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类图书的出版已形成了甘肃教育出版社的一大特色,此类图书的成功出版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也从中摸索和积累了诸多编辑经验。在丝绸之路的大背景上,从敦煌的景观、历史、文化、社会生活、艺术、影响等角度安排写作内容。经过我们认真调查与讨论,列出12个部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三危佛光(莫高窟的营建)/走近敦煌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王惠民 |
出版社 | 甘肃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敦煌类图书的出版已形成了甘肃教育出版社的一大特色,此类图书的成功出版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也从中摸索和积累了诸多编辑经验。在丝绸之路的大背景上,从敦煌的景观、历史、文化、社会生活、艺术、影响等角度安排写作内容。经过我们认真调查与讨论,列出12个部分。 内容推荐 佛教作为外来宗教,一传入中国就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佛教”。敦煌石窟延续长达一千多年,它的营建历史和所反映的佛教思想是佛教中国化的具体形态。 本书内容要准确,材料要翔实,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还要有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本领。像这套丛书,配了许多图片,当然还要求图与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目录 佛教篇 大化西行:初期的敦煌佛教 真实的佛陀虚幻的佛国 白马驮经:佛教传人中国 敦煌菩萨:竺法护与敦煌早期佛教 神圣与凡俗:敦煌的佛教世界 石窟与禅 僧俗之间 净土与地狱 营建篇 凿仙岩以居禅:石窟形制 禅窟 中心柱窟 殿堂窟 佛坛窟 大像窟 影窟 僧房窟 瘗窟 仓储窟 佛龛 奋锤聋壑:窟主、工程与工匠 乐傅、法良发其宗:敦煌石窟的首创 《莫高窟记》 敦煌石窟知多少 建平、东阳弘其迹:敦煌北朝洞窟的营建 继往开来:隋代洞窟的营建 灿烂佛宫:唐前期敦煌石窟的营建 惨淡经营:中唐以后的敦煌石窟的营建 保护篇 治沙防沙 崖面体加固 壁画和塑像的保护 壁画颜料的分析 壁画的酥碱与起甲 游客对石窟的影响及其对策 图版目录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佛教篇 河西走廊的南面是东西走向的祁连山,再往南就是青藏高原;北面是沙漠、戈壁、荒山为主的蒙古高原,为荒漠地带,河西走廊就是夹在雪山和荒漠之间的狭长地段。绵延1000多千米的河西走廊则在祁连山雪水的灌溉下形成一连串绿洲和草原,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富饶地区(图1)。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河西走廊成为古代北方草原民族南下、南方高原民族北上的交汇点,汉代之匈奴、唐代之吐蕃均倚重这方肥沃的水土,在这里居住生息,有时还成为烽火连天的战场。8世纪中叶爆发的安史之乱耗尽了唐帝国的精力物力,结束了一千多年的汉唐盛世时代,一个帝国从此一蹶不振。吐蕃趁机占领河西地区,中原与西域问的文化交流一度中断。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河西走廊既是地理意义上的走廊,更是一条历史的走廊。在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之前的一千多年间,中原地区与西域乃至欧洲的交流都要经过这条走廊。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海拔1100米,周围是山脉,三危山和鸣沙山是敦煌的两座望山(图2)。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使这方沙漠中的绿洲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经济发达。由敦煌向西则是流沙之地,商贾来往唯依驼马尸骨为标识,所以进出流沙的商旅在这里需要停顿休息,补充给养,甚至就在此地进行商贸活动。 丝绸之路始于中原,沿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然后由敦煌分两道通向西域,即出阳关经昆仑山北麓、鄯善、于阒、葱岭,最终到达大月氏、安息。或出玉门关经天山南麓、吐鲁番、龟兹、葱岭,最终到达大宛、康居。而西域商人、物产也经此两道汇聚敦煌,再到达长安。敦煌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和经济的发达,逐渐成为古代中原与西域交往的重要路口,是河西走廊的最重要的桥头堡。 宋代以后,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这条陆路通道逐渐废弃,明代设嘉峪关,将敦煌居民迁移到嘉峪关以东,敦煌经过一千多年的繁荣昌盛,终于萧寂下来。 佛教传入中国与丝绸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丝绸之路的开通为佛教传人中国提供了条件。佛教东传,先到西域,而后传到河西、中原,逐渐发展成为深刻影响中国思想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宗教。敦煌位于丝绸之路的要冲,是佛教东传的重要一站,敦煌文献中有首诗日:“莫欺沙州是小处,若论佛法出彼所。”虽是夸饰之词,亦可领略古代敦煌人对本土佛教兴盛的自豪感。 敦煌地区有石窟700多个,塑像2000多身,壁画5万平方米,藏经洞出土的文献有6万件,绚丽丰富的敦煌石窟为我们了解佛教与佛教社会提供了形象生动的资料。 大化西行:初期的敦煌佛教 真实的佛陀 虚幻的佛国 佛教是泛神论,有时间意义和空间意义上的无数佛,这与基督教只有一个上帝大不同,但只有释迦牟尼佛是个历史人物,其余诸佛都是虚构的神,其他的菩萨、天神等也是虚构的,佛教充满着想象力,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神灵在敦煌艺术中的表现。 佛教的创立者是释迦牟尼(前565—前486),意为释迦族的圣人,这当然是后人的称呼,犹如中国称孑L子为孔圣人。释迦牟尼作为俗人的时候叫悉达多,当时释迦族统治着释迦国(今尼泊尔境内),首都是迦毗罗卫城,释迦牟尼之父净饭王统治时期是释迦国的鼎盛时期,首都之外还有9座大城,其中天臂城善觉长者有8个女儿,大女儿和小女儿都嫁给净饭王,大女儿即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摩耶夫人梦感一白象遂怀孕,这就是著名的“乘象入胎”故事(图3)。摩耶夫人怀胎十月,于四月初八在一处花园里生下了释迦,传说当时还有九条龙从空中口吐温水,为他洗浴,是为“九龙灌顶”,这一天成为佛教的一个重要节日即佛诞节,寺院要举行隆重的仪式。 可惜摩耶夫人在产后七天就去世了,联系佛经记载释迦牟尼是从他母亲的右腋下诞生的(图4),现在想来大约摩耶是难产(剖腹产)而死。印度多雨,从九龙灌顶一事看,可能是摩耶在花园生释迦时正下大雨,染病而死。传说释迦一生下来就能行走,步步生莲,举手发誓“天上地上,唯我独尊”(图5),现在没有人会相信生而能言、能行这等传奇事了,何况唯我独尊的誓言与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实不相称,佛经中类似的矛盾记载俯拾即是。P1-4 序言 [羡林按]我一向有一个习惯,我从不把别人用我的口气写成的文章,拿过来,签上自己的名字,据为已有。我认为这不是有道德的行为。但现在我想破一次例。我读了大概是出于柴剑虹、荣新江等学友笔下写出的“走近敦煌丛书”序,我读了几遍,觉得即使我自己动手写也不一定达到这个水平。因此我就把文章拿过来据为己有,同时又昭告天下,说这不是我写的文章。我觉得这样做,是很有道德的行为。 五年前,我曾经为甘肃教育出版社的“敦煌学研究丛书”写了一篇序言,表达了对新世纪之初我国敦煌学研究蓬勃发展的欣喜之情,也表示愿意继续为敦煌学研究奉献微薄之力。现在,甘肃教育出版社即将推出一套“走近敦煌丛书”,仍征序于我。我这个老拉拉队员当然是应该再鼓吹几句的。 先说这套丛书之名。名曰“走近”,颇有讲究。“走近”乃是“走进”的必要过程与前提条件。自1997年敦煌奠高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敦煌声名日隆,前往那里旅游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怀着“朝圣巡礼”之心者有了更多瞻仰敦煌的机会。但是,对于并不专门从事敦煌学与敦煌历史文化研究的人来说,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还是免不了有隔雾看花的感觉,要看懂并在心灵上真正亲近敦煌实属不易。这套丛书的策划者就是希望能通过图文并茂的内容与形式来普及敦煌的学术文化,让读者能够与敦煌渐行渐近,相知相亲,为能真正进入这个辉煌灿烂的艺术宝库与文化圣殿奠定基础。 再说这套丛书的编著者。甘肃教育出版社委托柴剑虹、荣新江来主编这套书,亦属精明之举。我与他们二位熟识多年,知道他们一直热心于敦煌学与敦煌文化的普及工作,堪当此任。二位长期从事敦煌吐鲁番学研究,都是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的中坚力量,与老中青三代的众多敦煌学家又有密切的联系和良好的关系,组稿便非难事。而且一位是中华书局的编审,一位是北京大学的教授,都有敦煌学的著作问世,兼有编书、教书、写书的深切体会。这套书的作者,更是以活跃在科研与教学阵地的中青年学者为主,而且几乎都是敦煌某一专业领域或课题范围的领军人物,由他们来撰写敦煌学的普及读物,引领读者走近敦煌,也是很合适的。 谈到普及读物,我还要发点感慨:写好、出好一本普及读物,其难度是一点也不亚于那些高深的学术专著的。内容要准确,材料要翔实,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还要有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本领。像这套丛书,配了许多图片,当然还要求图与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些说来容易、看似轻松的特点,对我们的作者和出版社却是相当严峻的挑战。好在甘肃教育出版社有这方面的经验与优势,可能也不乏“成功之母”的教训;主编之一的柴剑虹又曾长期负责编辑倡导“大专家写小文章”的《文史知识》杂志,并且承担了丛书中一本书的写作任务,应该也会以自己的见解、感受与文字去与其他作者切磋、推敲。两者结合起来,一道应对挑战,为宣传与普及敦煌学知识积累经验,我以为也是出版这套丛书的意义之一。 2007年11月20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