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祖冲之的传记,祖冲之,南北朝宋朝时期科学家,字文远。祖籍范阳遒(今河北涞水)。青年时任职于刘宋的学术机关,后来任南徐州(今江苏镇江)从事史、娄县(今江苏昆山东北)县令。入萧齐后,官至长水校尉。擅长算术,推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约千年。制定了《大明历》,首先引入岁差,其日月运行周期的数据比以前的历法更为准确。撰有《驳议》,不畏权贵,坚持科学真理,反对“虚推古人”。又曾改造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木牛流马、欹器等,独步当时。全书收录了祖冲之和祖暅之原理两部分。 目录 祖冲之 祖暅之原理 导语 祖冲之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并且是一位文学家。 本书讲述了祖冲之在那个黑暗动荡的南北朝是怎样不甘寂寞、在淡泊中对科学的真谛上下求索的艰难历程。他留给了后世人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展示了中华民族心忧天下的科学家的精神境界。 精彩页 祖冲之 一 祖冲之(429-500)是我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的杰出科学家。 从年轻时起,祖冲之就对天文学和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他从小就“专攻数术,搜炼古今”。他很注意搜集自古以来的观测记录和有关文献,但是决不“虚推古人”,决不把自己束缚在典籍文献之中。他研究问题,总要亲自做精密的测量和仔细的推算,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每每“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他能批判地接受前人的科学遗产,利用其中一切有用的东西,并且经过勤勉的实际工作和实际考核,敢于怀疑前人的陈腐学说,敢于推翻前人的错误结论,表现了古今杰出科学家所共有的刻苦钻研、坚持真理的精神。 祖冲之在青年时代,就对刘歆、张衡、郑玄、阚泽、王蕃、刘徽等人的学术成果做了仔细的研究,校正了其中的某些错误,取得了许多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这些成果中,准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字的圆周率就是著名的例子。他坚持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对过去的科学家的工作反复考核,就是对他的前辈,著名的天文学家何承天,也不曾放过。经过大量的实际观测,他发现了何承天所作的为当时刘宋王朝所用的历法有许多错误。于是,他着手编制新的历法——《大明历》,对历法的编制做出了很多创造性的贡献。新的历法是那个时代最好的历法,当时,他才三十几岁,就已经攀登了那个时代的科学高峰。 大明六年(462),他上表给刘宋王朝的皇帝刘骏,请下令讨论新的历法,予以颁行。但是遭到皇帝宠幸的戴法兴的反对。朝中百官惧怕戴的权势,也随声附和。祖冲之勇敢地进行了辩论,写出了一篇非常有名的《驳议》。这篇理直气壮、词句铿锵的驳议,充分显示了他敢于坚持真理的可贵品质。在这里他写下了两句非常有名的话:“愿闻显据,以核理实”;“浮辞虚贬,窃非所惧”。为了辨明是非,他愿意彼此拿出明显的证据来互相讨论,至于那些捕风捉影的无根据的贬斥,他也丝毫不惧怕。 这场辩论,反映了科学与反科学、进步与保守两种势力的斗争。见解保守的戴法兴认为,历法中传统因循下来的方法是“古人制章”“万世不易”的,责骂祖冲之是什么“诬天背经”,认为天文历法“非凡夫所测”,“恐非冲之浅虑,妄可穿凿”。祖冲之大不以为然。他反驳说,不应该“信古疑今”,日月五星的运行“非出神怪,有形可检,有数可推”,只要精密观测,细心研究,那么,它们的运行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在旧时代,科学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在跟保守势力进行尖锐斗争中获得的。祖冲之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大明历》经过了宋、齐两朝,直到梁天监九年(510),由于祖冲之的儿子祖暅之再三地坚决请求,又经过实际天象的校验,才得以正式颁行。但是这已经是祖冲之死后10年的事了。 祖冲之在数学上突出的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据现有材料看,直至15世纪,中亚细亚的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把圆周率推算到17位数字。这时,祖冲之已经去世将近1000年了。 二 祖冲之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大都包括在他所编写的《大明历》以及那篇有名的《驳议》之中。按祖冲之自述,他把《大明历》中创造性成果归纳为“改易之意有二,设法之情有三”。所谓“改易”是指闰周的改革和对岁差的考虑;所谓“设法”则都是和推算“上元积年”有关。从中国天文历法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他最主要的成就,当以在历法的计算中考虑岁差的影响为首。 P1-6 |