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诗学批评史(第4版)(精) |
分类 | |
作者 | 陈良运 |
出版社 | 江西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中国诗学批评史(第4版)(精)》是诗歌理论领域经典之作,提出中国诗学批评发展历史的四种美学形态:先秦两汉的“功利批评”,魏晋南北朝重视诗歌本体的“风格批评”,隋唐宋金元的“美学批评”,明清以降分执前代诗论之一支以自立门户的“流派批评”。提纲挈领,选取每个时期最有创造性、最富诗学和美学意蕴的理论批评的命题做深入的探析,系统地梳理几千年来中国诗学批评发展的脉络。全书在整体上持一种进化的、进步的诗学观,以进化、发展的眼光看待历代的诗学批评,提出新的观点,将中国诗学的发展概括为从功利的逐渐走向审美的过程,其建构的体系具备相当高的理论价值,至今影响不衰。 目录 导言 第一篇 先秦两汉诗歌观念的演进与功利批评的形成 第一章 诗歌创作观念与接受观念的萌芽 一 上古时代的诗歌形态 二 “《诗》三百”中的诗歌创作观念 三 《左传》中的诗歌接受观念 第二章 先秦诸子诗歌观念的演进 一 孔子及其弟子论《诗》与用《诗》 二 子思、孟子称《诗》及“以意逆志”说 三 “诗言志”与荀子的文体观念形成 四 屈原新体抒情诗中的诗歌观念 五 “乐”与“诗”观念互补 第三章 两汉的功利主义诗学观 一 尊《诗》为“经”的功利定向 二 儒家诗教的确立 三 《诗大序》与《诗谱序》的理论意义 第二篇 魏晋南北朝诗歌本体的重构与风格批评的出现 第四章 诗歌文体的重新认识 一 曹丕、陆机、葛洪的诗美特征说 二 “以意为主”对“言志”的变通 三 “形似之言”与“声律”论 第五章 《文心雕龙》的诗歌理论 一 诗歌文体发展的历史考察 二 论作家、作品风格的形成 三 创作方法与鉴赏批评 第六章 第一部诗论专著――《诗品》 一 诗歌美学特征的确认 二 五言诗独特情质与诗人个体风格 三 流派探索与比较批评 第七章 齐、梁趋向唯美的诗歌理论 一 “文”“笔”之说与“美文”意识 二 冲决儒家诗教的“宫体”诗论 三 儒家诗教传人的反批评 第三篇 隋唐宋金元诗歌精神的升华与美学批评的崛起 第八章 重振诗歌人文精神的“风骨”论 一 隋至初唐的诗学批评 二 陈子昂之“兴寄”与“风骨” 三 李白等盛唐诗人的“风骨”诗学观 第九章 标志诗歌艺术走向成熟的“诗境”说 一 王昌龄的“诗有三境”说 二 释皎然论“取境”与“造境” 三 权德舆、刘禹锡的“境在象外”说 第十章 政教与审美结合的现实主义诗论 一 杜甫、元结的诗歌美学思想 二 古文家的“文”“诗”分别论 三 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学纲领 四 现实主义诗学之承续 第十一章 司空图《诗品》与唐末五代诗论 一 司空图诗论的哲学、美学思想基础 二 艺术哲学的经典之作——《诗品》 三 唐末、五代诗论 第十二章 唐代诗选家的审美鉴赏批评 一 审美鉴赏向诗境整体把握的提高 二 审美接受准则的确定 三 唐代诗选家的审美态度 第十三章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诗学走向 一 宋人对唐诗的接受与评价 二 诗文革新运动者的诗学主张 三 苏轼的诗歌美学观 第十四章 两宋理学家的诗学观 一 邵雍的“情伤性命”与“以物观物”说 二 朱熹“文皆是从道中流出”的诗论 三 包恢三种“自然”说 第十五章 江西诗派的诗法理论及其嬗变 一 黄庭坚首立诗之“法度” 二 诗法理论从“悟”到“活法”的发展 三 诗法理论在南宋的嬗变 第十六章 《岁寒堂诗话》与《沧浪诗话》 一 张戒由“思无邪”论“意”“气”“韵”“味” 二 严羽“以禅喻诗”重塑诗学本体 三 “参诗精子”的美学批评 第十七章 金、元诗论缀要 一 苏、黄之辨与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二 江西诗派再评价与方回《心境记》 三 刘将孙的诗趣说与杨维桢的“人品”论 第四篇 明清近代流派理论的拓展与诗学本体的深化 第十八章 以“格调”为核心的明代“复古”诗论 一 复古之先声与茶陵派的“格调”说 二 前七子诗学理论的两面性 三 后七子中谢榛、王世贞的诗论 四 胡应麟的“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论 第十九章 以“性灵”为核心的文学解放思潮 一 文学解放运动先行者的理论纲领 二 公安派的“独抒性灵”与“法不相沿”说 三 竟陵派之“孤怀孤诣”与“厚出于灵”论 第二十章 晚明三家诗论 一 许学夷之“通变”而“入圣”“入神”论 二 陆时雍关于“韵”的美学阐释 三 陈子龙“忧时托志”的“救亡”诗论 第二十一章 重整与改善的儒家诗学 一 虞山派论“诗人之诗”与“儒者之诗” 二 黄宗羲的“万古之性情”说 三 王夫之的“兴、观、群、怨”新释 四 叶燮重建儒家诗学体系 第二十二章 清代四大流派的诗学观 一 王士禛“神韵”说的美学意义 二 以儒家诗教为本的“格调”说 三 袁枚“性灵”说——诗人“天分”论 四 倡导“学人之诗”的“肌理”说 第二十三章 繁荣的清代诗话与论诗诗 一 《诗辩坻》等论“作诗之人” 二 《诗筏》等论诗的审美创造 三 赵翼、张问陶等的论诗诗 第二十四章 “诗界革命”时代的到来 一 龚自珍倡导个性解放的理论与实践 二 黄遵宪、梁启超的“诗歌革命”论 三 王国维“境界”说之系统观 四 鲁迅“求新源”振“雄声”的《摩罗诗力说》 第五篇 词学与曲学诗歌文体的更新与诗学批评的增容 第二十五章 词学——诗学的偏离与深致 一 词学初立与“诗余”之辩 二 词分二派:理论并行发展 三 词学深致之一:由“比兴”而“寄托” 四 词学深致之二:由“词心”而“词境” 第二十 导语 本书是一部具有相当高的理论价值、材料扎实的填补空白之作,出版后深受学界同行广泛好评,多次再版。填补空白不仅是因为它的研究对象“专门”,更是用现代的、科学的理论工具分析、总结、归纳我国传统的诗学批评。材料翔实是本书理论创新的基础,作者以扎实谨慎的治学精神,系统搜集梳理大量的古代诗学资料,发掘出诸多未经人用的新材料进行理论阐释。在方法上,作者自觉地注意到当代性的要求,遵循现代接受美学的原则,观照中国诗学批评史论,归纳分离出贯穿历史发展、并起主导作用的核心观念、核心范畴,发掘诗学批评理论的丰富内涵,建构出中国诗学批评史的理论体系。 本次重版,借助当下查阅资料的便利进行校补、修订,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内容和编校质量。重版时始终贯彻“三精”出版的理念,力求将这本经典学术之作打造成精品。 我国是诗歌大国,本书是诗歌理论领域学术研究经典之作,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重要价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