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在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经验,参考了大量的现有文献、设备说明书、教材和著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本书主要包括“柔性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模块化生产线”三部分内容,通过对柔性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和模块化生产线等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的详细介绍,让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和机电系统设计的概念;了解机械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有机融合的方法;掌握“机”“电”系统有机融合和匹配、接口设计的方法;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元件、部件选择及其特性分析的方法;掌握机械系统设计、检测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伺服系统设计的内容、步骤和方法;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在选题内容和形式上突出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性,给学生留有自主的空间,以利于学生自主创新和工程实践的积极性。最后,通过答辩汇报,进一步提升实习效果。 目录 第一部分 柔性制造系统 1 柔性制造系统概述 1.1 柔性制造系统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1.2 柔性制造系统的定义、组成和类型 1.3 FMS的主要特征及工作过程 2 基于教学实训的柔性制造系统 2.1 柔性制造系统的布局分析 2.2 基于教学实训的柔性制造系统的组成 3 基于教学实训的柔性制造系统的操作 3.1 设备电源控制系统 3.2 物料仓库监测系统 3.3 系统启动 3.4 自动模块流水线各设备执行程序 3.5 执行流水线生产任务 3.6 系统下电、关机 第二部分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 4 手持操作示教器 4.1 手持操作示教器布局图 4.2 键位功能 5 示教软件界面介绍 5.1 主菜单 5.2 菜单 5.3 状态显示区 5.4 回放模式状态 5.5 通用显示区 5.6 人机交互区 6 快速操作入门 5.1 伺服电源接通 5.2 伺服电源切断 5.3 坐标系的选择 6.4 手动速度调整 6.5 轴操作 7 程序操作 7.1 程序管理 7.2 程序内容 7.3 选择程序 7.4 主程序 7.5 程序偏移 8 坐标系 8.1 机器人轴与坐标系 8.2 关节坐标系(ACS) 8.3 机器人坐标系(KCS) 8.4 世界坐标系(WCS) 8.5 工具坐标系(TCS) 8.6 工件坐标系(PCS1或PCS2) 8.7 工作空间监控 9 示教 9.1 示教前的准备工作 9.2 示教的基本步骤 9.3 轨迹确认 10 回放和远程 10.1 回放 10.2 远程 11 系统 11.1 状态查询 11.2 当前位置 11.3 零位标定 11.4 参数设置 12 程序指令规范 12.1 I0指令 12.2 控制指令 12.3 移动1指令 12.4 移动2指令 12.5 演算指令 第三部分 模块生产系统 13 模块生产系统概述 13.1 系统构成与生产工艺流程 13.2 站间通讯 14 各工作站简介 14.1 上料检测站(第一站)Testing station 14.2 搬运站(第二站)Handling station 14.3 加工站(第三站)Processing station 14.4 安装站(第四站)Assembling station 14.5 安装搬运站(第五站)Assembly handing station 14.6 分类站(第六站)Sorting station 15 模块化生产线控制电路 15.1 控制电路框图 15.2 控制器件的位置 15.3 控制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15.4 电源 15.5 主控部分(第一站) 15.6 传输部分(中间环节) 15.7 电源供电端子排XK1 15.8 控制面板连接端子排C1、TI1、T01 15.9 执行部分接线端子排C4、TI4、T04 15.10 通信端子排Cio、C2、C3 15.11 传感器(I)及驱动(0)部分(执行部分) 15.12 控制面板各控制按钮 15.13 工作指示部分 15.14 伺服电机控制电路 15.15 触摸屏电路 15.16 电气控制部分训练要求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