义上, 一定是结构在时空交会点中 的规范性社会事实。 这种规范性社会事实, 按照对人的意义和影响,可 以两分为常态的和例外的, 这是社会状态的基本类型。 常态,是指在人们的交往行 为中,把时、空运转的日常 规定与人的一般需要做契合 性调适的状态,换言之,是 人类交往行为缘遇时、空, 并按其一般规定行为时的境 况。对人类而言,这种情形 不过是顺其自然,其行为选 择不过是天晴要遮阳、天雨 要打伞的因任自然而已。人 类只要简单地顺应时、空固 有的、一般的规定,就能满 足其精神需要,就能把其精 神需要代入时、空规定性的 坐标体系中。就构成人们交 往行为缘遇时、空轴线时的 日常状态。在一定意义上, 它更多地体现出人类交往的 “自然状态”。 而例外,则是常态的对 立面,它意味着对常态的破 坏或悖反。这种悖反的因素 ,或许源于主体行为,如战 争、骚乱等,或者源于对象 异常,如地震、海啸等。这 两方面,似乎都与时间没有 关系,而只与主体、空间相 关,但由于时间总是贯穿于 ,因此也淹漫或覆盖于主体 交往行为和空间运动发展的 每一个细节中,例外状态, 无论因为主体造成,还是空 间造成,都不可避免地会遭 遇时间的“截屏”和参与,并 把其纳入时间体系中。从而 构成例外状态对时间、空间 和主体三维本体结构的统摄 、容纳或融贯。在例外状态 中,人们的交往行为并未因 其遵循状态的改变而失范, 反之,人类交往应遵循更为 严格的规范。只是这种规范 ,相对而言是远离自然或社 会常态应对规范的例外情形 (应急法律)。它是要对应 甚至对抗自然或社会在例外 状态下的规则,对此,只有 充分发挥主体的精神意志和 能动行为,才能强有力地应 对,因此,一般的因任自然 、因任人性,显然不能应对 之。因此,对例外状态的应 对,明显地具有精神主体主 导的强意志特征。兴许如此 ,有学者才强调例外状态乃 是权力施展治理的典范场域 。在笔者看来,不仅如此, 这一结论,还能够整体性地 说明例外状态下人类行为的 典型性。…… 《例外状态的法政哲学 ——庚子六题》一书,是在 当下仍影响全球的新型冠状 病毒肺炎(COVID-19)( 疫情爆发的2020年(庚子 年),笔者从法政视角思考 例外状态的相关系列论文的 结集。这些文字,除个别在 北京写作外,大都在雪域高 原——青海西宁的小居中完 成,于我而言,颇有点纪念 意义。尽管它是一部论文集 ,但其内在的基本逻辑大体 是统一的;其行文的基本风 格,是商榷性或论战性;其 关注的问题领域,更是明显 具有现实性的——虽然,它 给出的解释,只是对现实问 题的一份学理性说明。收集 在本书中的6篇论文,都已 经公开发表,分别见刊于《 法律科学》2020年第5期( 《论紧急状态中的国家治理 》);《浙江社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