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史记导论(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赵生群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无论是史学、文学,还是其他方面,都有值得学习借鉴之处。本书从《史记》的成书过程、内容、体例、取材、史料运用、述史框架、《史记》书法、史学理论、编纂、《史记》纪传与传记文学等不同角度,探讨《史记》的创作过程、方法等。视角独特,论证翔实,资料丰富,多可借鉴。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史记》的成书过程 第一节 司马谈的奠基工作 第二节 司马迁与《史记》 第三节 《史记》的亡缺与续补 第二章 《史记》的内容 第一节 十二本纪 第二节 十表 第三节 八书 第四节 三十世家 第五节 七十列传 第六节 《太史公自序》 第三章 《史记》体例分析 第一节 本纪 第二节 世家 第三节 列传 第四节 表 第五节 书 第四章 《史记》的取材 第一节 《史记》称引的文献 第二节 《史记》取材的途径 第三节 《史记》取材简析 第五章 《史记》与几种主要史籍 第一节 《史记》与《左传》、《国语》 第二节 《史记》与《战国策》 第三节 《史记》与《世本》、《楚汉春秋》 第六章 史料运用与史料价值 第一节 史料取舍的原则 第二节 处理史料的方法 第三节 《史记》的史料价值 第七章 《史记》的述史框架 第一节 熔铸百家,自成一体 第二节 纵横自如,系统详明 第三节 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第四节 规模定格,仪刑后世 第八章 《史记》的书法 第一节 述而不作 第二节 以类相从 第三节 以事牵连 第四节 互见 第五节 据事实录 第六节 详变略渐 第七节 详近略远 第八节 对比 第九节 以小见大 第十节 寓论断于叙事 第十一节 矛盾中显真实 第十二节 隐微而彰显 第十三节 微文讥刺 第十四节 感慨寄托 第九章 史学理论的探索 第一节 作史目的与史学功能 第二节 历史研究方法 第三节 真实性原则 第十章 《史记》编纂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 五体篇数 第二节 列传编次 第三节 《史记》论赞 第四节 《史记》标题 第十一章 《史记》纪传与传记文学 第一节 历史与文学的契合 第二节 人物事迹蝉联而下 第三节 全面深入研究历史人物 第四节 取舍剪裁自由灵活 第五节 注意揭示人物个性 附录《史记》、《战国纵横家书》史料价值考论 后记 导语 1.文献与史论结合,文献基础扎实,论述条理清晰,集中展现作者多年思考所得。 2.体大思深,穷根探源,全面系统揭示《史记》的成书与价值。 3.经典著作修订重版,修正讹误,增补绪论,核对引文,添加图片,精益求精。 精彩页 第一节 史料取舍的原则 司马迁作史之时,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面对丰富而且繁杂的资料,他没有不加选择地堆砌成文,而是根据需要予以取舍裁择。《史记》取材原则的确定,与作者修史目的、宗旨和方法有紧密联系。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条。 一、注重天下兴亡 太史公创作《史记》,意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作者试图以史的形式,观察古今盛衰的变化,探求治国之道。此一目的,决定了《史记》在取材上对国家治乱存亡的特殊关注。《留侯世家》说:“留侯从上击代,出奇计马邑下,及立萧何相国,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张丞相列传》说:“自申屠嘉死之后,景帝时开封侯陶青、桃侯刘舍为丞相。及今上时,柏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武强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等为丞相。皆以列侯继嗣,娖娖廉谨,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于当世者。”这些人虽然位极人臣,但无益于成败治乱之数,所以作者毅然决定不为他们立传。相反,一些人物虽然地位没有丞相尊贵,却因有关国家政治,而得以在《史记》中占有一席之地。记载一人之事是如此,考察一国之事同样也是如此。《陈杞世家》说:“滕、薛、驺,夏、殷、周之间封也,小,不足齿列,弗论也。”又说:“周武王时,侯伯尚千余人。及幽、厉之后,诸侯力攻相并,江、黄、胡、沈之属,不可胜数,故弗采著于传云。”这些国家,国小力微,对历史发展进程影响不大,故作者略而不论。纵览《史记》全书,太史公载五帝、三王、春秋战国以至秦汉,于存亡兴衰之际尤为留意,都体现出作者重视天下兴亡的取材原则。 二、成书流传者不论 对于有著作流行于世的人物,《史记》不取其作品,对他们的事迹,则分别不同情况,灵活处理。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载其行事。《孙子吴起列传》云:“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老子韩非列传》、《司马穰苴列传》也有类似的说明。二是论其轶事。《管晏列传》:“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三是不论其传。《孟子荀卿列传》:“自如孟子至于吁子,世多有其书,故不论其传云。”《史记》不录流行于世的著作,是为了节省篇章,增加有效容量。后世史书载文过滥,“非复史书,更成文集”,[唐]刘知几著,[清]浦起龙通释,王煦华整理:《史通通释》,第117页。可见《史记》裁决之可贵。 三、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这句话,载于《太史公自序》,又见于《报任安书》。《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帝三十四年(前213),丞相李斯上奏:“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此奏经秦始皇认可而施行,对于民间所藏书籍,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汉惠帝四年废除秦挟书之令,至武帝时始广开献书之路,汉初统治者以国家的力量,经过多方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秦焚书坑儒所带来的损失,这无疑是值得称道的。而司马迁以个人之力克服种种困难,访求遗文轶事的努力,更是令人钦敬。 在利用文献资料方面,单是《史记》所称引的百余种文献,就可以窥见他广收博览、披沙拣金搜集史料之一斑。他求史记,访古书,更可看出他网罗旧闻的良苦用心。 尤其值得赞赏的是,他并没有以掌握现成的文献资料为满足。他根据作史的需要,进行过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访问,实地考察,收集一切对作史有用的材料。例如,战国末年和秦楚之际这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史料,太史公就作过系统的察访。他到过大梁之墟,听墟中人讲述秦灭魏的史实,寻访过所谓夷门,看到过春申君的故城宫室,还亲至孟尝君封地,感受到薛地多暴桀子弟与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有关,肯定世称孟尝君好客名不虚传。秦失天下,与轻用民力有关,史公特别留意过蒙恬所筑长城亭障及开通的直道。彭城为项王建都之所,又是楚汉战争的重要战场,丰、沛是刘邦龙飞之地,又是樊、郦、滕、灌、绛侯周勃等人的故乡,淮阴是楚汉战争的关键人物韩信的出生之处,这些地方,作者曾一一亲至其地,深入调查访问。从实际效果来看,作者耳闻目睹,不但扩大了史源,更增长了史识,这在《史记》中多有体现。 《自序》云,汉兴至太初“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太初之时,作者收集史料的工作已基本就绪,因而开始了《史记》的创作。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这一可喜局面的出现,离不开太史公艰苦卓绝的劳动。 四、择取雅言 《五帝本纪》赞语云:“《百家》言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