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徐州两汉文化环城市设计/清华大学建筑规划景观设计教学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于涛方//吴唯佳//赵明//张译匀//梁禄全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基于两方面的工作积累提炼整合而成。一个是清华大学所主持的开始于2018年的“徐州两汉文化特色与空间策略”科研课题成果,另一个是2020年“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毕业设计”教学成果。本书不同于传统的城市设计,也不同于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内容紧紧抓住以近20座徐州西汉楚王陵为代表的两汉文化遗产、以“隐然如大环”的徐州城市自然山体格局,展开对文化遗产与区域、文化遗产与都市区、文化遗产与重点地段的科学分析、战略判断、规划策略、设计表达研究,其研究视角突出了城市规划学、城市设计学、城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以及风景园林学等多学科交叉特色。
本书适用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文化遗产保护、人文地理学等专业高年级学生,可提高对新时期文化遗产和城市发展之间的深层次互动关系的理解、提高从公共品和外部性等视角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活化的理性分析与综合判断能力。
作者简介
吴唯佳:
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清华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空间规划”负责人。
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城市规划理事会常务理事。
1993年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1995年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1996年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1997年任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副所长,2000年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1996年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工委执行委员,1999年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曾赴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长期致力于大北京地区、京津冀地区、长三角的战略研究,主持多项相关研究和实践项目,出版相关著作多部、发表相关论文数篇。
目录
第1章 徐州“两汉文化环”设计战略的提出
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
二、徐州“两汉文化环”空间战略的提出
1.两汉文化看徐州
2.徐州“两汉文化环”设计的空间战略提出
第2章 文化遗产活化、遗产城市主义与规划设计方法
一、文化遗产活化的价值:过去可以成为未来的基础
二、遗产城市主义:文化遗产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未来
三、文化遗产能重塑城市空间秩序
1.文化遗产提升整个区域的整合和凝聚力
2.文化遗产提升都市区品质
3.文化遗产复兴内城活力
四、面向文化遗产活化的规划与设计内容及方法
1.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的规划内容和方法
2.基于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城市设计
第3章 徐州的两汉文化遗产资源、价值及现状
一、徐州是国家两汉文化时空发展的重要见证
1.徐州对两汉文化的发祥、形成与发展功不可没
2.徐州两汉文化的完整性、独特性和稀缺性
二、徐州两汉文化遗产体系
1.以“汉文化三绝”为代表的物质文化体系
2.深蕴在阡陌与市井的非物质文化体系
三、徐州两汉文化遗产传承及问题
1.徐州在彰显两汉文化传承方面已经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2.两汉文化遗产活化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4章 边缘城乡过渡区结合自然的遗产活化设计:北洞山汉墓片区
一、边缘区过渡带的区位属性
二、北洞山汉墓是徐州楚王陵体系的精华
三、两山夹一水:山水形胜之所
1.两岸青山相对出
2.古泗水、今运河
四、北洞山片区是古道上的重要节点
五、现状问题
1.生态破碎
2.经济滞后
3.交通不便是重要因素
六、北洞山汉墓文化遗产活起来的空间价值
1.促进“北区”崛起和转型
2.山水自然和历史文化的区域营造
3.为徐州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增添浓重一笔
七、总体与重点地段设计
1.突出“洞山汉风—运河流长”的北岸核心区设计
2.运河南岸区的辅助性设计
第5章 外围城郊过渡混合区文化遗产活化设计:驮篮山—东洞山片区
一、外围过渡混合区的区位属性
二、要素混杂且变化迅疾
三、趋势和需求战略判断
1.驮篮山—东洞山在徐州两汉文化环中具有重要地位
2.驮篮山—东洞山汉文化区是徐州山水城市特色彰显的重要地区
3.“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创新驱动趋势
4.亦城亦乡的过渡混合区具有重要的地租潜力条件
四、总体城市设计
1.“人群—场所”面向的“创新”和“包容”总体战略
2.基于文化遗产、自然山水和城乡人居的设计策略
3.双廊道为骨架的总体城市设计
五、东洞山重点片区地段设计
1.突出城乡功能过渡前锋区的界面角色
2.突出汉代技术和当前工业智造转型需求的主题
3.“功能—主题—人群流向”导向的设计表达
4.场地设计与建筑设计
六、陶楼山重点片区地段设计
1.陶楼山片区问题
2.问题导向及文化遗产活化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
3.城市设计:文化—乡村—生态—工业共生
七、驮篮山重点片区地段设计
1.片区和设计模式认识
2.片区设计
3.场地与建筑设计
第6章 内城区“云龙山—故黄河”汉文化廊带结构性活化设计
一、彭城路地段概述:一条山水和文化交相偶合的精华带
1.廊道文化设计的重要意义
2.山水生态廊道
3.汉文化廊道:北宫殿、南陵苑;北地下、南地上
二、彭城路廊道山水和文化困境
1.山水格局凸显,但山水不可见
2.历史资源丰富,但历史不易感知
3.外部空间品质差——与中心城区核心片区的地位不匹配
三、基于山水格局和文化要素的廊道总体设计
1.地段定位与整体策略
2.机会空间和“文化舒适性—可达性”机会条件
3.总体设计:山水和文化遗产双螺旋偶合廊道
四、重点片区——戏马台—土山汉墓—徐州博物馆设计策略
1.串联三山的开敞空间扩容连通
2.南部三山自然体系下的陵苑文化区标志性建筑植入策略
五、彭城路北段重点片区设计——探索一条地下遗产活起来的路径
1.被埋藏和淹没的两汉文化精华区
2.对地下文化遗产活起来的认识
3.彭城路北段地下遗产活起来策略
4.彭城路北段规划设计
第7章 内城过渡混合区触媒式活化设计:市井文化“高低线”
一、触媒式设计是内城区复兴的重要方法
二、双重夹击下的徐州古城:商业资本集聚和居住绅士化进程
三、地段选择:混合过渡带的触媒式设计
1.地段选择
2.现状问题:社会、文化与生态的最后一根稻草
四、基于市井文化的城市文化遗产活化策略
1.徐州两汉文化中市井文化丰富且源远流长
2.徐州古城市井文化不断丧失
五、总体设计——徐州市井文化的当代体现
1.设计概念——市井文化的当代发扬
2.设计策略与问题解决
3.总体空间设计
六、重点地段设计
1.大马路片区
2.老东门片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6: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