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诗词小札
分类
作者 蒋述卓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向社会大众普及和传播中国古典诗词的精髓,以现代视角去领悟和解读古典诗词的内涵,着重探讨中国古典诗词当中的生命精神和它所体现出来的哲学智慧,并从审美的角度去感受诗词,同时也对诗词当中的中国文学意象有所揭示。

内容推荐

古典诗词之所以为那么多人所喜爱,就因为它确确实实体现出了古人的生命感,并且能够历经千古一直流传到如今,让我们读来还能感受到一种生命激情,似乎觉得唐人、宋人离我们并不遥远,这就是因为古人与我们在精神上是相通的,这是文化血脉上的一脉相承,是在生命感受上的相通。本书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向社会大众普及和传播中国古典诗词的精髓。

目录

前言

含蓄深情朦胧意象

——读《诗经·秦风·蒹葭》

怀人思归一往情深

——读《诗经·周南·卷耳》

热烈的气氛美好的祝愿

——读《诗经·周南·桃夭》

永久的承诺不变的情怀

——读《诗经·邶风·击鼓》

叹鸿雁悲鸣哀民生多艰

——读《诗经·小雅·鸿雁》

宴饮雅集和穆典雅

——读《诗经·小雅·鹿鸣》

骚音铮铮民族之魂

——读屈原《橘颈》

大业未成求贤若渴

——读曹操《短歌行》

旷妇闺思倾情倾声

——读曹丕《燕歌行》其一

游侠雄姿视死如归

——读曹植《白马篇》

境界高远知音难再

——读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第十四首

生存时的无奈乱世中的挣扎

——读阮籍《咏怀诗》其八

寒士心声独特魅力

——读左思《咏史诗》其二

深林寻隐士山水有清音

——读左思《招隐诗》其一

匡扶国室悲壮曲长

——读刘琨《扶风歌》

山林隐遁遗世傲俗

——读郭璞《游仙诗》第一首

平淡自然寄托深远

——读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

既耕且读 吾爱吾庐

——读陶渊明《读山海经》第一首

喜登孤屿蕴含真情

——读谢灵运《登江中孤屿》

悲歌争命运宽解心底愁

——读鲍照《拟行路难》第四首

圆美清丽 韵调悠扬

——读谢胱《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借典喻世 苍凉沉雄

——读庾信《拟咏怀》第十一首

动静交错 幽景独显

——读王籍《入若耶溪》

清新雄健 冠古启新

——读杜审吉《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隐者之唱 智者之思

——读王维《酬张少府》

物感心合 体验寂静

——读刘方平《月夜》

遐思飘逸人月相得

——读李白《把酒问月》

孤舟老泪忧世伤时

——读杜甫《秋兴》八首之第一首

柴门透温暖风雪见真情

——读刘长卿《逢雪宿

 芙蓉山主人》

情似青山重心如玉壶冰

——读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山川依旧历史无情

——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枯荷雨声幽寂清美

——读李商隐《宿骆氏亭

寄怀崔雍崔衮》

关山闻笛壮阔开朗

——读高适《塞上听吹笛》

追至云深处莫恐雨沾衣

——读张旭《山中留客》

苦闷之象征自由之追寻

——读李贺《梦天》

真挚邀请清雅情趣

——读白居易《闻刘十九》

美在新生美在发现

——读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之一

中年感慨人生反省

——读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幽竹清朗真情永在

——读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情韵悠长境界优美

——读桂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流水无名常年自清

——读储光羲《咏山泉》

纯情至爱知恩图报

——读孟郊《游子吟》

孤高淡泊绝俗清寂

——读柳宗元《渔翁》

诗意浓郁空灵清迥

——读张继《枫桥夜泊》

心灵契合浑然天成

——读无名氏《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梧桐夜雨点滴入心

——读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江南魅力故园情怀

——读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征鸿寄意谁与凭栏

——读王禹偁《点绛唇·雨恨云愁》

芳草斜阳外酒人相思泪

——读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吊古伤怀溯史感慨

——读柳永《双声子·晚天萧索》

山长水阔境高韵远

——读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举首高歌逸怀浩气

——读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骤雨急风后山头斜照迎

——读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天涯芳草在休为无情恼

——读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寄赠友人意江南春色梅

——读舒亶《虞美人·芙蓉落尽天涵水》

以小孕大怨而不怒

——读欧阳修《戏答元珍》

民间观察政治视野

——读王安石《元日》

漂零感受涵摄心魂

——读黄庭坚《寄黄几复》

高凌雄视浩然心胸

——读曾公亮《宿甘露僧舍》

珍惜快意怀抱常开

——读陈师道《绝句》

灯节狂欢夜百度觅佳人

——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小楼听春雨晴窗戏分茶

——读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明河共影肝胆冰雪

——读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

江湖飘零 流光感叹

——读蒋捷

《一剪梅·舟过吴江》

生死相许情万古千秋存

——读元好问

《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

寒林人独立秋江晚照明

——读段克己

《西江月·人与寒林共瘦》

客来茶当酒梅茶本一家

——读杜耒《寒夜》

自然具体诗眼醒豁

——读叶绍翁《游园不值》

灯下闲敲棋 如画如乐境

——读赵师秀《约客》

纤手香凝幽阶苔生

——读吴文英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年华何可怨堤畔问荷花

——读仲殊

《南歌子·十里青山远》

欲记别离意蛙声连雨声

——读吕本中《别夜》

枕移孤馆雨舟泛长江雪

——读白朴《满江红·行遍江南》

花香满庭不饮自醉

——读刘敏中《菩萨蛮·月夕对玉簪独酌》

独坐思故土风声当雨声

——读虞集《院中独坐》

简中寓繁清高萧散

——读倪瓒《北里》

想落天外气势雄宏

——读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傍桃花流水观西山朝气

——读杨基《清平乐·狂歌醉舞》

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读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皓月天心小沧海镜面平

——读朱同《发新城至浙江抒怀》

高士雪中卧美人林下来

——读高启《梅花九首》之第一首

淡抹夕阳路牵起万古愁

——读林鸿《夕阳》

书中天地大庐内别有春

——读于谦《观书》

萧萧数叶满堂风雨

——读李东阳《柯敬仲墨竹》

人生当自信虚白自生光

——读王阳明《夜宿汪氏园》

深重历史感旺盛生命力

——读张九一《酌酒》

酒浇赵州土月记知己交

——读纳兰性德《金缕曲·赠梁汾》

一星在水形容独帆影空摇白云卧

——读厉鹗《百字令-秋光今夜》

东风吹老时光 天地尽入吾庐

——读张惠言《水调歌头-今日非昨日》

箫声剑态侠骨幽情

——读龚自珍《湘月·天风吹我》

裙钗不让须眉血性当如男儿

——读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临风问天宇仗剑看雄才

——读康有为《秋登越王台》

天涯看花泪海声人梦来

——读丘逢甲《秋怀》之一

浪漫“情僧” 云游“诗僧”

——读苏曼殊《本事诗》(十首选二)

凄美柔婉温情迷醉

——读李叔同《送别》

呼唤启蒙以身报国

——读鲁迅《自题小像》

超迈拔群英雄豪气

——读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

显大胸襟生大智慧

——读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智性思考隽永诗情

——读卞之琳《断章》

刹那显永恒有限寓无限

——读洛夫《问》

云近人远忧伤纯美

——读顾城《远和近》

檐外闻鸟唤虚空含深心

——读废名《飞尘》

夕阳无语鹭鸶并飞

——读自荻《夕阳无语》

明月相思夜雪地枯枝情

——读冰心《相思》

永生的鸟深沉的歌

——读艾青《我爱这土地》

追寻的失落沉郁的忧伤

——读戴望舒《印象》

执著期待当你不来

——读蔡其矫《等待》

灵动清爽独特体验

——读徐志摩《偶然》

行走的蛇绯红的梦

——读冯至《蛇》

敲心的跫音美丽的错误

——读郑愁予《错误》

对立的奇崛欲望的反抗

——读穆旦的《春》

雨后的旅心轻盈的旋律

——读穆木天《雨后》

孤傲不屈迎接挑战

——读纪弦《狼之独步》

静默的稻束思想的雕像

——读郑敏《金黄的稻束》

追寻的航程思念的视线

——读舒婷《双桅船》

寻找的渴望深刻的自省

——读北岛《迷途》

静心倾听再度创造

——读周所同《梅花三弄》

生存境遇的反抗强劲生命的呐喊

——读崔健《一无所有》

沉默的美沉思的美

——读骆一禾《为美而想》

智慧的痛苦温暖的祝福

——读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试读章节

敲心的跫音美丽的错误——读郑愁予《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如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1932年生于山东济南。早年去台,台北中兴大学法商学院毕业,为台湾现代诗社的主要成员,后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东亚语文学系,现已荣休,在香港的高校担任讲座教授。出版诗集有《梦土上》、《燕人行》、《衣钵》等,其名作《错误》被诗人、评论家杨牧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展读《错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一幅江南小城的舂景就活灵活现地呈现于我们面前:春雨朦胧的江南三月,一个浪迹天下的旅人,背着行囊行走在斜阳照射着的青石街道上,沉重的脚步,长长的身影,唤起楼上急切盼望丈夫归来的少妇的关注。她对着斜阳望去,脸上绽放出如莲花开放般的笑容;当旅人渐渐步入视线之内,她确认他并非她所等待之人时,她的笑容僵住了,期冀的眼神变成了无神的幽怨,耳听着过客嗒嗒的脚步声渐行渐远,她的心也随着夕阳的落幕紧紧关闭了,恰如那楼上紧掩的窗扉和那座寂寞的小城。

这诗像一出戏剧,那戏剧性的结局虽然令人伤感,但却充满着无限的审美想象和审美情趣。诗人将戏剧的原因与结果首先摆给读者:“我打江南走过”是那引起“等在季节里”的少妇的容颜如莲花般开放与凋落的原因,等在季节里的少妇的容颜“如莲花般的开落”是“我打江南走过”的结果。此处诗人所用的“江南”并非一般的地理概念,而是充满丰富深刻文化与历史意蕴的文化符号。文化的江南是草长莺飞、送君南浦的伤别江南,是脂粉飘溢、纤腰曼舞的乐舞江南,是柳絮纷飞、春心荡漾、情侣牵手的浪漫江南。打江南走过,穿过的是江南的整部历史,行走着的是江南的文化长廊,更何况是春暖花开三月的江南、惊动的是如花的容颜!

此诗虽也可以归为写思妇闺怨诗之类,但诗人的诉说视角不放在思妇身上,而从“过客”的视角去探寻思妇的心理秘密,这是在继承古典诗词传统上的创新。三月本是东风拂面花绽柳飞的季节,朱熹曾有诗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但诗人偏要说“东风不来”,是借此创造一种审美的阻隔,为后面的“达达的马蹄”敲开思妇的窗扉埋下伏笔。此诗中的“东风不来”与后面的“跫音不响”构成互文,说的都是远游归客的回家信息。思妇听不到“东风”带来的归人的信息,故“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是谁敲开这寂寞的城、推开这紧掩的窗?是“我达达的马蹄”。这些当然是“过客”的想象,但这想象却通过各种比喻编织成美丽的如梦似幻的诗境。“柳絮不飞”喻擂思妇的心没有被春天的讯息唤醒;“春帏不揭”也喻指思妇的心扉未见亲人而不轻易地打开。“向晚”本是游子归家的时刻,但等候不来归人的脚步声,这青石的街道就更显得冷清落寞。  诗人写了“过客”对思妇心理的想象,并且将这想象的立足点放在“听”上,这与古典诗词专写思妇的“望”相比较又是创新。柳永的《八声甘州》写道“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而在郑愁予的诗中却转换成了“过客”达达的马蹄声被思妇误听为“归人”的足音。更妙的是诗人用“美丽的错误”来揭示了这一误听所造成的审美效果,从而锻造了一段江南小街的情色故事,使诗产生了一种意料不到的奇趣。这“错误”是谁造成的(“我”还是“你”)并不重要了,因为它已经铸成了“美丽”。

我见郑愁予的时候是在2006年香港举行的世界华文旅游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他已步入了古稀之年,但仍在创作新诗,并且有了歌唱城市的诗歌,如《中环,我的书架》之类。见到他那具有沧桑之感的容颜,我的耳边就有《错误》(由郑愁予同名诗改编而成)的乐音久久地萦绕着脑际不肯散去。

对立的奇崛欲望的反抗——读穆旦的《春》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迷惑着的/是我们二十岁的禁闭的肉体,/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你们被点燃,却无处归依。/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穆旦,原名查良铮,1918年生于天津,曾就读清华大学与西南联大。大学期间开始系统接触英国现代诗歌及其理论,其创作才华得到大家公认,与郑敏、杜运燮、袁可嘉等青年诗人形成了西南联大著名的现代派诗歌团体,之后成为了“九叶诗派”的重要代表。代表性作品有《赞美》、《诗八首》等。后期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翻译工作,翻译了普希金、拜伦、雪莱、济慈、布莱克、艾略特等著名诗人诗集共16种,在翻译界颇负盛名。

《春》亦是穆旦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1942年,当时作者24岁,经历过抗战爆发随清华大学长途跋涉辗转数省抵达昆明组成西南联大的艰苦过程。P317-320

序言

在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历史长廊中,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人民大众对优秀诗词也有着特别的钟爱,俗语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充分说明了人民大众从来就有读诗诵诗作诗的文化习俗与传统。中华古典诗词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它在21世纪我国人民实现伟大的文化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程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做好中华古典诗词欣赏的普及工作,让其深邃的思想、优美的言辞和隽永的美学意味进一步得到人民大众的认可并融入到文化血脉当中去,是我们知识分子应予高度重视并积极实践的。因此,当《羊城晚报·花地》编辑部邀请我主持《诗词小札》这一栏目时,虽然我担负着繁重的高校管理工作,并还有一些教学科研任务,但想到做好这项工作的意义,我便欣然接受了。

在写作这些诗词欣赏的文章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要去揭示诗词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比如诗词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生命意识、历史意识、爱国爱家爱亲人挚友的仁爱胸襟、亲近自然与自然合一的和谐观念以及宗教的终极思考和超越情怀,等等。其次,我很注意去挖掘诗词中文学意象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与美学意义,并揭示它们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还注意去追寻这些文学意象的传承关系,力图使读者能感性地触摸到文化传统的血脉起伏。当然,作为赏析性的文字,我努力尝试着用美文去写,让读者在赏心悦目的文字旅行中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对于诗词中所表现出的艺术特点也尽量去作简要精当的描述,让读者能体会到艺术创作的美学奥秘。作为e时代的赏析者,我还努力站在现代社会的角度,对古典诗词进行现代意义的阐释,使古诗新读能读出点现代性的思考来。为了表示中华诗词传统的源远流长以及在中国现代诗歌中的传承,我还选择了一些现当代诗歌来作赏析,虽然其中的一些诗受西方的影响很大,但依稀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它们的里面有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因素在流动,有的作者还努力尝试着在中西文学精神的结合中去探索中国新诗的发展道路。

至于所选的篇目为什么有的较为大众熟悉,有的还被选入中学的语文教材之中,而大部分则比较陌生,这完全出于我的个人喜好。重读经典的诗能读出与人不同的意味,自然需要比人有不同的体悟,而对尚陌生的诗加以推介也多少要有点走险和独具只眼的功力。我并不企望我所做的工作被后人视为是什么经典,我只是将它当做我能享受愉快、寄托心情、安放精神的田园。所以,当我在工作之余,伏案于青灯之下,一笔笔写出(不是用电脑打出)这一篇篇短文时,我的心里充满了安宁、阳光和快乐。写作这些文字历时两年有余,这期间我经历过人生的重大磨砺和考验,遭遇了从未感受过的世道险恶和人心叵测,内中的几许篇章曾寄放过我的情思,也给予我莫大的人生启示与精神慰藉,让我在“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诗词吟诵中心境豁然开朗,从而迈过坎坷,迎来生命中又一程艳丽的阳光。  感谢《羊城晚报·花地》编辑部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并与读者交流的机会。起初,我还是感到压力很大的,因为每周要发一篇文章,还要求持续一年以上,我很担心能否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好在该栏目很快获得读者的认同和喜爱,有的读者还写信到编辑部给予鼓励并提出建议,这更促使我非得下功夫将其写好不可。在这本小书即将出版之际,我衷心感谢《羊城晚报》的何龙先生、黄咏梅女士,有他们当初的选择才有我可以展示这些文字的可能。还有《花地》的责编芮灿庭先生,我的每篇文字都经过他的核对、修改,有时为了一个典故、一句原文和个别的笔误,他还仔细地去查对版本和工具书,其认真负责的态度令我汗颜。漫画家邝飚先生为我的每篇短文都配上了精美的图画,使之在发表时增色不少,更易为群众接受与喜爱。还有热心的读者,广州市番禺区的何永沂先生与深圳市的宁源声先生,他们都来信向我指出过其中一篇文章的某点错误,这些都令我感动。因此,这些文章得以完成,完全是读者、编辑以及亲人关爱和支持的结果。还要提到的是,这些文章的形成,也与我在大学时候就受到刘逸生先生《唐诗小札》的影响相关。记得那时每逢傍晚我经常与三两学友漫步于校园外的草坡之上,口里背的是唐诗,手里拿的就是刘先生的书。

《诗词小札》栏目开办以来,不少读者写信到《花地》编辑部要求尽快结集出版,许多好友也催促我尽早送书给他们一睹为快,广东的几家出版社也都向我发出了出书的邀请。在一次广东省作家协会的聚会上,作家伊始则极力向我推荐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资深编辑骆军先生。于是,我利用赴京开会的机会拜会了骆军先生,两相攀谈,一见如故。当我从中青社专门招待作者的茶室里出来的时候,我已决定将此书交给中青社去出版了。

做这样看似普及但却并非简单的工作,它得调动起你全部的学识和素养,这在我确实还是一种尝试,然而,“智者干虑,必有一失”,其间可能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就如易中天、于丹们所做的文化普及工作虽然深得观众与读者喜爱,但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纰漏与错误一样。但文化普及工作做总比不做好,我努力了,也尽力了,至于它是否令人满意,那就只有交给读者去评议了。

蒋述卓

2007年仲秋于暨南园心远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5: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