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产品语意设计》从宏观的产品符号相关概念及发展、中观的语意学设计方法、再到微观的多元化设计领域的实践探索展开探讨。第一章将产品语意设计的概念、沿革与发展、意义构成以及转译的方法做了梳理和解读。第二章则是从教学过程设计出发,基于课程概况、设计案例、知识点、实践程序及相关资源的框架,围绕三个方向进行训练,将十个知识点融汇于教学实践中,以体现不同意义视野及复杂性的教学训练模式。第三章分别从生活、品牌、时尚、体验及文化多种不同的角度,剖析产品语意设计与跨文化、情感体验、情境表达上的交叉与融合性应用,并贯穿向生活学习、向传统文化学习、向国际企业及著名设计师学习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掌握意义驱动的设计理论方法与流程,并形成融合创新的意识、思维与实践能力。 本教材适合于高等院校产品设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及其他新工科、新文科相关专业的教学使用,也适合于企业设计师作为学习设计理论方法与创新设计实践的参考来源。 作者简介 张凌浩,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校长,入选教育部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原江南大学副校长、至善特聘教授。兼任教育部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特邀副会长、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委员等。 近十年来,致力于中国产品设计战略与方法、系统创新与体验设计等教育、研究与实践。获得的成果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 目录 第一章 产品语意的概念与基础 第一节 产品语意学的概念 一、符号学及语意学的概念 二、设计要素的符号性 三、语意学设计的新聚焦 第二节 产品语意学的沿革与发展 一、产品语意学的沿革 二、作为符号的设计:乌尔姆 三、博朗公司的符号设计哲学 四、展望:产品语意学设计的新视野 第三节 产品意义的构成 一、理解的意象 二、外延性意义 三、内涵性意义 第四节 产品语意转译的方法 一、转译的方法 二、三个设计原则 第二章 产品语意的设计与训练 第一节 产品意义驱动的设计 一、课程概况 二、设计案例 三、知识点 四、实践程序 五、实践训练 第二节 文化意义驱动的设计 一、课程概况 二、设计案例 三、知识点 四、实践训练 第三节 情境意义驱动的设计 一、课程概况 二、设计案例 三、知识点 四、实践程序 五、实践训练 第三章 产品语意设计作品分析 第一节 生活日用产品一一生活符号与日用功能的融合 一、宜家(IKEA) 二、瑞士产品 三、无印良品(MUJI) 第二节 消费电子产品一一品牌意义与特征符号的联系 一、索尼(SONY) 二、铂傲(Bang & Olufsen) 三、JBL 四、三星(Samsung) 第三节 时尚家居产品一时尚符号与诗意表达的统 一、马吉斯(Magis) 二、B&B 三、Flos 第四节 数字产品系统一整体体验性的符号系统 一、特斯拉(Tesla) 二、雷克萨斯(Lexus) 三、苹果(Apple) 四、谷歌(Google) 第五节 文化创意产品一传统文化符号的当代更新 一、朱小杰设计 二、台湾Yii 三、故宫博物院 四、苏州博物馆 后记 参考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