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对河(2022)/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马笑泉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收入作者创作的四个中篇:《对河》《离乡》《诗兄弟》和《笼中人》,分别发表于《十月》《芙蓉》《文学界》等刊。《对河》在空灵飘逸的叙述中表现人物灵魂与故乡人事风物的微妙互渗,具有水墨画般的氤氲感和朦胧美;《离乡》则于紧致密实的描写中呈现出理想和现实的深度交错,构思独特,别具意味;《诗兄弟》和《笼中人》均叙述基层青年诗人的成长,人物鲜活,情绪浓郁,释放出强大的冲击力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作者简介 马笑泉,1978年出生于湖南隆回。作品发表于《当代》《收获》《十月》《人民文学》等刊,入选多种选刊选本。已出版长篇小说《迷城》《银行档案》《巫地传说》,诗集《三种向度》《传递一盏古典的灯》,散文集《宝庆印记》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现任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小说学会副会长。 目录 构建自己的文学世界 贺绍俊 对河 离乡 诗兄弟 笼中人 序言 构建自己的文学世界 贺绍俊 差不多是二十年前吧, 马笑泉初涉文坛,我读到 了他的小说《愤怒青年》 ,就被他的充满血性和刚 毅的文字惊住了。以后陆 续看到他拿出了一部又一 部新作,一步又一步地在 文学的山路上跋涉和成长 。如今他已是当代文坛的 一名非常有实力的作家, 他在小说、散文、诗歌等 领域都有所造就,即以小 说为例,就出版了多部长 篇小说以及中短篇小说集 。这一次他告诉我他又有 一本小说集要出版了,并 将整理好的电子版发给我 看,我却一点也不觉得惊 奇了,因为这对于马笑泉 来说,无非是水到渠成的 事情。他像一位勤劳的农 夫,日复一日地耕耘在土 地上,同时他从土地上得 到的收获也是非常丰沃的 。 我一直很欣赏马笑泉的 小说,这当然不只是因为 他的勤劳,更因为他在艺 术上有一种不断开拓新空 间的执着劲。《愤怒青年 》是马笑泉的首秀,这篇 小说也是他的自然天性的 真实呈露,他带着一名湘 中汉子的刚烈和淳朴,用 冷凝的笔,挑开了一个特 定时代的征象,这篇小说 让我想起了美国作家塞林 格的经典作品《麦田里的 守望者》,马笑泉所塑造 的愤怒青年楚小龙作为一 个时代的征象,为当代文 学提供了一个典型化的文 学形象,这一形象可以接 续到以塞林格《麦田里的 守望者》为代表的坏孩子 形象谱系中,为世界文学 提供了中国元素。愤怒青 年由特定时代形塑而成, 但他表现出的冷峻、刚毅 的品格却是人类历史性的 精神存在。马笑泉成长于 一个文化迷乱的年代,他 若继续以《愤怒青年》的 方式,书写这个年代的精 神乱象,也许能成为中国 的“塞林格”。但马笑泉并不 想把自己困在一种固定的 模式和风格里,他接下来 写的《银行档案》仿佛像 四川的“变脸”一样完全换了 一副笔墨。他不满足于像 《愤怒青年》那样真性情 地自然书写,而是把重点 放在形式上面,自觉探索 小说的形式感。小说借用 档案的文体形式,给银行 的二十余位职员重新立了 二十余份档案。因此它也 被人们称为“档案体”小说。 这种档案体看似没有主人 公,没有中心事件,但作 者通过这种形式找到了散 点透视的视角,每一份档 案或人物就是一个视点, 每一个视点又从不同的角 度折射出整体。另外,从 意识层面说,马笑泉的“档 案体”其实是反档案的意识 ,体制内的人事档案是苍 白的,它用层层伪装把活 生生的人包裹起来。马笑 泉反其道而用之,他为某 银行职员书写的档案,是 把他们身上的伪装层层剥 去,直到裸露出他们的灵 魂。这样的书写是一种毫 不留情面的书写,它让我 们感到了文学的力度。《 银行档案》的写作让我们 看到了马笑泉完整的文学 观:一方面,他立足于自 己的家乡体验,在文化内 涵上进行深入开掘;另一 方面,他将小说当成一件 艺术精品仔细打磨。长篇 小说《放养年代》是他对 自己的童年记忆进行一次 文学化的修饰。长篇小说 《巫地传说》则是他对自 我基因的一次文化溯源。 《巫地传说》取材于家乡 的异人轶事和民间习俗, 如放蛊、落洞、通灵、还 愿、鲁班术、梅山术等, 既不是严格的写实,又不 是神话式的想象,用作者 本人的话说,他要超越唯 物与唯心,找到一种“唯象” 的世界观,也就是说,他 从家乡亦真亦幻的传说里 ,看到了一种介乎物质与 精神之间的“象”,我想,马 笑泉所看到的“象”,可以说 就是历史岁月附着在这些 传说中的文化密码。马笑 泉的家乡属于梅山文化的 范畴,梅山文化即蚩尤文 化,在湖南中部地区影响 深远,马笑泉显然意识到 梅山文化对于自己文学写 作的重要性,他未必就没 有过认为自己坐拥着一座 宝山的窃窃自喜。他在很 多作品中对梅山文化做出 了自己的诠释。他所说的“ 唯象”可以说就是领悟梅山 文化的一种收获。长篇小 说《迷城》也许是他下功 夫最足的一部作品,在这 部作品中,他就对家乡的 文化和历史做了较为深入 的开掘。但这部作品是发 生在一座小城市里的现实 故事,对家乡文化和历史 的开掘只是为了对现实的 把握更加透彻。我在这部 反映现实的小说里,看到 了马笑泉深沉的政治情怀 。马笑泉的政治情怀不是 由教科书或领导培育出来 的,而是向民间学习的结 果,因此他是从政治的角 度去观察世俗人生。按他 在小说中的说法是:“官方 有官方的政治,民间有民 间的政治,两者互相渗透 。”他以这样的政治情怀去 观照自己生活过的城市, 最终落笔在民生和民情上 。其实每一个作家都有自 己的政治情怀,只不过有 的作家在写作中要尽量掩 饰自己的政治情怀,马笑 泉则将自己的政治情怀当 成一副开垦现实生活的犁 铧。因此他没有像有些青 年作家那样完全走内心, 纯粹去叩问心灵世界,他 既走内心,又投奔外面世 界,他的文学空间不仅非 常大,而且也是开放的, 只要他有精力,完全可以 无限地扩张。若说到马笑 泉以后的创作,也许更重 要的不是扩张,而是如何 在广袤的空间里,寻找到 几个最坚实的立足点。 这一回出版的是一部小 说集。马笑泉已出版过多 部小说集。我发现 导语 “对河”应该是湖南方言中的一个熟语,而且在南方其他省份的方言中也普遍流行。但在我的印象中北方似乎不说这个词语。我特意查了一些字词典,都没有“对河”的条目。“对河”是一个关于地域的词语,是指一条河流的对岸。 马笑泉这本小说集的目标显然与“对河”有关。其中有一篇小说名就是“对河”,写的是一座县城里有一条河流过,县城的主体在河这一边,对河虽然也属于县城,但在童年时的“我”眼里,那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有一座桥通往对河,“我”总想从桥上走到对河去,但似乎最终会有一股神秘的力量阻止了“我”。后来“我”的文学与爱情都和对河建立起了联系,“我”最初最崇拜的诗人就来自对河,去城里读书时遇到一位心仪的女孩也是住在对河的。小说的结尾却是假期里“我”兴致勃勃地去对河寻到女孩的家里时,女孩惊恐地将“我”拒之门外。“我”返回桥上时,“怀着越来越深的后悔和悲凉,离那个对河越来越远。”这篇小说表现出马笑泉在面对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虚与实之间的冲突时一种困惑和追问。 书评(媒体评论) 我一直很欣赏马笑泉的 小说,这当然不止是因为 他的勤劳,更因为他在艺 术上有一种不断开拓新空 间的执着劲。差不多是二 十年前吧,马笑泉初涉文 坛,我读到了他的小说《 愤怒青年》,就被他的充 满血性和刚毅的文字惊住 了。以后陆续看到他拿出 了一部又一部新作,一步 又一步地在文学的山路上 跋涉和成长。如今他已是 当代文坛的一名非常有实 力的作家。 ——贺绍俊 精彩页 对河 一 长期以来,我都把对河看成另一个地方。实际上,它跟河这边同属于一个镇。而我们的镇又是县委县政府驻地,所以其实它也是县城的一部分。但许多河这边的人,恐怕和我一样,在潜意识里便把对河的人与我们区分开来。其实这种看法在我出生之前就已存在,它只不过是在我身上得到一次延续和扩散而已。谴责其中包含的歧视色彩无济于事,因为连那边的人每逢被询问住哪时,也总是不假思索地说,对河。当他们准备穿过大桥来这边时,总是会说,到街上去,似乎那条弯月形的街算不得街。但他们也没把自己当成乡里人,若是那样,说法会变为:到城里去,或是,到县里去。总之,它是介于县城和乡村之间的一块地方,一个边界和归属都难以确定的过渡地带。而长期以来,在我的感觉里,它就像一个近在咫尺的梦境,既贴近又遥远,既亲切又神秘,仿佛会在瞬间飘走,但一伸手又能触及。后来又像一个曾在远方漂泊多年回乡定居的亲戚,日渐熟悉的面容下总藏着些永难摸清的陌生,而这陌生感又吸引着我用各种方式去接近和打探。 大约是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或者比这更小,幼儿园大班,我就想去对河。但每次到了水边,面对那道大桥,我都没有勇气踏上去。也不知是谁在我的意识中画下一道深深的边界线。但这道边界线是移动的。起初,它就在桥的这端。只要我踏上桥头,便意味着走出县城,进入一个陌生之境。很多次我都久久站在桥的这边,脚尖和桥头挨得很近,却没再往前挪动半分。在那时的打量中,大桥长得仿佛没有尽头,尤其是在雾气氤氲或暮色弥漫之际。仿佛只要我踏上去,就会一直走,一直走,永远到不了桥的那边。这也是我迟迟跨不出第一步的重要原因。而只要转过身,就会看到两边熟悉的悬铃木,树叶手掌下悬挂着黄绿色的绒毛铃铛,三五成串,仿佛只要风吹过,便会发出脆响。树荫下幽凉的街道缓缓地铺展开来,往前走上五六分钟,一定会到路口。路口的斜对面是车站,而往右一转,即进入繁华的大街。再前行两百米,右边就是大人和小孩都无限向往的县电影院。对这一切我都很有把握。尽管它会让刚进城的乡里人眼花缭乱,甚至晕街,但在年幼的我眼中,早已条理分明,连看似流动的小摊小贩,其实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大桥其实更为固定、清晰,但它通向的是一个我没有丝毫把握的地方。我徒然地羡慕着在上面自如穿梭的人们,尤其是那些年岁与我相仿的小孩。他们有的牵着大人的手或跟在其身边,有的是几个结伴同行,有的则孤单地走着。最后一类让我格外注目,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那个理想中的我。我长久地凝视着他们的背影,有时暗自希望当中的某个回过头来,向我招手,这样我会迅速奔过去,顺便也上了大桥。但没有谁向我回首致意,这愈发印证了对河于即使有人拽我,或者在后面推上一把,我也不会踉跄着踏上那块土地。我更习惯站在边界线这边,看着对河的人走过来,观察他们的穿着打扮、走路的姿势、说笑的口音。他们跟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又有那么点不一样,因为他们是对河的人。看得久了,看得多了,我总结出对河的男人比我们稍微显得土气。这种土气并非因为打扮得不时髦,相反,对河很多青年比街上的人穿得更加街上。飘裤、花衬衣、蛤蟆镜、电子手表,街上的青年还没怎么穿戴他们就亮出来了,但就是因为太使劲、太刻意,反而暴露了他们的对河身份。但对河的女人更好看。或许是因为她们笑起来更明朗、更放肆,或者是因为她们脸上的红霞更鲜艳、更润泽,总之,有种让我怦然心动的新鲜感。我靠在栏杆边,等着她们走近,有时从我身边擦过。我闻到了她们身上的气息,散发着自然的芬芳。她们比城里的女人更接近田野和青草,又不像乡里女人那样成天陷在牛粪味里,所以,这样的气息是最好闻的。我最喜欢看那些跟我年纪相仿的女孩。她们比城里的女孩似乎要腼腆一些,又似乎要大胆一些。她们见我傻傻地站在桥上,总是用又黑又亮的眼睛深深地瞅上一眼。回来的时候如果发现我还在,又会瞅上一眼,仿佛在问,你站在这里干什么呀?如果我胆子大一点,跟她们攀谈,她们也许会在短暂的羞涩后,叽叽咯咯地告诉我想知道的关于对河的一切。但我只是傻傻地看着她们走过,用眼睛映照着她们可爱的脸。我那时拥有一对又大又亮的眼睛,还有一张清秀得像女孩子的脸,完全不像现在这样油腻狰狞。舅母曾打趣说我像欧阳奋强,长大后跟小时候完全不同。对此我无言以对,只能徒然地伤悲。但那时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好看,或者对此毫不在乎,从没想过要利用这点。我只是感到女孩子们愿意跟我玩,这让她们愉快,也让我愉快。但那时有那么多对河的女孩子从面前经过,我却没能上前一步,结识当中的任何一个。那时我们都还是祖国的蓓蕾,美丽的欲望含在内心深处,自己都看不清楚。那时我只是老老实实站在桥上,认真又茫然地看着这一切,任清澈缓慢的时光从身上淌过。 大约是十岁左右,大人认为可以带我去江里洗澡了。尽管男的会肩着汽车内胎当游泳圈,年轻或不那么年轻的阿姨们会在江边换上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